通过使永磁体同极相对进而提高磁场强度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915.26 KB
- 文档页数:6
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让读者对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1 概述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使用永磁体作为励磁源的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较低的机械惯性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业和交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尽管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但其电压利用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电压利用率是指电机工作时实际有效利用的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提高电压利用率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还能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利用率,通过分析其基本原理、定义和意义,以及影响电压利用率的因素,总结出提高电压利用率的方法和建议。
同时,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效能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利用率问题,并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文也为将来进一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思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即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利用率。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电压利用率的方法和建议。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其次,定义了电压利用率的概念,并说明了其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意义。
最后,分析了影响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的因素,包括电路设计、控制策略和负载特性等方面。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总结了永磁同步电机电压利用率的重要性,指出提高电压利用率对于提升电机性能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超强磁场的制备与应用人类对于超强磁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科学家们对于如何制造更高的磁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技术受限和材料的问题,一直无法达到足够的强度。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超强磁场制备方法以及众多的实际应用。
一、超导磁体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超导磁体是一种由超导材料制成的一种磁体,该材料在极低温下(通常在4.2K以下)处于超导状态,具有无电阻和强磁性的特性。
制备超导磁体涉及超导材料、绕线、冷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NbTi超导材料和以直径几微米的超细铜线绕制的磁体。
这种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例如,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中就需要用到超导磁体制造的超强磁场。
MRI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测工具,可以用来观察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
而制备超强磁场的超导磁体正是MRI技术中所必须的部分,它可以使得扫描出的图像更加清晰,更加准确。
此外,超导磁体还可以被用来制造强磁场比传统方法更加高效的MRI设备、高能物理和化学器件、磁功率机器等科学研究装置。
二、永磁体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永磁体是一种具有恒定磁化强度的材料,它通常由铁、镍、钴等材料制成。
虽然永磁体本身并不是超强磁场的制备方法,但是在现代科技中,永磁体却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磁体。
在制备超强磁场的应用中,永磁体作为一种磁场源可以用来产生非常强的磁场。
例如,永磁环中心的磁场可以高达几千高斯,甚至更高,如此强的磁场可以让永磁体在实际使用中大显身手。
永磁体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常见的有开槽技术,集成磁路技术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永磁体的设计、制造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更高的磁场。
此外,在医疗、电子、核能实验装置等领域的应用中,永磁体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三、磁压缩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磁压缩涉及到对电流施加脉冲,从而能够在电流中产生瞬间极大的磁场。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验室环境中,例如,核聚变和高能物理实验,可以制造短暂的超强磁场。
基于漏磁检测的矿用钢丝绳励磁装置李建辉1, 孙显彬1, 刘伦明2, 陈荣信1, 战卫侠1(1. 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2. 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500)摘要:针对目前研究未考虑工程应用背景下钢丝绳摆动对励磁装置的影响,导致钢丝绳漏磁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矿用钢丝绳励磁装置。
通过建立钢丝绳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气隙、提离值对钢丝绳漏磁场的影响,发现增大气隙或提离值均会降低钢丝绳漏磁场磁感应强度,影响钢丝绳漏磁检测结果。
但实际应用中矿用钢丝绳摆动幅度大且易污染,因此钢丝绳励磁装置的气隙和提离值不宜过小。
在考虑工程适用的条件下,设置气隙为6 mm 、提离值为5 mm ,进一步仿真分析永磁体厚度与长度、磁极间距、衔铁厚度对钢丝绳漏磁场的影响,发现永磁体厚度与长度对钢丝绳漏磁场影响最大,磁极间距对钢丝绳漏磁场影响较小,衔铁厚度对钢丝绳漏磁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基于仿真结果并考虑经济性和便携性,设置钢丝绳励磁装置参数:永磁体厚度为10 mm 、永磁体长度为30 mm 、磁极间距为180 mm 、衔铁厚度为10 mm 。
动态仿真结果表明,钢丝绳漏磁场磁感应强度峰峰值达0.9 mT ,说明该励磁装置能够保证损伤处产生较高的漏磁。
实验结果表明,漏磁信号在钢丝绳不同断丝处均出现了明显波动,说明该励磁装置具有良好的励磁效果,可准确检测出钢丝绳断丝损伤。
关键词:矿用钢丝绳;钢丝绳损伤;漏磁检测;励磁装置;漏磁场中图分类号:TD76/82 文献标志码:AExcitation device for mining steel wire rope based on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LI Jianhui 1, SUN Xianbin 1, LIU Lunming 2, CHEN Rongxin 1, ZHAN Weixia 1(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266520, China ;2. COSMO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Qingdao) Co., Ltd., Qingdao 266500, China)Abstract : The current research does not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wire rope swing on the excitation device in the context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resulting in unsatisfactory detec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a set of mining wire rope excitation devices has been design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ire rope simulation model,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ir gap and lift off value on the magnetic leakage field of wire rope is simulated and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air gap or lift off value will reduce th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of the magnetic leakage field of the wire rope and affect the magnetic leakag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wire rope. Howe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swing amplitude of mining wire ropes is large and the ropes are easy to be polluted. Therefore, the air gap and lift off value of the wire rope excitation device should not be too smal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nsidering engineering applicability, the air gap is set to 6 mm and the lift off value is set to 5 mm. Further simulat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of permanent magnet thickness and length, magnetic pole spacing, and armature thickness on the leakage magnetic field of steel wire rop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hickness and length of permanent magnets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leakage magnetic field of收稿日期:2022-09-17;修回日期:2023-07-27;责任编辑:盛男。
永磁同步电动机振动与噪声特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驱动方式,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其使用范围的扩大,其振动与噪声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振动与噪声特性,以期为降低其振动与噪声、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阐述其振动与噪声产生的机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与噪声特性,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本文还将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振动与噪声抑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抑制方法和措施。
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对于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动机,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和精密机床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和结构决定了其在振动和噪声特性上的表现。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磁场相互作用。
它利用永磁体产生恒定磁场,作为励磁源,通过控制定子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使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保持同步旋转。
当定子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与转子永磁体磁场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由定子、转子和端盖等部件组成。
定子由铁心和绕组组成,铁心用于固定绕组并提供磁路,绕组则通过电流产生旋转磁场。
转子则主要由永磁体和铁心组成,永磁体提供恒定磁场,铁心则用于增强磁场强度。
端盖则用于固定定子和转子,并提供机械支撑。
在PMSM中,永磁体的使用是关键。
永磁体具有高矫顽力、高剩磁和高磁能积等特点,能够提供稳定的磁场,从而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永磁体磁场强度与磁矩关系研究永磁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磁性的材料,其磁场强度与磁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研究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永磁体磁场强度与磁矩之间的关系,并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这一领域的深刻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永磁体的基本原理。
永磁体是一种具有持久磁化能力的材料,它能够产生强大而稳定的磁场。
这种磁性来源于永磁体内部微观颗粒的有序排列,其中的磁矩同方向排列形成了一个较强的磁场。
在研究永磁体磁场强度与磁矩的关系时,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磁场强度和磁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当磁矩增加时,磁场强度也相应增加。
这个发现揭示了永磁体内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永磁体的物理机制提供了线索。
那么,为什么磁场强度与磁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呢?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瞭解永磁体磁矩的概念来解释。
磁矩是描述永磁体磁性力量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由所有微观磁矩的矢量之和得出的。
当永磁体中的微观磁矩同方向排列时,它们的矢量和就会叠加,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从而增强了磁场强度。
而当微观磁矩反向排列时,它们的矢量和会减小或抵消,导致磁场强度减弱。
因此,永磁体内部微观磁矩的排列状态直接影响着磁场强度的大小。
在解释永磁体磁场强度与磁矩关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永磁体的材料特性、外界温度、外加磁场等因素都会对磁场强度和磁矩的关系产生影响。
在磁场强度与磁矩关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以定量描述这些因素对磁场强度和磁矩之间关系的影响程度。
此外,磁场强度与磁矩之间的关系还与永磁体所处的应用环境密切相关。
在一些工业、医疗和科学领域中,需要对永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矩进行准确控制和调节。
例如,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对永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矩进行精确控制能够提高成像的精确性和清晰度。
因此,研究永磁体磁场强度和磁矩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永磁体物理性质的认识,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提高永磁电机性能的新途径——聚磁效应林德芳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100080) 通过磁路分析,提出提高永磁电机性能的新途径—高磁密磁路结构,从而大幅度提高电机的出力和快速响应。
1 引言90年代以来,永磁电机已广泛用于“3A”场合(O A -办公自动化;FA-工厂自动化;HA-家庭自动化)。
作为伺服或驱动元件,世界各国不断地采用新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推向市场。
其来势之猛,更新之快,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
因此,电机设计必须更新观念:最佳的电机设计原则,不能只满足于达到最佳的性能,而应该是最佳性能/价格比,最佳性能/体积比。
此外,电机设计还应从机电一体化整体指标考虑,应使控制系统的简化,得益于优良的电机性能。
然而,以传统的电机设计方法已没有多少“油水”可挤了,必须寻找新途径。
为此,作者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 RS)有关实验室、动力技术研究所(IG E)和Fr anche-Co mt 大学工作期间,针对提高永磁电机性能的新途径作了一些研究,并在永磁电机产品中得到证实,行之有效。
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3A”场合。
该“新途径”分为若干分专题。
如:聚磁效应(Effects of t he flux co ncentr ato r):通过多路聚磁使电机气隙磁密超过磁钢本身剩磁,大幅度提高出力和快速响应;电枢反应的抑制(Restr aint of the arma ture reaction):优化磁路抑制静态和动态电枢反应,有效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高低温去磁分析(A nalysis of the demag netizatio n under the high and low temper atures):解决铁氧体材料低温和钕铁硼磁钢高温的不可逆去磁和补偿问题;磁场定向效应(Ef-fect s of the direction o f mag netizatio n in t he mag net s):当今磁钢绝大部分为“平行定向”,存在固有缺点,变“平行定向”为“径向定向”来改善电机性能;工作点选定新概念(New concept of choo sing the w or-king po int):抛开长期以来传统的电机设计观念,从提高性能/价格比和性能/体积比观点出发,将磁钢工作点设计在磁钢去磁曲线的拐点以下曲线段,并通过增加磁钢轴向长度来补偿,利大于弊;力矩波动的减小(Reduction of the tor gue fluctuat ions):通过磁极和齿槽的合理配合以及分段斜磁钢来提高低速性能;串激特性的获得(Gain of the ser ies char acteristics):永磁电机最显著的缺点是磁性能不能变,呈他激或并激特性,使应用受到限制。
增强磁场的强度是什么原理
增强磁场强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增加电流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磁感应强度B与电流I成正比,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
2. 增加匝数电磁线圈匝数增加,可以增大线圈内的磁通,从而增强磁场强度。
3. 磁路磁导优化优化磁路结构,采用高磁导率磁芯材料,减少磁阻,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磁感应强度。
4. 减小间隙减小磁极间的空隙,可以减少磁阻,增强磁场。
将磁极紧密相对放置可以实现最小间隙。
5. 磁材料叠加使用叠加放置的永磁材料或软磁材料,可以overlay增强合成的磁场强度。
6. 磁场叠加采用多个线圈叠加磁场或使用多组磁铁进行叠加,合成出更大的磁场。
7. 磁场共振利用谐振圈等使磁场发生共振,在共振状态下磁场强度可得到增强。
8. 磁致伸缩效应利用磁致伸缩材料在磁场作用下收缩变形,改变间隙增强磁场。
9. 电磁激励优化优化电路供能方式,如提高激励频率,可以增强电磁激励效果。
10. 磁路计算优化根据需要优化磁路参数设计,通过计算达到增强磁场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流、结构、材料、计算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调控,可以实现对磁场强度的有效增强。
感谢您的提问!。
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是电机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和无需外部激励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工业驱动等领域。
然而,永磁同步电机在一些特定工况下可能无法满足转矩需求,因此提高其转矩成为了电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们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产生原理,总结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提高的相关知识。
一、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产生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恒定磁场的电机,其转矩产生原理可以通过洛伦兹力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原理来解释。
永磁同步电机通过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产生转矩,而永磁体产生的恒定磁场则是永磁同步电机实现高效运转的关键。
二、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方法1. 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强度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与其磁场强度成正比,因此提高磁场强度是提高电机转矩的有效方法。
目前,提高永磁体的磁能积和使用高磁导率材料是增强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强度的主要途径。
合理设计电机的磁路结构和磁极形状,也可以有效增强磁场强度,提高电机的转矩性能。
2. 优化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电磁设计是影响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电磁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电机的转矩性能。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中,需考虑永磁材料的选择、磁场分布的均匀性、线圈的匝数和布局等因素,通过优化这些设计参数,可以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
3. 采用矢量控制技术矢量控制是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矢量控制技术通过对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和电流控制,实现电机的高精度、高效率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机的转矩性能。
在矢量控制技术中,磁场定向控制技术和磁场弱化控制技术是提高电机转矩的关键技术。
4. 考虑永磁同步电机的机械结构和散热设计除了电磁设计和控制技术外,永磁同步电机的机械结构和散热设计也对电机的转矩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有效的散热系统可以提高电机的转矩输出和工作稳定性,减少电机因过热而导致的性能下降。
通过永磁体同极相对提高磁场强度的研究钟华;白武帅;侯志坚;董军军【摘要】外力促使磁体同极对接可以获得接近单个磁极二倍的磁场强度。
通过实验获得同极对接磁体的磁感线分布状态及磁体周围场强分布情况。
分析否定了磁极对接可能使磁体产生消磁现象,探讨了通过对接磁极获得高强磁场的具体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Take external force to press the same pole together can get close to twice the magnetic ifeld strength of a single pole. Through experiments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same-pole-butted magnet magnetic ifeld lines and the distribution state of magnetic ifeld strength around the magnet. Through the analysis negated the possible that same-pole-butted will degaussing the magnet, discus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direction of the high-strength magnetic ifeld which obtained from same-pole-butted magnet.【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钕铁硼永磁材料;高强磁场;磁体同极对接;磁场分布;复合磁场【作者】钟华;白武帅;侯志坚;董军军【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在信息、通讯、交通与自动化这些发展速度最快、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领域中,磁性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振动与噪声研究一、概述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及优秀的控制性能,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业驱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电机运行频率的提高,高频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永磁同步电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振动与噪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高频振动主要来源于电机内部的电磁力波动、机械结构共振以及材料特性等因素。
这些振动不仅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还可能导致电机部件的疲劳损坏,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高频振动还会引发噪声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振动与噪声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电机电磁设计优化、结构动力学分析、振动噪声测试与评估等方面。
通过改进电机电磁设计,优化绕组分布和磁极形状,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力波动,从而减少高频振动。
通过结构动力学分析,可以识别出电机的共振频率,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目前对于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振动与噪声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电机内部的电磁场和机械结构相互耦合,使得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准确描述和预测。
另一方面,随着电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使得电机的振动噪声特性也发生了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抑制措施和优化方案,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永磁同步电机概述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核心特点在于利用永磁体来建立励磁磁场,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
定子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则采用永磁材料制成,这种结构使得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磁场分布,进而实现平稳且高效的能量转换。
永磁同步电机可以分为他励电机和自励电机两种类型,前者从其他电源获得励磁电流,后者则从电机本身获取。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最佳工作点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燃油车逐渐被电动汽车取代。
而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驱动部件之一,其最佳工作点的分析和掌握成为了相关研究的重点。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响应性好等特点,因此在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永磁体作为影响永磁同步电机最佳工作点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合理优化。
永磁体的最佳工作点是指永磁体在特定的磁场条件下实现最大能量输出的工作状态。
永磁体在不同的磁场条件下,其磁化特性和磁场强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和效率。
在设计和制造电动汽车时,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等方法确定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
其中,永磁体的制造材料、永磁体的几何尺寸和电机的工作条件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的选择。
具体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分析:1. 磁化曲线法:通过测量永磁体在不同磁场下的磁化曲线,得出永磁体的磁化特性。
通过对比不同磁场下的磁化特性,得出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
2. 有限元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建模和仿真,得出电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工作点下的性能指标,得出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
3. 实验法: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量永磁同步电机在不同工作点下的性能指标,得出最佳工作点。
需要注意的是,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工作条件可能会对最佳工作点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分析是电动汽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优化永磁体的性能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高效运行和长寿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佳工作点,我们可以通过列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永磁体的几何尺寸,包括永磁体的外径、内径、高度和极数等信息,这些数据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特性、输出功率等性能参数密切相关。
NdFeB永磁体力学性能研究进展1.引言 烧结钕铁硼(Nd-Fe-B)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1],由元素Nd、Fe、B组成,化学分子式为Nd2Fe14B,1984年Sagawa[2]等人通过粉末冶金技术,首次制备出了烧结钕铁硼永磁合金[3]。
与其他磁性材料相比,烧结钕铁硼永磁合金具有高内禀矫顽力、高剩磁和高磁能积等特点,其最大磁能积的理论值高达518 kJ/m3 (64MGoe)[4]。
自钕铁硼发现以来,因其具有优异的磁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医疗、机械、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等多个行业领域[5]。
在传统的计算机及电子技术领域,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制作的器件基本上不承受冲击力作用[6],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其较好的电磁学性能以及为改变磁性能而进行的微结构分析等[7-10],对它的力学性能关注较少,特别是动态力学特性。
然而,随着磁悬浮列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行业的发展,烧结NdFeB磁体在电机、汽车零部件等各领域内应用逐年增加,同时对NdFeB的产量需求也逐年增加。
但由于汽车、飞机等的工作环境(高速、高压、高温)的特殊,其各个零部件都要承受较强的冲击力,所以对NdFeB的抗震抗冲击性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烧结钕铁硼也应用于军事通讯、雷达、卫星、导弹制导等国防事业领域中,因此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作用。
作为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烧结钕铁硼的机械加工与抗震、抗冲击性非常差,这将大大制约其在高精度仪器仪表、高速电机、尖端国防技术装备等行业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开展NdFeB力学性能以及在载荷作用下破坏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张书凯、梁浩、房成、张洋、张薇、马晓辉、李军/文 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摘要】:全面综述了NdFeB永磁体的制作工艺、力学性能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了近些年来增强NdFeB磁体力 学性能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并分析了提升其力学性能的原理以及研究意义,总结了增强NdFeB磁体力 学性能的多种途径以及各自优势和不足,最后进一步展望了提升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方向。
永磁电机在火电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文章对国内外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永磁电机的特点,分析永磁电机在火电厂中三个典型的技术经济优势,在火电厂的辅机中用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代替异步电机,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稀土永磁材料异步启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永磁电机永磁电机与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损耗小,效率高;电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灵活多样等显著优点,因而应用范围遍及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1 国内外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现状历史上第一台电机是永磁电机,1821年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磁铁旋转,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电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当时,永磁材料为天然磁铁矿石(Fe3O4),性能比较差,其剩磁和矫顽力都太低,不久就被电励磁电机取代了。
1845年英国的惠斯通用电磁体代替了天然永磁铁,1857年发明了自励电励磁发电机。
由于电励磁方式能在电机中产生足够强的磁场,使电机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良,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电励磁电机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永磁励磁方式在电机中的应用则较少。
1967年出现的稀土永磁材料具有很强的剩磁、矫顽力和较大的磁能积,使大功率永磁电机登上历史的舞台。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永磁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特别是钕铁硼永磁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改善和价格的逐步降低,永磁电机的研究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稀土永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使得稀土永磁材料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价格不断降低,为制造较大功率的中国稀土永磁电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永磁电机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轨道交通(高铁、动车)、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电梯(永磁同步曳引机)、航空航天(无刷直流电机)、机床(伺服控制)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永磁电机目前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还不多。
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技术综述一、概述高速永磁电机,作为现代电机技术的杰出代表,正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优秀的控制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对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高速永磁电机的设计与分析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和启发。
高速永磁电机的设计涉及电磁设计、结构设计、热设计、强度设计等多个方面,其关键在于如何在高速运转的条件下保证电机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电磁设计方面,需要优化绕组布局、磁路设计以及永磁体的选择,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结构设计则着重于提高电机的刚性和强度,防止在高速运转时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噪声。
热设计则关注电机内部的热传递和散热问题,防止电机因过热而损坏。
强度设计则要求电机在承受高速运转产生的离心力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高速永磁电机的分析技术则涵盖了电磁场分析、热分析、结构分析等多个方面。
电磁场分析可以预测电机的电磁性能,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热分析则用于评估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热状态,为散热设计提供参考。
结构分析则关注电机在高速运转时的动态特性,为强度设计提供支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高速永磁电机的设计与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磁仿真软件、热仿真软件以及结构仿真软件,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电机的性能,为设计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1. 高速永磁电机的定义与重要性高速永磁电机(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SPMS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机,其核心特点在于使用永磁体来产生磁场,以及能够在高转速下稳定运行。
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HSPMSM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低的维护成本,因此在许多现代工业应用领域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HSPMSM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
步进电机定子的磁场强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步进电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用电器中的电机类型,其特点是能够按照一定步长进行精确的旋转运动。
而步进电机的旋转运动是由其定子的磁场形成和变化所驱动的。
定子的磁场强度是决定步进电机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步进电机中,定子的磁场是由定子上的励磁线圈产生的。
通过通电产生磁场,定子磁场的强弱决定了电机的转动力矩和定位精度。
定子磁场的强弱不仅受励磁电流的影响,还受到定子材料的磁导率和几何形状的影响。
为了计算步进电机定子的磁场强度,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首先是励磁电流,它直接决定了定子磁场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增大励磁电流可以增强定子磁场的强度,但也需要考虑定子线圈的耐受能力和功耗问题。
其次是定子材料的磁导率,不同材料的磁导率不同,影响了定子磁场的形成和传导能力。
高磁导率的材料可以增加定子磁场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定子的几何形状也会对磁场强度产生影响。
定子的形状包括定子材料的尺寸、定子线圈的匝数和布局等。
调整定子的几何形状可以优化磁场的分布和强度。
综上所述,步进电机定子的磁场强度是由励磁电流、定子材料的磁导率和几何形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合理地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步进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下文将对步进电机定子磁场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优化步进电机定子磁场强度的方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步进电机定子的磁场强度:引言部分将概述步进电机定子磁场强度的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进行阐述。
首先,将介绍步进电机的原理,包括步进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然后,将详细探讨步进电机定子磁场的形成机制,包括电流在定子线圈中的流动和铁心材料的磁化过程。
最后,将介绍计算步进电机定子磁场强度的方法,包括根据定子线圈布置和电流大小计算定子磁场强度的公式。
结论部分将总结步进电机定子磁场强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步进电机性能的影响。
磁铁增磁方法
磁铁增磁方法是一种使用外部磁场来增强磁铁磁力的技术。
该方法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磁铁,包括电磁铁和永磁铁。
在进行磁铁增磁之前,必须先检查磁铁的磁性和磁场分布。
一旦确定了这些参数,就可以开始增强磁铁的磁力。
最常用的磁铁增磁方法是通过使用一个外部磁场来对磁铁进行磁化。
这可以通过在磁铁周围放置一个强磁场来实现。
这个外部磁场会影响到磁铁中的所有原子,重新排列原子的方向,从而增强磁铁的磁力。
另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电流来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通过在电磁铁中通电,可以产生一个强磁场,从而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磁铁增磁都需要谨慎进行,以确保磁铁不会受到损坏。
在进行磁铁增磁之前,必须仔细研究磁铁的特性,以便确定正确的技术和条件。
- 1 -。
磁学中的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关系在磁学的广袤领域中,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是两个极为关键的概念。
它们如同磁学世界的基石,支撑着我们对电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通常用符号 H 表示,它主要取决于产生磁场的源,比如电流、永磁体等。
可以把磁场强度想象成是磁场的“驱动力”。
如果把磁场比作是一条河流,那么磁场强度就类似于推动河水流动的力量。
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电流的距离成反比。
简单来说,电流越大,磁场强度越强;距离电流越远,磁场强度越弱。
而磁感应强度,用符号 B 表示,它反映的是磁场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实际作用效果。
可以把磁感应强度看作是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带电粒子的“影响力”。
如果在磁场中放入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和偏转程度就取决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那么,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磁导率。
磁导率通常用符号μ表示,它就像是一个“桥梁”,将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B =μH 来表示。
这意味着,在同一磁场环境中,磁导率越大,磁感应强度就越大。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比如在一个空心的螺线管中,当通过一定大小的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磁场强度。
如果这个螺线管中充满了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等,由于这些物质具有较高的磁导率,此时磁感应强度会显著增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电磁设备中,会使用铁芯来增强磁场效果的原因。
再比如,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动机中,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使电动机转动。
而在发电机中,机械运动导致磁场强度的变化,进而引起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最终产生感应电动势,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在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上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
通过使永磁体同极相对进而提高磁场强度
的研究
钟华1,白武帅1,侯志坚2
(1.北京科技大学工程师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北京100083)摘要:外力促使磁体同极对接可以获得接近单个磁极二倍的磁场强度。
通过实验获得同极对接磁体的磁感
线分布状态及磁体周围场强分布情况。
分析否定了磁极对接可能使磁体产生消磁现象,探讨了通过对接磁极获得高强磁场的具体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钕铁硼永磁材料;高强磁场;磁体同极对接;磁场分布;复合磁场
Research of increasing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by connecting the
same pole together
Zhong hua1, bai wushua1, hou zhijian2
(1. School of advanced engine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China;2.Basic Exp
erimental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take external force to press the same pole together can get close to twice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f a single pole. through experiments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same-pole-butted magnet magnetic field lines and the distribution state of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round the magnet. Through the Analysis negated the possible that
same-pole-butted will degaussing the magnet.discus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direction of the high-strength magnetic field which obtained from
same-pole-butted magnet.
Keywords:Nd-Fe-B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s; high-strength magnetic field; magnet same-pole-butte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complex magnetic field
在信息、通讯、交通与自动化这些发展速度最快、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领域中,磁性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永磁材料作为当今工业社会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扬声器、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磁力机械、各种电机、医疗器械等仪器设备中。
我国是稀土王国和永磁材料生产大国,是被誉为“永磁王”的钕铁硼的发明国之一。
现代高技术对永磁体的性能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第三代永磁体(NdFeB)满足不了这些要求,目前第四代永磁体的研制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磁铁同极相对获得高强磁场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1]。
2收稿日期:2012-12-27
基金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1重点)“研究型和创新型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G2011Z14)
通讯作者简介:侯志坚(1960—),男,北京,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及其方法研究.
E-mail:*******************.cn
1 问题提出
我们都知道两块永磁体同极相对及异极相对放置于同一平面时磁感线分布分别如图①、图②所示。
磁场强度的叠加为矢量相加,于是我们可以猜想两块永磁体磁极对接应该为如图③、图④情况:
图①同名磁极相对磁感线分布图②异名磁极相对磁感线分布
对于异名磁极接触来说与正常单块磁体没有分别,而同名磁极对接磁感线分布如图,相对两极间磁感线呈相互排斥状向外部放射分布。
近似认为两磁极产生磁场方向相同,同向叠加,场强为单个磁体磁极部分产生场强的二倍。
图③两异名磁极相接触形成磁感线图④两同名磁极相接触形成磁感线
2 实验验证
2.1实验设备
钕铁硼永磁体、410型高斯计、有机玻璃、铁屑、直尺
其中钕铁硼永磁体技术参数见表①
表①钕铁磁永磁体技术参数
项目剩磁
Br/T
内禀矫顽力
Hcj/kA·m-1
矫顽力
Hcb/kA·m-1
最大磁能积
BH/A·m-3
数值 1.223 1052 849 269
2.2 关于磁感线分布的验证
取金属加工所磨细铁屑置于厚度为10mm的有机玻璃上,敲震玻璃使其形成均匀的一层覆盖于玻璃表面。
在下面放两块分别由N、S极相吸成为一体的钕铁硼永磁体,轻敲有机玻
璃使铁屑在磁场作用下分布,得到复合磁场作用下的铁屑分布如图⑤所示。
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实验得到的图像与猜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图③)相同。
图⑤铁屑在异极对接磁体磁场中的分布
再取金属加工所磨细铁屑置于厚度为10mm的有机玻璃上,敲震玻璃使其形成均匀的一层覆盖于玻璃表面。
在下面放两块N极相对固定于一铜棍上的钕铁硼永磁体(实物图见图⑦),轻敲有机玻璃使铁屑在磁场作用下分布,得到复合磁场作用下的铁屑分布如图⑥所示。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得到的图像与猜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图④)高度吻合,这有力的证明了上面提出猜想的正确性。
图⑥铁屑在同极对接磁体磁场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