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 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备课时间:2020.9.7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材分别以《草原》《丁香结》为例,说明了如何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编排这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课文时所习得的“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对这一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习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教材中呈现的三个排比句,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值得学生体会。
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
分号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能表示多种关系,用法较为复杂。
教材通过呈现两组带有分号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分号最常用的表示并列的用法。
第三项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留意街上的路牌,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使用,其中,绿色的是高速公路上的路牌,蓝色的是街道上的路牌;教材中的两个泡泡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另一方面继续引向生活,让学生留意姓名的拼写规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
这首诗写诗人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乡村绿树行行相合,青山依依相伴,屋舍俨俨,农田齐齐的美丽风光,以及老朋友宰鸡烧酒,主客举杯欢饮、对谈农事的画面,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摯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插图生动再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色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情形。
学情分析:本次学习的内容是交流平台,由于学生在前面四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从所写的内容想开去,所以这节课中我讲了方法以后,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想开去。
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3.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Module3 Unit1 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课时:Unit 1 1. Look,listen and say. 2. Listen, read and act out.二、教学目标1. 大多数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或短语:collect, stamp, letter, hobby, collect stamps, toy, any, another。
2. 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并运用句型: 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 se are stamps from Canada. This stamp is from China.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collect, stamp,letter,hobby,collect stamps, toy, any, another。
2. 学习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tamps from Can ada. This stamp is from China.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难点:1. 用句型“I’ve got…”及v.-ing is my hobby. 来谈论和介绍个人的爱好。
2. “have/has got+名词”表示拥有什么东西。
四、教学准备1.单词卡片。
2.同步课文动画。
3.第1课时教学课件。
4.人物大明和西蒙的头饰。
五、教学设计Step 1 Warm-up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of Module2.2. Let’s sing.Let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of Page 12 together.【设计思路】通过听写复习了前面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歌曲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出示目标1、板书课题,生齐读2、出示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当堂默写2、熟读课文,读通、读准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生齐读目标二、初读课题,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师: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字及时举手纠错。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板书:“墨、勒、腐、蹈、既、舒”。
)2、齐读易错字巩固三、学习“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师:接下来,我们赛读生字,比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生自己读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指名读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准课文读得流利。
自由读,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指名读,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草原风光,使学生对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学习“会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师: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了,那接下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的“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三分钟后开始听写。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一、 教学内容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cinema, hospital,crossing, turn, left,straight, right.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句型: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 to/behind...? How can we getthere? Turn left/right.... Then ....3、能够掌握朗读句子时的升降调。
1、 教学要求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to/behind... How can we get there? Turn left/right.... Then....2)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to/behind...询问回答位置。
并表述行走路线。
3) 能够掌握朗读句子时的升降调4)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bookstore,cinema, hospital, crossing, turn, left,straight,right.6) 运用上述描述表达路线。
1、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1) 学习礼貌言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听懂、会说本单元的对话,并能对路线进行描述。
2、听、说、认读本单元单词。
3、能够掌握朗读句子时的升降调。
难点:难点单词的正确发音四、教学时间 6课时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A Let’s try Let’s talk C Let’s wrap it up2、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并学会运用句型“Where is the ...? ”问路。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3、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指导:自学-归纳-巩固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内容各位同学,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
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到懂法守法,在12月4日即将来到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宪法。
二、宪法日介绍同学们,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着深厚的意义。
关于“宪法”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一)、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
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分数乘分数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5×6+7×3 壹五×(34-29)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壹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①数量关系a.4/5表示什么?B.画线段图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时间:8.26 任课教师:**
课时教案
《位置》随堂检测
年级:姓名: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3题图4题图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A(2,1)B(7,1)C(4,4)D(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
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这4篇文章。
在文章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恰当地传达了情意。
《草原》一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一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的城里、城外校园里和自己家屋外的丁香花,由古人的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由来,告诉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古诗词三首》中,诗(词)人都立足于某一观察点对眼前的自然景物进行观察,然后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景物进行描写,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通过对句子、文章等的对比、交流,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教材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掌握“勒”“蒙”“薄”等多音字,能区分这些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
3.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教材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
2.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措施1.入题法。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阅读认知,学到新的知识。
第一单元圆课题: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学情分析:“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2、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教学准备: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1、“观察与思考一”:出示实物图P2。
2、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圆形。
3、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二、探索新知1、“观察与思考二”(1)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2)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
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2、画一画(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3、认一认(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
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4、画一画,想一想(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2)按要求画圆: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5、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三、巩固练习1、指出下列圆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2、任意画一个圆,并在这个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五、作业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教学反思:课题:圆的知识(一)第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圆的特点,但解释生活现象还不够灵活,重点应放在这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第1课时单元预习课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注意重点难读难懂的字词。
或问同学解决。
(2)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标画出课文中印象深刻的语段。
1.小组抽查内容评价。
文中地点转换的词句,并用图示表示出来。
(1)根据作者的行踪路线,给文章分段。
(2)利用行踪路线图,总结出文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并说出每段的大意,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情怀。
《古诗词三首》中“”这句诗词我最感兴趣,从中我感受到
到。
5.根据课文内容制订单元主题。
(1)学生思考,集体交流。
(2)相机板书最美风景令人遐想的美触摸自然……
(3)选择最中意的“主题”。
三、板书设计
触摸自然
《草原》:游踪美
《丁香结》:写作目的
《古诗词三首》想象画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时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2019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
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
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
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大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大全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课题UNIT ONE How do you go there?第(1)课时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play Let’s try教学目标1、学会Let’s learn部分的几个新单词。
2、会娴熟运用How do you ….?进行问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新单词的学习。
教学预备单词卡片录音机和磁带教学过程1、新课预备音标拼读练习。
2、导入新课(1) 在黑板上画一辆自行车。
引出by bike---I go to school by bike.I go to school on foot.I go to school by bus.I go to Shanghai by plane.I go to Taiwan by ship.I go to Shanghai by train.Do you know Subway”? 引出Subway,in Shanghai, many people go to work by subway, because it’s cheap and convenient.(2) 利用上面的句子编一首chant.(3) 各种形式读chant(4) 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How do you go to school?引导同学利用学过的句子回答。
3、练习(1) 听录音。
(2) 出示单词卡片,让同学依据单词卡片组织对话。
4、作业(1) 英语作业本。
设计意图教学感受课题UNIT ONE How do you go there?第(2)课时教学内容Let’s talk C部分Let’s sing Task time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四会把握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ike.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3
10+3
10+
3
10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
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
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
他们每人吃
9
2个。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三、新知构建
(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
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
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
他们每人吃92个。
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1、9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2份) 2、这里的92个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一个蛋糕)
3、完整得表达这里的92个表示什么意思?(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
把这个圆平
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 个。
)
(二)课件出示的意义
“他们每人吃29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9 是多少?
(三)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
1、看图理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9
29292++ 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39
2⨯ 也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2、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
3、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件出示:
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五)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下图,引导学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来计算。
92×3表示3个92相加,每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仍旧是9,分子相加,即9
222++。
(板书) 2、观察,分子中3个2连加的简便写法是什么?
9
69329222=⨯=++(老师板书) 分子和分母有公因数3,可以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3
2969329222==⨯=++(个)。
(板书) 3、引导观察:的分子、分母与算式×3中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3
2969329222==⨯=++中的分子2×3就是算式392⨯中的分子与整数3相乘,分母不变,即2×3。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法:(板书)
4、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理解它是怎么计算的吗?
(第1个是先计算再约分,第2个是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比较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五)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母与整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四、课堂练习
(1)计算
112 ×4 3154⨯ 2147⨯ 5628
15⨯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五、总结 (PPT )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能约分的先约分。
六、作业
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方法一:929292++
方法二:39
2
⨯
929292++=39
2⨯ 392⨯32969329222==⨯=++(个)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