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功法养生康复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3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1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是借助草药,结合禁忌、饮食调养、运动调理、心理疏导等方法,保持和恢复机体的健康,使人们实现身心健康而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良好平衡。
中医养生康复学倡导守正、戒邪、调和三原则。
守正原则是指,应该遵循自然和尊重中医理论中的相关论述,保持道德行为的正义,本着仁爱的心理准则,回归本respite礼仪,增强养生意识,尊重生命等原则。
戒邪原则是指,让自己免于精神和生理上的恶劣影响,远离恶习和毒品。
调和原则是指,保持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平衡;在生活中奉行爱心、宽容和和谐;不以言语、行为伤害他人;修正缺陷,摆脱误区。
中医养生康复学从四面把持起来,有标准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生活习惯和饮食;勤于体育锻炼和运动,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加强阅读,多看书、学习,增强知识修养;认真研究和学习中医养生理论,加深对养生观念的了解。
只有遵循了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才能保持和恢复机体的健康,达到良好的生活平衡,使整个人体始终能够达到健康而稳定的境界。
第十章养生防治康复养生、防治、康复,包括养生、预防、治则以及康复等内容。
养生是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以及各种保养身体的原则和方法。
预防是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则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
康复是指促进伤残、病残、慢性病、老年病、急性病缓解期等疾病恢复的理论及方法。
虽然这四者在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具体方法、适应范围等方面不完全相同,但都是为了维护人体的身心健康,达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都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养生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
养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中医养生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探索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方法的系统理论。
一、养生的重要意义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禀天地之气生,沐四时之气而成,生命过程是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
中医养生学是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以正气为本,持之以恒地运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体质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体质壮实者,气血阴阳充足,脏腑功能健全,正气充盛而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强;体质虚弱者,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正气亏虚而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差。
体质的形成关系到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先天因素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体质对后代的体质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并在人的一生中都将明显地或潜在地发挥作用。
除了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体质以外,母亲在妊娠期间调护是否适当,也将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
倘若父母平时注意养生调摄,肾中精气阴阳比较充盛,母亲在怀胎期间,又能重视饮食、起居、心理、劳逸等方面的调养,则子女就能获得较强的生命力,体质也较强壮。
简述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1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根本,利用各种养生康复方法整体促进身体机能和生理功能调节,达到科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综合法学。
它具有宣扬养生、疑病早治、防病抗病的预防性和西方的病治辅助性的特点,从而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中国传统养生康复学有多种形式,从古至今,古代常用按摩、艾灸、心理和体育活动等,以促进机体健康。
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养生康复形式,如冥想、瑜伽、自我按摩等,用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无论哪种养生康复方式,都体现了中医传统养生理念的相关原则。
基于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有六点,即“天时、地利、人和、法则、思想、实践”:(1)天时,指人们通过观察和感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科学运用节令饮食、时空文化、保护环境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地利,指依靠自然资源,利用食物、饮食治疗、动物及植物的疗效,以及中医针灸、按摩和其他健康保健形式,来调节身体机能,从而达到养生康复。
(3)民和,即主张以服务于人民、发挥尊重而非欺凌力量,以保护人民权利、健康和利益为社会价值观的道德准则。
(4)法则,即利用中医养生学理论,即“阴阳肝脾理论”,指导促进身心健康,抵御疾病。
(5)思想,指在养生康复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良好的价值观,控制情绪,以促进身心的健康。
(6)实践,则是指该学科的核心,在实践方法上要合理变化“补益气血”、“和胃止痛”、“养生保健”、“运动抗病”等中医养生理论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科学施行养生活动以及注重调适,以全面调整身体机体功能和生理功能。
由此可见,中医养生康复学以调节身心为核心,强调全面调节身心,通过合理安排节令、饮食,加强心理和体育活动,预防病变,调节自然生理,运用中医养生学理论调节病治辅助,以达到健康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