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中三种供液方式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890.34 KB
- 文档页数:5
酿造部制冷岗位操作理论试题库一、操作知识点: 品尝、非机械设备故障处理(停水、停电、停汽)、大保养(点检、润滑、设备卫生)、操作过程(一)填空题1. 储氨器内液面不得超过80%, 不少于30%。
2.开机前要检查油分离器内油位与否在视孔1/2处, 若有二个视孔旳油位, 则最高不超过上视孔旳1/2处, 最低不低于下视孔旳1/2处。
3.制冷系统旳四种管道循环为: 制冷剂循环、润滑油循环、冷冻水循环、冷却水循环。
4.制冷机组重要调整参数是: 蒸发温度或压力、冷凝温度或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
5.制冷系统旳供液方式有: 直接膨胀供液式、重力供液式、泵循环供液式。
6.蒸发器旳作用是把制冷剂汽化吸热。
7.集油器在低压条件下放油, 既减少了制冷剂旳损耗, 又保证了操作旳安全可靠。
8.在液体制冷剂旳管路和设备,严禁将两端旳阀同步关闭,防止引起液爆。
9.制冷循环分为四个重要过程, 即压缩、冷凝、节流、蒸发。
10.设备润滑旳“五定”详细指: 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
11.能量调整旳作用: 调整压缩机旳容积流量(也称制冷量)在15%--100%之无级调整。
12.进行氨系统旳气密性试验, 试验介质宜采用氮气。
13.上岗必须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符合安全卫生规定;14.空气分离器是排除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
15.使用手提行灯, 电压不超过36V,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 电压不超过12V;16.冷却水取样清亮透明, 无杂质, 品尝无异味, 品尝正常。
(二)单项选择1.压缩机轴封漏油, 容许值为( A )滴/分。
A.6B.7C.8D.92.氨旳代号是( A )。
A.R717B.R715C.R716D.R7183.氨旳爆炸下限( A )%。
A.15.1B.15.3C.15.5D.15.74.蒸发冷运行时,注意排气压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D )为宜。
A.5B.7C.9D.115.压缩机组旳有冷却方式分为(A B C);我企业氨机使用旳有冷却方式为(B)。
浅谈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一、制冷系统的制冷工作原理: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氨器、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高低压管道组成。
其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冷库排管)是四个最基本部件。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我局安装的就是一台6AW10型单级氨轴、连杆、润滑系统和直连式电动机配装而成的。
6AW10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A”表示以氨做制冷剂,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
该机活塞行程为1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7千瓦/小时,该机能将库温降至-300C。
8ASJ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8”表示压缩机为8个缸,“A”表示以氨做制冷剂,“S”表示汽缸排列的样式如同字母S型,“J”表示单机两极,即在一台机体上设有低压级和高压级,两次压缩制冷。
其中6个缸(3个低压吸汽缸、3个低压排汽缸)为低压级,2个缸(1个高压吸汽缸、1个高压排汽缸)为高压级,该机分设高压腔和低压腔两次分别做工制冷的目的是:分割高低压缸压力差,做梯级压缩制冷,以取得较低的温度,该机能将库温降至-450C,标准制冷量为11000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1千瓦/小时。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靠电动机的转动,来传动直连式曲轴,带动连杆、活塞和汽阀系统,在曲轴箱汽缸中作上下往复运动,来完成吸汽、压缩、排汽三个过程使低压氨气转化为高压氨气,排至冷凝器中,强迫氨气体分子在高压作用下在容器内聚集,形成液态氨。
第十一章冷冻设备第二节活塞式压缩制冷设备的附属装置一、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又称为油器,用于分高压缩后的氨气中所挟带的润滑油,以防止润滑油进入冷凝器,使传热条件恶化。
R22和R717制冷剂的比较摘要:随着制冷行业的发展,制冷剂的种类越来越多,迄今比较常见的制冷剂还是氟利昂22和氨。
本文结合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就R22和R717制冷剂的性质和其制冷系统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R22;R717;制冷剂;比较。
1引言随着制冷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冷剂被发现和使用,迄今常见的制冷剂还是氟利22(R22)和氨(R717)。
随着《蒙特利尔保护臭氧层公约》的实施,氟利昂22终将走向历史舞台,但就目前来看氟利昂22还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制冷剂。
2? ?R22和R717的物理性质2.1 R22的物理性质R22二氟一氯甲烷分子式CHClF2,分子量86.47,属于HCFC型制冷剂,标准沸点-40.8℃,凝固点-77.7℃临界点(????????)无色无味2.2 R717的物理性质氨分子式NH3,分子量17,无色有刺鼻的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标准沸点-33.4℃,凝固点-77.7℃。
2.3 R22和R717热力性质的比较R717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单位体积制冷量均较大。
R22的单位质量制冷量较小,单位体积制冷量和氨的差不多。
它们的饱和压力特性差不多,大致的趋势如图1:3. R22和R717的应用目前R22主要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的制冷系统中,R717主要用于大型的制冷系统中。
下面主要在R22和R717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上做一些探讨。
3.1 对设计的要求首先,从供液方式上,就目前来看R22主要是直接膨胀供液;R717的制冷系统主要为泵供液。
当然也有其他供液方式的应用,当泵供液用于R22的系统时,为了回油对系统的低压循环桶的构造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在低温下冷冻油和R22是分离的且其密度较R22的小,所以在低压循环桶内油是浮在上部的,为了回油需在其正常液位处加一个回油槽,如图2 这就对低压循环桶内液位的稳定性要求高了些,而且如果多台机器并联运行的话还要考虑均匀回油的问题。
制冷系统调节站1)液体调节站的作用是起到向各冷间调节供液量,或进行冷间融霜排液操作。
液体调节站有各冷间的供液阀,和融霜排液阀及排液总阀。
2)气体调节站的作用是调节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量或控制进入冷间制冷剂的过热量。
气体调节站有各冷间的的回气阀和制冷剂热气阀及热气总阀供液方式1)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直接向蒸发器供液制冷,吸热气化后直接由制冷压缩机吸入,称为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
其流程: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阀~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吸入。
优点:简单,不需要设置气液分离器,节省投资:缺点:不能均匀供液,且难以控制供液,因无效气体,影响蒸发器传热效率和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效率。
只适用于负荷小的小型冷库和小型自动化制冷装置。
在氟利昂系统中多采用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
为避免供液难以控制,使用了热力膨胀阀供液,这样可以使制冷剂有一定的过热度,不会造成制冷压缩机的湿运行。
2)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利用位置较高的氨液分离器里的液体高度作为液柱静压力,使液体依靠重力作用流入蒸发器供液制冷,称为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其流程:高压液体制冷剂~浮球阀或手动膨胀阀~氨液分离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借助重力由高向低处流进~蒸发器制冷~氨液分离器~制冷压缩机吸入。
优点:节省阀门,操作简单,因减少无效气体的影响,提高蒸发器传热效率,并保证压缩机干压行程:缺点;氨液分离器必须紧靠冷库冷间,并在蒸发器上方要求氨液分离器液位至蒸发器最高一层排管间距为1.5米以上具有一定的压力。
3)氨泵供液a)下进上出式优点:供液均匀、蒸发器传热效果好,降温快。
缺点:要求循环桶容量应大些,一般直径为1.2米或1.4米,液柱静压力对蒸发温度有一定的影响,蒸发器油垢不易排出。
氨系统多用于此方式。
b)上进下出式优点:低压循环桶的容量可小些,无液柱压力对蒸发温度的影响,蒸发器的油垢容易排出。
缺点供液不均匀,蒸发器传热效果较差,降温慢。
氟系统一般采用此方法以便于回油。
1、冷却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基本方式。
2、在直接冷却方式中,按制冷剂对冷却设备的供液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膨胀供液、重力供液、液泵供液三种。
3、重力供液系统中,氨分正常液位至蒸发器最高液位最高位置的高差为足以克服全部管道的阻力,一般以1.5m左右为宜。
4、供液可靠起见,重力供液系统每通路允许长度不宜超过120m。
5、在泵供液系统中,因制冷剂进出冷却设备的流向不同可分为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两种。
6、循环桶应控制正常液位和超高液位两个液位,一般用液位控制器配合供液电磁阀控制循环桶的正常液位。
7、正常的融霜排液的方式有人工扫霜和制冷剂蒸汽融霜结合、淋水融霜、热蒸汽融霜、电加热融霜几种。
8、我国采用的静夜柱高度的计算公式为静夜柱高度=泵的静正吸入压头+0.5m9、高压液体调节站的进液包括高压贮液器、中间冷却器冷却排管、排液桶几路。
第二章1、冷库设计计室外算温度取近10年中每年去掉最高平均温度后的日平均干球温度,计算库房开门热流量和冷间换气热流量时取夏季通风温度。
2、冷库设计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库房开门热流量和冷间换气热流量时取夏季通风相对湿度。
3、未经冷却的鲜肉进货温度按35℃计算,已冷却的鲜肉进货温度按4℃计算,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按15℃计算。
4、存放果、蔬的冷却物冷藏间冷却每日进货量按不大于该间吨位的8%计算,存放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冷间每日进货量按不大于该间吨位的5%计算。
5、库房耗冷量包括外围结构耗冷量、货物耗冷量、通风换气耗冷量、电动机运转耗冷量、操作管理耗冷量。
6、当邻室为冷却间时,其温度为10℃,邻室为冻结间时,其温度为-10℃。
7、货物耗冷量包括食品耗冷量、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耗冷量、货物冷却时的呼吸耗冷量、货物冷藏时的呼吸耗冷量。
8、通风换气耗冷量包括冷间货物换气耗冷量、和操作人员需要的新鲜空气耗冷量。
9、操作管理耗冷量包括冷间照明耗冷量、冷间开门耗冷量、操作人员耗冷量。
一、压差式供液(直接膨胀供液)优点:1.系统简单。
整个制冷系统只有四大件: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与必要的阀门和连接管线。
系统相对简洁,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的难度小,运行人员的数量和费用节省。
缺点:1.供液不均匀。
压差式供液虽然可以利用一台压缩机担负几个蒸发温度,这是其他供液方式办不到的,但是,对于多组蒸发器,此种供液方式供液不易达到均匀。
2.传热效果受影响。
压差式供液因节流后制冷剂不经气液分离直接进入蒸发器,故节流后产生的无效蒸汽也随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影响了传热效果。
3.湿冲程易形成。
当热负荷波动幅度较大时,需要频繁调整节流阀,以适应热负荷的变化,否则将发生湿冲程。
4.压缩机产冷量降低。
系统中采用热力膨胀阀后,保证了根据蒸发器的需要供给制冷剂液体。
但由于感温包是靠感知回气的过热度调节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的,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蒸发器的蒸发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且因压缩机始终处于吸气过热而降低了本身的产冷量。
二、重力供液优点:1.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蒸发器传热效果有所提高。
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产生的湿蒸汽首先进入气液分离器,节流后产生的低压低温液体和无效蒸汽在此得以分离,低压液体借助静液柱的重力流入蒸发器,蒸汽和夹带的液滴从蒸发器的回气管道重新进入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来的气体与节流后产生的无效气体一起被压缩机吸走。
被分离出来的液体和节流后产生的液体一同进入蒸发器,保证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都是液体,从而增加了蒸发器的内表面与氨液接触的机会,提高了蒸发器的有效传热面积,减小回气过热度,使蒸发器的面积减小,投资减小。
2.湿冲程不易发生。
因为设置了气液分离器,减少了压缩机湿冲程形成的可能。
缺点:1.对空间要求较高,供液范围受限制。
因为重力式供液依靠的是静液柱产生的压力,从而使供液的范围受到限制。
一般,以气液分离器为中心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
2.蒸发温度受限制。
受静液柱的作用,蒸发温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当蒸发温度较低时,这种影响更甚。
操作工题库一、填空题1、物体的三态包括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量度。
3、物质的绝对温度为73K时,相当于摄氏温度℃。
4、温度的三种温标分别叫温度。
5、压力的国际单位为。
6、热量的国际单位是。
7、氟里昂制冷系统含有水份时,很容易产生现象。
8、标准大气压下氨的蒸发温度为℃。
9、标准压力下,R22的蒸发温度为℃。
1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华氏温度。
11、液体蒸发压力越高其蒸发温度越。
12、物质由液态变为汽态时要热。
13、显热是指物质温度改变而不变的热量。
14、潜热是指物质物态不变改变。
15、温度在温度以下的水称为过冷水。
16、水的温度为30℃,呈过冷状态,其过冷度为0C。
17、传热基本方式有换热18、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的过程称为导热19、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四个基本过程。
20、标准工以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为冷凝温度分别为℃和℃。
21、蒸发温度为5℃,冷凝温度40℃,称为工况。
22、氨制冷系统放空气通常通过放。
23、节流元件起节流、的作用。
24、氨的化学分子式为。
25、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分类,可分为、和26、制冷系统常用压力表是压力表。
27、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中由汽态变为液态。
28、制冷压缩机8AS-12.5表示该台压缩机汽缸直径为 mm 。
29、常用国产氨泵有齿轮泵、叶轮泵和泵。
30、冷凝器从工作原理上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式。
31、氨泵供液系统通常要设置桶。
32、冷库中通常采用或排管作为蒸发器。
33、氨制冷系统放油通常通过放油。
34、制冷设备常用的温度计是温度计和压力式温度计。
35、是压缩机润滑系统的保护元件。
36、制冷系统中有会造成排汽压力表指针跳动剧烈。
37、温度高会造成压缩机耗油过多。
38、超过温度后,制冷剂气体就不能冷凝。
39、热力膨胀阀有两种。
40、制冷系数是指与之比。
41、氨泵出口一般安装阀,防止排出压力过高。
42、压缩机排气管一般安装阀,防止制冷剂倒流。
43、氨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有三种:、、。
《制冷技术》考试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制冷是指用的方法将的热量移向周围环境介质,使其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并在所需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低温。
2.制冷机的工作参数,即、、和,常称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
3. 制冷系统常常采用回热器。
4.制冷剂氨的代号为R717,其中7表示,17表示;水的制冷剂代号为。
5.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用和两个指标表示。
6.活塞式压缩机按密封方式可分为、和三类。
7.活塞式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包括、、三个过程。
8.热力膨胀阀的阀体应安装在蒸发器的管上,感温包安置在蒸发器的管上。
9.壳管式冷凝器分为和两种,前者管束内流动工质为,管间流动工质为;后者管束内流动工质为,管间流动工质为。
10.氨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管道只能采用管,氟利昂系统的制冷剂管道可以采用管和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A.普通制冷B.深度制冷C.低温制冷D.极低温制冷()2.冷凝温度一定,随蒸发温度下降,制冷机的制冷量()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能确定()3.下列属于速度型压缩机的是()A.活塞式压缩机B.螺杆式压缩机C.回转式压缩机D.离心式压缩机()4.间冷式蒸发器中的水是()A.制冷剂B.冷却水C.冷冻水D.冷凝水()5.制冷系统中制取和输出冷量的设备是()A.压缩机B.冷凝器C.节流阀D.蒸发器()6.选择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原因是()A.高温过高B.低温过低C.压缩比过大D.压缩比过小()7.选择制冷剂时,希望()A.临界温度高,凝固温度高B.临界温度高,凝固温度低C.临界温度低,凝固温度高D.临界温度低,凝固温度低()8.干燥器一般安装在()前面A.节流阀B.冷凝器C.压缩机D.蒸发器()9.压缩机型号4FV10B中的V指的是()A.制冷剂种类B.气缸布置形式C.开启式压缩机D.全封闭式()10.以下不属于安全设备的是()A.安全阀B.贮液器C.易熔塞D.紧急泄氨器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制冷是一个逆向传热过程,不可能自发进行。
冷链物流题库1、冷链物流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冷链物流是指冷冻、冷藏类物品从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①系统性;②协调性;③全程温控;④成本高昂;⑤技术含量高。
2、怎样理解“3T”原则?“3T”原则,即在冷链中储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
该理论认为,冻结食品在低温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下降与所需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一定限度内,冻结食品的温度越低,其质量下降也会越少,保质期会相应延长。
3、冷链物流流程由哪些部分构成?①冷冻加工,是冷冻、冷藏商品生产企业,提供冷链加工的物流企业或销售终端对冷冻、冷藏商品进行的加工工序。
②冷冻储存,是冷冻、冷藏食品在冷链各主体的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的状态,保证物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鲜环境。
③冷藏运输,是冷冻冷藏食品通过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从一个节点到另一节点的状态,包括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
④冷冻销售,是冷冻、冷藏食品在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存库的冷冻储存和销售,在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非常普遍,是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4、冷链物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是什么?①保障易腐食品安全,减少营养流失;②解决产供销不一致的矛盾;③减少食物腐烂损失造成的浪费。
5、如何理解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①冷冻冷藏食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②零售终端对企业冷链物流需求量巨大且持续上升;③农产品流通效率要求冷链物流专业化;④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力度加大为冷链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存在哪些问题?①冷链物流市场不成熟,商业环境不规范;②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损耗浪费惊人;③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④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介入程度低;⑤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⑥行业及技术标准缺位;⑦我国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足。
冷库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制冷系统方案是设计单位依据设计任务书而提出的初步设想,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冷库或其它制冷装置,使用效果的好坏都与所选择的制冷方案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制冷方案确定的不当,会给冷库的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操作管理不便。
因此在确定方案时,应从先进、实用、发展、经济等方面出发,同时考虑几个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1 确定制冷系统方案的原则(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保证质量,降低干耗;(2)制冷系统要运转可靠和操作管理方便,又要有安全保障;(3)制冷系统尽量采用新机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应优先选用自动控制方案;(4)考虑经济性,综合比较初置费用和运转费用;(5)考虑技术经济发展趋势。
2 冷库制冷系统的确定2.1 氨作为制冷剂的特点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制冷剂,主要用于制冰和冷藏制冷。
氨作为制冷剂其优点是单位容积制冷量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氨黏度小,流动阻力小,传热性能好,对钢铁不产生腐蚀作用;氨易溶于水,系统不易发生“冰塞”现象;氨价格便宜,容易购买。
氨的主要缺点是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
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刺激人的眼睛与呼吸器官。
氨易燃易爆,当空气中氨的体积分数达16%~25%时可引起爆炸,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
因此,车间内的工作区里氨蒸气浓度不得超过20kg/m3。
氨几乎不溶于油,如果润滑油进入换热设备,在换热设备的传热面上会形成油膜,影响其传热效果。
因此,在氨制冷系统中必须设置油分离器。
此外,在运行中润滑油还会积存在冷凝器、贮液器和蒸发器等设备的下部,下部有排油装置,应定期排油。
2.2 制冷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蒸气压缩机制冷系统根据向蒸发器供液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供液、重力供液、液泵供液三种。
(1)直接供液方式直接供液是指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直接向蒸发器供液,而不经过其它设备的制冷系统,又称直接膨胀供液系统。
直接供液方式的特点是:①经过节流膨胀后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混合状态,两相流体在多路蒸发器管路中,不能按设计要求均匀地分配。
1、制冷工艺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具体概念,是制冷循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联合工艺技术。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是大型制冷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库”是对易腐食品进行冷加工或冷藏的建筑物,它既要符合生产的需要,又要符合流通的需要。
完整的冷库设计包括制冷工艺设计、土建设计、电气设计、采暖与通风设计,以及给排水设计等五个方面。
2、冷库的分类:⑴按使用性质分①生产性冷库:其主要作用是食品在此进行冷加工后经过短期贮存后运往其他地区或分配性冷库贮存,建在资源较集中的地区或渔业基地以及交通便利的地区,它的特点是冷库加工能力较大,有一定容量的周转用冷藏库。
生产方式为零进整出;②中转性冷库:建设在渔业基地的水产冷库,能进行大批量冷加工任务,与各种运输工具相衔接,起中间作用,以向外地调拨或提供出口,其为整进零出;③分配性冷库:其建设在大中城市或水陆交通枢纽和人口较多的工矿区,作为市场供应中转运输和贮藏之用④零售性冷库:建在工矿企业或城市大型副食店、菜场内,供临时贮存零售食品之用,一般采用装配式冷库,其特点是库容量小,贮存期短,起库温则随使用要求而异;⑤综合性冷库:冷库库容量大,功能齐全,兼有生产性冷库和分配性冷库的功能,是我国普片采用的冷库类型.⑵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分:①土建式冷库:其特点为,土建式冷库建筑一般由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组成;②装配式冷库:其特点为,库体组合灵活、随意,可根据不同的场地拼装成不同外形尺寸的冷库;可在室外安装,也可在室内安装,又可拆装搬迁;由于采用了轻钢结构和复合隔热墙板,所以库体重量轻,对基础的压力减小,故整体抗震性能好。
3、冷库容量的确定:计算题第一题4、影响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①冻结速度:快速冻结(食品热中心从—1℃降到—5℃所用时间小于30min,若大于30min就为慢速冻结)使食品内部形成小冰晶,组织细胞被破坏程度轻微,解冻后汁液流失少,而慢速则刚好相反;②冻结方式;③贮藏条件:低温冷藏可以延长食品的贮藏期限,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可以减少食品的干耗,但也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蒸发器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较小,需要较大的蒸发面积,但大的温差又会增加食品的干耗,外部热量的侵入会加剧库温的波动,从而引起食品质量的下降。
浅谈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一、制冷系统的制冷工作原理: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氨器、油别离器、节流阀、氨液别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高低压管道组成。
其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冷库排管〕是四个最基本部件。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经节流阀节流为低温低压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到达循环制冷的目的。
这样,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外,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
以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为例,完成一次制冷循环,氨必须依次通过低级氨压机、一级油别离器、中间冷却器、高级氨压机、二级油别离器、冷凝器、储氨器、节流阀、氨液别离器、调节站、蒸发器、再回到低级氨压缩机,这样才完成一次循环,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
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
即电能转化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的作用进行冷热交换,完成制冷的过程。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活塞式压缩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冷库的制冷机型。
我局安装的就是一台6AW10型单级氨压缩机和一台8ASJ10型双级氨压缩机,均由大连冷冻机厂生产的。
活塞式压缩机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活塞、进排气阀组、安全阀、能量调节机构、润滑系统和直连式电动机配装而成的。
6AW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6”表示压缩机有6个缸〔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A”表示以氨做制冷剂,“W”表示汽缸排列的样式如同字母W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
氟利昂制冷系统的特点1,氟利昂的溶油性与润滑油互相溶解时氟利昂的主要特点,R12可以和润滑油无限混合,R22在混合临界温度以上,时也可以和润滑油无线混合,随着温度下降,溶解量下降为有限溶解,特别是液体氟利昂的溶油性更强,因此可以说系统中凡有氟利昂的地方就有润滑油。
随着氟利昂的流动,润滑油将遍及所有设备和管道中,使系统中含油量增加。
润滑油是高温蒸发的液体,和制冷剂混合后,是氟利昂液体粘度增大,在相同蒸发压力下,蒸发温度上升,或在定温下的蒸发压力下降。
因此,随着蒸发器内润滑油浓度增加,蒸发压力也要随之降低,才能保持给定的蒸发温度不变。
结果使得制冷压缩机的单位制冷量的功率上升,并可能造成压缩机本身失油事故发生。
所以,氟系统中回油问题是很关键的,应从设备布置、管道配置及供液方式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2,氟利昂的溶水性氟利昂几乎不溶于水,在蒸发温度低于0℃的制冷系统中,水分的存在将在膨胀阀节流孔结冰,使阀孔堵塞,导致停止供液,以致蒸发器不能制冷,同事由于水的存在,还会因水的分解作用使设备、管道产生腐蚀,这对于铝镁合金尤为明显。
因此,在氟系统中,膨胀阀前必须加装干燥器,以保证膨胀阀正常运行。
3,供液形式和方式从供液方式来看,氟系统也有直接膨胀供液、重力供液和泵供液三种,其中国内应用最多是利用热力膨胀阀控制的直接膨胀供液,其重要原因是:1)直接膨胀供液系统比较简单,分离设备少,系统充液量也少,这对于价格昂贵的氟利昂来说是合适的。
2)用热力膨胀阀供液并配有热交换器的氟系统,可自动调节供液量且使回气有较大的过热度,高压液体有较大的过冷度,节流时闪发成气体的机会减少,改善了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中调节供液困难及易湿行程等不足。
氟利昂制冷系统也可以采用重力供液方式。
其系统眼里与氨制冷系统类似。
所以不停的是,为了解决回油问题,在液体分离器的液面部分加装回油管道。
但是,由于氟利昂制冷系统采用重力供液无明显的优越性,相反会使系统复杂化,所以氟系统很少采用这种供液方式。
一、压差式供液(直接膨胀供液)
优点:1.系统简单。
整个制冷系统只有四大件: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与必要的阀门和连接管线。
系统相对简洁,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的难度小,运
行人员的数量和费用节省。
缺点:1.供液不均匀。
压差式供液虽然可以利用一台压缩机担负几个蒸发温度,这是其他供液方式办不到的,但是,对于多组蒸发器,此种供液方式供液不易达到均
匀。
2.传热效果受影响。
压差式供液因节流后制冷剂不经气液分离直接进入蒸发器,
故节流后产生的无效蒸汽也随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影响了传热效果。
3.湿冲程易形成。
当热负荷波动幅度较大时,需要频繁调整节流阀,以适应热负
荷的变化,否则将发生湿冲程。
4.压缩机产冷量降低。
系统中采用热力膨胀阀后,保证了根据蒸发器的需要供给
制冷剂液体。
但由于感温包是靠感知回气的过热度调节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
的,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蒸发器的蒸发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且因压缩
机始终处于吸气过热而降低了本身的产冷量。
二、重力供液
优点:1.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蒸发器传热效果有所提高。
与直接膨胀供液相比,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产生的湿蒸汽首先进入气液分离器,节流后产生的低压低温
液体和无效蒸汽在此得以分离,低压液体借助静液柱的重力流入蒸发器,蒸汽
和夹带的液滴从蒸发器的回气管道重新进入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来的气体与
节流后产生的无效气体一起被压缩机吸走。
被分离出来的液体和节流后产生的
液体一同进入蒸发器,保证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都是液体,从而增加了蒸发
器的内表面与氨液接触的机会,提高了蒸发器的有效传热面积,减小回气过
热度,使蒸发器的面积减小,投资减小。
2.湿冲程不易发生。
因为设置了气液分离器,减少了压缩机湿冲程形成的可能。
缺点:1.对空间要求较高,供液范围受限制。
因为重力式供液依靠的是静液柱产生的压力,从而使供液的范围受到限制。
一般,以气液分离器为中心的作用半径以
不大于30m为宜。
2.蒸发温度受限制。
受静液柱的作用,蒸发温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当蒸发温度较
低时,这种影响更甚。
3.供液不均匀。
由于静液柱的压力不大,挡供液管路的阻力不同时,就会明显的
发生供液不均。
4.传热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重力式供液只能用下供上回的方式,进入蒸发器的润
滑油在平时不会流出蒸发器,是传热效果收到影响。
三、泵供液方式(强制循环供液)
优点:1.蒸发器内不易积油。
和重力供液、压差式供液相比,泵供液的蒸发器内的有会被两相流体带回低压循环桶从而不易积油。
2.传热效果好。
泵供液为余量供液,可以实现3~4倍的供液倍率,蒸发器的内
表面润湿性好,再加上蒸发器内不易积油,制冷剂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效
果好。
从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有所减少。
3.供液均匀。
由于蒸发器的液体压力较高,像同一蒸发温度的多个蒸发器供入
的制冷剂液体易于调节均匀。
缺点:1.制冷剂充注量大。
因为为倍率余量供液,充满度较大,需要较多的制冷剂液体。
2.自动控制时易发生滞后现象。
停止供液后,蒸发器内仍存有大量液体制冷剂,
当采用自动控制时会发生滞后现象,虽然停止了向蒸发器供液,冷间仍可继续
降温。
对温度要求波动小的冷间,这就需要在回气管道上设置电磁阀。
3.
蒸发
温度受影响。
同重力
供液一样,也有静液柱
对蒸发温度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