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达对抗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320.76 KB
- 文档页数:7
仿真技术天基雷达信号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3张 牙1,2,王岩飞1,闫鸿慧1(1.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北京10008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摘要】 雷达回波信号仿真器是雷达系统研究和开发中的重要设备,利用其仿真的雷达回波信号,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中对雷达信号处理器性能进行分析。
雷达回波信号仿真器可以降低研究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文中在设计天基雷达系统时分析了天基雷达回波特性,最后得到了1种可编程配置的雷达信号仿真器。
【关键词】 天基雷达;回波信号;仿真器中图分类号:T N955 文献标识码:AD esi gn an d Rea li za t i on of S i gna l S i m u l a t i n g Syste m i n Space 2ba sed Rada rZHA NG Ya1,2,WA NG Yan 2fei 1,Y AN Hong 2hui1(1.I nstitute of Electr onics,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 Be ijing 100080,China )(2.Gr adua te School of the Chine se Acade m y of Sciences, Be ijing 100039,China )【Abstra c t 】 As an i mportan t equ i p m ent,rada r signa l si m ul a t or is nece ssa ry for resea rch and develop m ent of radar system s .It can provide si mulativ e radar echoes in the laboratory instead of the in 2p l ace experi ment,which can reduce most of the fi nanceand pe ri ods,espec ially in the re sea rch of s pace based radar syste m s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 c s of the echo of s pace ba sed rada r a re analyzed .A s pace based rada r signa l si m ula t or is reali zed .T he key issue s of hard wa re and s oft w a re i mplementa ti on have been solved .【Key word s 】s pace ba sed rada r (SBR );signal;si mulator0 引 言雷达信号仿真器是一种用来调试雷达系统的信号发生器,是数字仿真技术在雷达技术上的应用。
面向海军作战需求的作战仿真系统设计作战仿真系统在现代军事演习和训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特别是对于海军而言,作战仿真系统能够提供真实感的海上作战环境,使指挥员和士兵能够在仿真场景中进行训练和演练,以应对真实战场的挑战。
本文将就面向海军作战需求的作战仿真系统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面向海军作战需求的作战仿真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与海军指挥官和作战人员的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训练需求和提高实战能力的目标。
在分析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仿真环境的真实感仿真环境的真实感是作战仿真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
通过使用高清晰度的图像、逼真的音效和真实的物理模型,使得仿真环境能够完全还原真实的海军作战场景。
同时,系统应提供多样化的天气条件、不同时间段和各种地理环境,以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1.2 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作战仿真系统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以适应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训练需求。
海军作战需要考虑到不同艘舰船、不同武器系统和各种作战环境的要求,因此系统应具备灵活的设置选项,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快速配置。
1.3 实时反馈和评估功能作战仿真系统应能够提供即时的反馈和评估功能,以帮助指挥员和士兵实时调整行动策略和战术。
通过监测和记录战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指标,系统能够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和评估结果,为作战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1.4 多人协同作战能力海军作战通常涉及到多个舰艇和战斗单元的协同作战。
因此,作战仿真系统应具备支持多人协同作战的能力。
通过网络连接,不同作战人员能够实时进行各自的训练和演练,并能够在仿真环境中实现指挥、协调和沟通。
2. 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以上系统需求分析,下面将介绍面向海军作战需求的作战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2.1 仿真引擎的选择为了实现真实感的仿真环境,需要选择一款功能强大的仿真引擎。
常见的仿真引擎包括Unity3D、Unreal Engine等。
第26卷筇6期航天电子对抗基于匹配模板的雷达信号快速识别系统设计*莫翠琼1“,祝强1’2,潘继飞1’2(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2、安徽省电子制约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7)0引言摘要:雷达采用低截获概率(LP I)技术之后,特别是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传统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将暴露出对弱信号无能为力、识别率低等缺陷。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基于匹配模板的雷达信号快速识别系统,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敏感参数这一概念,保证了正确识别率。
以线性调频信号为例制定了相应的匹配识别准则,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准则的有效性和该系统的可行性。
在信号受到噪声污染的情况下,该系统对线性调频信号的识别信噪比可以达到一6dB。
关键词:匹配模板;频域处理;敏感参数;匹配识别准则中图分类号:T N974文献标识码:AA des i gn of t he syst e m t hat r ecogni zed r a da r s i gnal s s pe edl y bas edon m at chi ng t e m pl at eM o C ui qi on91一,Z hu Q i an91”。
Pan J if ei l2(1.E l e ct roni c E ngi ne er i ng I ns t i t ut e of P LA,H er e i230037,A nhui,C h i na;2.K ey L ab or at o r y of El ect r oni c R es t r i ct i on,A nhui Pr ov i nce,H ef ei230037,A nh ui,C hi na)A bst ra ct:W he n a r a dar ad opt s l ow pr ob abi l i t y of i nt e r c ept i on(LP I)t ec hnol ogy,es pe ci al l y under t he c on—di t i on of l owS N R,t r a di t i ona l r a dar s i gn al r ec ogni t i on m et hod w i ll be e m er ge d s o m e f l aw s suc h as un abl e t o r e cogn i ze f ai nt r ada r si gnal s。
雷达伺服系统设计与仿真作者:陈静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雷达伺服系统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典型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雷达伺服系统的论证、设计过程和方法,阐述了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基于对雷达伺服系统的设计研究,对伺服系统进行仿真和性能评估,总结了分析和提高伺服系统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伺服系统设计过程仿真和性能评估控制理论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伺服系统设计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法通常有时间响应分析方法、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分析法三种。
伺服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范围、稳定性、过渡过程品质、系统精度、动态响应能力等。
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分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两步进行,这里主要阐述动态设计。
伺服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伺服系统的动态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控制算法,以使系统的闭环特性满足伺服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稳定裕量。
伺服带宽和过渡过程品质、系统截至频率跟踪误差。
结构谐振特性。
机械传动间隙。
在实际雷达伺服系统中,采用最优控制尽可能的缩短伺服系统的过渡时间,由于最优控制基于的被控对象模型不准确,对框架角速度估计又存在误差,而PID控制对于稳态控制更占优势,因此,实际天线伺服控制中需要采用集成控制策略将最优控制器与经典PID控制器有机结合起来。
控制器交接策略:当小范围稳定时采用PID控制;大角度范围转移时采用了最优控制。
伺服系统固有环节伺服系统的固有环节主要是指执行元件及其负载,当执行元件及其负载的传递函数的输入是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电压,输出是天线轴上的转角。
通常我们用动态分析仪来测试伺服系统固有环节的频率特性,通过Matlab对测得的数据进行频率特性分析。
得到系统固有环节传递函数:其中:为开环增益;为转折时间,为自然频率;为阻尼比经典PID控制设计系统模型建立伺服系统固有环节为“积分+一阶惯性+二阶振荡”形式,为保证系统的指令跟踪精度,控制器采用“一阶滞后超前+PI”形式。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及其运用研究摘要:电子对抗作为现代战争中夺取制信息权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体系作战中扮演着“当先锋、打头阵、贯全程”的关键角色。
但必须看到,其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是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核心目的是倍增联合作战效能。
在当前联合作战体系重塑的大背景下,电子对抗力量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进一步在思想观念、组训模式、作战运用等方面有所转变、有所突破,从而全面、快速地融入联合作战体系。
本文研究将自适应技术运用于电子对抗领域,为解决电子对抗装备的自适应对抗问题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电子对抗;雷达系统;应用1 引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比拼的主要是陆军、空军、海军三个兵种之间的实力,现在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以外还有一些新型军队的对抗,比如信息对抗。
信息战在战争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战场上的战机千变万化,所以情报信息的优先获取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如今我国军队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如何,这种信息技术都在哪些方面有所运用,这两点是本篇文章重点讨论之处。
2 雷达电子对抗概述2.1 雷达对抗雷达对抗是一种使用特殊的电子设备对敌人的雷达进行侦察和干扰的电子对抗技术。
雷达对抗由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两个部分组成。
获得敌人雷达的型号和具体信息是战争中雷达对抗的目的,并且使用相对应的方法,切断敌方雷达的正常运转,降低敌方雷达的工作效率。
(1)雷达侦察:雷达对抗的基础是应用雷达侦察设施获取敌人雷达的信号并通过研究、解析、测定,最后得到敌人雷达的信息报告。
雷达情报侦察与雷达对抗支援侦察两者相辅相成,这两个侦察方式也是雷达侦察的主要工作模式。
(2)雷达情报侦察的工作流程:对敌方雷达进行监测,伺机截取敌人雷达发出的信号,然后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来分辨出雷达的种类、作用、组成和能够操控的武器等等相关的具体报告,最后延展出敌人整个防护系统结构的报告。
(3)雷达对抗支援侦察的工作流程:获取了一系列敌人军事基础设备情况后,再次对敌人雷达发出的信号进行截取,研究辨别能够威胁到我方雷达的所有雷达的型号、数量、种类等相关信息,为我方指挥小组讨论下达进一步的指示提供情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