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醛含量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李合生p260)一、实验原理植物器官衰老时,或在逆境环境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利用它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
丙二醛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形成在532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的有色三甲基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光系数为150{mmol/(L.cm)},并且在600nm 波长处有最小光吸收。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5%的三氯乙酸(TCA),称取0.5g三氯乙酸,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
2、0.67%硫代巴比妥酸(TBA). 称取0.067g硫代巴比妥酸‘放入沸水中溶解,在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
新鲜的子叶或茎段、研钵2个、冰浴槽两个、研锤2个、1ml注射器2个、石英砂1瓶、药勺1把、吸水纸若干、试剂瓶1个、移液枪若干把、风光光度计一台、蒸馏水两瓶、干燥的试管若干个、试管架、离心机一台、离心管若36个、记号笔1个、标签纸若干、水笔1个。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1、丙二醛的提取准备工作:离心管36个,分别标号1~18和1Y~18Y(标有Y的装子叶研磨液,带0的表示实验组),拿出的研钵2个(带研锤),取1个棕色试剂瓶向里面放入TCA适量。
再拿出准备好的2个1ml注射器备用,取出石英砂和药勺(去石英砂用,用最小的那个)。
正式工作:从每个要测实验组中称取约0.2g的鲜重样品(从各个重复中抽取等个数的鲜样,切去根,再把茎和子叶分开,各部分混合均匀后,随即称取0.2g),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再加0.2~0.4mlTCA后研磨,研磨至糊状后用刚才用过的那个注射器中的剩余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锤和研钵,倒入对应编号的离心管中,再用刚才用过的注射器再取1ml 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把冲洗液倒入离心管中,盖上盖摇匀,待全部都研磨完毕后放入离心机种离心(4℃、1200r/min、30min)。
离心好后放在室温下备用。
mda含量测定实验报告MDA 含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生物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和细胞损伤的程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样品中的 MDA 含量,了解样品的氧化损伤情况。
二、实验原理MDA 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色的产物,该产物在532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通过测定该产物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MDA 的含量。
但样品中的其他物质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因此需要通过加样和对照实验来消除干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组织样品(如肝脏、心脏等)磷酸缓冲液(PBS)三氯乙酸(TCA)硫代巴比妥酸(TBA)2、实验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试管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称取适量的新鲜组织样品,加入预冷的 PBS 缓冲液,在冰浴条件下匀浆。
将匀浆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在 4℃下以 10000rpm 离心 10 分钟。
吸取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
2、反应体系的制备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测定管和对照管。
向测定管中加入 2ml 样品提取液和 2ml 06% TBA 溶液。
向对照管中加入 2ml 蒸馏水和 2ml 06% TBA 溶液。
3、反应条件将测定管和对照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 15 分钟,然后迅速取出并冷却至室温。
4、离心将冷却后的测定管和对照管以 3000rpm 离心 10 分钟,以去除沉淀。
5、吸光度测定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在 532nm 波长处分别测定测定管和对照管的吸光度值,分别记为 A1 和 A2。
五、计算方法MDA 含量(nmol/ml)= 645×(A1 A2) 056×A0其中,A0 为空白对照管的吸光度值。
六、实验结果将测定得到的吸光度值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的MDA 含量。
|样品编号|吸光度值(A1)|吸光度值(A2)| MDA 含量(nmol/ml)||||||| 1 |_____ |_____ |_____ || 2 |_____ |_____ |_____ || 3 |_____ |_____ |_____ |七、结果分析1、比较不同样品之间 MDA 含量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之青柳念文创作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更,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更.迩来大量研究标明,植物在窘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含含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发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植物对活性氧发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呵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品之一,它的发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发生数量的多少可以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才能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须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常使用指标.[原理]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发生显色反应,反应产品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 波长下有吸收峰.由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操纵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资料、仪器、药品]1.资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10) 镊子;(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3.药品:(1) 0.05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2) 石英砂;(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4)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方法]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 pH7.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颠末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入离心管中,最后用缓冲液定容至5ml.在4500转/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2.丙二醛含量测定:吸取2 ml的提取液于刻度试管中,加入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3ml,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迅速冷却.于45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32、600nm波长下,以蒸馏水为空缺调透光率100%,测定吸光度.3.成果计算:(A532—A600) ×V1×V丙二醛含量(nmol/g)= 1.55×10-1×W×V2式中:A为吸光度;V1为反应液总量(5m1);V为提取液总量(5ml);V2为反应液中的提取液数量(2ml);W为植物样品重量(0.5g);1.55×10-1为丙二醛的微摩尔吸光系数(在1升溶液中含有1µmol丙二醛时的吸光度).4.注意事项:(1) 0.1~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2) 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节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3) 如用MDA作为植物衰老指标,首先应检验被测试资料提取液是否能与TBA反应形成532nm处的吸收峰.否则只测定532、600nm两处A值,计算成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测得的高A值是一个假象;(4) 在有糖类物质干扰条件下(如深度衰老时),吸光度的增大,不再是由于脂质过氧化产品MDA含量的升高,而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由此改变了提取液成分,不克不及再用532nm、600nm两处A值计算MDA含量,可测定510、532、560nm处的A值,用A532一(A510—A560)/2的值来代表丙二醛与TBA反应液的吸光值.[实验成果记录][实验前思考题](1)通过丙二醛含量测定可以处理什么实际和实际问题?(2)什么时候植物会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简述其过氧化作用过程.(3)说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对植物的效应.(4)TBA为什么要溶解在三氯乙酸中?(5)提取液与TBA的混合液为什么要加热?为什么加热时间又不克不及过长?(6)为什么要测定反应液在600nm下的吸光度?(7)在计算公式中,为什么吸光系数的单位是微摩尔,而最后的含量单位却是毫微摩尔?(8)写出实验时间按排和操纵流程图.(9)写出抗逆性鉴定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实验统一的时间按排和操纵流程图.[实验后思考题](1)如果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你有什么法子消除其影响?(2)丙二醛反应液为什么加热时间过长会影响测定成果?。
果蔬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探究果蔬中丙二醛污染的现状,为保护人们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
首先将样品进行提取,然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铵反应生成巯基乙醇,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物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不同种类的果蔬样品分别洗净切碎,并称取5g放入50ml锥形瓶中。
2.提取: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甲醇,振荡均匀后放置30min,然后离心10min。
取上清液过滤并调整pH至7-8。
3.反应:向上清液中加入5ml 0.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和5ml0.1mol/L 硫酸铵溶液,在室温下静置30min。
4.测定:将反应产物通过滤纸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巯基乙醇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不同种类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如下:柿子椒:0.023mg/kg黄瓜:0.031mg/kg西红柿:0.043mg/kg生菜:0.056mg/kg五、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不同种类的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是不同的。
其中生菜中丙二醛含量最高,而柿子椒中丙二醛含量最低。
这与果蔬的品种、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另外,本次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
同时,该方法对样品要求较高,在提取和反应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技巧。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种类的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是不同的。
2.化学分析法可以用于测定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但需要注意安全和操作技巧。
七、参考文献1. 陈玉芳. 食品中丙二醛的测定方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2018(5): 69-72.2. 李鹏飞, 熊泽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丙二醛的含量[J]. 食品科学, 2017(14): 55-57.。
mda含量测定实验报告MDA 含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之一,其含量的测定可以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和细胞损伤的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特定的方法测定样本中 MDA 的含量,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MDA 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红色产物,该产物在 532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可计算出 MDA 的含量。
但反应产物中存在其他物质的干扰,需通过扣除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来校正。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组织样本(如肝脏、肾脏等)标准 MDA 溶液硫代巴比妥酸(TBA)三氯乙酸(TCA)盐酸2、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容量瓶研钵四、实验步骤1、样本处理称取适量的组织样本,用预冷的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液和杂质。
将组织样本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 TCA 溶液,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移至离心管中,以 3000r/min 离心 10 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 MDA 溶液(0、2、4、6、8、10 μmol/L)。
分别取 2mL 各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 2mL 06% TBA 溶液和 05mL 25% HCl 溶液,混合均匀。
将混合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 15 分钟,取出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以空白管(2mL 蒸馏水+ 2mL 06% TBA 溶液+ 05mL 25% HCl 溶液)调零,在 532nm 波长处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
以 MDA 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本测定取 2mL 样本上清液,按照与标准曲线绘制相同的步骤进行反应和测定吸光度值。
五、实验结果1、标准曲线经过测定,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为:y = 005x + 002(其中 y 为吸光度值,x 为 MDA 浓度,μmol/L),相关系数 R²= 0998。
2、样本测定结果测定样本的吸光度值为 052,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出样本中MDA 的含量为100 μmol/L。
油脂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油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成分,其中的丙二醛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丙二醛是一种致癌物质。
实验1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1. MDA 的提取称取植物材料1g ,剪碎,加入5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8),研磨,4℃,10000g离心10min,上清液定容为10ml为样品提取液.(取部分上清液立即分装于4℃保存,用于POD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 丙二醛含量测定: 吸取离心的上清液1.5 ml(对照加1.5 mL 蒸馏水),加入2.5ml 0.5% TBA 溶液,摇匀。
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30 min (自试管内溶液中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取出试管并冷却,4000g 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测定532 nm 、600 nm 和450 nm 处的吸光度值。
3.结果计算:MDA的浓度: C(μmol/L)= 6.45×(A 532 - A 600 )-0.56× A 450 MDA 含量( μmol/g)= [MDA浓度(umol/L)×提取液体积(mL)]/[样品重量(g)×1000]实验2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比色法)反应混合液:100 mmol /L 磷酸缓冲液(pH6.0 )50 mL 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28 μl ,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30 % 过氧化氢19 μl ,混合均匀,保存于冰箱中。
1.POD的制备:上一实验中提取并分装的上清液1ml (若浓度高用磷酸缓冲液稀释)2. 酶活性的测定:取反应混合液3 mL 和上述酶液1mL,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 nm 下吸光度值,每隔1min 读数一次,共记录5次。
以反应混合液3 mL 和磷酸缓冲液1mL为对照。
3.以没加酶液的反应体系混合液为对照,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nm 下吸光度值,每隔1min 读数一次,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3.结果计算也可以用每min 内 A 470 变化0.01 为 1 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 )表示。
猪油中丙二醛测定猪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而丙二醛是猪油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本文将通过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方法和意义,来探讨丙二醛在猪油中的含量和质量。
猪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之一,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烹饪温度,还能为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然而,猪油中的丙二醛含量对其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丙二醛是一种有害物质,它是由于油脂在高温下氧化产生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色谱柱和检测器,可以准确地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猪油样品提取出来,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通过对样品中丙二醛的峰面积进行测定,可以计算出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
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参考依据。
通过测定不同批次的猪油样品中丙二醛的含量,可以了解到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可能导致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原因。
其次,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参考依据。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标签上的丙二醛含量来选择合适的猪油产品,以保证其健康。
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还与猪油的保存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的加热温度有关。
在保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猪油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丙二醛的生成。
在使用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
猪油中丙二醛的测定对于保障猪油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猪油中丙二醛的含量,为生产者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消费者选择合适的猪油产品提供指导。
同时,合理的保存和使用猪油也能减少丙二醛的含量,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因此,加强对猪油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和控制,对于提高猪油的质量以及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植物组织或器官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研究植物中丙二醛的重要性以及丙二醛浓度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2. 掌握植物中丙二醛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物分解的产物,是氧化应激的指标之一。
在植物中,氧化应激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例如病毒感染、冷热伤害、营养缺乏、病理性衰老等。
氧化应激可导致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化膜脂产生丙二醛。
因此,测量植物中丙二醛的浓度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抗氧化性的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植物中丙二醛含量,原理是TBA可以与丙二醛反应生成红色的丙二醛- TBA复合物,其吸收峰位在532 nm处,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确定丙二醛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 植物材料的获取和制备(1)选择植物组织或器官(如叶片、根、果实等)。
(2)将所选植物材料切碎,称取10g左右的样品,加入10 mL 10%三氯乙酸(TCA)的全氟烷提取液中(三氯乙酸毒性较大,操作时要带口罩)。
(3)用搅拌器将植物样品匀浆,放在冰箱中冷藏30分钟,使样品中的丙二醛充分释放。
(4)离心样品15分钟,取出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2.5% TBA溶液,混合均匀。
(5)将混合液热浴在90°C温水中加热15分钟。
加热后,将混合液立即置于冰水中降温至室温。
2. 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含量(1)将混合液用橡胶头香瓶移至1cm宽光程量筒中,用2.5% TBA溶液作对照。
(2)用分光光度计在532 nm处读取混合液和对照的吸收值。
计算混合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单位为nmol/g FW(新鲜重)。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样品和有毒化学品。
2. 混合液必须热浴到90℃,加热时间必须精确,否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 混合液的pH值一定要保持在酸性范围内。
4. 取样时尽量避免样品接触金属器皿,以免产生误差。
5. 实验前要彻底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避免污染样品。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
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
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
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
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
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原理]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
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
由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材料、仪器、药品]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1 / 5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
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
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
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
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
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括含
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产
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
(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
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
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
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
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老生
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
(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
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由于硫
2 / 5
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
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
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
醛的含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
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
(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
(10) 镊子;(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
3.药品:
(1) 0.05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
(2) 石英砂;
(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
然后定容到100ml;
(4)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
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
酸溶液。
[方法]
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 pH7.8
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
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入离心管
3 / 5
中,最后用缓冲液定容至5ml。在4500转/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
为丙二醛提取液。
2.丙二醛含量测定:吸取2 ml的提取液于刻度试管中,加入0.5%
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3ml,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迅速
冷却。于45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32、600nm波长下,
以蒸馏水为空白调透光率100%,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A532—A600) ×V1×V
丙二醛含量(nmol/g) = 1.55×10-1×W×V2
式中:A为吸光度;V1为反应液总量(5m1);V为提取液总量(5ml);
V2为反应液中的提取液数量(2ml);W为植物样品重量(0.5g);
1.55×10-1为丙二醛的微摩尔吸光系数(在1升溶液中含有1µmol丙
二醛时的吸光度)。
4.注意事项:
(1) 0.1~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
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
(2) 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
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
(3) 如用MDA作为植物衰老指标,首先应检验被测试材料提取液是否
能与TBA反应形成532nm处的吸收峰。否则只测定532、600nm两处A
值,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测得的高A值是一个假象;
(4) 在有糖类物质干扰条件下(如深度衰老时),吸光度的增大,不再
4 / 5
是由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升高,而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增
加,由此改变了提取液成分,不能再用532nm、600nm两处A值计算
MDA含量,可测定510、532、560nm处的A值,用A532一(A510—A560)/2
的值来代表丙二醛与TBA反应液的吸光值。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前思考题]
(1)通过丙二醛含量测定能够解决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
(2)什么时候植物会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简述其过氧化作用
过程。
(3)说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对植物的效应。
(4)TBA为什么要溶解在三氯乙酸中?
(5)提取液与TBA的混合液为什么要加热?为什么加热时间又不能过
长?
(6)为什么要测定反应液在600nm下的吸光度?
(7)在计算公式中,为什么吸光系数的单位是微摩尔,而最后的含量
单位却是毫微摩尔?
(8)写出实验时间按排和操作流程图。
(9)写出抗逆性鉴定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实验统一的时间按排和操作流
程图。
[实验后思考题]
(1)如果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你有什么办法消除其
影响?
5 / 5
(2)丙二醛反应液为什么加热时间过长会影响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