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9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2.1 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2.2 立体构成中的空间与体积2.3 立体构成的组合与分解2.4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第三章:立体构成的设计与创作3.1 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步骤3.2 立体构成创作的方法与技巧3.3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3.4 立体构成创作的评价与反思第四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4.1 立体构成的常用材料4.2 立体构成的工具与设备4.3 材料的选用与搭配4.4 材料与工具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第五章:立体构成的欣赏与评价5.1 立体构成的审美标准5.2 立体构成的欣赏方法5.3 立体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分析5.4 立体构成作品的展示与交流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6.1 工业设计中的应用6.2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6.3 艺术创作中的应用6.4 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7.1 工业设计案例分析7.2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7.3 艺术创作案例分析7.4 日常生活用品设计案例分析第八章:立体构成的创新与实践8.1 立体构成创新的途径与方法8.2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实践探索8.3 立体构成创新实践的评价与反思8.4 立体构成创新实践的成果与应用第九章:立体构成的教学与评估9.1 立体构成教学的目标与内容9.2 立体构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9.3 立体构成教学的评估与反馈9.4 立体构成教学的改进与优化第十章:立体构成的未来发展10.1 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趋势与发展10.2 立体构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0.3 立体构成教育的改革与挑战10.4 立体构成对设计思维的影响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立体构成教案》课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分类、基本元素和原则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形态概述及基本要素章节导读 立体构成是科学体系的设计思维训练,它既具有抽象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还具有形象的具体表现。
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从形态、空间、材料、结构、心理、审美等各方面进行探求;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
这一章我们将讲述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带大家初步认识立体构成。
第一节 概述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是运用一定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在一起的构成方法。
他是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内首次开设三大构成课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发展创立起来的。
如今的立体构成是在包豪斯关于立体形态、空间、材料、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在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下,发展而成的一门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及其实现手段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指立体形态的设计、制作方法,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专业学科,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也是研究空间立体关系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点、线、面,又可以从点、线、面再构成任何形体。
所以,点、线、面的观念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观念。
这种观念受到科学观念的影响,即受到“任何物体可还原到最基本的程度,又可以重新把这些已还原的基本粒子组构成满足人们生存进步需求的新的物体”这种观念的影响。
立体构成的起源Bauhuas(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奠基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具有开拓性的就是提出了通过系统三大构成的教学作为基础绘画教学向设计教学转行的课程。
包豪斯的立体构成教学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观点来开展教学。
蒙德里安绘画 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施罗得住宅包豪斯理论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立体构成讲义立体构成的概念一、立体--三次元(一)、立体的概念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
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
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
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开"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型限(图1、2)如果根据动(积极的)的定义,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
面在移动时,不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
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1、立体的类别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
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
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
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2、立体的性格直线系立体具有直线的性格,如刚直、强硬、明朗、爽快,具有男子气慨。
曲线系立体具有曲线的性格,如柔和、秀丽、变化丰富,含蓄和活泼兼而有之。
中间系立体的性格介于直线系立体和曲线立体之间,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我们在分析立体的性格时,要针对每件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与深入体会,并看它们主要接近于哪类立体。
而各类立体还可进一步细分类,如直线系立体,从方向感而论,还可有垂直向立体和横向立体之分,前者给人以伟大、庄严、进取、坚强的心理感受,后者给人以舒展、宁静、平凡、亲近的心理感受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粒体构成立体形态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出于构成理论的需要,都可归纳为粒体、线体、面体、块体这四种最基本的形态(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是点、线、面)。
用它们分别可以构成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
此四种构成形式,为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
(一)、点限空间(粒体构成)由相对集中的粒体构成的立体空间形式。
它给人以活泼、轻快和运动的感觉特征。
粒体,具有点的造型形式特点,在立体构成中是形体的最小单位。
只要是相对小的形体,粒体的形象可以是任意的。
就如同衣服上的扣子,虽然起着点缀的作用,但其造型可以是形形色色的。
点限空间构成中,粒体的大小不允许超过一定的相对限度,否则它就会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块体的感觉了。
用众多数量的粒体搞构成时,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大小、距离和疏密、均衡关系。
通常,用粒体搞构成,需要与线体或面体、块体等配合,才能赖以支撑、附着或悬吊。
近年来兴起的动体艺术更多地采手点限空间的形式,而一经加入动的因素,它的空间感觉特征就更加强烈了。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线体构成(二)、线限空间(线体构成)通过线体的排列、组合所限定的空间形式。
它具有轻盈、剔透的轻巧感。
可以创造出朦胧的、透明的空间效果,其风格比较抒情,故常直接用于装饰环境的空间雕塑。
如将线的形态(粗、细、截面、方、圆、多角、异形的线等),构成方法和色彩诸因素充分调动,将会创造出各种不同意趣的空间形象。
在立体构成中,线体比粒体的表现力更强、更丰富。
比如直线体具刚直、坚定、明快的感觉,曲线体具有温柔、活跃、轻巧的感觉。
当然,这是总的表情特征,因为线体的粗细不同,还相应有各具特色的表情,如略粗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沉着有力;细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脆弱、敏捷、秀丽等。
线体无论曲、直、粗、细,与块体相比,它给人的感觉都是轻快的。
线体的构成,肯定带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是不可忽视的空间形态。
线体构成的杂乱,会造成混乱的空间,就不会使构成具有充实的空间感和有层次的美。
在线体的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长短、粗细、方向。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面体构成(三)面限空间(面体构成)用面体限定空间的形式。
它可分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两类。
由于面体的形态可以是无数种的,所以面限空间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空间形态。
用它可以创造出表达各种意境、形式、功能的空间。
面体给人一种向周围扩散的力感,或称张力感。
这也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薄与幅面的特征所决定的。
如厚度过大,就会使其丧失自身的特征而失去张力,显得笨重。
用面体搞构成,每块面体的厚度与正面形态都应首先确定下来,在将它们组织到一个空间内时,要着重研究、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面体与面体的大小比例关系、放置方向、相互位置、距离的疏密。
要根据预定的构成目的,调整好诸体之间关系,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块体构成(四)、体限空间(块体构成)用具备三次元(长、宽、高)条件的实体限定空间的形式。
块体没有线体和面体那样的轻巧、锐利和张力感,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充实、稳重、结实有份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施加的力量,如冲击力、压力、拉力等。
因为体的形态是无限多的,所以用它来限定和创造空间,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如建筑群落限定的空间;公园里被精心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的树木群体间的错落有致;考察的室内陈设、广场中央屹立的纪念碑----都是人为创造的体限定间。
立体的构成要素---逻辑要素三、立体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每一件成功的立体构成作品,都要经过艰苦创作而得到的。
在整个创作程序中,必须经过几个主要环节,或者说,必遇到几个主要问题。
本节将它们归纳成立体构成的六个要素,逐一进行阐述。
(一)逻辑要素"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是:1、思维的规律;2、客观的规律性。
谁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思维首先应该是清晰的,有计划、有条理和有目的,并尊重客观规律。
这样才能使所做的事尽善尽美。
立体构成从构思到实现,都需要讲求逻辑性,因它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价值;或作为基础训练,或实际应用;所以绝不应有所谓"下意识"的或漫无目的的构成活动出现。
否则,立体构成将会失去自身的价值。
立体的构成要素---形式美要素(二)形式美的要素1、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艺术造型中应用于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规律。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特别是对立体构成而言,失去了"统一",作品会象一堆废墟,杂乱无章地堆积在那儿,是无艺术美而言的。
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造成单调、呆板、无情趣的效果,因此须在统一中加以变化,以求得生动的美感,或者说:"统一"就是要统一那些过份变化的混乱;"变"就是要变化那些过份统一的呆板。
统一与变化-----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2、对称与平衡对称,也叫作均齐。
在建筑,图案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放射对称。
左右对称又称线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两边形象完全一样。
放射对称的形式为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开支都从点的中央向一定的发射角排列造型。
它有较强的向心力。
盛开的花心、雨伞架、风车等,都属放射对称形体。
对称的造型具有安静、庄严的美,在视觉上很容易判断和认识,记忆率也高。
平衡与对称不同,它不是从物理的条件出发,而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
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庄。
3、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使造型产生生动活泼或亢奋的效果。
对比构成形式对人的感观刺激有较高的强度。
4、节奏与韵律节奏,确切地说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人们也有它来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
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强力的美。
富于节奏感的形象在我们周围是处处可见的。
富于节奏感的现象更多是多见,如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舞蹈中连续反复的动作等等。
由此可见,同一单位的形象或同一种动作规则地加以反复能产生节奏感。
如果在构成中大量地、一味地运用"节奏"形式,没有变化,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定会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
所以往往需要再加入韵律的因素,才会更完美。
韵律,是使形式富于有律动感的变化美。
就象谱一首歌,只定了它为四分之三拍节还远远不够,作曲的功夫要大大用在使它具有间阶的高低起伏、转折缓急的韵律变化上,才能谱成一首好歌。
因此,可以说节奏是韵律形式的单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丰富化。
或者说,节奏是较机械而冷静的,韵律则是富于感情的。
而它们在构成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造型形式富于情趣和具有抒情的意境。
韵律的形式按其造型表达的情感,可分为许多种,有静态的韵律、激动的韵律、含蓄的韵律、雄壮的韵律、单纯的韵律、复杂的韵律等等。
立体的构成要素---形态要素(三)形式要素粗犷的、清秀的、奇险的、安定的、庄严的、活泼的、透明的、流动的、有生命力的、冷漠的、、、、、、、不同的形态,造成不同的感受,许多形态往往同时肩负功能要求。
立体构成以及一切设计活动都需要从本质及关键概念出发,去寻找符合既定逻辑的形体,要有所创新和创造。
形态可作如下分类:--自然形态形态---现实形态--人工形态---概念形态(借助语言和词汇的概念赶知的形态)作为要素的提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新形态(现实形态)。
或者说,面对一个主题,是否能设计出众多的形态和正确选择最满意的形态。
这需要的是设计者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开阔的构思能力。
立体的构成要素---空间要素(四)、空间要素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
但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
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