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一)
- 格式:doc
- 大小:273.63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因为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的前五回属于全书的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选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见所闻写出贾府的环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这一回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文中对人物出场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在继承传统以白描为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
本单元是小说阅读与鉴赏单元,学习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美。
二、说学情学生都读过小说,但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说出好,但不知从哪些角度说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
《红楼梦》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不过,本课的学习在开学之初,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本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
(2)用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人称作文《初入贾府》
嘿呀,我就是林黛玉啦。
今儿个要讲讲我进贾府那档子事儿。
那时候,我可紧张了呢。
坐着船晃晃悠悠就到了贾府门前,那大门可真气派呀,我心里就直犯嘀咕,这以后的日子可得咋过哟。
一进去,哇,那一群人呀,我都快看花眼了。
一个个都盯着我瞧,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就说见老祖宗的时候吧,我那小心脏都快蹦出来了。
老祖宗一把抱住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也忍不住想哭,可又得憋着,哎呀,那滋味可真难受。
然后就是见各种亲戚,这个是大舅母,那个是二舅母,还有什么嫂嫂姐姐的,我这脑袋都快记不过来了。
后来去拜见二舅舅,哇,那房子可真大,我走得腿都酸了。
等见到二舅舅,他那威严的样子,让我都不敢大声喘气。
再后来就是和姐妹们一起玩儿啦,她们都对我挺好的,让我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那规矩可真多呀,什么不能先动筷子啦,要等长辈先吃啦,我可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错。
等吃完饭回到房间,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哎呀妈呀,这一天可真累呀。
我就这么在贾府住下了,以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事儿等着我呢,但我也得努力适应呀,毕竟这就是我的新生活啦。
嘿嘿,这就是我进贾府的经历,你们觉得有意思不?。
林黛玉进贾府[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熏陶.tāo葡萄.táo丫鬟.huán书声琅.琅láng B.咽.喉yān 游弋.yì北宸.chén 热泪满眶.kuàngC.漂.piāo洗朱拓.tà 症.结zhēng 气势磅.páng礴D.恶.è劣冠.军guàn 粘.niān连拈.niān轻怕重解析:A。
“陶”读táo;C。
“漂”读piǎo;D.“粘”读zhān.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匾额旁证走头无路黯然失色癞疮B.娇气厮杀出奇制胜戛然而止搀扶C.服侍陪床再接再厉贻笑大方编缉D.安详荟萃开门揖盗融汇贯通敕造解析:A。
走头无路—走投无路;C.编缉—编辑;D.融汇贯通—融会贯通。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B.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解析: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B.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解析:B。
“纨袴”与“膏粱”是借代。
答案:B5.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重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预习案学法导航1、了解作家、作品。
2、读准字音,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3、完成“自学检测”所有题目,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检验预习成果。
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题(一)第一部分:课内同步练习A)A.敕.造(chì)内帏.(wéi)宫绦.(tāo)B.盥.洗(guàn)两腋.(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赦.(shè)绾.着(wǎn)便.宜(biàn)D.錾.银(zàn)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A.阜.盛(盛、多)不经.之谈(常理)B。
忖度.(揣度、思量)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C.乖.张(偏执、不驯顺)韶.光(美)玷.辱(白玉上的污点D。
敕.造(帝王的命令)轩.昂(高)东施效颦.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A.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其中的“风流"是指“风韵”,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不同,后者中的“风流”应是指“杰出的”。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这里的“风骚”形容俊俏、俏丽。
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则是指“文采”.C.万几宸翰..之宝——这其中的“宸”就是北宸,即北极星,用以代指皇帝;“翰"则是指墨迹、书法,“宸翰之宝"就是皇帝的书法。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此中的“便宜”是方便的意思,而“便利此月内”中的“便利”也含有方便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鳞次..栉比..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气宇轩昂。
B.道路两旁站满了为余旭送行的人们,在沉重的哀乐声中,大家敛声屏气....,低头默哀,向这位歼-10女飞行员致以深深的悼念。
C.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家居风格的要求也在悄然改变,他们不再追求家具雕梁..画栋..,灯饰华彩绚丽,转求简易自然之美。
D.旧时的南京是座繁华靡丽的都市,秦淮河边,多少纨袴膏粱....一掷千金,纸醉金迷,他们士大夫的理想随着末世国都一点点丧尽。
红楼梦一到五回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作文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那人物是一个比一个鲜活,一个比一个有意思。
先说这林黛玉,她那可是小心谨慎又心思细腻。
初进贾府,那是处处留心,步步在意。
就说她坐船去贾府的时候吧,心里估计就开始打鼓了,不知道这未来要常住的地方是个啥样,也不知道会遇上啥样的人。
等到了贾府门口,下了轿,那更是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
看到那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都不凡,心里估计就更紧张了。
进了府,见着贾母,那是哭个不停,可这哭里也有讲究。
一方面是见到外祖母,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真心悲痛;另一方面,也是在这陌生环境里,用哭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和紧张。
再看她打量众人的眼神,那是又好奇又小心,生怕有一点失礼的地方。
还有王熙凤,她一出场,好家伙,那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一声喊,就把她那泼辣、张狂的性格给暴露了。
她打扮得那叫一个华丽,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可别光看她外表光鲜,她那心思可深着呢。
见着林黛玉,先是一顿夸,“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这话说得多有水平,既夸了林黛玉漂亮,又讨好了贾母,还连带着把迎春、探春、惜春也给夸了。
然后又是关心林黛玉的吃穿用度,可实际上呢,不过是做个表面功夫,显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能干。
再说说贾母,她是贾府的老祖宗,那地位高得不得了。
但她见到林黛玉时的伤心和疼爱也是真的。
搂着林黛玉心肝儿肉地叫着,哭个不停,这能看出她对自己女儿的思念和对林黛玉的怜惜。
在众人面前,她又得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和稳重,指挥着一切,掌控着大局。
贾宝玉的出场也很有意思。
他本来和贾母在一起,听说来了个林妹妹,急急忙忙就跑来了,还摔了玉。
这一摔玉,就把他那叛逆、任性的性格给表现出来了。
见着林黛玉,他直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看似荒唐的话,其实也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直觉和追求。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1段写林黛玉到贾府。
寥寥数语,豪门气派跃然纸上。
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连续使用四个“大”字。
守门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
这段描写给人一种气势煊赫,门禁森严的感觉,同时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内外有别,等级分明,礼规繁琐。
轿子进入荣府,“一箭之地”就要换成小厮来抬,到了垂花门,小厮也要“肃然”退出,由众婆子搀扶进去,到了正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主备人:杨明国 备课组长: 徐峰
审核人:
1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及其主要..作者曹雪芹。
2.识记重点字音、字形、字义。
3.初步感知《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学习重点】
1.了解《红楼梦》及其主要作者曹雪芹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
【学习方法】
1.借助“知识链接”了解主要作者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识记重点字词。
【自主学习】
要求:
通读全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的含义,
勾画重点字词,在课本上释义注解,同时标注疑难字词句。
一、初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懵.懂( ) 鬓.发( ) 姊.妹( ) 两靥.( )
孱.弱( ) 忖度..( ) 宫绦.( ) 盥.洗( )
嫡.亲( ) 呜咽.( ) 钗钏..( ) 漱盂.( )
罥.烟( ) 翠幄.( ) 厢庑.( ) 錾.银( )
纨绔..( ) 内帏.( ) 倭寇..( ) 阜.盛( )
发丧.( ) 杜撰.( ) 韶.光( ) 茗.碗( )
二、辨析下面的形近字并组词。
筵( ) 殉( )
涎( ) 绚( )
诞( ) 峋( )
三、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敛声屏气:
2.孽根祸胎:
纠错 归纳 课题:简单的组合体的三视图 3.腮凝新荔: 4.顾盼神飞: 5.不经之谈: 6.恭肃严整: 7.混世魔王: 8.寻愁觅恨: 9.俊眼修眉: 四、古今异义词积累。 1.行为偏僻性乖张 古义: 今义: 2.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古义: 今义: 3.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古义: 今义: 4.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古义: 今义: 5.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古义: 今义: 6.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古义: 今义: 7.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古义: 今义: 【合作探究】 一、文章标题为“林黛玉进贾府”,点名了中心事件。请说出黛玉去了哪些地方,分别见到了谁(即课文情节链)。 纠错
归纳
第 一 课 林黛玉进贾府(1)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主备人:杨明国 备课组长: 徐峰
审核人:
2
纠错 归纳 生,又被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非“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具有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以一生的眼泪还他。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作者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总纲。作者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和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作了交代。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收获心得】 二、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你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本文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中心——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在这些拜望中安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出场亮相,井然有序,历来受人称道。 一、知作者——曹雪芹 1.落魄的寒士。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卷入皇家派别斗争而受牵连,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方迁回北京。后来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其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当著书时,他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2.旷世之奇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诗人、画家、小说家。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更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刻画得个个立体。很多人感叹,整部《红楼梦》就是一座丰富的人物宝库。 二、知背景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 作者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 纠错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