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BC部第6周周清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6
第 1 页 共 6 页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
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成功不是凭梦想和希望,而是凭努力和实践。
XX 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 历 史(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闭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 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纪念雕塑,寓意着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
该城市是( )A .上海B .福州C .虎门D .南京2、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出现于( )A .鸦片战争中B .甲午中日战争中C .戊戌变法中D .洋务运动中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①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④内部争权夺利 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 ①②③④ 4、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5、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A.英法联军 B.侵华日军 C.帝国主义列强 D.清政府6、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 辛亥革命C .戊戌变法D .黄花岗起义7、下列孙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组建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创办“黄埔军校”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③①②④8、1926年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下列人物中哪个不.是此次北伐直接打击的对象( )A .张作霖B .吴佩孚C .孙传芳D .蒋介石9、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 .《每周评论》B .《中外纪闻》C .《新青年》D .《民报》10、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11、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2、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 第三次长沙会战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 南昌B. 延安 C. 西安 D. 瑞金【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单项选择题答案代号填在答案表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对应题号的空格内。
)1.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于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2.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3. 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
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A.领导虎门销烟 B.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C.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火烧圆明园4.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
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5.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6.下列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关赔款的规定①赔款2100万元②赔偿白银4.5亿两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其签订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7.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六)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选出来填在表格内,每题2分,共50分.)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曾经这样描述:“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割让香港(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做进一步扩张的立足点;开放五个口岸使外国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的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那么,这场战争是()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A.定海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3.新疆是我国新世纪石油工业最大的战略接替区.历史上,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谭嗣同4.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如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制造此舰的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科学考察6.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7.“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 B.1911年C.1919年 D.1927年8.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9.“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5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和平10.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周恩来D.刘少奇11.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A.南昌B.南京C.武汉D.北京12.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井冈山会师C.红军强渡大渡河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3.“‘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14.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联共抗日B.反蒋抗日C.拥蒋抗日D.逼蒋抗日15.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16.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旅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是指()A.黄海大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7.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社论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今天”是()A.8月5日B.8月10日C.8月15日D.8月25日18.有历史专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上海B.遵义C.延安D.北京19.“如展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前往重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此行”是为了()A.参加中共“一大” B.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C.争取和平民主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0.解放战争时期,民间流传的一首歌唱到:“好比一把剑,直插在蒋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剑”是指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开辟的()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C.大别山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21.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A.平津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22.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3.张謇被胡适誉为“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的创业活动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提出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24.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A.《海国图志》B.《新青年》C.《申报》D.《人民日报》25.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B.严复C.林觉明D.陈景润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 第三次长沙会战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 南昌 B. 延安 C. 西安 D. 瑞金【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I)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大题,为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为50分钟,总分50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应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 B.加入WTO C.澳门回归 D.承办APEC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
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志愿军C.八路军D.人民解放军3.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4.我国推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其实施的对象不包括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C.手工业D.交通运输业5.彭德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下列历史史实与他无关的是A.百团大战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C.抗美援朝战争D.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6.历史上,人的名字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请问“马文革”、“徐卫兵”、“乔红卫”等人最有可能出生在A.整风运动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7.“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8.右图《摘棉花》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最有可能是1958年-1960年期间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右列图示内容反映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10.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A. 邓世昌B. 林则徐C. 洪秀全D. 左宗棠【答案】B【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所以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林则徐。
故选:B。
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至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2.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鸦片走私利益B. 解决“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 惩罚清政府拒绝“修约”的行为【答案】C【解析】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故选:C。
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依托,考查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3.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 创办京师大学堂D. 创办轮船招商局【答案】D【解析】据题干“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可知这是说国家先先富而后才能强,尤其必须富在民生方面,所以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BC第13周周清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把选择题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2、西汉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202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206年3、西汉的建立者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刘彻4、《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5、《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在这种情况下,西汉统治者采取了()A.分封制B.郡县制C.休养生息政策D.中央集权制度6、西汉初期以注重节俭而著称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10、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11、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2、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A.刘邦B.项羽C.王莽D.张角13、“光武中兴”出现在()A.汉高祖B.汉文帝C.光武帝D.汉武帝14、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黄巾起义B.州牧割据C.外企宦官交替专权D.光武中兴15、毛泽东曾经在《沁园春.雪》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 第三次长沙会战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 南昌 B. 延安 C. 西安 D. 瑞金【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这场战争”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并烧毁了世界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殖民强盗是()A. 八国联军B. 德法联军C. 英法联军D. 美俄联军3.对如图所示文献理解正确的是()A. 成为了太平天国学习西方的纲领性文件B. 实现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主张C.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 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4.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A. 福州船政B. 轮船招商局C. 汉阳铁厂D. 湖北织布局5.“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黄海大战D. 义和团运动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 18世纪初B. 18世纪末C. 19世纪初D. 19世纪末7.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图记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公车上书C. 百日维新D. 辛亥革命8.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其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A. 清政府B. 帝国主义列强C. 侵华日军D. 北洋军阀政府9.《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 开商埠B. 建教堂C. 办工厂D. 设使馆1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C. 黄花岗起义D. 戊戌变法11.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A. 国民党组建B. 宋教仁遇刺C. 袁世凯称帝D. 护国战争发动12.《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BC部第6周周清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 分)
1、下列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农业现代化
3、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开展的共同作用()
A.巩固了新中国权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D.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4、2018年是改革开发40周年,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
5、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
这是由于( )
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C.“大跃进”的需要 D.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8、“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执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这一局面得到
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经济特区的设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2018年3月29日,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烈士建园举行,与68年前的这场战争有关的有()
①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②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③为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④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11、2018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南方谈话
④实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落后局面】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
(2分)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哪一年开始的?(2分)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此变革使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初见成效】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7%上升到1957年的49%。
(3)材料三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2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党的哪一次会议决定改变“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不利状况?(2分)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的具体方针是什么?(2分)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富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设立经济特区,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2分)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对谁的残酷迫害?(2分)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