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五大穴位按摩法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中医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按摩养生保健在儿童健康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当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儿童的免疫力成为了家长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中医学认为,按摩穴位可以帮助调节和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儿童的穴位按摩法,帮助提高儿童的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安全。
一、涌泉穴(Kidney 1)涌泉穴位于人体脚底部的中央凹陷处,被称为“身体之泉”。
它是儿童免疫力调节的关键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按摩涌泉穴的具体方法是用拇指轻轻按压,并做出旋转运动,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二、三阴交穴(Spleen 6)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约四指宽。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活络气血,增加肝脾功能,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用力按压穴位,并做出略微旋转的动作,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三、曲池穴(Large Intestine 11)曲池穴位于手臂外侧,两个手指与肘部的中点之间。
按摩曲池穴可以帮助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轻柔地做出推拿按摩的动作,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四、合谷穴(Large Intestine 4)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合谷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按压穴位,并做环形按摩的动作,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合谷穴不能在儿童生病或身体虚弱时进行按摩。
五、足三里穴(Stomach 36)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整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是用手指按压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经络和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疏通气血,提升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按摩穴位时应采用温和的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
学生足底按摩教学足底按摩,也叫足底穴位按摩,是一种按摩调理身体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改善身体的各种疾病,让人舒畅、舒缓,促进血液的循环。
一、足底按摩的穴位:1. 阳明穴位——它位于足背上,约三个掌握大小。
2. 针孔穴位——它位于足底背部,直径约为1厘米。
3. 会阴穴位——它位于足底正中央,约两个掌握大小。
4. 太渊穴位——它位于足底前方,大概有半个掌握大小。
二、足底按摩的基本步骤1. 松弛放松:首先,学生们要坐在一张椅子上放松,进行全身放松。
2. 视察相关情况:观察学生的足部,发现有扭伤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如果脚或足踝包裹过紧导致肿胀,有积灰或髌骨症,要采用轻柔慢抚的方法。
3. 按摩指法:可采取灌谷按摩法和捏法,采用轻柔慢抚。
4. 用药疗效:可以选用药膏、酒精擦刀裹,用医用膏药贴到患部,还可以调湿敷法等。
三、足底按摩的五大作用1. 疏肝散结:能够通过对足底穴位按摩,有效改善肝脏功能,舒缓压力,缓解肝结症状,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
2. 清肾活胃:调节肾脏、胃肠功能,促进体内水液的分泌,能够消除肠胃疾病,补血补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改善睡眠:能有效改善失眠,使身心放松,调整睡眠节律,起到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
4. 银芽活络:能够有效改善银芽锥肌松弛性症,消除滑膜及关节炎,改善关节周围的水盐代谢,舒缓肌肉及关节的僵硬肿痛。
5. 清肝明目:可以清除肝脏和眼睛因饮食过量造成的毒素,改善眼睛周围的肿胀、发痒、红肿,减缓近视症的发展,有助于更快的恢复视力。
四、足底按摩的忌讳1. 高血压患者不宜采用过量力度,以免诱发心脏衰竭。
2.已患癫痫病患者宜少按摩,以免诱发发作。
3.不宜对重度痔疮、病变性内出血患者进行按摩,容易加重病情,使症状更加复杂。
4.不宜穴位有症状的身体部位进行足底按摩,以免误导病情。
5.按摩时间不宜太长,一次不超过10分钟,以免过度疲劳。
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双足全息图足底反射图区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双足全息图。
五根手指紧连心五个穴位益健康2019-05-24瘦身是种深情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
但身体免疫力与之相比,却呈现下降趋势。
感冒、发烧、咳嗽,更是像串门一样走到了你身边,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那么,如何提高身体免疫力,提升自身抗病能力呢?今天,就告诉大家一种简单的方法:穴位按摩法。
通过按摩自己的5根手指,达到健康养生、祛病驱邪的作用。
少商穴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
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少商穴具有清肺利润、开窍醒神的功效对咽喉肿痛、咳嗽、气喘、中暑、呕吐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而且,现代研究也表明,按摩少商穴有助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性血红蛋白解离,帮助病人快速苏醒。
在按摩少商穴的时候,由于少商穴部位面积很小,我们没办法像平常一样用手推拿或按摩,但可以用另外一只手的拇指指端甲缘,将力贯注于指端进行指掐。
每天可按压1——3分钟,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
商阳穴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位于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经常用拇指尖掐一掐商阳,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
另外,商阳还是男性性功能保健的重要穴位,常用拇指指腹按摩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性衰老。
中冲穴中冲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中指末端最高点。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开窍苏厥,清心泄热,通络止痛。
如果有心律不齐、心跳加速或者心慌的情况,可以按压这个穴位,会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关冲穴关冲穴位于三焦经上,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在手环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常用于咽喉肿痛、头痛、热病及昏厥的治疗。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头昏、口渴、恶心、欲呕等中暑症状时,可刺激关冲穴。
此外,关冲穴是三焦经上的第一个穴位,三焦经主一身之气,是调气的一个通道。
因此,按摩关冲穴还可以宣泄心中淤积之气,解决“堵心”问题。
中医操作穴位按摩方法
关于《中医操作穴位按摩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随着大家的日常生活标准不断改进,大家针对物质的日常生活要求和逐渐的考虑愈来愈追求完美,很多人刚开始追求完美精神生活的享有会出去旅游,学习培训,瑜伽健身这些,那麼针对这种身心健康的健康养生法也愈来愈关心了,而按摩穴位是非常好的健康保健方法,那麼今日网编就来为大伙儿详尽的介绍一下,有关于丰胸足部穴位推拿和眼周健康保健中医学实际操作按摩穴位。
常见按摩穴位健康保健技巧
一、穴道:脾经(脾土)
部位:大拇指桡侧边。
实际操作
血压补脾经:使患者大拇指微屈,作业者以大拇指面沿患者大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血液清脾经:在小孩大拇指表面直推。
清脾经:在小孩大拇指表面直推
约推100~300次。
主冶: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道:肺经(肺金)
部位:右手无名指掌面。
穴道:肺经(肺金) 部位:右手无名指掌面
实际操作
血压润肺经:在右手无名指表面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血液清肺经:朝向指根方位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冶:发热,咳嗽,喘气,胸闷气短,咽喉肿痛等。
那中医学来看针对平常的按摩方法和推拿能够具有的功效,做到了非常好功效,例如平常出現的发烧,咳嗽,胸口发闷,喉咙肿痛和许多难以根除的疑难病症,都能够具有优良的作用,针对中医学实际操作按摩穴位法,能够非常好地针对百中病症获得非常好的。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五脏相对五行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人体穴位高清图及详细按摩手法【导读】人的身体是由很多个穴位所组成的,身体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按摩穴位都可以适当的来缓解下。
或者,在平时空闲时,也可以适当的做做保健按摩,那,保健按摩指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看下面的保健按摩视频,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按摩手法,从此拥有健康好身体不是问题.常见病穴位按摩:合谷穴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
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阴谷穴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百会穴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
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养五脏常用穴位按摩法(图解)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养生保健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平常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放生,当然中医穴位养生历史悠久,到现在被人们传承使用,给人们提供了方便,通过对一些穴位的按摩,可以帮助你我们防治各种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养五脏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按摩穴位示意图+手、脚穴位所对应内脏附按摩法一种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女)附:拉拉耳朵养护全身器官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
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
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一、提拉耳垂法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
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
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
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
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五、双手拉耳法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
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六、双手掩耳法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
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七、全耳按摩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
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八、双手扫耳法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
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八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五脏相对五行_大杂烩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第一步五大穴位按摩法
穴位包括:百会、膻中、神阙、足三里、涌泉。
穴位位置与功效:
百会后发际直上7寸或两耳尖直上连线与头顶正中线交点处。
功效百会穴时督脉的主要穴位,长点按可以是督脉畅通,古
人曰:“百会治百病”。可以调理头痛、眩晕、中风、失眠、脱
肛。
膻中前正中线,平底四肋间隙处,(胸骨正中与两乳头连线
的中点)。
功效膻中穴是任脉的主要穴道。常点按膻中穴可反向刺激胸
骨后的胸腺,使之分泌激素,调整体内激素平衡,提高人体免
疫力,恢复青春活力。对祛除疾病,恢复健康起到任何药物无
法取代的功效。可调理咳嗽、气喘、胸痛、胸闷、心悸、呕吐
等。
神阙脐窝正中
功效此位置,在胎儿时是母体供应营养和自体新陈代谢的主
要通道。出生后脱离母体,此穴位几千年来是针灸,脐疗医治
百病的主要部位,常点按刺激可使任脉和经过腹部的经脉、络
脉达到气血疏通、平衡阴阳、调理脏腑之目的。可调理常鸣、
腹痛、泄泻不止、脱肛等,增强人体免疫力。
足三里下肢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出。
功效足三里时足阳胃经的主要穴位,自古至今是全身的主要
的补穴。古人云:“要想长寿三里常留针,”现代人讲:“每天刺
激足三里,等于天天在吃老母鸡。”可见其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足三里还是中医调理急腹痛的主要穴位,常点按刺激经过胃经
的传感效应,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驱邪之目的,可调
理胃痛、腹胀、腹泻便秘、偏瘫、失眠、高血压、早泄、遗精、
阳痿等。
涌泉足底正中线前三分之一与后的三分之二的交点处,足趾
屈曲时呈凹凹陷处。
功效涌泉时足少阴肾经的主要穴位。也是肾脏在体表的全息
区域。常点按可使先天之本的肾得以调理,达到平衡阴阳、调
理脏腑、扶正驱邪之目的。可调理头痛、失音、便秘、小便不
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
五大穴位练习方法
百会先用两手中指中冲穴点按到百会穴处,在分别向前后,
左右,顺逆时针旋转三种方式点按,每一种方式来回按十五次。
膻中两掌部重叠用手掌劳宫按摩膻中穴。分别按顺时针方向
按摩时左手在上,逆时针方向按摩时右手在上。
神厥两手掌部重叠用手掌劳宫按摩神厥穴。两手分别按顺时
针方向有小圈转大圈十五圈,再按逆时针方向由大圈转小圈按
摩十五圈。顺时针方向按摩时左手在上,逆时针方向按摩时右
手在上。
足三里先用两手指分别点按到同侧足三里处,然后先由内向
外方向再有外向内方向旋转按摩各十五圈。
涌泉多采用坐姿,可以左右同事按摩同侧涌泉穴,也可以两
手分别交叉按摩对策涌泉穴,先由内向外方向各由外向内方向
旋转按摩各十五圈。
第二节颈部按摩
1、 左手搓揉颈前右侧,交换用右手按摩颈前左侧。
2、 左右手分别搓后颈部。
3、 左右手四指分别点按右、左侧肩井穴。
※肩井穴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取之。
缓解调整动作:
1、 保持预备姿势,颈部做“仙鹤喝水”运动:头颈部做
向前伸和向后缩的椭圆运动,如同仙鹤喝水的动作。
伸头颈时吸气,缩头颈时呼气,做五至十五次。
2、 保持预备姿势,头颈部依次向前、后、左、右运动。
做五至十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