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半截蜡烛
- 格式:ppt
- 大小:196.00 KB
- 文档页数:12
课内阅读题《记金华的双龙洞》1、本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____。
这是一篇____,按____的顺序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经过。
具体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
作者描写了路上____的景色,___的溪流外洞的___,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___,内洞的___、___、___的特点。
《卢沟桥烽火》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___年__月__日,它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_______________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半截蜡烛》1、本文生动记叙了要_______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仁慈工作的______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住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______和_________的精神。
2、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聂将军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打白骨精》1、《三打白骨精》选自____的古典名著______。
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___________。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__宋代词人____写的。
词人回忆了____________情景,因___误入______,把_____都____。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渔歌子》是__代词人____所作,描绘了__________,塑造了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
2、《螳螂捕蝉》是一篇______,学了这课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理。
2、由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类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未来的海洋开发。
半截蜡烛教材简析:《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描写二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与德国官兵周旋,最终一家人通过沉着、机智有惊无险地保护了情报、保住了生命,战胜了敌人。
文章描写的是二战期间,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不会产生共鸣,也就不会有最近发展区(冯伯虎),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人伟大的同时,体会战争的残酷,本学期大纲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表演课本剧,而本课是表演课本剧很好的文本。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1.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截止诺言熄灭厨房遭到厄运楼梯摇曳(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答案【篇一: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答案2016版】指“长江”,把你比作“母亲”,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思想感情。
四、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五、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她能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她能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所以是“无穷的源泉”;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所以“有母亲的情怀”。
(因为长江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因为长江哺育了两岸各族儿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它有“母亲的情怀”。
)2、三亚落日二、逊迅训驯溅渐荐渐泄泻不懈三、1.由“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鸥的喜爱,也表现了三亚海水之蓝,海鸥之白,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接触到海面了。
2.由“感染”一次体会到: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海天变成一片金红,突出了夕阳的光艳,同时这奇异景象也感染了作者,使其浑身充满了力量。
3.由“惊讶”、“生怕”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欣赏、留恋和惊叹。
4.总领全文的作用,与这句相呼应的句子是:“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四、1.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晴朗的天气和有云天气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
2. 用“过来一会儿”和“到了最后”有序连接。
负着重荷、上升、冲破、跳出等几个词语,我们感受到了太阳跃出海面时的艰辛和努力。
3.这是伟大的奇观。
作者用反问手法的好处是加强语气,更加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3、烟台的海二、前赴后继:到(某处)去。
锲而不舍:用刀子刻。
崇山峻岭:高。
三、1.涌浪比做小山、狮子,“扑向”“掀起”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巨浪拍打堤岸的壮观景象。
作者先写“冬天烟台的海”,是因为在一年四季的海上奇观中,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色尤为独特,堪称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具有代表性。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 一 单 元 教 案
执教教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 (一)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菩萨心肠 ”。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21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成语。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表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3、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收集爱国方面的古诗。 4、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5、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三)教学建议 《卢沟桥烽火》: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半截蜡烛》: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在品质,组织学生编排演出课本剧。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细节,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想象40年后的谢恩情景。 习作2: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要把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 练习2:语文和生活是认识一些农具,了解用途,诵读与欣赏安排的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口语交际是增强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时安排 《卢沟桥烽火》 2课时 《半截蜡烛》 2课时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课时 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5 卢沟桥烽火 教材简析 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课文条理十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课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其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辞汇总第一单元1《长江之歌》:春潮、丰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尘埃、浇灌、磅礴2《三亚落日》:悄然无声、硕大无朋、收敛、摇曳、挺拔俊秀、融为一体、美好绝伦、潇潇洒洒、灯盏、玫瑰、飞溅、赤朱丹彤、木屑、涨溢、逊色3《烟台的海》:凝重、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石凳、蔚为壮观、绿盈盈、嬉笑、湿漉漉、崇山峻岭、过滤、水平如镜、飘飘悠悠、如痴如醉、万家灯火、呢喃细语、湛蓝、威武雄壮、惬意、恬静、害羞4《记金华的双龙洞》:罗甸、杜鹃、油桐、突兀森郁、拥堵、孔隙、仰卧、臀部、漆黑、石笋、蜿蜒、转变无穷、颜色各异第二单元5《卢沟桥烽火》:烽火、侵占、慢慢、蚕食、妄图、魔爪、伪军、鸦雀无声、驻守、气势汹汹、蓄谋、恼羞成怒、倾泻、众寡差异、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瞬息、震耳欲聋、哭爹喊娘、抱头鼠窜、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三五成群、夜以继日、如火如荼6《半截蜡烛》:半截、许诺、灯心、楼梯、绝密、绝妙、熄灭、厨房、蜡烛、秘密、摇曳、恶运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无辜、和善、菩萨、残忍、慈爱、和善可亲、拘束、至仁至义、有始有终第三单元8《三打白骨精》:妖怪、斋饭、蛤蟆、咒语、隐瞒、喃喃自语、蒙骗、脊梁、一本正经9《词两首》:《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10《螳螂捕蝉》:螳螂捕蝉、诸侯、浑水摸鱼、不堪假想、固执、劝阻、处死、侍奉、弹弓、毫不介怀、禀报、无拘无束、拱着、前爪、隐伏、祸害、茅塞顿开第四单元12《夜晚的实验》:斯帕拉捷、特殊、蝙蝠、喧腾、轻巧自如、灵敏、障碍、辨别、薄膜、洞察、东碰西撞、奥秘、喉咙、矿藏、领域、恩惠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回眸、湛蓝、诞生、提供、慷慨、给予、敬畏、喜怒无常、望洋兴叹、蕴藏、锰钢、硫酸、矿藏、耸立、大显神威、急剧、匮乏、要挟、呼吁、潮汐、低廉、空想14《学会合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典范、倾泻、一幢楼、不由自主、捐躯、竞争第五单元15《天游峰的扫路人》:武夷山、飘飘悠悠、静寂、循声、褪色、扫帚、自在悠闲、顶天立地、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暮色、瘦削、黝黑、慈善、悠然、攀登、炯炯有神、扑棱棱、豁达开朗16《最大的麦穗》:麦穗、苏格拉底、沉甸甸、决定、挑挑拣拣、如梦初醒、麦垄、不失机会、东张西望、错失良机17《山谷中的谜底》:魁梧、女贞、帐篷、枝丫、谜底、漫天飞舞、特殊、苍翠挺拔、完好无损、揭露、摧毁、抗争、毁灭第六单元18《广玉兰》:幽香、荡漾、干净、高雅、玉琢冰雕、柔韧、害羞待放、内涵、绽放、迫不及待、椭圆形、花蕊、婴儿、凋落、孕育、圆茎、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光泽、铁锈色、清丽、凋落、花瓣19《夹竹桃》:迷恋、融洽、好像、应有尽有、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凄清、万紫千红、衰败、迎风吐艳、奉陪、模糊、含糊、夜影参差、花影迷离、空想、榆树、荇藻、飞蛾、轻风乍起20《古诗两首》:《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