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大河流域文明的曙光教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了解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重难点重点: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难点:佛教产生后,为什么会得到广泛传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来历吗?你知道体系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如何产生的吗?你知道神秘色彩浓厚的古代印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不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物和艺术珍品。
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的,也是应该知道的。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推进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中国历史的学习。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谁能说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我们把黄河比作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那么埃及文明的母亲河是什么?(尼罗河)过渡: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尼罗河的赠赐”——古代埃及。
一、神秘的古代埃及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1)教师简介: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源远流长的尼罗河由南而北纵贯全境。
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开沟筑坝,兴修水利,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
(2)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埃及出现了一些小的国家,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出现初步统一的国家,首都孟斐斯。
(3)过渡: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延续了3 000多年。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了解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重难点重点: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难点:佛教产生后,为什么会得到广泛传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来历吗?你知道体系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如何产生的吗?你知道神秘色彩浓厚的古代印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不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物和艺术珍品。
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的,也是应该知道的。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推进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中国历史的学习。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谁能说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我们把黄河比作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那么埃及文明的母亲河是什么?(尼罗河)过渡: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尼罗河的赠赐”——古代埃及。
一、神秘的古代埃及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1)教师简介: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源远流长的尼罗河由南而北纵贯全境。
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开沟筑坝,兴修水利,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
(2)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埃及出现了一些小的国家,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出现初步统一的国家,首都孟斐斯。
(3)过渡: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延续了3 000多年。
课题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案北师大版本学期第本单元第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2、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难点::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的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预设复备启动课堂几千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出现过多少叱诧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的,也是应该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是简单的巧合吗?如果是巧合,你的理由?如果不是巧合,为何大河流域会孕育出灿烂的文化?看影视材料神秘的金字塔5 每班2组主持本节课的学习具体课堂的环节见课件《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而制定的。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自学文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引起了广大劳动人民以及刹帝利阶层对婆罗门阶层的强烈不满,佛教产生了。
“众生平等”在当时反对婆罗门特权有一定进步作用,但教义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特权,终于被国王利用,佛教传到其他国家后,由被统治阶级利用一、双基引导1、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其地理位置有何特点?2、《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3、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
佛教产生的时间、教义、影响。
二、思考与探究1、佛教的主张与种姓制度有何不同?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佛教的影子?10 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word说课教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我要紧从课程资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共五个方面来说。
一、课程资源依照新课程理念,教材只是课程教学资源之一,教师、学生的经历和知识、网络媒体上的各种资源、图片、影视资料、文物、遗址等等,都可成为我们的课程教学资源。
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说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中的重点课文。
本课要紧讲述在人类的进展历程中,土地肥沃、水利资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进了农业的进展,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
四五千年往常,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显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形成。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奇异的金字塔”一目要紧讲述埃及文明的形成和文明遐迩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一目要紧讲述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实质;“‘种姓’的国度”一目要紧讲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传播。
2.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历史比较感爱好,专门金字塔及佛教的那份奇异,但他们只了解一小部分,而且较模糊,其中产生的缘故及事实上质都不明白,了解的一知半解,我为学生预备了许多材料,为他们用心探究并掀开古代的奇异面纱做了充分的预备,使他们由模糊变清晰。
二、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明白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步体系完备的法典。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检索有效信息。
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扩大课堂容量。
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摸索并开展讨论。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教学目标评论知识与能力: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教材,构建知识点结构。
2.,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进一步深化知识点的理解。
3.通过图片、试题、史料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古代埃及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
2.分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其体现的阶级本质。
3.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
4.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学情分析评论八年级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的成就不难了解,掌握知识点不是难点。
难点是对文明成就的形成以及政治影响难于理解:如: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学生理解有难度;同时,对不同文明成就反映的社会性质等难理解。
3重点难点评论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难点: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学生理解有难度。
不同文明成就反映的社会性质等难理解。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评论4.1.2学时重点评论4.1.3学时难点评论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评论课前小游戏: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图片中有哪些成语。
引出几种古老的文字类型,进一步分析这些文字出现的区域和文明,引出新课内容。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评论活动一: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吗?电子白板展示古代世界地图,找一找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并让学生分析四大文明古国的相一、古埃及文明1、尼罗河学生利用自学能力完成对尼罗河的认识。
2、金字塔活动二:多媒体播放有关金字塔的视频资料,并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的神秘一面。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2.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3.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善的法典;4.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5.了解佛教的产生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由佛教产生的背景及教义,明白再深邃的思想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2介绍金字塔建造过程,向学生描绘其精确设计和雄伟壮美,引导学生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佛教的产生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搜集有关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加以整理,理解“文明”的含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如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了解这些知识。
互动1:1.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四大上古文明是哪些国家吗?2.让学生操作鼠标,在《大河流域上古文明发祥地》地图上一一指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明确: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互动2:1.播放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为什么这样说?(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你了解多少?2.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图片《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讲解:(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两者的关系,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尼罗河纵贯全境,是埃及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儿女。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说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4、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5、了解佛教的兴起。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2、利用地图,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了的历史见证。
金字塔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分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们都是奴录主奴役和统治人了的工具。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述法、探究法、归纳法学习指导方法: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粗略情况,并了解佛教的兴起。
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那么你知道它们分布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吗?通过学生回答,进而引入本课: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二、新课:(一)、神奇的金字塔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利用地图,让学生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尼罗河的流向。
进行老师讲述古代埃及劳动人了充分利用尼罗河的有利条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古代埃及文明。
注意: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的国家之一。
2、神奇的金字塔引导学生归纳: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法老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它那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二)、《汉谟拉比法典》1、巴比伦王国的建立由学生看书讲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