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预制的技术创新点
- 格式:pdf
- 大小:197.2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摘要:隧道施工中,双块式无砟轨道型式结构摒弃碎石道砟道床的模式,加强了轨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铁路隧道内的轨道施工中被广泛采用,为此,文章根据黄韩侯铁路工程施工现场实例,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进行论述。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1 张庄隧道概况张庄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起讫里程DK59+250~DK66+432,全长7182m,隧道最小埋深约5m。
隧道内为10‰、12.5‰单面坡。
除进口段1177.93m(左线)位于半径R-1200m的曲线上,出口端537.49(左线)位于R-4500的曲线上,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
2 隧道内无砟轨道设计概况设计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隧洞进出口设置过渡段。
2.1 钢轨正线铺设60kg/m、U75V、100m定尺长无螺孔钢轨。
2.2 轨道扣件采用WJ-8A型及“研线0602”型,预埋套管采用“研线0607-5”。
2.3 轨枕采用通用SK-2型双块式轨枕,过渡段采用专用轨枕。
轨枕其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正常情况下,轨枕纵向间距600mm,每公里1667根。
2.4 轨道结构高度无砟轨道设计结构高度515mm。
2.5 道床板绝缘及接地设计道床板接地每100m设计一个接地单元,每个接地单元用一根2m长不锈钢缆线与隧道侧面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变形缝处道床板断开后,在道床板端部设置接地端子,同一接地单元内相邻两块道床板的接地端子进行连接后,每一接地单元再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
3 施工准备3.1 控制测量在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网设置前,对隧道进行准确测量,净空限界、线路中线和水平进行一次贯通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及分析,误差调整后,实测高程和水平符合测量规范,满足精度要求。
3.2 隧道工程沉降评估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与记录。
并形成相应的变形观测数据及沉降分析报告。
沉降评估完成后,提交《结构物沉降成果》。
双块式轨枕通道养护全自动预制施工工法双块式轨枕通道养护全自动预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铁路轨道的养护和维修成为关注的重点。
双块式轨枕通道养护全自动预制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高效、精确地进行铁路轨道的养护和维修,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工法特点双块式轨枕通道养护全自动预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全自动化:工法借助现代化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高精度: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切割工艺,保证了施工的精度和准确性。
3. 低噪音:工法采用低噪音工艺和设备,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降低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4. 高可靠性:工法运用全自动化技术和精密设备,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避免了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三、适应范围双块式轨枕通道养护全自动预制施工工法适用于市区、城际、高速铁路等各类轨道交通线路的养护和维修。
该工法可针对不同铁路轨道的类型和养护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
四、工艺原理双块式轨枕通道养护全自动预制施工工法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1. 预先测量:利用现代化测量仪器对轨道的尺寸和位置进行精确测量,为后续预制轨枕提供准确数据。
2. 设计优化:依据测量结果,对轨道的设计进行优化,确保预制轨枕与原有轨道的精确对接。
3. 全自动预制: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对轨枕进行预制,包括切割、定型和铺设定位等工序。
4. 自动调整:通过自动调整系统,保证预制轨枕与原有轨道的联结牢固、平整。
5. 轨枕固定:采用专用设备对预制轨枕进行固定,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施工工艺1. 轨道测量和设计: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轨道的尺寸、位置进行测量,并结合设计要求进行轨道设计和优化。
2. 轨枕预制:采用机械切割和定型设备对轨枕进行预制。
3. 预制轨枕铺设和连接:利用自动化设备将预制轨枕铺设在原有轨道上,并进行精确的连接和固定。
铁路隧道工程中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探讨摘要:双无碴轨道是一种适合客运专线的新型轨道结构,具有平顺度高、稳定性好、刚度均匀性好、结构坚固耐用、维修少等特点。
本文结合国内相关的施工技术,针对双块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吸收,结合铁路相关无碴轨道技术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些适合现场的施工技术。
本文通过结合隧道施工实例,采用60kg/m钢轨和跨区域无缝连接,两段无碴轨道为6公里以上的隧道,其余均为有碴道床。
文中讨论了双无碴轨道床施工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无碴轨道;道床前言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有碴轨道累积变形速度加快,必须通过对轨道结构加固和频繁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以满足高速铁路高平顺和稳定性要求。
与有碴轨道相比,虽然初始成本较高,但无碴轨道稳定性、刚度均匀性好、耐久性好、舒适性好、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少等突出的优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行车速度的提高,对线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碴轨道在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上进行全面推广应用,对铁路隧道无碴轨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无碴轨道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质量,防止运营期间病害产生。
1项目概况该项目隧道内铺设了60kg/m的钢轨,而且是跨区间无缝线路,轨道采用重轨标准,依照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设计,长度为6公里的隧道为双无碴轨道,所有其他部分都是用有砟轨道设计的。
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为0.766m,如表1所示。
表1 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高度表2施工方案提出本项目隧道设计采用双块无碴轨道床,完成隧道主体工程后进行双块无碴轨道施工布置,先进行CPⅢ测量和调整误差。
误差调整结束后,每2米设置一个控制桩,控制桩使用二级水平测量,这是整个施工控制的基础。
在施工时,每100米加桩,加桩的中线和标高的误差是±2mm。
3施工技术实施3.1双块式无碴轨道双块式轨枕采用预制厂预制,工具轨排架和龙门架在洞内组装,先使用龙门架吊装,使用专用定位器进行精细的调整。
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质量优化技术摘要:双块式轨枕在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施工中应用广泛,其外观质量不仅影响高铁铁路轨道结构美观和平顺性,还会导致雨水等渗入内部结构,对轨枕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对高速铁路轨枕外观质量的优化技术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就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质量优化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质量引言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突显出加工快捷、运输方便、后期维修工程量小、使用寿命较长以及与轨道连接方便等优点。
内部密实稳定、外表光洁平整是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目标。
高速铁路混凝土轨枕对强度和外观质量要求高,既要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又不能出现质量缺陷。
加强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质量优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轨枕存在的质量问题1.1麻面和粘皮粘皮是指在轨枕生产的常温养护作业中,轨枕外表面混凝土与模具内壁粘结,脱模时轨枕外表局部混凝土从轨枕实体脱落而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结构层现象。
麻面是指轨枕脱模后轨枕外表面混凝土呈现密集的细小孔洞,孔径一般较小,同时麻面处的混凝土色泽与周围混凝土有差异且无强度。
粘皮和麻面的存在使混凝土轨枕外表面变得更加粗糙。
1.2气孔和蜂窝轨枕的气孔与蜂窝是指轨枕在预制生产过程中受振捣工艺、浇筑厚度、养护条件、外加剂与水泥匹配特性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轨枕表面存在较深的半封闭的小孔腔或局部密集小孔群的现象。
2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质量优化技术2.1双块式轨枕脱模质量控制双块式轨枕脱模指的是使用脱模翻转机将轨枕模型翻转后重力脱模。
轨枕蒸养时间达到要求后取出一组试件到试验室检验脱模强度,若其强度大于或等于产品要求的脱模强度(40 MPa),经试验室检验混凝土试件强度合格后,开具出坑通知单。
且脱模质检员复查书面通知确认无误、轨枕温度与外界温度差≤15 ℃后方可按照工艺要求出池。
当自动出坑设备将蒸养完毕的钢模吊至脱模辊道后,由自动翻转机构拖住模具并翻转180°到脱模台,完成动作后翻转吊装至流转台;拆模完毕后,对模具进行定位,并通过全自动旋转压板拆除设备旋转压板,松开桁架钢筋,方便后续模具脱模;再由全自动脱模设备系统,采用重力式脱模的方式,通过对模型举升后落至脱模台,将轨枕脱出,脱模完成后翻模并放置到模具回流线上。
客运专线双块式轨枕预制生产线改造升级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2-09-13T06:27:16.34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期5月作者:荣文文[导读] 双轨枕的工作平稳性荣文文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江西鹰潭 335000摘要:双轨枕的工作平稳性、耐用性和稳定性都很好,而且对线路的维修要求也很低。
双块式枕木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钢框架加工,二是混凝土组装。
本文以客运专线某轨枕场为例,阐述了双座式卧铺铁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并就如何改进铁路卧铺的工艺、质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客运专线;双块式轨枕;预制生产线引言随着高铁、客运专线的迅速发展,德国Rheda2000双轨枕头技术被引进,并将其消化、推广、完善。
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大量的铁路枕木和双轨枕木被大量使用。
由于国外双轨枕头的施工规模和工期都比较短,因而一条轨枕通常都配有一条标准轨枕生产线,因此,国外的双轨枕生产线基本上都是采用德标的双轨枕,产量不变,生产效率也不高。
但是,由于国内修建的高铁和客运专线都存在距离长、工期短的特点,使得工期短和对双轨枕的需求量大的矛盾非常突出。
我国目前急需进行标准化、标准化、机械化、经济、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轨枕的研制、创新和升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双座轨枕装配生产线的改造及现代化施工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为今后类似的铁路枕木生产提供借鉴。
一、双块式轨枕生产线改造升级(一)标准双块式轨枕生产线的主要配置及参数第一,双轨枕标准生产线的结构。
标准双轨枕生产线的基础结构:混凝土输送机1台(混凝土输送输送混凝土),1台铺板机,1台振动台,2条独立服务通道,1台剥离站。
1个5立方米的空气压缩机、工作台、4x1模具、模具传送滚轮等。
第二,对双轨枕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
标准的双座式枕木生产线,采用4x1型模(4个枕头),生产效率达到4分钟。
主要生产周期: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模型运输,机器准备安装,手工操作,大约2.7-3.0 min,物料分布和振动的凝结时间大约1.5 min/模,因为手工控制与摊铺机物料分配和振动台的振动的交叉作业,实际浇注混凝土。
浅谈铁路C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预制摘要:文章就SK-2型双块式轨枕在国内首条环形生产线的制造,介绍了制枕总体方案的设计,对主要制枕工序的设备功能和工艺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环形生产线,工艺流程近40年来,高速铁路先行发展的国家大力开发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等取代道砟道床的各类新型无砟轨道,旨在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平顺性,大幅减少维修工作量。
在新建高速铁路干线大量铺设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通过开展对国外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及技术再创新工作,基本掌握了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制造、铺设施工关键技术,并开展了无砟轨道施工设备国产化技术研究。
为尽快打造出我国自己的品牌,在充分消化吸收了我国已引进的双块式轨枕生产线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国内的研发力量,对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艺及设备进行开发创新,使双块式轨枕预制工艺及设备研制在国内实现国产化。
下面简要介绍铁路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预制生产线组成、工艺流程。
1 总体方案设计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整体道床施工项目部承担了龙厦客运专线象山隧道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的生产任务,采用环形生产线进行轨枕的工厂化制造,以保证轨枕的制造质量与精度,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组织按每天循环设计作业,流水生产节拍不大于5min,模具设计为4×1形式(即:4根轨枕在一个模型中,外层采用框架钢结构形式)。
生产能力在每天800根左右。
1.1 总体平面布置环形生产线生产车间设计尺寸为:长60m×宽20m×高8m(见图1),全部置于钢结构彩钢房屋内,在车间的长尺寸方向的一侧有一个口,用于混凝土的进料方向;在车间的短尺寸方向上,一端为用于工作人员进出车间和轨枕运出车间的大门,便于将加工好的钢筋桁架运送至安装钢筋桁架的工位,一端为方便工作人员出入车间。
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国外高速铁路的无碴轨道系统主要有以日本框架板与德国MAX Boegl公司Boegl板为代表的板式无碴轨道,以及德国Rheda2000系统与Zublin系统为代表的双块式无碴轨道。
国内在部分隧道与桥梁上,也铺设了无碴轨道,称之为弹性整体道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铁路工程界的专家、学者等研究人员就弹性整体道床轨道系统也作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弹性整体道床的施工技术,并针对双块式无碴轨道的施工技术进行资料收集和吸收,同时有些方面提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施工技术。
本文是以资料收集整理和施工技术设想创新的思路对无碴轨道施工展开研究的,由于还没有成功的事例来检验,所以不一定正确,请阅读者注意,本文仅作参考。
1、无碴轨道系统介绍1.1弹性整体道床系统使用相独立的两个预制轨枕块是弹性整体道床系统的关键元件。
轨枕块外包橡胶鞋套,部分浇铸到轨枕混凝土中。
这保证了轨枕与混凝土承载层之间的有效接合,轨道扣件元件紧紧锚定在双块式轨枕内。
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方案采用组合式轨道排架施工弹性整体道床方案。
特点是机械设备简单可靠,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一次浇筑道床混凝土成形。
现场循环倒用轨道排架可以达到将道床作业与铺轨分开进行的目的,能满足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设计要求。
这套系统在200km/h速度下的使用是成功的,尚无在200~300km/h的线路上使用的成功经验。
1.2 RHEDA2000系统使用钢筋桁梁连接改装的双块式轨枕构成 RHEDA 2000系统的关键元件。
钢筋桁梁的钢筋尺寸稳定,仅部分浇铸到轨枕混凝土中。
这保证了轨枕与混凝土承载层之间的有效接合,轨道扣件元件紧紧锚定在双块式轨枕内。
连体钢模集中预制的工厂生产程序可以保证轨道基座保持精确的几何形状与轨底坡度。
两块轨枕与钢筋桁梁之间的连接可确保轨矩准确。
混凝土轨道承载层,双块式轨枕与轨道承载层整体相连。
该层的厚度为240毫米,根据德国道路与轨道建设规定(ZTV Beton—StB)进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