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倾心奉献)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75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学习要点: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 是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3、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4、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①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 景物形象。
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三事物形象。
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树鸟兽)来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表明自己心迹或情感。
(咏物诗)(一)人物鉴赏一、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例析(一)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分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2020高考诗歌鉴赏第三讲古诗歌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
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怀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一、诗歌所刻思的人物的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二、诗人自身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对点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雨①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⑧。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
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素衣:本句是“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篇一、考纲要求: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这个物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深层寓意、象征意?3、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景物有什么特征?烘托什么气氛?蕴含或反衬什么情感?【常用方法】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
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例题剖析】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中的形象(答题模式概括)一、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例: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1)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2)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3)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三、景物形象题1.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B、寓情于景C、以景托情D、情景分列E、景略情在(2)形成比较规范的答题模式。
(a)运用什么手法,(b)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c)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d)表达什么情感。
(3)了解形容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空灵、苍凉、雄浑、旷远等2.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一)考查意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2)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