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 客观性 和普遍 性及其 方法论 要求:
原理 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创造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方法 论要 求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 事求是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改造和消 灭规律。
含义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人对客观事 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 特点
客观性
内容/检验标准 是客观的
真理只有一个, 坚持真理/平等
条件性 有条件范围 具体性 对特定过程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 行,发展真理,正待 错误
(9)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反复性
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多变的。 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上升性
来源
追
动力
求
唯一标准 真
目的
理
辩
证
唯
在实践中 物
认识和发 主
现真理, 义
检验和发 认
展真理
识
论
第
六
课
(7)、实践 概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和 直接现实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及结果) 特点 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 创造新的) 社会历史性(处在社会关系中/历史的发展的)
注意:正确与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5)意识的能动作用
特点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现象、本质规律, 现在 过去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