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 人物 及观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 寂(王守仁); ③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④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朱熹); 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老子)
随堂练习
P 188
2.(2014山东文综,33,4分)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 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 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 原便是 “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基本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 派别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 是原子 丰富和发展了 唯物主义,具 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历 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能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不能
注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 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阐释和进一步发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 么”的问题,即世界的 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