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
- 格式:ppt
- 大小:945.00 KB
- 文档页数:36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作者:佚名资料来源:不详点击数:773 更新时间:2009-5-1 22:52:53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讨论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讨论新编的《生活与哲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教材,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本教材;第二,在较为微观的层面上,讨论教材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主要是就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第一方面的内容。
一、如何理解和看待《生活与哲学》这门课和这本教材(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在这门课和这本书中,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课程的基本性质就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门课要讲的不是一般的哲学,不能把它讲成哲学概论,也不能用其他哲学派别来冲击和淡化这门课的主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门课程的主题和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当然,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长河中予以考察,让学生在与中西哲学的对比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现实力量。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以往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这不是一句空话。
应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材力图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建构,通过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所未有的科学真理性和指导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比如说,哲学是怎样起源的,这原本是一个哲学味道颇浓的话题。
我们把这一问题放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框中。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2第二课(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入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他们的观点被称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 言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 名 言为不可知论。
专家点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形态。
(2)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学习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知识准备(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和。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和历史观上的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3.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和的对立。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的意义。
学习内容1.课堂探究(P12):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精品,全册)前言(第一课时)一、课改的必要性: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 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3、选修: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2021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形态。
(2)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学习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知识准备(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和。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和历史观上的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3.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和的对立。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