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摘要:作为我国工业发展重要工具,工业园区不仅促进当地工业建设,还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工业园区产生的污水会影响生态环境,对城市绿色发展造成阻碍作用。
本文简单叙述工业园区污水来源和特点,分析当前污水处理方案,并提供污水处理发展方向,旨在为更多城市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方案,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工业园区生产活动规模大,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
而废水具有强污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对周边自然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进而产生自然环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强烈冲突。
想要让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处理重点放在废水上,避免对周边区域造成长期影响。
1.工业园区污水来源和特点1.1污水来源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可以根据来源将其细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生产废水。
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水就是生产废水,污染物有、氨氮等;第二、清净废水。
主要由冷却水站、脱盐水站排放,污染物主要为无机盐;第三、地坪冲洗水。
在冲洗地坪时,也会产生废水,污染物有SS、等;第四、初期雨水。
如果工业园区有降雨,雨水会流经污染区域,此时的雨水已经被污染,污染物有SS、等;第五、生活污水。
工业园区容纳数以万计的生产、技术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污水,污染物有、氨氮等[1]。
1.2污水特点工业园区的污水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行业特征明显。
不同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具有明显的特点,比如化工园区产生的污水拥有超过的毒性,无法使用常规生化技术进行处理。
如果是食品加工园区,污水则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容易被生化技术处理。
印染园区的污水则有较高色度;第二、拥有高复合性。
许多生产企业会入驻工业园区,导致园区内部产业结构较为复杂,生产的产品可以细分成许多领域,生产所需的原料、工艺也有较大差别,导致整个工业园区产生的污水污染物类型多、物理化学性质复杂;第三、不同工业园区处理污水效果存在差异。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年第2期工业废水处理现状与解决对策研究邓诗琴(河源市污水处理厂广东河源517000)摘要:水是人们生产生要保障,不过水资源有2,3好废水处理,提高资源:用率,同时保障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现基于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水平的目(,围绕当前处理情况, 3简单(论U,提出废水处理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首先,分析了工业废水处理现状。
其次,总结工业废水处理问题。
最后,提出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工业废水的类型多且处理难度大,除了综合应用废水处理技术,还要继续加大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落实。
关键词:工业废水;废水处理技术;膜处理引言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带动着废水治理设施与处理能力的提升,推动生态保护更好的发展"工业废水类型复杂且具有处理难度大与危害大的特点,废水处理面临很多挑战"此类废水的来源为石化行业和纺织工业与造纸工业等,采取的技术与方法差异,要结合废水的特点特征,选择适宜的手段与策略,达到高效处理的目的"1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区不断加大废水处理的投入力度,积极研发新技术与新设施,助力废水处理,获得了不错的成效"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44(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监测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水量为25.85亿吨,同比下降33.3%"企业加快安装废水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废水处理能力"生态环境部2020年5月公布的《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废水治理设施共计72952套,相比2017年同期增加3.7%;日处理能力已经达到22370万吨&虽然工业废水处理获得不错的成效,但是工业废水处理还面临着很大的技术挑战,废水处理的把控存在系列问题,需加以优化与宀举O2工业废水处理的问题与挑战2.1废水的针对性不强目前,工业快速发展生产的产品多样化,使用的原材料与工艺差异,废水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工业废水来源于化工和纺织以及食品工业等行业,包括综合废水类、含鎔废水类与含氟废水类等,运用的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些许问题,难以实现废水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化学性质差异,若未能采取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措施,还会增加废水处理药剂的使用量,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除此之外,受到废水处理技术手段的限制,污水处理成本很高"若想达到现行的环保标准,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物力以及人力"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处理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2资源化处理水平不高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工业化水平较高,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然而水资源有限,如何满足高需求成为废水处理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要注重提高废水资源化处理的水平°从废水的类型与来源角度分析,部分废水含有高盐等,废水处理难度更大°例如,高盐废水°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高盐废水超过3亿立方米,产生的高盐危废超过千万吨,并且大部分未得到合理处置,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一般来说,纯水制备与化学制备以及高盐废水处理等水处理环节,均会产生废盐°废盐含有有害杂质,包括亚硝酸钠和草甘麟副产氯化钠等,若未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则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威胁人们的健康生活°一方面,废水处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如何实现资源化也有着很大的难度,还需要继续加大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研究°2.3废水处理的投入与管理问题目前,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多为规模偏小的企业"随着环保工程的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与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建成了大量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从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分析,还存在着系列问题"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注重自身的利益,对废水处理的研究与投入不足,生产中不达标排放的情况依旧存在°除此之外,废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影响着废水处理效益目标的实现°3工业废水处理的策略总结3.1结合行业特点,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工业废水的类型较多,每个行业有着不同的特点,若想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要结合行业特点,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食品工业为例,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经过物理加工或采用酵母发酵工艺制造食品"对食品工业进行细化,可分为食品饮料与粮食加工以及植物油加工等"由于原材料广泛并且加工产品类型繁多,所以食品工业排出废水水质差异大并且水量大°一般来说,废水中含有固体物质和悬浮物以及酸碱盐等,具体包括果皮、畜禽碎肉以及油脂、血液等,甚至会含有致病菌"总体来说,此类废水具有有机物质与悬浮物含量高以及毒性小的特点,若没有经过有效处理排放,必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极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物与鱼类死亡°废水中含有各类微生物,例如致病微生物,使得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使得水75《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年第2期质被恶化,最终造成环境污染0目前,食品类工业废水多采取以下技术:(1)物理处理法&采用沉淀过滤工艺与离心分离工艺等,进行废水的处理&(2)化学处理法&采用氧化还原工艺和电解分离工艺等,开展废水的处理叫(3)生物化学处理法&采用酶促降解工艺和超声波工艺等,按照废水处理要求进行处理&举例来说,淀粉加工业废水处理,先是经过栅格、沉淀与气浮等工艺去除悬浮物,之后进入调节池,完成水量调节,最终进入厌氧反应装置,同时投加营养盐进行碳氧比调节,实现厌氧生物反应"若废水处理标准对水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或者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很多,则可以采用两级曝气池或者两级生物滤池,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废水处理实践中,要结合行业特色,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与技术,构建完善的处理体系,保障废水得到高效处理叫3.2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目前来说,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较好的技术如下:(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若废水的浓度很高,并且化学需氧量很高,但可生化能力较差,则选择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废水预处理&从废水处理的效果来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能源资源消耗量较少,被积极推广应用&常用的UASB等厌氧处理器装置等,通过气体与水污泥的有效混合,采用污泥分离工艺,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降低废水浓度与危害的效果#3$&(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中,MBR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成为热点,集成了膜分离技术、好氧生物技术与物理处理方法的优势,形成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的效率&使用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主要由缺氧池、曝气区与膜分离池组成&若想获得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提高废水处理能力,要围绕好氧曝气区做好研究,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增强浸放膜组件的功能,达到废水处理的要求与效果叽(3)生物制剂增效法&利用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机械设备,通过降低废水中含有的生物菌群,达到降低废水中污染物含量的目的,获得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采用生物制剂增效法,无法替代现有的有害细菌群,主要是提高细菌群的反应能力,进而达到降解废水不良物质的效果,实现对废水的净化以及高效利用叫3.3提高废水资源化水平工业废水的产生量很大,若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说,废水循环利用常用的方法如下:(1)分散式利用&通过在工业生产区或者多个企业集中配置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对工业生产与制造产生的废水二次循环利用,解决水资源&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结合企业生产类型与废水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废水处理技术,达到资源高效化利用的同时,降低废水处理成本问&(2)集中式废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实践中,采用集中式废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水处理能力与效率&对污染程度很高的废水,采取深度处理,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增强废水循环利用效果&将采集的废水,应用到各个领域实现高效化利用&在农作物灌溉领域,可循环利用经过处理后含有大量微量元素的工业废水,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水资源处理效率&发挥重金属元素的价值与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吸收,保障人体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废水应用实践中要做好废水的全面化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灌溉用水的安全性&3.4加大废水处理投入力度工业废水处理实践中,需配置大量的处理设施与工艺等,满足废水处理的需求&基于此,要加大废水处理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新设施、新技术与新工艺等,满足各行业领域的废水处理需求,提高废水资源的利用率&围绕当前工业废水处理面临的技术难题与挑战,加大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提高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的水平,满足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除此之外,要加大对企业废水处理与排放的监督&通过构建完善的监测系统,动态化掌握工业废水处理的水平,督促企业按照规定处理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结语综上所述,工业废水处理实践中面临很多技术难题与挑战,现有的膜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等,虽然能够满足部分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但也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大技术的研究&结合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大废水处理投入力度和采取针对性处理技术等建议,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效率与资源化水平&参考文献[1]周律,周宏杰•中国印染工业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的现状分析[J]针织工业/2020(07):41-46.[2]郭张宇.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J].化工管理,2020(18):54-55.[3]陈磊•火电厂废水处理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J].智能城市,2020,6(05):123-124.[4]程.发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展[J].化工,2020,47(02):13-14.[5]廖侦君.工业废水处理现状与解决对策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9,31(12):62+64.[6],,,.工业含废水处理与进展[J].稀有金属,2020,44(02):205-214.作者简介邓诗琴(1983-),女,广东河源,本科,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管理与咨询、生态环境工程&76。
浅谈化工废水污染状况及主要处理措施摘要:作者针对化工废水的基本特征和处理现状,阐述了化工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并简要的列出了各种方案的具体应用,最后结合臭氧氧化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对化工废水常用处理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化工废水对策处理臭氧氧化中图分类号:tq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加剧,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多都是结构复杂、有毒有害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物质,处理的难度大. 高效、低成本处理化工废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1 化工废水相关概述1.1 化工废水的水质特点化工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以及应采取的防治对策,取决于化工废水的特性,即污染物的种类、件质和浓度。
化工废水的水质特征,不单依废水类别而异,往往因时因地而多变。
化工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排放量大;组成复杂;污染严重。
不同的化工废水,其水质差异很大。
另外,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可生化性差,废水色度高。
1.2 化工废水处理的特点针对性强,技术变化多。
主要技术有隔油、气浮、混凝、沉淀、重力过滤和膜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专用技术来分离减少化工废水中的油、色、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在化工废水治理中也常常用到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表面曝气、纯氧曝气、厌氧和好氧活性污泥法等生化技术。
现代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习惯上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大类。
化工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设想只用一种处理方法,就能把所有污染物质去除殆尽。
一种废水往往要采用多种方法组合成的处理工艺系统,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处理效果。
2 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如均和调节、沉淀、蒸发、蒸馏、离心分离、过滤、膜技术等。
《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第一篇: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1.我国水污染现状水资源污染主要表现在:污水、废渣、废油、化学品等源源不断地排人江、河、湖、海。
与地表水一样。
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
农用化肥、生活垃圾渗入地下,就会转变为亚硝酸盐。
这种物质不仅致癌,还会使土壤变为不可耕种的盐碱地。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目前大约有一半的城市缺水。
水污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水污染状况相当普遍监测数据显示,xx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56.8亿吨.比上年增加3.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亿吨。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3%,比上年增加2.7%;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10.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7%,比上年增加4.6%。
xx年全国26.7%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为劣v类标准(最低标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
全国7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其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1.2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工业点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与农村面源污染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构成复合型污染。
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甚至排放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城市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
xx4年只达到49.1%,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经费等等原因运行负荷不足。
1.3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据统计,全国2万多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家,黄河沿岸的近3800家。
环境隐患无处不在,一旦诱因出现随时有可能引发大范围水污染事件。
中国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特别是xx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xx年以来,太湖、巢湖、滇池相继大规模暴发蓝藻,一些重要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1.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平均每立方米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万元gdp用水量高达399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55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废水排放和工业废弃物的堆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不合理,导致农业产生大量的农村面源污染。
农村污水、养殖废水以及农田排放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都对水体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的生活污水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针对我国水污染严重的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水污染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力度。
2. 提高水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的建设: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的研发和投入,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和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3. 推进农业环境保护:加强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推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水污染防治和监管,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和工业废弃物的产生。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大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水污染的合力。
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加大投入,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共同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情况通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我国工业发展日益迅猛,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切实改善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状况,我们特此通报相关情况,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参与。
一、现状分析我国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
据统计,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排放超标、治理不力等问题,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受损。
二、问题分析1. 大气污染我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其中,工业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量较大,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加剧了雾霾天气的频发。
据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指数超过国家标准,属于严重污染状态。
2.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排放入河流或湖泊,严重损害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体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 固体废弃物处理随着工业生产的推进,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
但由于部分企业存在废物分类不当、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固体废弃物处理难度加大,给环境带来潜在威胁。
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挑战。
三、解决措施为了改善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制定了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排放超标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企业依法排放废气、废水、废物。
2. 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创新、装备升级等方式,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工业企业排放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水污染现状、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分析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恶化:城市水源饮用水不符合标准,农村饮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河流水体遭受严重污染,致使水质大幅下降。
2.水体富营养化:农业化肥、畜禽养殖废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蓝藻水华和水中富营养化现象频发。
3.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如汞、铅、镉等超标排放,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4.水体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破坏湿地、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到珍稀物种的生存。
三、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序排放和管理不善,具体包括:1.工业排放:许多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落后,对工业废水排放管控不严,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污染水体。
2.农业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灌溉和养殖废水排放不合理,使农业活动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3.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给城市河流和湖泊带来严重的细菌和有机物污染。
4.土壤流失: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农地整理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加剧水体污染。
四、水污染治理对策1.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测检测体系,加强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和处罚力度,提高污染物排放的可追溯性。
2.改进废水处理技术:推动企业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引导企业选择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的效果。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农田灌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展望摘要:煤化工是煤清洁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但在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的问题,能否有效处理煤化工废水关系到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介绍了煤化工废水的特点,分析了煤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总结了当前煤化工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煤化工;废水处理;生化处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来源,在我国的整体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60%以上都是褐煤和劣质煤,并且煤炭的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其他化学品的工业。
煤化工由于所涉及的产品众多,提升了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推动煤炭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煤化工高耗水的特点,使其产生大量的废水,且废水水质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极大,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和开发科学高效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也是解决我国煤炭资源实现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型升级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
1煤化工行业废水的水质特征根据煤化工行业工艺路线的不同,煤化工行业废水主要包括煤焦化废水、煤气化废水、煤液化废水等。
1.1 煤焦化废水煤焦化是指煤炭在隔绝空气和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
在炼焦、煤气净化、焦油及粗苯加工精制等过程中容易产生含有酚、氨及大量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
其中污染物含量最高的主要包括 3 类废水:煤干馏煤气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终冷废水、粗苯分离水以及焦油、粗苯等精制过程中产生的污水。
煤焦化废水水质易受煤质和炼焦工艺影响,废水中有机物、大分子物质含量高,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属较难生化处理废水。
1.2 煤气化废水煤气化是以煤或煤焦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煤或煤焦与氧气、水蒸气等气化剂反应转化为水煤气的过程。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策略分析【摘要】水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其重要地位已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共识,必须加强保护水资源。
虽说近些年,我国在各方面采取多项保护水环境的措施,但就我国目前水环境现状来看,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需要采取各项措施对我国目前水环境污染进行防治,以保障人们的可持续生产生活。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防治从目前我国水环境现状来看,整体不容乐观,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急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治,可以说,水资源保护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1水环境污染主要类别(1)河流污染。
国家环保局在2011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主要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虽说河流污染总体状况有所改善,但黄河水系、松花江水系、淮河水系、海河水系、辽河水系的水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湖泊(水库)污染。
2011年,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总氮不参与水质评价)。
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2%、46.1%和7.7%,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需要着力解决。
(3)地下水污染。
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共计4727个监测点。
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0%,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占据了大部分。
与上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变差。
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有机物。
中国水资源污染现状篇一: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摘要: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一、水污染的定义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
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
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
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
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
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
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
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污水排放量逐年上升,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我国水资源较为紧张,水体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
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6月,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对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出了全方位部署。
1、污水排放量逐年上升近几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
《2022-2028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427.45亿平方米,2020年增长至571.36亿平方米,增加了34%。
2、污水处理厂数量增加,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废水排出以后基本进入城市污水管道,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仅有污水处理厂1736座,2016年污水处理厂突破2000座,到2020年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已达到2618座。
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政府密集出台多项环保政策(如“水十条”),水污染治理以形成一定规模,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
2013年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12454万立方米/日,2020年处理能力提升至19267万立方米/日,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3、污水处理率不断提升政策重视,技术进步,我国污水年处理量不断攀升,2020年,我国污水年排放量为571.4亿立方米,其中处理量达557.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7.53%。
4、地区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仍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较强,且人口较为密集,城镇化水平高,适宜于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中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财政实力有限,且人口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1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 1 我国工业发展及废水排放现状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集中在石化、煤炭、造纸、冶金、纺织、制药、食品等行业。其中,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5.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7%。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就集中科研院所、大学等优势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着力解决一批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工业的废水处理技术难题。 为强化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将工业企业逐步迁入废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的工业园区,以实现工业废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2018年,全国97.8%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了包括革新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注重废水再生利用、降低单位产品水耗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自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2009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4.4亿m3,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0%左右;2010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m3;之后工业废水排放量进入下降期,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9.5亿m3,而2017年下降到了181.6亿m3,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23.55%。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工业品不仅门类多,产量巨大,由此产生的工业废水也具有新的特征,水中污染物种类增多、特性各异、处理难度增大,排入环境后造成的危害和持久性增加。 2 我国工业废水的处理现状 尽管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研发了系列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并付诸实践、排放量逐年减少、处理率逐年上升、排放强度逐渐降低,但因工业废水种类多,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因此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2
(1)部分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环境污染压力大,政府主管部门主动性强,监管严,废水治理率及达标率都较高。而部分二线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压力较大,随着一线城市工业产能的转移,工业废水污染也逐渐向中小城市转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工业污染的实际需求与日俱增。 各地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投资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水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项目投资较少。尤其尚未进入工业园区的分散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处理率仍需提高。另外,对于非常态废水,比如石油化工行业冲洗生产线废水、原油罐沉析高盐钝化废水、钢铁冷轧冷却液等,由于排放规律性不强,不易监管,加之个别企业责任心不强,这部分废水并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其排放量和污染程度不容小视。 (2)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低、运行达标率低。随着“水十条”的出台,以及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要求企业按法规要求配置废水处理设施,新规下大多数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都配置了污水处理设施。然而,据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废水设施的平均负荷率约为49.3%,负荷率明显偏低。也有一些企业为响应国家号召,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废水治理技术工艺研究,但是排放标准的提升和排放要求的精细化,使运行成本显著增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积极性。 (3)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适应性差,运行效率低。各个企业的废水在排入工业园区集中处理设施之前通常都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基于经济原因,优先选用生化处理工艺,而对于受酸碱度、温度、含盐量、有毒物质、难降解污染物等因素影响不能采用生化处理的废水,主要采用物化处理工艺,预处理后仍不能满足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水质指标的大多采用生化法进一步处理,因此,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中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基本已经降解完了,剩下的绝大部分是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而园区污水处理厂在设计时主要以生化处理工艺为主,其处理效果自然不好,这是由于企业和园区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时缺少统一协调和优化的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中,经常出现进水COD 200 mg/L左右,出水COD 100 mg/L左右的情况,生化系统去除率约50%,这也验证了上述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即企业的废水处理方法和园区综合废水的处理方法由于缺乏统筹和总体优化造成效率低下。 3
(4)排放标准和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我国关于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主要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或流域排放标准以及地方环保部门行政要求等。根据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从严执行。随着环境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排放水质要求逐渐细化,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情景越来越少,单独排放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较多,工业园区内企业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较多。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B级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都是排入设置二级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道的水质要求,前者属于行业标准,应优先执行,除放宽部分行业BOD5指标外,总体上比后者要求更严格,并且增加了氨氮、总氮和溶解性总固体指标要求,其中要求溶解性总固体不大于2 000 mg/L,而很多行业的工业废水溶解性总固体都会超过2 000 mg/L,像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某些废水甚至大于10 000 mg/L,据此要求统一达到溶解性总固体不大于2 000 mg/L,对于企业来说,显然较难实现。而且,即使在标准中提出了溶解性总固体的目标,在现实监督与考核中,也很少见到在废水排放口安装溶解性总固体或者电导率等在线监测设备。另外,一些尚未列入行业标准的企业,地方环保部门一般都会从严要求,甚至要求参考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或者《地表水水质标准》(GB 3838),此类做法盲目追求高标准,缺乏针对性,还导致关键性特征污染物控制不严。除此之外,工业废水往往成分复杂,有些成分还未可知,常常对排放口在线监测仪器造成一定干扰,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有些单位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出水COD达标,在取样口前加入一种专用的氧化剂,在常规条件下其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很弱,对COD并没有去除效果,但样品进入在线监测仪器或利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时,反应在强酸条件进行,此时所投加氧化剂与有机物的反应显著,而重铬酸钾消耗量相对减小,造成出水COD 显著降低的表象,为防止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必须严格监督执法,避免这种现象蔓延。制药、化工等园区污水处理厂也经常因为氯离子浓度高,COD在线监测仪无法测出真实数据,对设施运行和监管都带来一定困难。 (5)技术研发和投入不够,造成技术进步缓慢。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化程度偏低,不易通过技术获得市场认可。环保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的动力不足,投资力度不够,处理技术进步滞后于工业废水污染控制要求。往往是新的工业废水4
类型处理需求产生时,处理技术却没有成功实践。近些年,并未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真正拥有独特高新技术的国内知名大型环保公司较少,“拿来主义”居多,现有污染治理技术升级缓慢。国家投资重大项目的研究经费虽然不少,但都较集中,一般的中小环保公司很难申请到。类似化工、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高盐、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现有的处理技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稳定性差,并非该类废水处理的最优解。 (6)工业废水的再生综合利用率不高。废水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尽管国家再三强调要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际上我国的废水再生利用率仍然不高,与发达国家70%的重复利用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用水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认为只要是新鲜水就没有问题,只要是再生水就不放心,就可能出问题;二是国家对再生水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尽管出台了系列政策,也鼓励再生利用行为,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鼓励措施,对可用再生水的行业或工业需要更加明确的界定,对再生水的利用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目前常见的主要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工业企业的再生水利用标准随行业不同差异很大,应分类加强立法与管理。 3 我国工业废水的处理对策 针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加快实现污染物排放由单一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转变,加快污染物排放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大幅度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和排放强度,我国制定了“政策优先、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回收利用、严格监督、依标排污”的策略,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1)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运行?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运行?可以考察污水处理设施多个关键指标,如进水泵的运行情况和能耗、生化系统曝气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能耗、双膜系统进水泵的运行情况和能耗、臭氧系统的臭氧流量和能耗等,不同处理系统选择两到三个关键指标,实现在线记录与数据远程传输,通过多个指标来综合判定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这些实现起来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难度。 (2)优化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管理。当前通常是将园区内企业和园区污水处理厂作为两个平行个体来管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主体,往往无法对接园区企业排污管理,这种模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实际上园区污水处理厂接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