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对11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
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输卵管双侧通畅率达84%,一侧通畅率达94%,术后受孕率18%。
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诊治效果非常理想,具有其独特价值。
【关键词】不孕症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一旦患病将给患病夫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不孕症中女性因素约占25.0%--37.0%,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在 3.5%—11.3%之间,而女性不孕的病因中以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病变为主,约占女性不孕症的78、6%。
对于输卵管性不孕以往通常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或体外人工受精(LVF)治疗,前者准确性及治疗效果较差,后者费用昂贵,一般的工薪阶层及农村患者无力支付其治疗费用,故近三年我们对11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疏通输卵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对考虑输卵管性不孕者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选择碘油照影显示输卵管通而不畅,阻塞或伞端积水的患者112例进行手术,其中原发不孕症28例(原发组),年龄为24-36岁(平均28岁),不孕时间2-8年(平均4.6年)。
继发不孕症84例,年龄为26-38岁(平均32岁),不孕时间1-6年(平均3.2年)。
有腹部手术史或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史者32例,促排卵治疗3-6个月未孕4例,有反复多次输卵管通液治疗史者48例。
1.2方法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天内,阴道清洁度Ⅰ度时进行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气腹压力维持在13-14mmHg,行三点穿刺。
根据探查结果行输卵管卵巢粘连松解术,输卵管积水伞端成形术,输卵管造口术,多囊卵巢打孔术,子宫肌瘤剥除术等。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2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受孕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27例输卵管泛影葡胺造影提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术后受孕情况的临床资料。
结果 27例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1年内受孕率可达7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宫腹腔联合检查和治疗有助于明确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的确切部位,并可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宫腔镜可以发现隐匿性息肉,腹腔镜盆腔连连分解术和输卵管整形造口术及腹腔镜引导下输卵管导丝介入插管术对输卵管阻塞复通效果确切,且经济、安全、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输卵管因素不孕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91-01近30年来不孕症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医学和社会问题。
不孕的原因:单纯男性占40%,单纯女性占40%,男女共同因素占10%,不明原因占10%。
其中女性因素中,输卵管因素为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约占20-30%。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2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1年,其受孕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因输卵管因素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患者27例,平均年龄28岁,不孕时间平均时间为4年,原发不孕17例,继发不孕10例。
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不孕。
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造影剂弥散局限17例,造影术后试孕一年未孕。
输卵管伞端粘连并积水7例,输卵管进阻塞3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
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术前四项病毒检查,白带常规,心电图检查,胸部摄片。
无手术禁忌症者,在全麻下取膀胱截石位,行宫腹腔镜检查,根据术中发现的情况做相应的手术。
宫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目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下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探讨其方法和临床效果,并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比较。
方法经宫腹腔镜检查后,对伞端粘连闭锁者行输卵管造口,对其他部位阻塞者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至输卵管开口,疏通输卵管后行通液,共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46例。
并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5例进行比较。
结果46例共92条不通畅输卵管,经使用此法后82条获得再通,再通有效率达89.13%。
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相比,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切口美观、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减少盲目插管所致损伤,可有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标签:输卵管阻塞;宫腹腔镜;不孕症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症居首位,尤以输卵管阻塞性病变常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0%~50%[1],而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治疗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症方法主要有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通液试验和抗炎治疗,但疗效欠满意。
就现阶段而言,有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方法是手术,但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单用腹腔镜手术也只能解决输卵管远端阻塞及盆腔粘连,对于输卵管近段阻塞或输卵管管腔内粘连(通而不畅)者往往无效。
而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用于诊治女性不孕症,被认为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金标准。
临床将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用于治疗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症,可以避免开腹手术和单独应用宫腔镜或腹腔镜缺点,可有效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并且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切口美观,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我院于2006年开始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下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宫腔镜联合体外短波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联合体外短波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输卵管堵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体外短波,参照组患者在b超介入下宫腔镜下插管通液给予治疗,两组均同时行消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妊娠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腔镜联合体外短波治疗输卵管堵塞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同时患者妊娠结局较好,见效快,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宫腔镜;体外短波治疗;输卵管阻塞;妊娠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5-02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
近年来女性不孕不育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患者家庭和睦。
在不孕妇女中,输卵管近端阻塞,子宫角部的粘连占20-25%,引起的原因包括炎症,局部肌肉痉挛,内膜碎片,粘连堵塞,结核等,其中炎性因素占50%。
传统治疗主要采用宫腔注药输卵管通液术或放射线下输卵管造影,治疗较为盲目,临床效果不理想。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输卵管阻塞多是由反复感染所致的组织粘连等原因导致。
体外短波对盆腔炎附件炎的治疗有效,而输卵管阻塞多为炎症引起。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输卵管堵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输卵管堵塞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1.8岁,不孕时间1.5-10年,平均4.3年。
所有患者入院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诊,其中44例原发性不孕,64例继发性不孕;输卵管单侧不通29例,双侧不通79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为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宫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临床分析张春华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诊治输卵管不孕的临床诊治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5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围术期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及术后应用止血剂。
对盆腔粘连,炎性明显者静脉应用抗生素5d,术后6h拔除尿管,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食半流质;患者手术当天或术后第1天均肛门排气,患者均术后1~5d出院;输卵管复通术后1年共31例患者妊娠。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不孕优于单纯宫腔镜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宫腹腔镜;输卵管不孕;诊治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宫内操作、宫内感染的增多,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发生率逐年增加。
输卵管病变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
宫腹腔镜已经成为诊治女性不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2008年4月至2011年2月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4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45例,年龄21~37岁,不孕时间2~ 12年;其中原发不孕12例,继发不孕33例,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检查及其监视下通液证实为不同程度的输卵管粘连和(或)阻塞;所有患者均月经规律、有排卵,男方精液正常,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均正常,术中排除其他影响妊娠的盆腔器质性病变。
1 2 治疗 术前常规检查,有阴道炎及明显盆腔炎性反应症状者给予相应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d,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建立气腹,取臀高头低位,分别取左侧骼前上棘旁开0 5cm及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上1/2位置2个穿刺孔,充分暴露盆腔脏器,全面探查其毗邻关系。
先检查盆腔脏器和输卵管病变程度,在根据所见情况行粘连松解、输卵管伞端造口或成形术等手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多囊卵巢、子宫肌瘤等病变予以治疗;腹腔镜监视下行子宫输卵管美蓝通液,观察通畅情况。
然后在宫腔镜下检查子宫腔形态、输卵管开口,并行输卵管口插管美兰通液术,腹腔镜监视下观察伞端有无美蓝流出,若有美蓝流出,冲洗盆腔结束手术,若无美蓝流出,腹腔镜监视下再次进行疏通,镜下观察输卵管是否通畅[1]。
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宫腔镜联合B超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13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B超介导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对照组应用单纯宫腔镜下插管术。
术后观察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和近期的妊娠率。
结果观察组输卵管的总通畅率、术后1年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B超介导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安全有效,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手术疗法。
标签:宫腔镜;B超;输卵管阻塞;输卵管插管疏通术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0%~40%[1]。
随着宫腔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B超介导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已成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的优点。
本研究将对2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行B超介导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取得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共130例,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明确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同时排除子宫、卵巢及男方等因素造成的不孕。
年龄19~37岁,平均(27.4±3.5)岁。
原发性不孕87例,继发性不孕43例。
不孕年限为2~9年,平均(
2.5±1.3)年。
将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不孕年限、阻塞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5 d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
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患者取截石位,5%葡萄糖液膨宫,膨宫压力为25~30 kPa沿子宫方向缓慢置入宫腔镜。
依次检查宫底、宫角、输卵管开口、子宫体壁。
在检查过程中作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即在直视下将外径1.6 mm的医用塑料导管插入输卵管开口处,推注稀释亚甲蓝药液(内含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5%利多卡因5 mg,糜蛋白酶4000 U及生理盐水)进行通液,每侧通液量30 ml,对通而不畅或阻塞者予以加压注液。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全程B超监护,可直接观察输卵管是否液体通过和子宫直肠窝内有无积液,帮助判定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及梗阻的部位。
术后1年通过门诊随访统计妊娠率。
1.3疗效评定标准完全通畅:注药液时无阻力,或有阻力加压后消失、无返流;部分阻塞:开始注药液时有一定阻力,经加压后阻力有所减小,无或有少量液体返流;阻塞:阻力大,经加压注液后阻力仍大或无法推注,液体全部返流[2]。
其中部分通畅率加完全通畅率为总通畅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的通畅率和妊娠率。
2结果
观察组完全通畅42例(64.6%),部分通畅16例(24.6%),阻塞7例(10.8%),总通畅率89.2%。
对照组完全通畅30例(46.2%),部分通畅14例(21.5%),阻塞21例(32.3%),总通畅率67.7%。
观察组通畅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0.05)。
观察组1年内受孕45例,妊娠率69.2%,对照组受孕34例,妊娠率52.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
且观察组未发生异位妊娠及流产,对照组发生异位妊娠4例,流产1例。
3讨论
近年随着腔镜技术在妇科的广泛应用,宫腔镜插管已成为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主要方法之一。
宫腔镜检查能发现引起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子宫内异常或其他病变,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堵塞输卵管的血块及组织碎屑起到直接疏通作用,在加压快速推注药液后可分离输卵管内的轻度粘连[3]。
但该治疗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如容易造成宫角穿孔,所以插管深度不宜超过1.5 cm,同时宫腔镜检查只能了解管腔内情况,无法观察到是否存在输卵管远端梗阻,伞端周围粘连,甚至输卵管破裂。
B超监视下行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克服了单纯宫腔镜插管的盲目性,可直接观察到输卵管有否异常膨胀和子宫直肠陷凹的液体积聚状况,更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进一步了解输卵管的疏通程度,同时也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及痛苦,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防止输卵管及子宫穿孔、破裂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4]。
本研究中,对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方法进行探讨。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通畅率89.2%,1年内妊娠率69.2%,对照组总通畅率67.7%,1年内妊娠率52.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法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可避免盲目插管对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开口的损伤,具有评估输卵管通畅度及疏通的双重功效,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案[5]。
参考文献
[1]申爱荣,李红娟,杨淑玲,等.输卵管性不孕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6):287-288.
[2]李玉萍.宫腔镜和B超联合诊治输卵管不孕症的应用价值.中国妇幼保健,2007,31(22):4472-4473.
[3]周红红.B超监视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28例分析.浙江医学,2002,24(10):632-633.
[4]尚玉敏,马静淑,刘艳艳.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加用透明质酸钠防治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1):873-874.
[5]陶桂娥,邓文忠.宫腔镜联合B超对78例取出困难节育器的诊疗.中国医药导报,2010,5(2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