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的煤气化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03.50 KB
- 文档页数:23
国内最全的煤气化技术简介(最新整理)本文收集、整理、并汇总了国内当前大多数煤气化工艺(包括水煤浆、干煤粉、碎煤等加压气化工艺;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气化工艺;激冷流程、废锅流程;水冷壁、耐火砖等冷壁炉和热壁炉型),可作为煤化工、煤气化专业技术人员参考资料,是目前网络上公开交流的较为全面的一篇资料。
1、“神宁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旋流单喷嘴大通量粉煤加压气化炉为目标载体,以多煤种理化特性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气化炉流场、传热分析等模型;基于燃烧器强动量传导机制,揭示了顶置式旋流气化场湍流燃烧的动力学机理;揭示了氧气和煤粉的强化反应规律,独创了高效无相变水冷壁反应室与“沉降-破泡式”激冷室相耦合的气化炉。
“神宁炉”干粉煤气化技术能源转化效率高,有效气成分≥91%,碳转化率≥98.5%。
固体灰渣好处理,灰渣中不含苯、酚、焦油等大分子有机物废物。
气化系统吨煤污水排放量控制在0.4—0.5t,废水处理后可完全回用。
高效、中空、高能点火系统,实现高压、惰性环境下点火成功率98%以上。
采用组合式燃烧器通道结构,控制火焰形成,确保气化炉内壁挂渣均匀。
2、“科林炉”CCG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德国科林工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特点:(1)煤种适应性广:适用于各种烟煤、无烟煤、褐煤及石油焦等,对强度、热稳定性、结渣性、粘结性等没有具体要求。
对高灰分、高灰熔点、高硫含量的“三高”煤等低品质的煤种拥有很好的工业化业绩。
(2)技术指标高:因燃烧器采用多烧嘴顶置下喷的配置方式,原料在气化炉内碰撞混合更加充分,气化炉炉膛及顶部挂渣均匀,可实现较高的气化温度(1400~1700℃),碳转化率高达到99%以上,合成气中不含重烃、焦油等物质,有效合成气成分90~93%,冷煤气效率80~83%。
(3)投资低:根据项目规模不同,可提供日投煤量750吨/天至3000吨/天的不同气化炉炉型设计,主要设备制造已完全实现国产化,整个装置的投资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
我国褐煤气化技术利用进展王锦生;孙登科;李维成【摘要】分析了褐煤气化固定床、气流床、流化床三种技术的现状以及我国当前褐煤气化几个主要项目进展情况.【期刊名称】《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褐煤;气化技术;项目进展【作者】王锦生;孙登科;李维成【作者单位】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46褐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种,其特点是高水分、高挥发分和高灰分,易自燃,难以长途运输。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3%,占全球褐煤储量的12.4%,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云南省[1-3]。
目前,褐煤的利用仍以直接燃烧发电为主[4],但随着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褐煤的气化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得到工程应用和实践。
煤的气化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煤中的组分与氧气、水蒸气共同反应,生成粗合成气的过程。
经过不断地发展,形成了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三种技术流派,并且在工业上得到了成熟应用。
但是由于气化技术以及褐煤本身的特点,三种气化技术用于气化褐煤时面临着不同的技术难题。
1.1 固定床气化固定床内床料从顶部进入,与气化剂逆流接触,从上至下分别发生干燥、热解、气化、燃烧反应,含尘粗煤气从气化炉上部离开,灰渣则从底部排出,结构示意如见图1。
固定床由于热解、气化温度低,会有约10%以上的甲烷产生,因此在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广泛使用,同时由于热解过程的存在,会有焦油和大分子化合物存在,需通过水洗清除,从而造成大量工业废水排放的问题[5,6]。
固定床气化技术需要炉内以块煤的形式存在,故要求入炉煤粒径大于5 mm,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碎强度,其气化褐煤的难点在于褐煤普遍热稳定性差并且易碎[7]。
国内外褐煤热解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褐煤是一类煤种,它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含水量高、低热值、灰分较高的特点使得其在现代能源消耗的大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褐煤这种资源,人们逐渐开发出了各种褐煤热解技术,以提高其热值、改善使用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一、国内褐煤热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尝试热解褐煤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目前已形成了以热干法、分期分级热解法、水煤浆、热风气化等为主要代表的褐煤热解技术体系。
其中,热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将经过破碎、筛分处理的褐煤块通过高温干燥、冷却等多段工序,分解出大量有机物质,并分离出水分、灰分等无机成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褐煤热解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江苏华电褐煤干法热解厂、内蒙古褐煤热解综合利用工程、鄂尔多斯市褐煤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为全国褐煤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在褐煤热解领域也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岩顶板式煤浆泵送导流台阶热解工艺”,以其独特的热解方式,避免了煤浆在热解过程中粘壁和结块等问题,在节能、减排、安全性等方面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
二、国外褐煤热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相比于国内的热干法、热风气化等热解技术,国外的褐煤热解技术水平相对更加先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固流化床热解技术该方法利用高温气体对褐煤进行热解,具有热转化效率高、操作稳定、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该技术已在欧洲、美国等地进行应用,成为国际上流行的褐煤热解技术之一。
2、液态中温热解技术该技术利用液态废物作为热解剂,完成对褐煤的热分解。
同时,这种技术还具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投资成本等优点。
目前,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3、热解气化联合技术该技术将直接热解和气化过程相结合,从而实现对褐煤在一个系统内的高效转化。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欧洲,是目前欧洲褐煤热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岁月一、前言分为低温(550~600℃)干馏和中温(700~800℃)干馏。
褐煤干馏产出的煤气产品可以作为燃料气和化工合成气,焦油或酚类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它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可作化工原料,半焦是良好的炭质还原剂和无烟燃料。
转变为有机生物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
5、腐植酸制品中国的资源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储量比较丰富,煤褐煤用稀碱溶液萃取出的物质中,扣除沥青和矿物质的那一炭资源种类齐全。
包括从褐煤到无烟煤各个煤种。
中国褐煤资源部分即为腐植酸,它由溶于水的黄腐酸、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的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t,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其棕腐酸和只溶于碱的黑腐酸组成。
利用褐煤生产的腐植酸产品类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最大,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
褐煤是煤化程型很多,目前已成功用于生产的产品包括:硝基腐植酸、硝基腐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植酸铵、硝基腐植酸钾、腐植酸钠、磺甲基腐植酸钠、腐植酸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
钾、黄腐酸、黄腐酸铁、腐西酸复混肥等。
褐煤腐植酸还可以生褐煤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产钻井液添加剂、陶瓷用腐植酸钠、混凝土减水剂、蓄电池阴极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膨胀剂、锅炉防垢剂等。
磺化褐煤是褐煤腐植酸的衍生物,是褐园的有机肥料。
煤在磺化剂、适当温度等条件下合成制得的,其外观性状为棕黑二、褐煤的基本特征色粉末,是一种廉价、高效的钻井泥浆处理剂。
主要用于石油、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形成于晚侏罗纪、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地质勘探钻井,在钻井泥浆中具有明显的降滤失和抑制降粘作晚第三纪褐煤多为土状褐煤。
褐煤储藏基本特点为埋藏浅,煤层用。
厚度大。
36、褐煤中提取微量元素褐煤大多数无光泽,真密度在1110~1140g/cm 之间,水分高依据煤中对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对达到工业利用品位的达30%~60%,挥发分高,燃点低,不粘结,易风化变质,含原生微量元素进行回收利用,例如锡林郭勒盟胜利煤田中的不同含煤腐植酸,含氧高,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原生腐植酸是褐煤地段,对锗元素的回收利用。
流化床气化一般要求原煤破碎成<10mm粒径的煤,<1mm粒径细粉应控制在10%以下,经过干燥除去大部分外在水分,进气化炉的煤含水量<5%为宜。
流化床更适合活性高的褐煤、长焰煤和弱黏烟煤,气化贫煤、无烟煤、焦粉等需提高气化温度和增加煤粒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
固体干法排渣,为防止炉内结渣除保持一定的流化速度外,要求煤的灰熔点ST应大于1250℃,气化炉操作温度(表温)一般选定在比ST温度低150~200℃的温度下操作比较安全。
1926年第一个流化床煤气化工业生产装置——温克勒煤气化法在德国投入运转。
以后在世界各国共建有约70台温克勒气化炉。
早期的常压温克勒气化实际是沸腾床气化炉,存在氧耗高、碳损失大(超过20%)等缺点,因此至今仍在运转的已不多。
1、温克勒(Winkler)气化炉气化炉组成:流化床(下部的圆锥部分)、悬浮床(上部的圆筒部分,为下部的6~10倍)。
原料由螺旋加料器加人圆锥部分腰部。
如图1所示。
图1 温克勒(Winkler)气化炉矸石灰(30%左右)自床层底部排出;其余飞灰由气流从炉顶夹带而出。
一次气化剂(60%~70%)由炉箅下部供入,二次气化剂(30%~40%)由气化炉中部送入。
二次气化剂的作用是,在接近灰熔点的温度下,使气流中夹带碳粒得到充分的气化。
二次气化剂用量与带出未反应的碳成比例(过少:未反应碳得不到充分气化而被带出,气化效率下降;过多:产品被烧)。
操作温度一般为900℃左右,操作压力约为0.098MPa(常压),原料粒度为0~10mm,褐煤、弱黏煤、不黏煤和长焰煤等,但活性要高。
温克勒气化工艺单炉生产能力大,气化炉结构简单,可气化细颗粒煤(0~10mm),出炉煤气基本上不含焦油,运行可靠,开停车容易。
但是该种炉型气化温度低,气化炉设备庞大,热损失大(煤气出炉温度高),煤气带出物损失较多(气流中夹带碳颗粒),粗煤气质量较差。
2、高温温克勒(HTW)气化法提高了操作温度。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分析煤炭气化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的一种重要工艺,它具有高效能、低排放、多产物利用等优势。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炭气化技术在能源转型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发展趋势1. 高效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气化技术在高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煤炭气化技术存在能源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而现代化的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煤炭的高效转化,提高能源利用率。
例如,采用先进的气化反应器和催化剂,可以提高气化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2. 清洁化: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使煤炭气化技术向清洁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煤炭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现代化的气化技术可以通过气体净化、尾气处理等手段,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3. 多产物利用:煤炭气化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合成气,还可以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副产品。
例如,合成气可以用于制备合成燃料、化学品和氢气等,副产品包括煤焦油、煤炭灰等可以用于生产沥青、水泥等。
多产物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煤炭气化过程的成本。
二、应用前景分析1. 能源转型:煤炭气化技术在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通过合成气发电、合成气制热等方式替代传统的煤炭燃烧,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化学工业:煤炭气化技术在化学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合成气可以用于制备合成燃料、化学品和氢气等,这些产品在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的需求量巨大。
同时,副产品的多产物利用也为化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煤炭资源利用: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
目前,全球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存在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煤炭资源的煤炭气化与煤制气技术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燃煤方式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还导致煤炭资源的过度消耗。
为了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煤炭气化与煤制气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煤炭气化与煤制气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一、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气化是指通过加热煤炭,使其在缺氧或者低氧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的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Syngas),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组成。
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转化为可用于发电、化工和制氢等领域的能源。
煤炭气化技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煤粉煤气化和煤水煤气化。
煤粉煤气化是指将煤粉与氧气和蒸汽混合后在高温下进行反应,产生合成气。
煤水煤气化则是通过将煤浆与氧气和蒸汽共热,使其反应生成合成气。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能源需求。
二、煤制气技术煤制气技术是利用煤炭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合成气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于石化工业、制造合成液体燃料等。
煤制气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加氢法和催化法。
加氢法是指将合成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与水蒸汽和催化剂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
催化法则是指将合成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目标产品。
煤制气技术可以生产出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如甲烷、甲醇、一氧化碳等。
这些产品在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煤炭气化与煤制气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煤炭气化与煤制气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通过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合成气,用于发电。
合成气可以直接用于燃烧发电,也可以通过气轮机发电。
其次,煤制气技术可以将合成气转化为石化产品。
合成气经过催化反应,可以生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如甲醇、氨、乙烯等。
燃用褐煤的技术措施(全文5篇)第一篇:燃用褐煤的技术措施燃用褐煤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燃用褐煤情况下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燃用褐煤的技术措施如下,请大家遵照执行:1、燃用褐煤时,燃储综合部应按发电部的要求做好燃煤的掺配工作。
2、根据燃用褐煤后锅炉的结焦情况,准备适量的除焦剂,以便在发生结焦时随时进行添加。
3、燃用褐煤燃烧器的燃料风开度不小于30%,其燃烧器上下辅助风门开度应保持30~70%之间,在保证锅炉各运行参数正常的基础上,保持较大的辅助风、燃料风门开度。
4、随时调节锅炉配风合适,保持省煤器出口氧量在3.0~4.0%范围内,并根据锅炉燃烧及炉内热力偏差情况,调节反切风开度。
5、运行中随时注意锅炉主、再热汽温及锅炉减温水量的变化,发现减温水量和减温水阀门开度不正常增大、汽温升高时,可判断为水冷壁结焦,此时应加强对水冷壁吹灰工作,或向炉内添加除焦剂。
6、通过看火孔加强对炉内结焦的检查和监视,发现结焦严重,经采取吹灰、添加除焦剂、打焦等措施无效时,应联系调度适当降低机组负荷或暂时停止燃用褐煤。
7、如果由于结焦引起蒸汽或管壁温度超温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具体操作原则以发电部下发的防止锅炉超温的技术措施为准),严禁长时间超温运行。
8、人工除焦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并履行工作票手续;发现锅炉结焦或锅炉进行打焦、有较大焦块落下时,应加强对捞渣机的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由于捞渣机故障造成机组限出力。
9、磨煤机出口温度保持在55~60℃,以防止堵磨或着火,并做好磨煤机堵煤及磨煤机着火的事故预想。
10、为了防止煤仓自燃,上褐煤的制粉系统尽量保持连续运行,如需停运时,应控制停运时间不超过4小时,制粉系统停运时,应注意检查给煤机皮带上存煤是否有着火自燃现象,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1、燃用褐煤的制粉系统或给粉管发生堵煤(堵管)时,运行人员不得自行处理,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堵煤(堵管)后应加强对磨煤机出口、给粉管等处温度的监视。
煤的气化技术1. 介绍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然而,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煤的气化技术应运而生。
煤的气化技术是将煤转化为合成气(syngas)的过程,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CO)、氢气(H2)和少量的二氧化碳(CO2)、氮气(N2)等组成。
合成气可以用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化学原料,用于制造化学品、肥料和液体燃料等。
2. 煤的气化过程煤的气化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完成:2.1. 干燥和预气化在气化反应器中,煤被加热至高温。
在这个过程中,煤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一步骤主要起到预热作用,为下一步的反应做准备。
2.2. 煤的部分氧化在气化反应器中,预热的煤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主要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 + O2 -> CO2 C + CO2 -> 2CO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氧气供应量,可以调节合成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
高温和富氧条件下可以生成较多的一氧化碳,而低温和贫氧条件下可以生成较多的氢气。
3. 煤的气化技术分类煤的气化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固定床气化固定床气化是最早开发的气化技术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气化技术之一。
在这种气化方式下,煤被放置在气化反应器中的固定床上,并通过气化剂(如空气或蒸汽)流过床层。
随着气化反应的进行,煤逐渐转化为合成气,反应产物从顶部排出。
固定床气化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煤,具有反应稳定、设备简单的优点,但存在反应温度不均匀、产物中存在固体颗粒等问题。
3.2. 流化床气化流化床气化是一种将煤颗粒悬浮在气化剂中进行气化的技术。
在气化反应器中,通过气化剂(通常为空气或蒸汽)的上升流动,使煤颗粒保持悬浮状态。
在高温和富氧条件下,煤颗粒发生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
流化床气化技术具有高反应效率、适应多种煤种和煤质的优点,但也存在气固分离和热传递问题。
GSP干煤粉气化工艺简介GSP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是由前东德的德意志燃料研究所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
最初的目的是用高灰分褐煤生产民用煤气,并在弗来堡(Freiburg)建立了一套3MW中试装置。
80年代初,在黑水泵电厂建立了一套130MW商业化装置,原料处理能力为30t/h,8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该装置运行了10年而气化炉的喷嘴和水冷壁仍可使用。
该工艺在1991到2002年随产权公司的变更,至2002年由FE公司所有。
GSP工艺已经过多年大型装置的运行,已先后气化了80余种原料,不仅可以气化高硫、高灰等劣质煤,而且可以气化工业废料、生物质等,煤气中CH4含量很低,很适合生产合成气,气化过程简单,气化炉装置生产能力大,装置的开工率在95%以上。
这些装置的生产实践证明,GSP 气化技术是先进可靠的。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对GSP技术接触。
其主要特点如下:?1、对气化原料有较宽的适应性,且可同时气化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
固体原料中的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石油焦均可气化,对煤的活性没有要求,对煤的灰熔点适应范围比其它气化工艺可以更宽。
对于高灰份、高水份、含硫量高的煤种也同样适应。
?2、气化温度约1400℃~1600℃,碳转化率高达99%以上,产品气体洁净,不含重烃,甲烷含量极低,煤气中有效气体(CO+H2)达到90%以上,从而降低了煤的耗量。
?3、由于是干法进料,与水煤浆气化工艺相比,氧耗降低15%~25%,因而配套之空分装置规模可减少,投资降低。
?4、单炉生产能力大,目前已投入运转的气化炉气化压力为3.0 MPa,单台炉日处理煤量720t,已设计日处理量为2000t及4000t级的更大规模装置。
?5、冷煤气效率78%~83%。
GSP一般采用激冷流程,即用水将煤气直接冷却至200℃以下,气化热效率约为90%。
?6、气化炉采用环管水冷壁结构,无耐火砖衬里,设备维护量较少。
气化炉内也无转动部件,运转周期长,生产装置无需配置备用炉,水冷壁寿命在10年以上。
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是一种在煤炭中含有较高水分和灰分的煤种。
褐煤的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但通过提质工艺流程,可以将褐煤转化成更具经济价值的燃料。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提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褐煤干燥:褐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需要经过干燥处理。
通过热风或其他干燥设备,可以将褐煤中的水分去除一部分,以提高燃烧效率。
2. 褐煤脱灰:褐煤中的灰分含量较高,会影响燃烧效果和设备运行。
因此需要对褐煤进行脱灰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褐煤中的灰分,提高其燃烧效率和清洁度。
3. 褐煤热解:褐煤经过热解处理,可以将其中的有机质转化成燃料气体和焦炭,从而提高褐煤的燃烧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4. 褐煤气化:通过气化设备,将褐煤转化成燃料气体,该燃料气体可以用作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或燃料,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5. 褐煤液化:通过液化工艺,将褐煤转化成合成燃料油或化工原料,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和环保性能。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褐煤可以得到有效的提质和转化,从而提
高其利用价值和环保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褐煤提质工艺流程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利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
13种煤气化工艺比较1.常压固定床间歇式无烟煤(或焦炭)气化技术目前我国氮肥产业主要采用的煤气化技术之一,其特点是采用常压固定床空气、蒸汽间歇制气,要求原料为准 25~75mm的块状无烟煤或焦炭,进厂原料利用率低,单耗高、操作繁杂、单炉发气量低、吹风放空气对大气污染严重,属于将逐步淘汰的工艺。
(直接使用空气中氧气)2.常压固定床无烟煤(或焦炭)富氧连续气化技术其特点是采用富氧为气化剂、连续气化、原料可采用标准15~35mm粒度的无烟煤或焦炭,提高了进厂原料利用率,对大气无污染、设备维修工作量小、维修费用低,适合用于有无烟煤的地方,对已有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气化技术进行改进。
(氧气纯度30%-50%)。
3.常压固定床纯氧连续气化技术其特点是采用纯氧与蒸汽、或纯氧与二氧化碳为气化剂、连续气化、原料可采用标准8~25mm粒度的无烟煤、焦炭、半焦、型煤、型焦等,进厂原料利用率高,无废气排放,无涨库冷却水,对大气环境无污染、气化效率高、灰渣残炭0~3%。
煤气质量高,水煤气CO+H2=82~85%,CO2制CO粗气中CO=70~72%。
设备流程简化,维修工作量小、大修周期长,维修费用低,适合用于化工、化肥、制氢、燃气等装置配置使用。
(氧气纯度≥99.6%、气化强度:生产水煤气时1400~1600m3/m2/h)。
4.鲁奇固定床煤加压气化技术主要用于气化褐煤、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的煤,要求原料煤热稳定性高、化学活性好、灰熔点高、机械强度高、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适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燃料气。
其产生的煤气中焦油、碳氢化合物含量约1%左右,甲烷含量约10%左右。
焦油分离、含酚污水处理复杂,不推荐用以生产合成气。
5.灰熔聚煤气化技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技术。
其特点是煤种适应性宽,属流化床气化炉,煤灰不发生熔融,而只是使灰渣熔聚成球状或块状灰渣排出。
可以气化褐煤、低化学活性的烟煤和无烟煤、石油焦,投资比较少,生产成本低。
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煤气化技术煤炭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化石燃料,中国富煤贫油少气,加之油价的上涨,能源消费更依赖煤炭。
陕西省是煤炭资源储藏量较大的主要省份,而陕北煤炭探明贮量超过2 000亿t,占陕西省煤炭资源的99%,储量大、易开采、质优价廉,可供开采几百年。
为此,国家和陕西省政府决定在陕北地区建设大型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充分利用陕北的煤炭资源优势带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从能源供应现状看,合成氨、甲醇和未来的煤直接液化及醇醚燃料大都以煤气化制合成气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目前仅氨合成和甲醇合成的气化煤量已达4 000万t/a以上;预计今后煤制油所需气化煤量每年将达到亿吨;工业直接燃煤4亿t/a以上,为解决污染问题,其中相当部分须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方案,需气化煤量上千万吨每年;炼油工业为提高油品质量每年需耗氢100-200亿m3,煤气化是经济可靠的制氢方案,油品加氢需气化煤量1 000万t/a;在未来20年内,煤制油产量将达数千万吨,需增加1亿kW以上的装机容量,拟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需气化煤量总计约1-2 亿t/a。
因此,煤的气化是实现煤炭综合利用和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技术单元和主要手段,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煤造油、燃料煤气等重要工业化生产的龙头。
1 煤气化技术发展现状1.1 煤气化技术的分类和特点按煤在气化炉内移动方式分成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气流床,表1列出了各类气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表1 气化技术的主要特性气化技术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排灰形式干灰熔渣干灰灰团聚熔渣原料煤特性块煤块煤粉煤粉煤粉煤/水煤浆粒度/mm 13-50 5-50 0-8 0-8 0.2灰含量/% <20 <15 不限不限<13灰熔点/℃>1 250 <1 300 不限不限≦1 350操作压力/MPa 2.24 2.24 1.0 0.03-2.5 2.5-6.5操作温度/℃400-1 200 400-1 200 900-1 000 950-1 100 1 350-1 700 煤气温度低低中中高氧气消耗低低中中高蒸汽消耗高低中中高代表技术 Lurgi lurgiBGL 恩德粉灰团聚 Shell/Texaco 固定床加压气化(Lurgi)热效率(或冷煤气效率)高,氧耗量低,但适用于弱粘或不粘块煤,且煤气中含焦油、酚等物质,净化处理流程长、投资高,新建气化项目较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