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药膳养生的定义与发展史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膳的定义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药膳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的发展史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蒙昧时期(远古)

在这个阶段,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同时,人们发现有许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2、萌芽时期(夏—春秋)

据文献记载,中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此时已有多种烹调方法。到了周代,人们对饮食已经相当讲究。《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可

见当时已经明确了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3、奠基时期(战国—汉)

经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使食疗药膳的知识逐渐向理论阶段过渡。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共有13首方剂,其中有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并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记载了有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

4、形成时期(晋—唐)

晋唐时期为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这时的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述。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著述对中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宋元时期为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记载药膳方剂160首,且药膳以粥、羹、饼、茶等剂形出现。元朝的统治者也重视医药理论,由饮膳太医忽思慧所编著的《饮膳正要》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首次从营养学的观点。明清时期是中医食疗药膳学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几乎所有关于本草的著作都注意到了本草与食疗学的关系,对于药膳的烹调和制作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且大多符合营养学的要求。

6、至今……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