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教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读家教的心得和感想(精选8篇)读家教的心得和感想篇1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所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有出息是每一位家长的理想和愿望。
孩子的健康成长受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从出生起在家中,与家里亲人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下面我就家教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除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有规律生活休息,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年龄小不愿意配合,但要耐心的说服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要说的一个问题是要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爱好,多多参与户外活动,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能有了兴趣才能使孩子愿意去做,孩子才能做得好,做事也就不会唯唯诺诺。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唯唯诺诺、怕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心理,告诉孩子要相信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要太看重结果。
小孩子就是要家长的细心与耐心的教导,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合理的要求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读家教的心得和感想篇2我82年出生,今年27岁,目前在一所还是不错的大学读研究生,翻译相关专业。
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到现在屈指算来学习英语已经15年有余了。
也许是语言天赋和比较喜欢表现的原因,英语成绩一直还算不错,四六级、雅思都能轻松通过,偶尔也能参加比赛获个小奖,毕业凭着还是顺溜的英语进了外企,现在又读了翻译专业的硕士,应该说和英语的缘分真是越来越深了。
说起家教,很多大学生都热衷于通过家教勤工俭学,在赚点外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奇怪的是,我大学四年从来没有做过家教。
直到研究生快毕业了才机缘巧合地想起了要做英语家教。
当时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赚钱贴补生活费(年纪大了不好意思总花家里的钱);二是因为准备论文和找工作没有大块的时候去实习,家教占用时间不多,权且当作解决温饱的手段吧。
家庭教育之道心得体会5篇2023家庭教育之道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023家庭教育之道心得体会5篇,以供大家参考!家庭教育之道心得体会篇1一、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
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二、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三、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记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知道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笔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向儿子认了错,同时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对的,儿子也认了错,现在我和儿子有时像朋友一样聊天,其乐无穷。
家庭教育之道心得体会篇2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的心得体会。
我的女儿吴__今年7岁,学习上她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她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充满爱心。
浅谈家教不知不觉儿子已上中班了,回忆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有收获也有不足,作为年轻的父母"学会怎样做个合格的家长"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等孩子长大再去琢磨怎样做个家长,更没有机会等教育经验丰富了再实施到孩子身上,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把一个“馒头”蒸熟了。
以下是我对家教的几点浅薄的看法:首先,家长要学习家教知识。
家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我从不认为优秀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素质是密不可分的,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拜读了很多家教专著,希望能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取其长避其短,尽管知道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但我还是希望在孩子的共性上能用一个正确而又妥帖的方式加以引导,通过阅读也可以使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家教。
同时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言传身教,家长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里就是标本,有些道理与其白费口舌的告诉孩子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证实,古代就有“孟母三迁”今天的家长难到还不明白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其次,家长要赏罚分明。
既不能高压政策,让孩子言听计从;也不能听之任之,让孩子牵着鼻子走。
现在有很多家长只要孩子一哭闹立马投降,毫无原则,殊不知就在家长举白旗的时候,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任性、霸道、蛮不讲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劣性,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己都不能明辨是非,孩子岂不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孩子做的对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做的不对要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的孩子也有耍赖,不讲理的时候,我的做法是:“冷处理”,任他使出浑身解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待黔驴技穷后在趁热打铁摆事实讲道理,效果比简单粗暴的一顿海扁或无条件投降要好的多。
这样孩子既明白了道理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后,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学习习惯等。
良好的习惯会决定孩子的一生,也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浅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0篇浅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篇1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
不仅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
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己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
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明白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忙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明白就应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
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
”女儿连下句:“我立刻把她扶起来。
”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潜力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
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职责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潜力。
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必须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
家道教育怎么学习家道教育,通常指的是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以下是一些学习家道教育的方法: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递正面的价值观,比如诚实、尊重、责任感等。
2.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孩子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新事物。
4. 设定规则和界限:为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并一致地执行,帮助他们理解行为的后果。
5. 提供榜样: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展示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6. 鼓励阅读和学习:创造一个鼓励阅读和学习的环境,提供书籍和学习资源,与孩子一起阅读和探索新知识。
7. 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挑战。
8.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保持个人卫生、合理安排时间等。
9. 提供情感支持: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10.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11. 教授社交技能:通过家庭活动和与他人的互动,教孩子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12. 鼓励参与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教孩子如何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14. 提供积极的反馈: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5.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作为父母,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支持和学习机会的家庭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快乐和有能力的个体。
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浅谈第一篇: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浅谈小学生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浅谈当前,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存在种种误区,致使良好的动机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认真分析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对于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十分必要.当前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下列现象.一忌重才轻德,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少家长存在着“好学生=学习好”,“学习好=分数高”的思维模式,家庭教育中单纯强调文化课辅导,把思想品德视为“软指标”不闻不问.目前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狭隘,任性,自理能力差等不良品行,屡屡显露出“重才轻德”式家教的败笔.二忌家长作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扭转这一现象,一要爱护,尊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注意批评方法.二要淡化家长意识,注意角色转换,多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诱导,摒弃居高临下,不容置辩的教训口吻.三要讲话注意时机场合,使孩子乐于接受,切不能以“我都是为了你好”而言行过激.三忌挫伤童心,欲把学童变“书痴”.有些父母总希望孩子学个不停.见其“啃书本”,就沾沾自喜;见其“贪玩”就忧心忡忡,斥之为“不长进”.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寓教于乐对中小学生尤为重要,不能把“学”与“玩”简单对立起来,要因势利导,使其通过健康有益的玩耍培养兴趣,活跃思维,切忌把他们培养成循规蹈矩,死啃书本的“小老头”.四忌言行不一,身教缺失.有些家长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做得却是另一套.如要求孩子文明用语,自己却满口脏话;要求孩子团结友爱,身为父母却频发“内战”.有位教育家强调:“家长的行为是展示给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施教者必须首先致力于自我教育.五忌“以奖代教”,用金钱物质调动积极性.有的父母常用买玩具,外出旅游,举办生日庆典等方法激励孩子刻苦学习.有的“明码标价”,规定考第一名奖多少钱,分数与奖金“直接挂钩”,结果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事与愿违,助长了孩子凡事讲条件的不良习气.六忌越俎代庖,包揽孩子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引导学生适当干些家务,无异于一种调节和休息,对培养其自理能力及爱劳动的品质不无裨益.但不少家长事无巨细,一概“代劳”,久而久之,只能培养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和自理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家长大可不必怕孩子累着.七忌不明事理,用歪理邪说“误导”孩子.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娇惯,动辄为孩子出馊主意:“学生就是搞好学习,班里的事少管”;“在学校受了欺负告诉我,我找他们算账”.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家教时出言不可不慎,家长应该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引导孩子“走正道”.八忌非议老师,随意干预教学活动.家长对老师,对教学工作有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然而有的家长却时常在孩子面前随意对学校,对老师,对教学工作发表不负责任的议论.还有的家长托熟人,找关系为孩子调班,挑老师.古人云:“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促成尊师重教,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无疑是家长的光荣职责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孩子聪明十要点一,对孩子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别出心裁的做法,要给予鼓励.二,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提问,把这看作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之一.三,创造一种新气氛,使孩子在集体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四,使孩子懂得自尊,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五,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育孩子对人,事,景要观察细微.六,培养孩子进行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七,尽量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能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八,应当避免孩子的惧怕心理,防止恐吓孩子,防止禁锢孩子智力的活动.九,应当倾听孩子的话,琢磨他的内心世界,掌握积极向上的因素.十,对孩子成长与教,不应用旧的观点或方式,应多采用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和方法.第二篇: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哲学教育 2018-07-29 08:51:41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浅谈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思考论文(共3篇)第一篇: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们始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然而,家庭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家长们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同时也需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在本文中,将讨论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第一,建立有益的行为模式。
对于任何年龄的孩子,父母都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非常敏感,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父母的行为。
因此,父母绝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父母也应该逐渐建立孩子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应该是跟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些准则需要一致且明确。
第二,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能够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应该着重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比如,可以在电视机前讨论一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参与感较强的氛围;也可以通过集体参与的形式,让孩子学会团队精神。
这些都能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第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孩子的行为和思维有时会很特别,有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家长的工作就是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期待,并根据孩子的个性对孩子进行安排和指导。
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批评和指责,要让孩子能够暂时忘记错误,并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需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
上述的方法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通过这些方法的整合,家长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从而正确指导孩子,让孩子长大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篇:家庭教育的思考当孩子面临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尤为重要。
事实上,家庭教育已经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无论如何,家庭教育不应被视为一个孤独的过程,相反,家长和孩子应该共同参与其中。
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选择能力,家长不能将自己的家庭期望强加给孩子们,并且,也不能将自己的个性通过孩子的教育方式来压抑或强化。
家教心得与体会(通用10篇)家教心得与体会篇1新时代的亲子文化强调爱,尤其是成为良师益友的爱。
我以为,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爱,这样的家长才能算是新时代的好家长。
下面谈谈我做为家长的看法与做法:一、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收音机,家长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家长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凡是疼爱孩子的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无疑要求父母具备极强的自制力。
做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获得幸福和健康成长的权利,远在自己的其他权利之上。
大人以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好榜样,比起枯燥的说教来,效果要好很多。
二、家长要给孩子安全感、快乐感、成就感家长要给孩子安全感,不要因为自己的失望、失意、失败而迁怒孩子,这样可能造成孩子终身生活在失望、失意、失败的阴影中。
家长要多制造快乐的氛围,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并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对有血有肉的人来说,眼前的快乐比模糊不清的未来美景更具有吸引力!家长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经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我想这应该是好家长应该具备的又一项“本领”。
三、家长和孩子之间也要讲究“外交”策略对于孩子的进步,大人常公式化、简单化地声“棒”、“你真棒”,表面看上去是鼓励,实际上是种敷衍。
这会让年龄大的孩子觉得虚伪或者另有所图。
所以鼓励时,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具体好在哪里,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等等。
如果孩子的想法是错的,家长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谋求理解。
说话时留点余地,可以委婉地说:“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这样或许更好”。
孩子一旦得到认可和理解,对“可是”之后的内容也会欣然接受。
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首先也是要尊重与理解,然后才是耐心的引导。
当孩子成绩波动时,应多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
那种不理不睬,不闻不问等“冷暴力”行为,无疑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理感情。
而横眉怒目、拳脚相加的做法更不足取。
四、家长要把握好批评的度家长批评孩子,目的在于向他传达正确的信息,家长应该温和地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一般认真地讲一遍他就能够明白了。
做家教老师的心得感悟一、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于每个孩子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潜能。
因此,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通过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我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学习兴趣和习惯是孩子取得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
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合理安排时间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四、注重师生沟通和互动良好的师生沟通和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同时,我还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建议,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成长。
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习压力和竞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我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和鼓励。
通过与孩子建立信任和理解,我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不断自我提升和学习作为一名家教老师,我要始终保持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态度。
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涌现。
我要不断关注教育行业的最新动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寻找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家教的心得和感悟(精选10篇)家教的心得和感悟篇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通常到了四年级以后才能逐渐改善,其过渡性的特征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也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发生“质变”的转折关键年龄是小学3-5年级之间。
小学生中级阶段会逐渐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思维基本过程日益完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日益加强,思维品质上的个体差异也有了明显的表现。
以上的内容是为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在家教辅导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认知变化,尽量帮助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如孩子在做错题的时候引导他总结犯错的原因,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也就是告诉孩子要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并注重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表扬。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唯唯诺诺、怕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心理,告诉孩子要相信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要太看重结果。
此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有规律生活休息,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年龄小不愿意配合,但要耐心的说服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要说的一个问题是要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爱好,多多参与户外活动,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教育就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合理的目标要求孩子,使孩子在一个良性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家教的心得和感悟篇2“教师”这个称谓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
它是我自我的象征,在我小的时候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着无限的向往,也许在同龄人当中属于保守一类,但是我自己却为了这个理想奋斗了多年。
弹指间,我就要收获属于我自己的胜利果实,面对将来的种.种,内心也是充满了无数的感慨。
我知道这已不是当年的一个梦想而是到了真正实现的时候了,面对别人的嘲讽以及羡慕我心已经平静,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现在想要的是什么。
浅谈为父者家教之道
——观《梁山头领那些事儿》有感
通过赵玉平老师讲解《水浒智慧》之梁山头领那些事儿,宋江被父亲装故骗回宋家庄后一系列反应,以及又被郓城官差追缉并自首的故事情节,使我们对宋家的家教产生深刻共鸣,并对为人父者的这一身份扮演又有了深刻的认知。
赵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作为父亲的身份特点,也印证了宋老太爷家教比较成功的诀窍。
从而使得宋家良好的家风在宋江身上有了很好的传承,这些都是宋江之所以具备良好领导力的先天潜质。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为父者的家教工作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作为父亲在身份上要扮演冬天。
这是家庭教育的奥秘之处。
人们常说严父慈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要扮演严厉的角色,对孩子要树立威严,要加强管教,不能溺爱、宠着孩子。
只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扮演,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其次,要扮演提要求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随之、任之。
作为父亲要对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出要求,凡事要有标准、树规矩,才能提高孩子的教养,使孩子不断地提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综合素质。
第三,要扮演价值观守护神角色。
价值观的形成,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
现在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的技能教育、特长教育是最重要,不是报舞蹈班就是美术班、或是各类体育班等等,而忽视了孩子人格、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很危险的。
作为父亲,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这才是孩子家庭教育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的内容。
当然,由于现代家庭的教育有各自不同的背景,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监护千差万别,不同家庭对孩子家教也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现实中,我们只有将家教的核心内容为孩子引导好,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将孩子的技能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管教好、培养好,也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素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