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氦-3回路的研究与设计
黄欣;张培升;汤国梁;张爱民;张应超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8(042)008
【摘要】为使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具备开展压水堆燃料瞬态试验的能力,本工作对氦-3回路进行研究与初步设计.文章描述了氦-3回路的工作原理、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氦-3回路能够快速、均匀、灵活地调节试验燃料棒的功率,是CARR实现压水堆燃料功率瞬态变化的优选方案.
【总页数】4页(P751-754)
【作者】黄欣;张培升;汤国梁;张爱民;张应超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353
【相关文献】
1.用于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探测器超导磁体的小型氦虹吸回路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 张宝堂;王美芬;朱自安;王恒;刘旭洋;牟智慧;牟洪钟
2.中国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氦气实验回路设计分析 [J], 向斌;冯开明;叶兴福;秋穗正
3.高温堆用大型氦回路HTL氦气压缩机通过出厂验收 [J],
4.氦光泵磁力仪信号检测控制回路的设计 [J], 张振宇;程德福;连明昌;周志坚;王君
5.氦-3回路中氚的辐射安全分析 [J], 李炳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附件研究堆安全分类(试 行)1 引言1.1 目的1.1.1本文件的目的是详细说明研究堆安全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为进行研究堆安全分类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实施研究堆分类监管提供支持。
1.1.2本文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三:研究堆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3)中涉及的研究堆分类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1.1.3 附录是对本文件的说明和补充。
1.2 范围1.2.1 本文件适用于研究堆(包括临界装置)的安全分类。
1.2.2 本文件中“研究堆”包括反应堆堆芯,实验装置,以及反应堆厂址内的与反应堆或实验装置有关的一切其它设施。
2 安全目标和纵深防御原则的应用2.1.1 《研究堆设计安全规定》(HAF201)2.1节给出了如下的研究堆安全总目标: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以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过量的放射性危害。
—2—2.1.2 为达到研究堆安全目标,研究堆设计中必须贯彻纵深防御原则,从而提供多层次的保护。
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堆,其纵深防御的层次和重点可以适当调整,对许多低功率研究堆,可能不需要考虑或者尽可能简化第五层次防御乃至第四层次防御的考虑。
研究堆基于分类的安全管理不降低2.1.1节所引用的安全目标。
3 研究堆安全分类研究堆分类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1) 反应堆功率和热导出方式;(2) 可以引入的反应性及其引入速率,反应性控制能力和手段,以及固有安全特性和附加安全特性;(3) 燃料元件的类型和裂变产物总量;(4) 慢化剂、反射层和冷却剂的类型;(5) 安全壳及其它包容结构;(6) 反应堆的应用(实验装置、试验、反应堆物理实验)。
具体分类时重点考虑潜在源项大小、安全特性和放射性释放后果。
3.1 I类研究堆3.1.1 分类准则:功率低、剩余反应性低、裂变产物总量少的研究堆,具体功率范围为:小于500kW,如果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特性,功率范围可扩展至1MW。
3.1.2 安全特性:—3—这类研究堆通常在自然对流冷却方式下运行。
附录
我国在役民用研究堆安全分类示例
序号 堆 名 营运单位 堆 型 设计功率 分 类
1 重水研究堆 中国原子能院重水堆 10MW Ⅱ类研究堆
2 49-2游泳池式反应堆 中国原子能院轻水堆 3.5MW Ⅱ类研究堆
3 原型微型反应堆 中国原子能院轻水堆 27kW Ⅰ类研究堆
4 微堆零功率装置 中国原子能院临界装置 — Ⅰ类研究堆
5 氢化锆固态临界装置 中国原子能院临界装置 — Ⅰ类研究堆
6 DF-VI快中子临界装置 中国原子能院临界装置 — Ⅰ类研究堆
7 中试厂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 中国原子能院临界装置 — Ⅰ类研究堆
8 中国实验快堆(CEFR) 中国原子能院快堆 65MW Ⅲ类研究堆
9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 中国原子能院轻水堆 60MW Ⅲ类研究堆
10 屏蔽实验反应堆 清华大学 轻水堆 1MW Ⅱ类研究堆
11 5MW低温核供热反应堆 清华大学 轻水堆 5MW Ⅱ类研究堆
12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 (HTR-10) 清华大学 石墨气冷堆10MW Ⅱ类研究堆
13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 中国核动力院轻水堆 125MW Ⅲ类研究堆
14 岷江试验堆 中国核动力院轻水堆 5MW Ⅱ类研究堆
15 中国脉冲堆 中国核动力院轻水堆 1MW Ⅱ类研究堆
16 18-5临界装置 中国核动力院临界装置 — Ⅰ类研究堆
17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临界装置 中国核动力院临界装置 — Ⅰ类研究堆
18 深圳微型反应堆 深圳大学 轻水堆 30kW Ⅰ类研究堆
19 医院中子照射器 北京凯佰特科
技有限公司
轻水堆 30kW Ⅰ类研究堆
—6—。
第26卷 第3期2019年3月仪器仪表用户INSTRUMENTATIONVol.262019 No.3国内外研究堆仪控系统调研马 权,罗 琦,宋小明,刘艳阳(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13)摘 要:研究堆代表了当前核反应堆的最新发展水平,而仪控系统是核反应堆的信息神经和控制中枢,在整个反应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梳理了截至目前国内外研究堆仪控系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外发达核大国和国内典型的研究堆仪控系统的技术特点,重点关注了其保护和控制功能,回顾了研究堆仪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并指出了目前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研究堆;仪控系统;保护;控制中图分类号:TL362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eactor Control SystemMa Quan ,Luo Qi ,Song Xiaoming ,Liu Yanya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eactor System Design Technology Laborator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Cheng-du,610213,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reactor represen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urrent nuclear reactor, and the instrument control system is the information nerve and control center of the nuclear reactor,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ntire reactor system.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and control instrument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ed nuclear powers and domestic research reactor control systems, focuses on its protec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and reviews the research reactor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ends of the system, and pointed out the gap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Key words:research reactor;instrument and control system;protection;control收稿日期:2019-01-04作者简介:马权(1981-),男,四川南充人,博士,核动力仪控工程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制和供货工作。
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研究堆安全分类(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核安全局•【公布日期】2013.09.22•【文号】国核安发[2013]165号•【施行日期】2013.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核能及核工业正文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研究堆安全分类(试行)》的通知(国核安发[2013]165号)各有关单位,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为进一步促进研究堆核安全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体现不同类型研究堆的安全特点和管理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研究堆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规定》相关要求,我局组织制定了《研究堆安全分类(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将文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研究堆安全分类(试行)国家核安全局2013年9月22日附件研究堆安全分类(试行)1引言1.1目的1.1.1本文件的目的是详细说明研究堆安全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为进行研究堆安全分类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实施研究堆分类监管提供支持。
1.1.2本文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三:研究堆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3)中涉及的研究堆分类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1.1.3附录是对本文件的说明和补充。
1.2范围1.2.1本文件适用于研究堆(包括临界装置)的安全分类。
1.2.2本文件中“研究堆”包括反应堆堆芯,实验装置,以及反应堆厂址内的与反应堆或实验装置有关的一切其它设施。
2 安全目标和纵深防御原则的应用2.1.1《研究堆设计安全规定》(HAF201)2.1节给出了如下的研究堆安全总目标: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以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过量的放射性危害。
2.1.2为达到研究堆安全目标,研究堆设计中必须贯彻纵深防御原则,从而提供多层次的保护。
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堆,其纵深防御的层次和重点可以适当调整,对许多低功率研究堆,可能不需要考虑或者尽可能简化第五层次防御乃至第四层次防御的考虑。
PGNAA 方法学的发展与现状王兴华;孙洪超;姚永刚;肖才锦;张贵英;金象春;华龙;周四春【摘要】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PGNAA)为非破坏性、在线测量的核分析方法。
目前国际上有30多座研究堆建立了PGNAA实验室。
本文介绍了三种定量瞬发伽马活化分析方法:相对法、校准曲线法、k0因子法,阐述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以及针对短寿命核素高精度测量的束流斩波器技术,针对大样品测量带来的中子自吸收和伽马自屏蔽效应的内标法。
此外还简介了基于CARR堆的热中子瞬发伽马活化分析装置进展情况,对国内的PGNAA问题进行了探讨。
%Prompt Gamma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PGNA A) is one of the nonde‐structive and On‐line measurement of nuclear analytical methods ,There are more than 30 PGNAA laboratories which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actor currently .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ree kinds of analytical method of PGNAA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the relative comparison method、calibration method、k0‐factor method .T he shortlife nuclides is proposed using the beam chopper techniqu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 T he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w as proposed for that large sample neutron measurement that brings self absorption and gamma‐ray self shielding effect .The PGNAA system was introduced at CARR .It pro‐vides methodology reference to establish the prompt gamma activation analysis on the base of CARR for our country .【期刊名称】《同位素》【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251-256)【关键词】PGNAA;k0法;束流斩波器;内标法【作者】王兴华;孙洪超;姚永刚;肖才锦;张贵英;金象春;华龙;周四春【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99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通称为PGNAA(Prompt Gamma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是利用中子束流轰击样品元素的原子,俘获产生的瞬发伽马射线,而不同核素俘获中子后产生的瞬发伽马特征谱是不同的,利用这种特征,通过测量瞬发伽马谱的特征峰的能量和强度确定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1-2]。
收稿日期:2020-07-09作者简介:冉怀昌(1985 ),男,贵州习水人,工程师,在读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核能科学与工程方面研究 第41卷 第2期核科学与工程V o l .41 N o .22021年4月N u c l e a r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A pr .2021C A R R 寿期对控制棒价值的影响研究冉怀昌,朱吉印,甄建霄,乔雅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摘要:以铪为吸收体的研究堆中,控制棒价值随着燃耗加深而减小㊂使用蒙特卡罗软件MV P -B U R N建模计算在寿期内堆芯燃料组件的组成㊁控制棒中铪的成分随燃耗变化,使用M C N P 计算程序计算不同寿期棒栅效率曲线㊂计算得到,控制棒价值与燃耗呈线性关系,在一个换料周期内吸收能力减少大约为1.4%㊂在同一个换料周期内,随着寿期进行,控制棒总价值逐渐增加㊂在寿期初,反应堆由于裂变毒物的影响,堆芯的剩余价值快速降低,控制棒总价值快速上升㊂中毒平衡后,随着燃耗加深,控制棒总价值随燃耗线性增加㊂控制棒价值的积分曲线随着寿期进行而趋于平缓,微分价值趋于更均匀㊂关键词:C A R R ;控制棒价值;寿期;蒙特卡罗方法中图分类号:T L 345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8-0918(2021)02-0236-05S t u d y o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yc l e -l i f e o n t h e C o n t r o l R od W o r t h o f C h i n a A d v a n ce d R e s e a r c h R e a c t o rR A N H u a i c h a n g ,Z HU J i yi n ,Z H E N J i a n x i a o ,Q I A O Y a x i n (C 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t o m i c E n e r g y ,B e i j i n g 10241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a c t o r w i t h H f a s t h e a b s o r b e r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w o r t h d e c r e a -s e s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b u r n u p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f u e l a s s e m b l y in t h e c o r e a n d h a f n i u m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w i t h b u r n u p 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b y M o n t e C a r l o s o f t w a r e MV P -B U R N .M C N P i s u s e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w o r t h c u r v e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c y-c l e -l i f e .T h e r e i s a l i n e a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t h e l o s s o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w o r t h a n d b u r n -u p ,a n d i t i s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 1.4%r e d u c t i o n i n t h e a b s o r p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i n o n e r e f u e l i n gc y c l e .D u r i n g t h e s a m e r e f u e l i n g c yc l e ,t h e t o t a l w o r t h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d s i n c re a s e s g r a d u a l l y w i t h t h e c y c l e -l if e .A t t h e b eg i n n i n g o f th e c y c l e ,t h e e x c e s s r e a c ti v i t y of t h e c o r e d e c r e a s e s q u i c k l y be c a u s e of t h e f i s s i o n p o i s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w h i c h r e s u l t s i n a s h a r p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w o r t h .T h e n ,t h e t o t a l w o r t h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s i n c r e a -s e s l i n e a r l y w i t h t h e b u r n u p .T h e i n t e gr a l w o r t h c u r v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s b e c o m e s g e n t -632l e r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t s c yc l e -l i f e a nd t he d if f e r e n t i a l w o r t h i s m o r e u n i f o r m .K e y wo r d s :C A R R ;C o n t r o l r o d w o r t h ;C y c l e -l i f e ;M o n t e C a r l o m e t h o d 中国先进研究堆(C A R R )是轻水冷却㊁重水慢化反中子阱型研究堆㊂C A R R 燃料组件采用235U 富集度为19.75%(质量分数)的低浓铀,芯体为U 3S i 2-A l 弥散体板状燃料,燃料组件为方形㊂标准燃料组件布置在堆芯,跟随体燃料组件尺寸略小于标准燃料组件,布置在控制棒下端,随控制棒上下移动,增加控制棒在堆内的价值㊂堆芯装载17组标准燃料组件,4根控制棒[1]㊂堆芯布置如图1所示㊂控制棒采用天然铪作为吸收体,控制棒设计寿命为10年㊂C A R R 采用铪作为控制棒材料,铪是一种良好的吸收材料,主要吸收的同位素为177H f ,与中子反应后形成178H f ㊁179H f 也具有很大的吸收截面,天然铪的平均热中子吸收截面为105ˑ10-28m 2,在研究堆中作为控制棒材料广泛应用㊂作为多用途㊁高性能的研究堆,C A R R在每一个换料周期内会根据不同运行任务进行反应堆启动㊁运行㊁实验等工作,会频繁用到控制棒,因此研究控制棒价值在换料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对反应堆的运行安全和实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㊂图1 C A R R 堆芯布置示意图F i g.1 T h e c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A R R 1 控制棒棒栅价值根据反应性定义[2]ρ=k -1k =1-1k (1)式中:ρ反应性,k /k ;k反应堆增值系数㊂当控制棒棒位改变时,根据微扰理论[3]Δρ=ρ'-ρ=k '-k k 'k =<Φ+㊃δB ㊃Φ'><Φ+㊃F '㊃Φ'>(2)其中ρ是棒位改变前的反应性,k 是对应的有效增殖系数;ρ'是棒位改变后的反应性k '是对应的有效增殖系数;Φ+是中子注量率函数Φ的共轭函数,Φ'是棒位变化后的中子注量率;B 是描述吸收和扩散过程的算子,δB 是棒位变化引起的变量;F 是裂变过程的算子,是棒位变化后的算子㊂F '对于控制棒和反应堆同心的研究堆,控制棒积分价值由公式[4](二阶近似)得到㊂δρ(x )δρ(x =1)≅x -s i n (2πx )2π-s i n 3(πx )18,x =h /H (3)式中:h控制棒插入堆芯的高度,单位为mm ;H反应堆总高度,单位为mm ;δρ(x ) 控制棒插入h 时所引入的积分价值;δρ(x =1) 控制棒在底部时的总价值㊂相应的微分价值方程为f (x )=s i n 2πx (2-π6c o s πx )(4)式中:f x x =h /H 时控制棒的相对微分价值㊂公式(3)和公式(4)表示的控制棒价值曲线如图2所示㊂控制棒微分价值中间高,两段低,峰值在对称位置稍微向下偏移,这与公式(4)的第二项相关㊂C A R R 的4根控制棒对称分布在堆芯四个角,由于控制棒下端连接着跟随体燃料组件,因此控制棒的价值与图2相比有一定偏差㊂732图2 同心控制棒价值F i g.2 T h e w o r t h o f t h e c o n c e n t r i c r o d 在C A R R 零功率调试阶段,对C A R R 控制棒栅价值曲线进行了测量[5],测量所得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为实验测量值,虚线为使用蒙特卡罗程序M C N P 5计算值㊂图3 C A R R 控制棒棒栅相对价值曲线F i g.3 R e l a t i v e w o r t h c u r v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s i n C A R R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最大相差为2.4%,根据图3可知,M C N P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㊂根据测量曲线,可以看出控制棒棒栅在中间位置的变化最大,在堆芯轴向两端的变化很小㊂和图2相比,C A R R 控制棒的微分价值最大值更偏向底端㊂这是因为和单棒反应堆相比,C A R R 控制棒下端连着跟随体燃料组件,跟随体燃料组件相当于增加了堆芯下端的长度,因此微分价值分布有一个向下的偏移㊂从公式(2)可知,控制棒微分价值和反应堆中子注量率的平方Φ2有密切关系,图4是C A R R 控制棒微分价值和中子注量率平方的关系㊂图中实线是理论计算的控制棒微分价值,虚线是中子注量率平方Φ2轴向分布曲线㊂控制棒微分价值和Φ2在轴向上的分布基本上一致,和控制棒微分价值相比,Φ2有一个向下的偏移,这与C A R R 控制棒下端连着跟随体燃料组件,中子注量率往下偏移相关㊂图4 控制棒栅微分价值曲线F i g.4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w o r t h c u r v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s &f l u x2 控制棒价值随燃耗变化利用蒙特卡罗计算程序MV P -B U R N [6,7]燃耗计算功能,对C A R R 进行三维建模㊂计算时堆芯燃料组件成分不变,4根控制棒作为一个燃耗区,源粒子数为5000,迭代1000代,运行功率为50MW ,燃耗计算步长为10天㊂计算得到C A R R 控制棒价值随燃耗的变化关系图如图5所示㊂燃料由图可以看出,控制棒价值和燃耗呈线性关系,即随着燃耗加深,控制棒价值线性减小,一个换料周期控制棒价值大约亏损1.41%㊂在一个换料周期内,控制棒价值变化非常微小㊂图5 控制棒价值随燃耗变化F i g.5 T h e w o r t h c u r v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s c h a n g i n g w i t h b u r n -u p8323 控制棒价值随寿期变化使用燃耗计算软件M V P -B U R N 计算不同寿期燃料组件成分,根据对称性把燃料组件分为6个燃耗区,燃料组件轴向分为15层㊂燃耗分区如图6所示㊂燃耗计算时,前两天1天一个步长,平衡后2天一个步长,源粒子数为5000,迭代1000代㊂根据M V P 计算结果更新M C N P 5燃料组件成分,计算在该寿期不同棒位下堆芯有效增殖系数k ,得到控制棒棒栅价值曲线㊂M C -N P 计算时源粒子数为10000,迭代1000代㊂图6 MV P 燃耗分区示意图F i g .6 T h e b u r n u p zo n e i n MV P 图7是控制棒总价值随寿期变化图㊂图中实线为考虑控制棒亏损的控制棒价值,虚线为未考虑控制棒亏损的价值㊂图7 控制棒栅总价值随寿期变化F i g.7 T h e t o t a l w o r t h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s c h a n g i n g w i t h t h e c yc l e -l i f e 由图7可知,在反应堆运行前期,控制棒价值快速上升,这一段时间氙浓度毒建立平衡相同㊂当氙中毒平衡后,控制棒价值基本上随燃耗线性增加㊂近似认为控制棒通过影响热利用系数而影响增值因子,则控制棒的反应性可以写成ρ=k ' -k k ' =f '-ff'(5)带撇的为有控制棒时反应堆参数㊂在无控制棒情况下,f 为f =Σa FΣa F +Σa M +Σa P(6)其中Σa F ㊁Σa M 和Σa P 分别表示燃料㊁结构材料和裂变产物毒物的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㊂在有控制棒情况下,f '为f'=Σa FΣa F +Σa M +Σa P +Σa C +ΔΣa P(7)其中Σa C 表示控制棒的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Σa P 表示控制棒插入后裂变产物毒物的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的改变量㊂根据公式(5)可以得到ρ=f '-f f '=-Σa C +ΔΣa P Σa F +Σa M +Σa P(8)在寿期初中毒建立平衡时,Σa P 急剧增加,根据公式(8)看出控制棒也增加㊂在寿期中,随着燃耗的加深,燃料逐渐减少,Σa F 也逐渐减少,Σa M 和Σa P 变化很小,Σa P 可以忽略不计,控制棒在一个寿期内材料消耗仅为1.41%,Σa C 和Σa F 相比变化很小㊂因此,根据公式(8)可知,随着燃料的加深,控制棒价值(绝对值)逐渐增加㊂控制棒由于材料耗损而价值减小,和未考虑控制棒亏损相比,考虑了控制棒价值亏损的曲线趋势基本相同,控制棒价值亏损使得同一换料周期内控制棒总价值增长的速率降低了㊂在一个换料周期内,控制棒价值亏损导致控制棒总价值减小约为1.5%㊂在同一个换料周期内,不同寿期的控制棒积分价值曲线如图8所示㊂由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寿期控制棒积分价值在轴向上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㊂随着寿期的增加,控制棒价值积分曲线越来越平缓,控制棒价值在轴向上的分布932更加均匀㊂图8 不同寿期控制棒栅价值曲线F i g .8 R e l a t i v e i n t e gr a l w o r t h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yc l e -l i f e 图9是对应的不同寿期控制棒价值微分曲线㊂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换料周期内,不同寿期的控制棒微分价值曲线分布大致相似,曲线的变化不是很大㊂随着寿期的增加,微分曲线峰值逐渐减小,微分曲线峰值逐渐向中间偏移,峰的坡度更加平缓㊂也就是说,随着燃耗的增加,控制棒价值在轴向上分布逐渐趋向更均匀㊂图9 不同寿期控制棒栅微分价值曲线F i g.9 R e l a t i v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w o r t h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r o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yc l e -l i f e 4 结论根据计算分析,在研究堆中,以铪为吸收体的控制棒价值随着燃耗的增加而下降,下降的速率很小,在一个换料周期内控制棒价值的变化非常小㊂在同一个换料周期内,控制棒价值随燃耗加深而变大,当反应堆中毒平衡后,控制棒总价值与燃耗基本上成线性关系㊂在不同寿期的控制棒价值在轴向上的分布大致相同,随着寿期增加,控制棒微分价值峰值略微下降,峰值向中间移动,坡度逐渐平缓,控制棒在轴向上分布逐渐趋向于更均匀㊂参考文献[1] 郎瑞峰,等.C A R R 系统与安全特性第三册[R ].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2] 谢仲生,尹邦华.核反应堆物理分析[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3] S i l v a K ,E d g a r K ,I m p r o v e d M o n t e C a r l o -pe r t u r b a t i o n m e t h o df o r e s t i m a t i o n o f c o n t r o l r o d w o r t h s i n a r e -s e a r c h r e a c t o r [J ].A n n a l s o f N u c l e a r E n e r g y 36(2009):344-349.[4] S c h i n d l e r ,G .,O n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f a c o n c e n t r i c c u t -o f f r o d o f a t h e r m a l r e a c t o r a s a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s e r t e dl e n g t h o f t h e r o d [J ].J .N u c l e n e r g y,1958.V o l 8:18-32.[5] 吕征,肖诗刚,等.中国先进研究堆控制棒栅效率曲线测量实验报告[R ].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0.[6] N a g a y a Y ,O k u m u r a K ,e t a l .2005a .M V P /G M V P 2:ge n e r a l p u r p o s e M o n t e C a r l o c o d e sf o r n e u t r o n a n d p h o t o n t r a n s po r t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b a s e d o n c o n t i n u o u s e n e r g y a n d m u l t i g r o u pm e t h o d s .I n :J A E R I -1348.[7] K e i s u k e O k u m u r a ,Y a s u n o b u N a g a ya ,T a k a m a s a M o r i ,MV P -B U R N :B u r n -u p C a l c u l a t i o n C o d e U s i n g A Co n t i n -u o u s -e n e r g y M o n t e C a r l o C o d e MV P .J a pa n A t o m i c E n -e r g y A g e n c y (J A E A ).[8] 李攀,于雷,陈玉清.船用堆控制棒吸收体的燃耗特性研究[J ].四川兵工学报,2015,36(1):49-74.[9] J .R .拉马什.核反应堆理论导论[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7年,338.42。
第49卷第11期 2015年l1月 原子能科学技术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49,NO.11
NOV.2O15
CARR仪器中子活化分析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姚永月0 ,肖才锦 ,唐婵娟 ,王兴华 ,金象春 ,华 龙 ,王平生 ,倪邦发 (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北京 102413 2.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在中国先进研究堆设计了一套新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由辐照管道、样品 架、样品转换器、传输装置和3套可同时连续24 h工作的HPGe探测器组成。测量盒内装有无线射频 识别(RFID)电子标签,对样品进行实时跟踪和定位。压缩空气作为样品传输动力。系统由组态王 Kingview6.55、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可实现批量样品辐照、冷却、测量等一体化控制。 关键词:中国先进研究堆;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样品转换器;自动测量 中图分类号:O6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15)1卜2102—04 doi:10.7538/yzk.2015.49.11.2102
Design of INAA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t CARR YAO Yong—gang ,XIAO Cai—j in ,TANG Chan—j uan。,WANG Xing—hua , JIN Xiang—chun ,HUA Long ,WANG Ping—sheng ,NI Bang—fa (1.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P.0.Box 275—5O,Beijing 102413,China; 2.College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附件研究堆安全分类(试 行)1 引言1.1 目的1.1.1本文件的目的是详细说明研究堆安全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为进行研究堆安全分类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实施研究堆分类监管提供支持。
1.1.2本文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三:研究堆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3)中涉及的研究堆分类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1.1.3 附录是对本文件的说明和补充。
1.2 范围1.2.1 本文件适用于研究堆(包括临界装置)的安全分类。
1.2.2 本文件中“研究堆”包括反应堆堆芯,实验装置,以及反应堆厂址内的与反应堆或实验装置有关的一切其它设施。
2 安全目标和纵深防御原则的应用2.1.1 《研究堆设计安全规定》(HAF201)2.1节给出了如下的研究堆安全总目标: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以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过量的放射性危害。
—2—2.1.2 为达到研究堆安全目标,研究堆设计中必须贯彻纵深防御原则,从而提供多层次的保护。
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堆,其纵深防御的层次和重点可以适当调整,对许多低功率研究堆,可能不需要考虑或者尽可能简化第五层次防御乃至第四层次防御的考虑。
研究堆基于分类的安全管理不降低2.1.1节所引用的安全目标。
3 研究堆安全分类研究堆分类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1) 反应堆功率和热导出方式;(2) 可以引入的反应性及其引入速率,反应性控制能力和手段,以及固有安全特性和附加安全特性;(3) 燃料元件的类型和裂变产物总量;(4) 慢化剂、反射层和冷却剂的类型;(5) 安全壳及其它包容结构;(6) 反应堆的应用(实验装置、试验、反应堆物理实验)。
具体分类时重点考虑潜在源项大小、安全特性和放射性释放后果。
3.1 I类研究堆3.1.1 分类准则:功率低、剩余反应性低、裂变产物总量少的研究堆,具体功率范围为:小于500kW,如果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特性,功率范围可扩展至1MW。
3.1.2 安全特性:—3—这类研究堆通常在自然对流冷却方式下运行。
矩形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条件下的CHF研究王玮;黄慧剑;陈宝文;陈曦【摘要】针对已有的计算均匀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关系式,如Sudo93、Sudo96、Knoebel公式以及W3公式,加以非均匀条件的考虑,推广到矩形通道工况下,并用计算非均匀加热条件的沸腾长度法和F因子法对其进行修正.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实际运行工况,运用修正后的计算结果与CARR的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F因子修正后的Sudo系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从而能够较好地预测CARR的CHF现象.%Aimed at the existing correlations of CHF (critical heat flux)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iform heating,such as Sudo93,Sudo96,Knoebel and W3 formulas,the non-uniform heating condition was considered,and the correlation of CHF was generalized to rectangular channel condition and revised by the method of length of boiling and F factor method.Aimed at the actual operating case of China Advanced Research Reactor (CARR),the revised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CAR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Sudo series formulas which are revised by F factor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so they can better predict the CHF phenomenon of CARR.【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7(051)007【总页数】7页(P1195-1201)【关键词】矩形通道;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F因子【作者】王玮;黄慧剑;陈宝文;陈曦【作者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33核电站与研究型反应堆的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其中反应堆热工安全准则尤为重要。
重大核科学工程·中国先进研究堆 21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 1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工程2005年度进展 CARR工程部 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各项工作在2005年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实现了主厂房封顶的目标,施工设计和设计验证试验在年中完成,调试队在年底成立,设备采购已经基本完成,各系统设备按期加工,工程在“质量、投资、进度”三大控制下顺利开展。 本年度继续进行主厂房(01子项)、运行楼(03子项)、通风中心(05子项)、核材料库(09子项)四个子项的建筑和安装工作,中子导管大厅(02子项)和双曲冷却塔(07子项)也开始建设。5月份完成了堆本体第一批设备的就位、安装及调整,随后开展了主厂房各楼层和封顶的施工,同期进行堆水池重砼浇筑;02子项的主体框架建造基本完成;03子项的暖通空调、通讯安防、消防给排水、动力照明、电缆桥架、压缩空气等各系统安装基本完成,内部二次装修和外装饰正在进行;05子项完成内部粗装修,各系统设备吊装就位,热室、风机、给排水等系统正在安装;07子项从下半年开始动工,目前已经施工至±0.00 m;09子项各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在10月份进行的中美安全防范系统演习中运行性能良好,得到美方的肯定。 工程施工设计在今年年中完成。总包院堆工所设计部在前期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回路系统和仪控电系统的设计,并对堆本体第二批设备的设计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对开工许可证条件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完成了CARR堵流事故分析、ATWS事故分析等文件编制,提交了CARR堆芯容器材料辅助监督等设计计算书,对Relap 5 V&V进行计算和论证;分包单位核四院抓紧时间开展余下的各子项土建设计和工艺运输等非标设计,确保土建施工、设备订货和安装工作的开展。 第二批设计验证试验在今年全部完成,均已取得了肯定性验证结果或完成样机制造。全堆芯流致振动试验和流量分配整体试验、堆芯增加阻力件的试验已全部完成,并提交了最终报告;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研制及验证试验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工程样机研制及加工,提交了施工设计图册,组织了专家审查,并与制造厂家进行了设计交底;自然循环瓣阀研制在今年完成了性能试验、耐久性试验、抗震试验和样机研制,即将最终验收;自然循环能力理论分析在去年5个程序的编制完成的基础上,今年开展了与RELAP5程序之间的相互验证,目前设计部编写的验证报告已经通过了初步审查,并提交了B版报告;有缺陷燃料板的动水腐蚀试验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工程部的验收;CARR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试验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100多个点的数据,初步趋势已经明确,试验结果比SUDO公式比较明显偏小,与3.6 m/s流速以上临界热流密度公式的计算结果比较也偏小。 CARR工程设备订货已经基本完成,23项主要设备已经落实,数字化保护系统、DCS系统等重要设备加工完成并进行了评审验收;核级管道管件、工艺运输系统、电气、通风、空调等系统大部分设备已经运抵现场;堆本体第二批设备核级材料已经交货,重水箱、导流箱等堆内设备由上海第一机床厂加工,水平孔道由院实验工厂制造,均已多次进行设计交底;202厂正在做燃料元件制造的准备工作,分别进行了设备工艺评定、生产工艺评定;堆本体用铝材的材料试制、加工成型工艺也分别由具备实力的单位正在开展研究;中子散射终端应用设备正在研制采购中,与匈牙利Mirrtron公司订货了冷中子导管合同,从瑞典Uppsala大学引进的中子应力谱仪(兼作织构)的机械主体运抵我院,高分辨粉末中子衍射谱仪的机械主体已经调试完毕,中子反射谱仪合同也即将签2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5 订。 调试准备工作在年初开始启动,筹划调试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安排。经过院协调,在年底成立了初步由15人组成的调试队,开始调试文件的编写,并与设计部共同承担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写和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 CARR工程的质保体系有效运行。现场施工和设备制造中严格遵守质保大纲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针对所出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本年度共产生27项不符合项,其中一般不符合项23个,较大不符合项4个,均已全部关闭。 作为一项科研工程,中国先进研究堆从工程设计、现场施工、设备到货和设计验证试验等各方面都具有相当的难度。根据当前工程的进展情况,进度计划将进行适当调整,计划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土建工作,下半年完成大部分的安装工作,为后续的调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执笔人:赵铁军)
2 CARR数字化仪控系统设计 徐启国 正在建设中的CARR是为了满足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而设计建造的。CARR是一座安全可靠、高技术性能、多用途的先进研究堆,它将为中国核科研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CARR仪控系统由反应堆保护系统、ATWS系统、核测量系统、反应堆监控系统等组成。这些系统,除了核测量系统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模拟技术外,均采用了计算机技术。 下面将对CARR仪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作简单描述。 1) CARR数字化保护系统
保护系统包括从传感器到执行装置输入端子在内的所有电子学设备和逻辑装置。该系统有3个完全独立、实体隔离的通道、两个系统站和若干个2/3逻辑站组成。保护系统除自动给出触发信号外,还设置了手动操作的硬设备,以实现手动紧急停堆和启动专设安全设施。如在主控室和辅助控制点均设置了两个互为冗余的紧急停堆按钮,在主控制台上设置了应急泵、应急风机、重水排放阀、主循环泵和反应堆操作大厅风机等的控制开关,在辅助控制点设置了应急泵、应急风机和重水排放阀等控制开关。 2) ATWS系统 按反应堆保护功能的多样性原则,CARR设置了ATWS系统。正常情况下,停止反应堆采用手动方式,发生事故时由CARR保护系统触发棒控系统实施紧急停堆。一旦CARR保护系统未能正常触发控制棒的停堆动作,将由ATWS缓解系统和重水排放系统来实现紧急停堆功能。 3) 反应堆数字化监控系统 反应堆数字化监控系统负责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二回路冷却系统等主工艺系统、辅助设施厂房二次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自动开堆和功率调节系统等进行监控,并通过网络,实现与数字化保护系统、辐射防护系统进行通讯,获取这些系统的参数,为全面监测CARR运行状态提供可靠保证。 自动开堆和功率调节系统承担CARR控制棒的手动/自动提升、下降和棒位显示功能,用于反应堆手动/自动启动,手动/自动升/降功率和反应堆功率自动调节。该系统控制2根安全棒,4根补重大核科学工程·中国先进研究堆 23 偿棒的运动,当系统投入自动调节时,其中1根补偿棒作为自动调节棒。控制棒的升降运动可以通过操纵员的手动命令,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自动进行。达到目标功率后,投入自动调节,维持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CARR电气监控系统对中压、低压和应急供电系统实现一体化的监控,对所有供电系统的全部电气参数进行监测。该监控系统是一综合自动化系统,除在控制保护单元上设有手动操作和就地操作外,全部的控制、保护、监视、测量和报警功能均可通过主控室操作员站或电气值班室操作员站来完成。 在通风中心设置2套I/O现场控制站柜,对空调机组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控制,对空调机组各级过滤器的压差进行检测。有关参数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到主控室,操纵人员可方便地掌握并及时调整空调机组的运行状况。 目前,CARR仪控系统设计已经全部完成厂家设计工作,即将进入现场安装调试阶段。
3 CARR仪表专业施工设计 昝怀启,李 松 热工过程测量系统是CARR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人员获取反应堆运行信息、采取适当的安全相关行动、保证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热工测量系统的安全功能包括:为反应堆数字化保护系统提供热工过程监测信息、为辅助控制点提供必要的热工过程状态信息、为反应堆事故监测系统提供必要的热工过程状态信息等。 CARR热工过程测量系统由重水、氦气、主冷却剂、堆本体、渗漏监测等15个子热工过程测量系统构成。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了压力、压差、温度、温差、流量、液位、电导、pH值、气体成分分析、渗漏等多种工艺参数的测量。系统计有测点数量为396个,其中1E级测点15个。 CARR热工过程测量系统的设计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过程控制。 CARR热工过程测量系统在设计中充分借鉴重水研究堆、游泳池反应堆及871工程的设计和检修经验,并结合当前测量技术的进步,通过对测量方案和测量设备的合理选用,如1151智能式压力压差变送器、在线工业气相色谱仪的选用,使得热工过程测量系统既具有当前先进测量技术水平特征又兼顾了经济性。 总之,CARR热工过程测量系统设计满足了如下总体要求:满足可靠、准确、反应灵敏、便于维修并能全面反映各系统的重要参数,并实现系统的安全功能和运行功能同时,适应信息化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在系统设计中合理应用新技术,充分展现CARR热工测量系统的先进性,从而为CARR工程的全数字化监控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目前,CARR工程的大多数热工过程测量设备已按计划进行了源地或到库验收,并将陆续运抵现场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2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5 4 CARR电气系统施工设计 李振毅,张文磊,李 彦,陈 莉 CARR供电系统由中压、低压、备用、直流、应急及接地等子系统构成。中压系统由两段母线、20面开关柜及6面电容补偿柜组成,其主要负荷是4台主循环泵、5台二次水泵和4台10/0.4 1 000 kVA的主变;低压系统由四段母线及33面开关柜组成,其电源来自4台主变的低压侧,其主要功能是向所有的低压负荷提供电力并作为应急和备用供电系统的悠闲电源;直流系统由三面开关柜组成,主要向中压系统提供操作电源;备用供电系统由2台互为冗余的柴油机和配电装置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向允许短时中断的负荷提供电力。应急供电系统由3套独立的UPS、3组蓄电池组及开关柜组成。其主要是向不允许供电中断的负荷提供可靠的电源。 CARR工程的电气设计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重要设备选用了高性能的元器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经验和技术。使得整个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 CARR工程的电气设计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了整个供电系统智能化的监控。在中、低压传动设备中选用了集监测、控制、保护、通讯于一体的智能化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在研究堆的供电系统都是首次使用,为CARR工程的全数字化监控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CARR工程的电气系统设计在充分借鉴重水研究堆、游泳池反应堆及871工程的经验并适当改进,使整个系统的可运行性和可维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监测技术,对主要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动作次数进行记录,利用记录可有计划的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克服了传统完全靠经验和使用年限进行维修的弊端。又如在4台变压器的投切上,精心设计联锁电路,在变压器可以灵活投入的情况下,避免误投的故障。 CARR工程的电气设计充分的体现了可靠性、先进性及可运行性和可维修性的有机统一。 目前,CARR工程的大多数设备已按计划运抵现场,经开箱检验合格。陆续进入安装调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