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4
大凌河朝阳市段河道治理效果综合评价白秀峰【摘要】河道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部分,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密切相关,河道治理工程耗时长、投资大,能否客观科学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直接影响到河道周围的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工作,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大凌河朝阳市段的河道治理效果评价体系,对朝阳市的河道治理工作进行了客观科学地评价,为辽宁省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44)011【总页数】4页(P128-131)【关键词】河道治理;大凌河;AHP法;效果评价【作者】白秀峰【作者单位】北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辽宁朝阳12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城市河道不再仅仅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生态、供水、景观以及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协调作用,如何建设生态性城市河道、充分发挥河道的隐藏价值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本文以大凌河朝阳市段的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科学客观的治理效果评价体系,对于河道治理具有重要的反馈与指导作用,也为辽宁市类似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AHP(层次分析法)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末,由Satty首次提出,主要用于确定某个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的权重值,AHP法能够将众多定性的指标数值化,使定性的因素量化,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其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1]。
大凌河是辽宁省重要河流,主要流经葫芦岛市、朝阳市与锦州市等地区,其中朝阳市段河宽500-3200m,平均河宽约1800m,主槽宽100-250m,平均主槽宽约为120m。
朝阳市地区的河道多呈弯曲蜿蜒状,易出现泥沙堆积现象,在出现短时间大暴雨时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为降低大凌河河道的危险性,朝阳市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河道的治理工作,目前已卓有成效[2]。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1)目的明确。
28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年第2期规划设计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与计算李欣(辽宁省观音阁水库管理局,辽宁本溪117004)中图分类号:TV879 文献标志码:A d〇i:10.3969/j.issn.1673 -5366.2018.02.11摘要: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
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 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 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
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 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小凌河;行洪能力复核;曼宁公式法;能量方程法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建昌县和朝阳县交界的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朝阳、南票、凌海、锦州等市、县(区)于凌海 的龙王 人辽东湾,干流河长209 km,流域面积5 088 km2。
经过多年治 ,干流 防洪工程77. 31 km,其中左岸治理长度48. 46 km,右岸治理长度28. 85 km。
目前 的堤防工程主要分布在 的段和锦州市段,为保证沿岸的防 全发挥大 用。
河道行洪能力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国内还处于 初级阶段。
及防 程的特点, 分为两段,卩水库上游段,采用单断面 ,为曼宁公式法,锦凌水 游段,采用全断面复核,计算方法为能量方程法。
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将河流分段并归纳各河段 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从而摸清 能力,为洪水 、防汛调度决策 重要依据。
1堤防现状锦凌水库上游段的现状堤防全部在朝阳县境内的城镇 段和重要村屯段,设计防洪标准为10 a—遇,大部分为20世 纪90年代修建。
元宝山水库上游段总治理长度11. 55 km;元宝山水 游至锦凌水库段治理长度16.56 km,全部为土堤、混凝土板护坡,由于治理分段 ,基本未形成 的防体系。
大凌河流域生态治理措施与成效分析王辉【摘要】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problems of Daling River Basin such a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 deteriorating waterenvironment,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erfect flood protection system,weak control and administration. Control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division of closure areas ,returning farmlandsto river,planting of ecological forest,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wetlands with rubber dams or river sub-merged dams,dredging of river course etc.%分析了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
提出了划分封育区退田还河、建设生态林、修筑橡胶坝、拦河潜坝形成人工湿地、疏浚河道等治理保护措施。
【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水资源;生态治理;大凌河;辽宁【作者】王辉【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利厅,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呈西东向,为东北独流入海一级河流,长397 km。
大凌河有南、西、北三源,北源凌源县万元店乡热水汤,西源河北省平泉县宋营子乡水泉沟,西北两源至凌源县城南辛杖子汇合,称大凌河西支;南源建昌县要路沟乡吴坤杖子水泉沟,流至南哨镇山嘴会合西支,陆续接纳老虎山河、牤牛河、西河、长皋河等支流,于凌海东南入渤海。
Vol.26,No.5,2019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水利枢纽防洪效益田福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凌河保护区管理局,辽宁喀左122300)摘 要:在我国江河治理中,防洪是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对于水利枢纽防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水利枢纽防洪的重视。
做好水利枢纽防洪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水利枢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以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为例,分析水利枢纽防洪效果。
关键词: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水利枢纽;防洪效益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9.05.047 工程概况本次设计堤顶布置24m宽交通公路,公路迎水侧布置4m人行甬路,背水侧布置4m人行甬路及3m宽绿化带,共35m,与现有下游路网相结合,与喀左县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加宽堤防断面,迎水侧形成平均45m宽的迎水绿化坡面,布置5.5m宽滨河游道,结合龙源湖景区,形成景观带。
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防洪部分)工程治理范围:南支左岸堤防终点(桩号0+000),工程终点:南哨翻板闸左岸山体(桩号7+843)。
喀左县大凌河南哨段,综合治理河道长度7.84km。
左岸新筑堤防7.86km。
工程防洪建设措施2.1 大凌河堤防2.1.1 堤线布置及堤距设置在本次工程中,重点是保障大凌河南段邻域周边企事业单位、农田、乡镇以及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合理协调上下游和左右岸关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统筹兼顾。
其中在堤线布置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河堤地线设置需要和河流方向一致,和大洪水主流线保持平行关系;尽可能保持堤线平顺性,避免出现折线或急弯;堤防工程建设中应该最大化应用现有地方和堤坎等,建设区域选择在土质良好、滩岸稳定且具有一定宽度区域,避免建设在深水地带;堤线布置中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便于实施工程建设,采用的是筑堤和护岸结合方式[1]。
2.1.2 堤型选择在这一工程建设中堤防主体建设采用河道内漫摊和阶地土料填筑施工。
浅析大凌河流域朝阳段水环境状况与治理作者:高婷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23期【摘要】归纳和分析大凌河流域朝阳段水环境状况,着重介绍大凌河朝阳段水环境治理方案与对策。
【关键词】水环境状况治理1 概况朝阳位于辽宁省西部,区域范围为东经118°50′至121°20′,北纬40°35′至42°20′,地处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处。
朝阳境内主要有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和老哈河等四条河流。
大凌河流域总面积为12963平方公里,最大径流量为15600立方米/秒,最小径流量0.0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为8.82亿立方米,可利用水总量为6.5549亿立方米。
境内共有大凌河支流22条,主要支流有大凌河西支、老虎山河、牤牛河等。
2 水环境状况2.1 水环境质量状况2010年,在朝阳市境内三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中,只有南大桥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良好;长宝渡口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章吉营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
大凌河主要支流的大凌河西支、第二牤牛河、老虎山河和凉水河子河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严重。
2.2 水资源状况全市水资源相对不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2左右。
2010年,朝阳市水资源总量为118476.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0350.1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2769.4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52410.8万立方米。
朝阳市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长趋势。
在各行业中,除农田灌溉各年度用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外,其它各行业用水量均呈逐年递增长态势;2005-2010年,全市用水总量由36706.1万m3增长到53882.8万m3,年均增长4.9%;随着朝阳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用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将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3 水环境治理针对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的状况,朝阳市提出了多项举措,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凌河中上游河道冲淤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通过对大凌河中上游河道河床纵向、横向变化分析,了解该河段河道冲淤演变。
并对其成因从径流、泥沙、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凌河中上游;河道冲淤演变;影响因素1 大凌河中上游概况大凌河是辽宁省第三大河流,全长397 km,流域面积23 531 km2。
大凌河中上游朝阳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10 236 km2,占整个大凌河流域面积的43.5%。
其主要分布在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四县二区行政区内。
主要支流有渗津河、蒿桑河、大凌河(西支)、第二牤牛河、老虎山河等。
流域内自上而下有哈巴气、上窝堡、叶柏寿、阎家窑、朝阳5处水文站。
2 河段内河道冲淤演变2.1 河床纵向变化大凌河中上游选取上窝堡站、朝阳站和哈巴气站为研究对象(其中上窝堡站距朝阳站102 km,上窝堡以上哈巴气站距朝阳站137 km),分析干支流纵向河床变化情况。
根据水文站1958—2008年资料,按丰、平、枯选取5个典型年份河底高程,分析河床纵向变化情况得出:2001年之前,哈巴气、上窝堡、朝阳站河底高程冲淤较为平衡,丰水年河底受冲刷高程下降,且下游比上游变化程度大。
平水期和枯水期各控制站有淤积。
2001年后哈巴气、上窝堡站河底高程变化不显著,但朝阳站河底高程出现下降。
2.2 河床横向变化来水来沙大小及其过程塑造了冲积河流的断面形态,因此可以说断面形态变化直接反映来水来沙大小与过程。
大凌河中上游以朝阳站为例,根据径流频率曲线分别选取1994、1990、1983年作为丰、平、枯代表年,绘制汛前、汛中及汛后基本断面图,分析变化过程。
在对丰水年朝阳站断面汛前、汛中、汛后的变化过程分析得出:①汛前河底高程比较平坦,嫩滩宽阔,只有一宽度不足50 m、深度约2 m的主槽。
②汛中洪水过后,整个河宽范围内均冲刷下切,中部及靠近原主槽处冲刷深度较大,两侧冲刷深度较小。
③经过汛后小洪水的回淤,主流两侧大量淤积,中心主流处则淤积较少。
大凌河流域生态修复方案1大凌河的概况大凌河上游分南、西两支,南支发源于建昌县水泉沟,西支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泉子沟,两支于喀左县大城子镇东南汇合。
流经朝阳、北票、义县、凌海等市,于凌海市的南圈河与南井子之间注入渤海,总河长397 km,省内河长373 km,主要支流有大凌河西支、深井河、牤牛河、细河等。
在流域内,由西向东平行排列着努鲁儿虎山、松岭山。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从山地、丘陵过渡到山前倾斜平原,至渤海西岸,呈阶梯式降低。
大凌河流域面积12812.8 k m 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603.2km2,占总面积的51.3%,多年平均输沙量2620万吨大凌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9.6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55亿立方米,地下水9.1亿立方米,人均水量301.3m3,是我省的干旱缺水地区。
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平衡,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9月。
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1835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59.2%,土壤侵蚀模数为年均0.25~0.50万吨/km2,森林覆盖率仅18%,是全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2大凌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必要性人类在河道整治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河道带来了致命的后果,导致河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现已发展到了必须尽最大可能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或重建河道生态系统的境地。
究其原因如下:(1)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道整治改变了水体流动的多样性,许多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甚至消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对河道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提倡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自净能力降低。
天然河道均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水泥衬底和护衬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使水体与土地、生物和环境相隔离,导致河道的自净能力降低。
为了保证河道水体功能符合预定功能的要求,必须确保河道有较大的自净能力。
(3)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阻。
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开发、处理,必须考虑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协调人与河道之间的关系,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故河道的生态修复不仅是对传统河道整治的补救措施,也是今后河道整治的良好借鉴模式。
凌源市大凌河西支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工程浅析凌源市大凌河西支是凌源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情况一直不容乐观。
为了改善大凌河西支的水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凌源市开始进行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工程。
本文将对这个工程进行浅析,探讨其背景、目标、主要措施和效果等方面。
背景分析:凌源市位于辽宁省北部的边陲城市,大凌河是凌源市的重要水资源,也是市区的主要供水源。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凌河西支的水质一直较差,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大凌河西支的水质问题不仅影响了凌源市的供水安全,也对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目标设定:为了解决大凌河西支水质问题,凌源市制定了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工程的目标。
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大凌河西支水质,达到Ⅳ类水或以上水质标准;恢复大凌河西支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凌源市城市供水安全。
主要措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凌源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工程。
1. 强化污水处理:凌源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全面处理。
通过提高处理技术和设备,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减少污水对大凌河西支的污染。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是大凌河西支流域主要的面源污染来源之一。
凌源市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科学施肥、农田防渗等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凌源市严格控制工业排污,推动工业企业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标准。
4. 河道生态修复:对大凌河西支流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
通过清理河道垃圾、疏通河道、治理河岸等措施,改善水体的水流条件和水质状况。
5. 引进生物修复技术:凌源市引进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修复河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提高水体的水质。
效果评估:经过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大凌河西支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大凌河西支的水质等级已从原来的劣Ⅴ类,达到了Ⅳ类水质标准。
大凌河河道生态水环境容量修复技术研究
张鸿
【期刊名称】《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年(卷),期】2022(5)5
【摘要】将生态水环境容量修复与物元分析法相结合,通过物元归一化处理、关联系数计算、确立水环境评价标准等流程创建水环境物元分析模型,准确计算了受污染水体修复工程的生态水环境蓄洪能力、涵养容量数值。
结果发现,该工程既能有效保护水环境容量的修复能力,又能较好地适应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护大凌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张鸿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水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3
【相关文献】
1.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2.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3.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4.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5.基于物元分析法的河道生态水环境容量修复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