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制备分析及性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5.71 KB
- 文档页数:5
《用于闪烁晶体的铈掺杂的硅酸钇和硅酸镥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核医学、高能物理、核安全等领域,闪烁晶体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作为闪烁晶体的关键材料,稀土元素掺杂的硅酸盐粉体在性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铈掺杂的硅酸钇和硅酸镥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硅酸钇、硅酸镥、铈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学试剂。
所有材料均购自市场优质供应商,确保了实验材料的纯度和可靠性。
2. 制备方法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稀土元素铈掺杂到硅酸钇和硅酸镥中,通过高温煅烧得到粉体。
具体步骤包括:混合原料、溶解、溶胶化、凝胶化、干燥和煅烧等。
3. 性能测试对制备得到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闪烁性能测试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粉体的制备结果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铈掺杂的硅酸钇和硅酸镥粉体,粉体呈均匀的颗粒状,无明显的团聚现象。
2. 粉体的结构与性能分析(1)XRD分析:通过对制备得到的粉体进行XRD测试,结果表明,粉体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与理论模型相吻合。
铈元素成功掺入到硅酸钇和硅酸镥的晶格中,未发现其他杂质相。
(2)SEM分析:通过SEM观察,粉体颗粒大小均匀,形状规则,表面光滑。
同时,能谱分析(EDS)结果表明,铈元素在粉体中分布均匀。
(3)闪烁性能测试:对制备得到的粉体进行闪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铈掺杂的硅酸钇和硅酸镥粉体具有较高的光输出、快速响应和良好的能量分辨率。
其中,铈掺杂的硅酸钇粉体的性能略优于硅酸镥粉体。
四、讨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铈掺杂的硅酸钇和硅酸镥粉体,通过XRD、SEM和EDS等手段对粉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粉体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均匀的颗粒形态和优异的闪烁性能。
这主要归因于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的优点以及稀土元素铈的成功掺杂。
同时,我们还发现铈掺杂的硅酸钇粉体的性能略优于硅酸镥粉体,这可能与两种基质材料的性质有关。
《稀土离子掺杂NaYF4及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稀土离子掺杂NaYF4及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稀土离子掺杂的NaYF4及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发光性能。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可以有效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一、引言稀土离子掺杂的荧光粉因其具有高纯度、高量子效率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显示技术、光电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NaYF4及NaY(MoO4)2作为常见的基质材料,其掺杂稀土离子的荧光粉在发光性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两种荧光粉的制备工艺及其发光性能。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NaYF4、NaY(MoO4)2基质材料,稀土离子(如Eu3+、Tb3+等)及其他化学试剂。
所有材料均需符合实验要求,确保纯度和粒度。
2. 制备方法(1)采用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多种方法制备NaYF4及NaY(MoO4)2荧光粉。
(2)通过稀土离子掺杂,调整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3. 发光性能测试使用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设备测试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色坐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工艺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1)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发光性能,但制备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控制较为严格。
(2)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较为温和,但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制备的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发光性能。
(3)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粉粒度较小,但结晶度稍低。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其发光性能。
2. 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与发光性能的关系随着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这是由于当掺杂浓度适中时,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而过高或过低的掺杂浓度会导致能量损失,影响发光性能。
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掺杂的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课题类型:工程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级指导教师:2011年12月30日掺杂的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中文摘要简述掺杂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进程及趋势,掺杂稀土三基色发光荧光粉的发现及对其组成、技术现状、还需重大突破的问题和技术研究发展方向。对阴极射线管荧光粉的兴起和衰落作了简单描述,阐述了稀土与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掺杂形成发光材料的制作工艺,分析稀土掺杂浓度与稀土发光强弱的的关系。重点介绍氟化物转换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如用水热法合成不同掺杂浓度Er3+ 、Tm3+ 和Yb3+ 的YLiF4 材料并研究Er3+ 、Tm3+ 和Yb3+ 在材料中的光吸收,同时在980 nm 红外光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利用正己醇或正己烷制成W/O微乳反胶团体系制备Gd2o3:Yb,Er上转换材料,在980nm 的红外光激发下,改变掺杂元素Yb和Er的比例,观察发现氧化物粉体发射出绿色和红色比例的上转换荧光,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后对掺杂稀土发光材料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述了它几个研究应用方向,还需突破的问题。关键词:掺杂的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荧光粉三基色荧光粉 Er3+ Yb 3+ 转换发光材料氟化物THE RESERCH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MATERILSAbstractAn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 technology can be a tremendous aid in properly utilizing it for a given application. a brief history and overview is given for 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tell 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 application,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 future forecasts several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summary to 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nal.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 widely applies in the illumination,demonstration and examines three big domains,has formed the very big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expense market scale,and forward emerging domain development.Key words: 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 present situation apply future forecasts一、课题国内外现状自从1964年美国发明高效YVO4∶Eu和Y2O3∶Eu红色荧光粉和1968年Y2O2S∶Eu红色荧光粉[1,2],并很快应用于彩色电视显象管(CRT)中,对稀土离子发光及其发光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发生划时代的转折点。
《稀土离子掺杂NaYF4及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稀土离子掺杂NaYF4及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一、引言稀土离子掺杂的荧光粉因其在光电子、光子以及显示器等领域中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备受科学界与工业界的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在合成、改性与应用新型高效稀土掺杂荧光粉上,有着一系列的创新研究。
其中,NaYF4和NaY(MoO4)2因其特有的晶格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稀土离子的掺杂与制备中。
本篇论文着重讨论了上述两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氟化钠(NaF)、氧化钇(Y2O3)、稀土氧化物(如Eu3+、Tb3+等)、钼酸铵等。
所有材料均需为高纯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制备方法1. NaYF4荧光粉的制备:采用高温固相法,将氟化钠和氧化钇混合后,在高温下进行反应,并加入稀土离子进行掺杂。
2. 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钼酸铵与氧化钇的混合溶液进行反应,然后经过热处理和高温煅烧得到最终产物。
(三)性能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荧光粉进行结构与形貌的分析。
使用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发光性能,分析稀土离子对荧光性能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一)NaYF4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1. 制备结果: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出NaYF4荧光粉,其颗粒尺寸均匀,形状规则。
2. 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掺杂的稀土离子能够有效发出荧光,其发光性能受稀土离子种类及浓度的影响显著。
(二)NaY(MoO4)2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1. 制备结果: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出NaY(MoO4)2荧光粉,其晶体结构清晰,形貌良好。
2. 发光性能:此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与稳定性较好,受掺杂稀土离子的影响较大,可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和亮度增强。
四、稀土离子掺杂的影响分析通过对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NaYF4和NaY(MoO4)2荧光粉的研究发现,稀土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在照明、显示、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合成方法对于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一、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稀土发光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与有机溶剂混合,通过加热搅拌使前驱体溶液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凝胶。
然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凝胶中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纯净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盐。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温度低、纯度高、粒径小等优点,但制备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二、沉淀法沉淀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稀土发光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与沉淀剂混合,通过调节pH值使前驱体溶液中的稀土离子沉淀下来,得到稀土沉淀物。
然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沉淀物中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纯净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盐。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温度低、纯度高、粒径小等优点,但制备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三、溶胶-凝胶-热分解法溶胶-凝胶-热分解法是一种综合了溶胶凝胶法和热分解法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与有机溶剂混合,通过加热搅拌使前驱体溶液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凝胶。
然后通过热处理使凝胶中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纯净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盐。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温度低、纯度高、粒径小等优点,但制备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四、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一种基于微乳液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微乳液。
然后通过调节pH值使前驱体溶液中的稀土离子沉淀下来,得到稀土沉淀物。
最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沉淀物中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纯净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盐。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温度低、纯度高、粒径小等优点,但制备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五、共沉淀法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稀土发光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不同种类的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溶液混合在一起,通过调节pH值使前驱体溶液中的稀土离子同时沉淀下来,得到混合稀土沉淀物。
纳米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肖琴;肖丽媛;刘应亮【摘要】采用水热-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XRD、TEM、荧光光谱、热释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rAl2O4:Eu2+Dy3+纳米发光材料为单相,属单斜晶系.TEM测试表明纳米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为规则的球状粒子,粒径为50~80 nm,且分散性良好.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表明,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在356 nm 的连续宽带谱,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512 nm的宽带谱,与SrAl2O4:Eu2+,Dy3+粗晶材料相比,激发和发射光谱都出现了"蓝移"现象.样品的热释光峰值位于358 K,适合于产生长余辉.【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0(026)007【总页数】5页(P1240-1244)【关键词】水热-均匀共沉淀法;SrAl2O4:Eu2+,Dy3+;纳米粉体;长余辉发光【作者】肖琴;肖丽媛;刘应亮【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化学系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纳米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23+2;O614.3+1;O614.33+8;O614.342纳米材料因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具有不同于体相材料的光、电、磁等特性,近年来对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由于与常规尺寸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如高发光效率、高猝灭浓度和寿命等,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1]。
SrAl2O4∶Eu2+,Dy3+是一种新型、稳定、高效的黄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长、化学稳定性好、无放射性污染等特点,它不仅在弱光照明、指示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信息存储和高能探测等方面也展示出诱人的前景[2-3],尤其是纳米级的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稀土离子掺杂发光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姓名系(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指导教师2011年6 月10 日稀土离子掺杂发光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摘要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稀土离子掺杂的透明光学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近来出现的一类镧系掺杂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综合了晶体和玻璃两者的优点,同时解决了高效发光、高透光率、高稳定性和发光波段可调等难题。
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的氟硅酸盐玻璃的组成为60SiO2-20Al2O3-15CaF2-5ZnO,通过DTA分析,确定60SiO2-20Al2O3-15CaF2-5ZnO 氟硅酸盐玻璃的热处理制度,制备了微晶玻璃样品。
XRD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玻璃样品中没有晶相存在,热处理后,在微晶玻璃中析出了CaF2晶相,且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长,晶体含量升高。
在60SiO2-20Al2O3-15CaF2-5ZnO玻璃基础上,实验制备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硅酸盐微晶玻璃和稀土离子掺杂量不同的氟硅酸盐微晶玻璃,并测试了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以及同种稀土离子掺杂量不同对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实验还制备了一系列Tb3+掺杂的ZnO-B2O3-P2O5-SiO2系统发光玻璃,并测试其发光性能。
对比了不同基质玻璃的发光性能,在Tb3+作为发光激活离子的情况下,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比ZnO-B2O3-P2O5-SiO2系统玻璃的发光性能更优越。
关键词:稀土离子,微晶玻璃,光谱性能,Tb3+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INVESTIGATING OF RARE EARTH IONS-DOPED FLUORESCENT GLASSABSTRACTWithrapid development ofopt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rare earth (RE)-doped transparent optical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Transparentfluorosilicatesglass-ceramics doping with lanthanide ions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crystal and glass, and can solvesimultaneously some difficultproblems such as high luminous efficiency, high transmittance, high stability and tunable band of luminescenc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determined the suitable fluoride-silicatecomposition, which is the system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60SiO2-20Al2O3-15CaF2-5ZnO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heat treatment rulesof preparation for fluoride silicate glass were determined by DTA analysis. The results about XRD measurement shows that CaF2 crystal, which is no crystal phase, have been observed in some samples via after heat treatment. Furthermore, the content of the crystal increase with the time for heating treatment going.Based on 60SiO2-20Al2O3-15CaF2-5ZnO glass,different types and contents of RE3+ in RE3+-doped fluoride-silicate glasses were prepared by the experiment. And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ere measurementsimultaneously.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epared a series of Tb3+-doped luminescent glasses based on ZnO-B2O3-P2O5-SiO2 system, and measured the their luminescent properties.Compared with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f glass ,in the case of Tb3+ being as the light activated ion,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RE3+-doped fluoride-silicate glass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zinc and boron phosphorous silicon glassKEY WORDS:Rare earth ion,Glass ceramics,Spectroscopic property, Tb3+目录前言1第一章文献综述与论文设计思路21.1 发光玻璃21.1.1 发光玻璃的发展历史及现状31.1.2 发光玻璃中的稀土离子31.1.3 发光玻璃的发光机理51.1.4 发光玻璃的制备方法71.2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81.2.1 微晶玻璃的特性和种类91.2.2 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101.2.3 微晶玻璃的应用121.2.4 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的性质131.2.5 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141.2.6 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的应用16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71.4 论文的设计思路17第二章实验方法与原理172.1 实验流程172.2 微晶玻璃样品的制备182.2.1 基础玻璃组成的设计182.2.2 原材料的准备192.2.3 玻璃样品的制备192.3 差热分析(DTA)202.4 X-射线衍射分析(XRD)212.5 荧光光谱222.6 本章小结23第三章稀土离子掺杂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33.1 基质玻璃成分的选择233.2 热处理制度的制定243.3 稀土离子掺杂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制备243.4X-射线衍射分析253.5 荧光光谱263.5.1 Er3+掺杂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的荧光光谱263.5.2 Tb3+掺杂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的荧光光谱283.6 本章小结30第四章Tb3+掺杂ZnO-B2O3-P2O5-SiO2系统发光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314.1发光玻璃的制备314.2 荧光光谱324.3 不同基质玻璃发光性能的对比344.4 本章小结35结论35参考文献35谢辞38外文资料翻译38前言发光材料在古代就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
稀土发光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介绍曹铁平(白城师范学院化学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本文概述了稀土发光材料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稀土发光材料的特点、合成方法和应用,以及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应用中图分类号:O 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06)04-0042-03收稿日期:2006-04-08作者简介:曹铁平(1964———),女,白城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化学。
发光是物体把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辐射的过程。
当物质受到诸如光照、外加电场或电子束轰击等的激发后,吸收外界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它在跃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能量是以光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来,即为发光。
所谓的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加上同属I I I B 族的钪S c 和钇Y ,共17种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电子结构相同,而内层4f 电子能级相近的电子层构型、电价高、半径大、极化力强、化学性质活泼及能水解等性质,故其应用十分广泛。
1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稀土是一个巨大的发光材料宝库,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所制成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
物质发光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受热,产生热辐射而发光,另一类是物体受激发吸收能量而跃迁至激发态(非稳定态)在返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
因为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存在4f 轨道,当4f 电子从高的能级以辐射驰骋的方式跃迁至低能级时就发出不同波长的光。
稀土元素原子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为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从而获得多种发光性能。
稀土发光材料优点是发光谱带窄,色纯度高,色彩鲜艳;吸收激发能量的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发射光谱范围宽,从紫外到红外;荧光寿命从纳秒跨越到毫秒6个数量级,磷光最长达十多个小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能承受大功率的电子束,高能射线和强紫外光的作用等。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开展XX:王林旭学号:5400110349 班级:经济107摘要:本文先介绍了关于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有关根本概念及根本用途,让读者有个根本认识。
文章重点对稀土氟化物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光学性能以及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方面做个简单的介绍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1.引言:短短半个学期的选修课学习,自己对纳米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篇论文的选题是“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开展〞,查阅跟搜索了相关资料后,主要从稀土氟化物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光学性能以及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方面给以论述。
首先,先来了解几个根本概念。
1.1什么是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包括钪、钇和57到71的镧系元素共17种元素。
它们在自然界中共同存在,性质非常相似。
由于这些元素发现的比较晚又难以别离出高纯状态,最初得到的是元素的氧化物,它们的外观似土,所以称它们为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的电子组态是[Xe]4fDI15s25 ̄sao~6s2。
镧系元素离子的吸收光谱或激发光谱,来源于组态内的电子跃迁,即f—f跃迁;组态间的能级跃迁,即4f一5d,4f一6s,4f一6p等跃迁:还有电荷迁移跃迁,即配体离子的电子向离子的跃迁,从高能级向低能级的跃迁就产生相应的发射光谱。
由于稀土的这些特性,所以它可以做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包括半导体发光材料和稀土化合物发光材料两大类…1。
稀土荧光材料以应用铕、铽、钆、钇等高纯中稀土为主要特色2。
纳米稀土发光材料是指基质粒子尺寸在1—1oo哪的发光材料l3。
纳米粒子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外表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受这些构造特性的影响,纳米稀土发光材料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影响其中掺杂的激活离子的发光和动力学性质,如光吸收、激发态寿命,能量传递,发光量子效应和浓度猝灭等性质。
在各种类型激发作用下能产生光发射的材料。
1.2什么是发光材料?在各种类型激发作用下能产生光发射的材料。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发光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用共沉淀法、水热法制备稀土发光纳米材料;2.用荧光光谱仪测试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3.了解不同制备工艺及各工艺参数对纳米材料产物晶相、尺寸、形貌的影响;4.了解稀土离子上、下转换发光的原理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1.共沉淀法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 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 加入沉淀剂, 经沉淀反应后, 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的沉淀, 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共沉淀法, 就是在溶解有各种成份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添加合适的沉淀剂, 反应生成组成均匀的沉淀, 沉淀热分解得到高纯纳米粉体材料。
共沉淀法的优点在于: 其一是通过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反应直接得到化学成分均一的纳米粉体材料, 其二是容易制备粒度小而且分布均匀的纳米粉体材料。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ATO粉体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条件易于控制、合成周期短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制备方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把沉淀剂加入混合后的金属盐溶液中, 使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一起沉淀下来, 生成沉淀混合物或固溶体前驱体, 过滤、洗涤、热分解, 得到复合氧化物的方法。
沉淀剂的加入可能会使局部浓度过高, 产生团聚或组成不够均匀。
化学共沉淀法不仅可以使原料细化和均匀混合, 且具有工艺简单、煅烧温度低和时间短、产品性能良好等优点。
.2.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水热法的发展, 它与水热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溶剂为有机溶剂而不是水。
在溶剂热反应中, 通过把一种或几种前驱体溶解在非水溶剂, 在液相或超临界条件下, 反应物分散在溶液中并且变的比较活泼, 反应发生, 产物缓慢生成。
该过程相对简单而且易于控制, 并且在密闭体系中可以有效的防止有毒物质的挥发和制备对空气敏感的前驱体另外, 物相的形成、粒径的大小、形态也能够控制, 而且, 产物的分散性较好。
在溶剂热条件下, 溶剂的性质(密度、粘度、分散作用)相互影响, 变化很大, 且其性质与通常条件下相差很大, 相应的, 反应物(通常是固体)的溶解、分散过及化学反应活性大大的提高或增强。
第二章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近几十年来,稀土发光材料在国外得到惊人的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和客观的市场,其产值和经济效益都很高[1-3]。
到90 年代,依然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国外在稀土新材料方面几乎每隔3~5 年就有一次突破,而稀土发光材料则是这宝库中五光十色的瑰宝。
据美国商业信息公司最近统计,在美国稀土各应用高技术领域中,光存储器的年增长率达50%,灯用稀土荧光粉20%,名列第二位,电视荧光粉为 3.4%,仅电视用荧光粉1998 年在美国的消费量居稀土消费量第五位,为104.3 吨,价值2700 万美元,到1995 年达131.5 吨。
我国彩电荧光粉及紧凑型荧光灯用稀土荧光粉在80年代增长速率更快,工业生产规模相当可观,且有部分出口。
这表明,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及在稀土各应用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随着新型平板显示器、固态照明光源的发展,对新型高效发光粉体的需求日益增多。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其他大颗粒材料所不具有的结构及各种性质如电性质、光性质等,研究纳米稀土发光材料已成为目前引人注目的课题。
以钒酸盐、磷酸盐为基质的纳米稀土发光材料都是很具有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的稀土荧光粉,比如纳米级YVO4:Eu,作为一种很好的红光粉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荧光灯以及彩色显像管(CRT)中[4-6]。
另外,近来的研究表明纳米级Y(V,P)O4:Eu,YPO4:Tb在真空紫外区(VUV)有较好的吸收,是很有前途的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PDPs)用的发光材料[7-11]。
在纳米尺度的YBO3:Eu3+中,由于表面Eu3+对称性低,使得5D0-7F2的跃迁几率增加,这改善了YBO3:Eu3+体材料中色纯度低的问题[12 ]。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主要包括激发波长的变化,如PDP用荧光粉需真空紫外激发,固态照明用荧光粉需近紫外激发;材料尺寸形态的变化等。
这就要求人们改善材料的发光性质或开发新的发光体系。
稀土发光材料的开题报告稀土发光材料的开题报告一、引言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光电性能的材料,其在光电子学、显示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稀土发光材料是指通过掺杂稀土离子(如铒、镓、铽等)来激发材料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目前,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组分,可以实现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2. 光学性能研究稀土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是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光谱分析、荧光寿命测量等手段,可以研究材料的荧光发射特性、能级结构等,为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3. 应用领域拓展稀土发光材料在光电子学、显示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稀土发光材料在LED照明、显示器件、激光器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三、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稀土发光材料以其独特的发光性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光电子学领域稀土发光材料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光纤通信中,稀土发光材料可以作为光纤放大器的掺杂物,实现信号的放大和传输。
2. 显示技术领域稀土发光材料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应用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可以实现显示器件的多彩显示效果,提升显示质量。
3. 生物医学领域稀土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
通过将稀土发光材料与生物分子结合,可以实现荧光标记、生物成像等应用,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四、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方向在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是可能的研究方向:1. 提高发光效率目前,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结构、改进制备工艺等手段,提高发光效率,降低能量损耗。
《稀土元素铕钐在Sr9Y(PO4)7材料中发光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稀土元素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稀土元素铕(Eu)和钐(Sm)作为稀土元素中的重要成员,其发光性能的研究成为了众多科研工作的焦点。
而将稀土元素与某些基质材料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发光材料的性能,尤其是用于制作显示、照明和光电传感等设备的材料。
其中,Sr9Y (PO4)7因其稳定的晶体结构及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一种理想的光学材料。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稀土元素铕、钐在Sr9Y (PO4)7材料中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采用Sr9Y(PO4)7作为基质材料,稀土元素铕和钐作为掺杂剂。
所有材料均为高纯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方法(1)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稀土元素铕、钐与Sr9Y(PO4)7混合,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出掺杂了稀土元素的Sr9Y(PO4)7材料。
(2)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制备出的材料进行表征,确定其晶体结构和形貌。
(3)发光性能测试:采用荧光光谱仪对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铕、钐的掺杂对Sr9Y(PO4)7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1. 晶体结构与形貌通过XRD和SEM表征,我们发现制备出的掺杂了稀土元素的Sr9Y(PO4)7材料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且颗粒分布均匀,形貌良好。
这为后续的发光性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发光性能分析(1)铕的掺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r9Y(PO4)7中掺杂铕后,材料的发光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铕的掺杂使得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且荧光强度随铕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过高的掺杂浓度会导致荧光强度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浓度猝灭效应所致。
(2)钐的掺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钐的掺杂同样可以提升Sr9Y(PO4)7材料的发光性能。
与铕不同,钐的掺杂使得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发出宽谱带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