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178
环境政策及管理制度一、.环境政策及管理制度⒈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环境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诱导、协调环境政策调控对象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准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定向管理手段;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环境政策,是党和政府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发展历史和环境状况,为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与实施的环保工作方针、路线、原则、制度及其他各种对策的总称,是中国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实际行为准则。
⒉我国环境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共中央制定发出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决议、决定、通知、指示、报告及批示等。
比如: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决议、通知、号召和批文等文件。
如,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决定》,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
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规和决定等,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门发布的命令、指示、规章和标准等。
如: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6年,国务院环委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各类环境标准,2002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环保部门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对有关环境保护的批示、批文和工作报告等。
⒊环境管理制度的定义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为了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职权范围与职责分工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因素。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环境管理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内容中国政府在致力于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同时,重视到推进“五大内容”的重要性,即: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素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首先,要节约资源。
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是无价的宝藏,但它却被广泛浪费着。
要节约资源,就要增强节约意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节能减排、绿色节约的生产方式,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形成节约诚信共赢、生态优先高效发展的局面。
其次,要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政府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的方针,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建设全球生态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治理污染源,强化环境法律法规实施,坚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两大铁律,形成环境友好、绿色生态的格局。
此外,要提高居民素质。
要加强社会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普及耐心、平和、节俭、朴素的思想观念,倡导节约用水、尊重自然、爱护动植物等行为。
同时,要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以全民健康为己任,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
再者,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保障公平、保障更友善。
中国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力度,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平等保障。
同时,要加强劳动就业政策,改善劳动力待遇环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找到就业岗位,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最后,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中国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要统筹发展,让乡村更美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建设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国有企业、城乡社会组织在乡村开展脱贫扶贫工作,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循环体系,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总之,构建一个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中国政府正在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素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等“五大内容”为宗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为人类共同寻求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一、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其中包含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见三)二、我国的环境管理三大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2.“污染者付费”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三、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学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建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四、环境标准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其他标准五、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1.“三同时”制度2.排污收费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六、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确保人类生存、发展不受危害、自然生态平衡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值。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七、总量控制定义: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三个方面: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
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八、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是某一时刻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ISO14000环保法律法规●世界环境日 --- 六月五日中国在环境保护,污染预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环保法律的不断完善;污染防治的观念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程控制等。
●中国植树节 --- 三月十二日●世界水日 ---三月二十二日●环境保护的总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中国的环境政策(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谁负担)✧强化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1.可持续发展观点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上,保护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胁。
2.两个核心内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
✧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法式的转变。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现化文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支撑,而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这种支撑已越来越薄弱和有限了。
因此,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撑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发展构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法式和转变。
长期的实践,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纠正过去的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带动和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因为只有大量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制、应用和普及,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才能不断地开发新能源和新资源,也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进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靠,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八项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巿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污染物集中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层次结构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我国防治污染、保护源环境的行为准则,是组织和公众的必修课,也是世界各国保护资源环境共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