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2.42 KB
- 文档页数:5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以及北京人的特征【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新课教学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
《中国境内早期人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等2、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新课解读导入:展示一张恐龙化石的图片(同学们,这张图片认识么?我们自贡恐龙博物馆里面的恐龙化石,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在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的生活。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化石么?化石又有什么作用呢?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如果化石会说话的话,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如果化石会说话。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一)会说话的化石——小元(元谋人牙齿化石)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化石,之后,在同一地方,又陆续出土的打磨过的石器和炭屑。
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通过牙齿化石,地质学家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而碳屑的发现,又可以证明什么结论呢?对,他们已经知道使用火了。
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已经与一般的石头有所不一样,有明显打磨过的痕迹,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了,用于平时的狩猎中而告诉我们这些有效信息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化石小元只是两颗牙齿,可以证明距今约170万年出现过古人类。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特点等;(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的主要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资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起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PPT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吗?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在中国,最为人知的就是女蜗抟土造人了: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天地之间从此就有了人类。
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
在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来一探究竟。
二、课文详解教师:仔细观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布图(P3),大家会发现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一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想一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为何大多生活在大河流域呢?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而大河流域通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965年,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炭屑和烧骨,我们把在此处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元谋人。
在此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化石(P2)。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XXX《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研究(一)元谋人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
那末,一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先人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中国有XXX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配合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
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末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祖国境内远昔人类遗址图)教师:XXX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学生:XXX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二)北京人的发现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举动在这里的昔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内容标准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最早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觉得基本生活状况和其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大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性趣,培养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导入新课人类是怎么产生的呢?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生活状况以及外貌特征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的祖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学习元谋人生活情况。
课本图片:元谋人的牙齿仔细观察地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北京人学习北京人生活情况①相貌特征: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似乎更象猿,但为什么称他为人呢?②直立行走(人的特征)为什么要直立行走?(环境改变,解放双手→劳动→手、下肢及脑的发展)劳动的重要性③使用并制造工具(人的特征)十几个北京人围追一头羊,从他们获得这头羊到吃掉这头羊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没有工具怎么办?(制造:打制)④使用火(天然火)(人的特征)火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他们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体情景)?熟食与生食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北京人会制造简单的工具⑤生活方式:群居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日常生活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材和狩猎用的木棒。
刮削器,用来刮削木棒。
尖壮器,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去树木中的昆虫。
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课后练习材料一有一群远古人类,它们从河滩上剑来鹅卵石,从山上捡来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造的石器,如:尖壮器,刮削器,石锤何石钻等。
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从事采集,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食物,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头颅模型和遗址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北京人的想法和认知。
2. 学习①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通过内容讲授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头颅模型、骨骼化石、石器工具等实物,并利用历史学家的考古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实物的意义。
②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作为智人的祖先,与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就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①人类的早期进化历程有哪些关键节点,北京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②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4. 总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方式,形成对北京人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概括北京人的特征、活动方式、生活环境以及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五、课堂拓展1.着重讲解中国早期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通过考察北京人的生存方式、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阅读扩充材料,增加对北京人的认识和理解。
2.就“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个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结合自身观察和思考,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标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特征、思考其历史意义。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温故〃习新】知识要点梳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距今约多少年?他们已学会了哪些生存的本领?(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多少年?(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距今约70万—20万年)2.北京人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痕迹。
作用: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特征:1.北京人的体貌有什么特征?想一想,他们与现代人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平均身高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远古时期的北京人学会使用哪些工具?他们如何生活?(工具:北京人采用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生活: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和驱兽。
3.学会用火有什么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教学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学生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1:播放“人类进化的演示图”。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科学考察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在这幅图中,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一)、元谋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学习元谋人生活情况。
可惜由于考古资料的有限,我们对元谋人的活动还所知不多。
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二)、北京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了解北京人生活时间、地点、环境等。
师:北京人长什么样子呢?由于有了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使我们终于能够揭开北京人神秘的面纱。
创设情境2: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胸像”、“北京人采摘果实的想象图”进行古今人类对比活动。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发现、特征、生活状况,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培养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人类进化的艰辛,珍惜今天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体貌特征、生产生活状况。
这是了解早期人类的基础核心内容,为后续学习人类进化历程奠基。
2.难点:理解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及火对人类进化的意义,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因其较为抽象,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自身行为的关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要点,如北京人的考古发现历程、进化理论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
2.直观演示法: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遗址图片、石器工具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3.小组讨论法:针对北京人用火、群居生活成因等问题组织讨论,激发思维碰撞,培养合作探究与沟通能力。
4.模拟体验法:模拟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火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人类起源的科普视频片段,展现从宇宙诞生到地球生命演化,最后聚焦到人类出现的简略过程,提问学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我们的祖先最初是什么模样?他们又如何生活?”引发学生好奇心,顺势导入新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8分钟)展示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标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主要遗址位置,介绍我国广袤土地上多处发现古人类遗迹,说明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重点讲述元谋人,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讲解其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让学生对早期人类有初步时空印象。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的起源;简要了解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理解和掌握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早期人类的历史知识;初步认识“氏族”这一社会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说发娲娘娘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看《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师问:1、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2、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
(一)元谋人(板书)
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颁布图”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历史地图。
教师:古人类遗址的颁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占点拨:古人类遗址大都集中在大河流流域附近(因为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教师:考古学者在我国的哪些地方发现了哪些古人类遗址?
学生回答: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本课重点了解三个典型的人类遗址代表,即: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
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2)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3)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问题思考: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这些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然生火,露天煤的自然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教师:在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是靠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一代繁衍下去的?
学生:当时的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
教师总结: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山顶洞人
1.提问: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山顶洞人。
这一早期人类为什么被称为“山顶洞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把他们叫作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伦理观念,属于群婚生活,也就是不仅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分观念,即任何一对异性都可以婚配。
到了山顶洞人时间,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前进了一大步。
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伦理观念。
5.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相比有哪些步?
(从体质特征、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四个方面来分析)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四.完成学案(1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