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39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糖异常偏高的慢性病。
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和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糖尿病的诊断过程。
1. 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首选方法。
标准要求患者于至少8小时内未进食,并且无服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血糖测定。
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应在3.9-5.6mmol/L之间,而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可以被认定为糖尿病。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通常在怀疑糖尿病时进行,特别是对于患者患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糖尿病。
该试验要求患者在空腹后摄取75g葡萄糖,然后在2小时内测定血糖水平。
正常的2小时血糖水平应低于7.8mmol/L,而超过11.1mmol/L则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 随机血糖测定:随机血糖测定通常适用于快餐或非常规活动后出现糖尿病症状的患者。
标准要求在无需特定准备的情况下,随机测量血糖水平。
如果血糖超过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可以被认定为糖尿病。
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方法。
该指标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6.5%及以上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随机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通过这些方法和标准,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糖尿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家族史等信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
诊断糖尿病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尽早接受正确的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将会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本文中介绍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和标准将帮助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为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如何读懂糖尿病化验单——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尿糖导读会有其他的检验项目,今天就为您继续讲解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尿糖等糖尿病检验项目。
01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采血前2-3个月平均血糖的指标,不受进食、药物、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
HbA1c的参考区间为4.0%-6.0%。
血红蛋白(Hb)经血红蛋白电泳可分为HbA,HbA2及HbF。
其中HbA 含量最多,是能被糖化的主要Hb。
血红蛋白的末端存在游离氨基,葡萄糖可与之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以后产生的多种糖基化血红蛋白(GHb)统称为HbA1。
HbA1是一个混合物,HbA1有a、b、c。
其中以HbA1c含量最多也最稳定,并且只与葡萄糖结合,因此,测定HbA1c最能反映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程度。
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HbA1c可反映采血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的参考区间为4.0%-6.0%。
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 个月检查一次。
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
我国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程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仍较大,因此我国目前尚未采用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02糖化白蛋白(GA)GA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它是通过糖化白蛋白浓度和白蛋白浓度计算得到的比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1%~17%。
GA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HbA1c敏感,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疗效评价。
此外,GA可用于糖尿病筛查,并辅助鉴别急性应激如外伤、感染等所导致的应激性高血糖。
注意事项:对于患有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的疾病的患者,GA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03尿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是老年人肾糖阈可增高,所以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诊断标准 2015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糖尿病诊断标准,这一标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首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随机血糖三个方面。
其中,空腹血糖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根据2015年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
此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诊断标准为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伴有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也可以诊断糖尿病。
其次,糖尿病的诊断还需要考虑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2015年的标准将HbA1c≥6.5%(48mmol/mol)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对于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也有特殊的标准。
根据2015年的标准,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1小时血糖≥10.0mmol/L(180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153mg/dl)。
妊娠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2015年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同时,患者也应该重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糖尿病,以减少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糖尿病诊断标准2015年的发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糖尿病评估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水平升高。
对于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评估是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确定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评估的基本内容以及常用的评估方法。
糖尿病评估内容糖尿病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病史采集糖尿病病史采集是糖尿病评估的首要步骤。
通过询问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等信息,可以了解患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及相关风险因素。
病史采集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症状:频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等•病程: 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等•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是否有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习惯:饮食结构、运动频率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步骤。
通过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肥胖、高血压等与糖尿病相关的合并症。
此外,还可以检查皮肤、眼底、腹部等部位是否存在糖尿病引起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糖尿病评估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空腹血糖(FPG):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值为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OGTT):用于诊断糖尿病,正常值小于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糖尿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尿常规:用于检测尿糖、尿酮体等。
•血脂:用于评估患者的血脂情况,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ECG)、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用于评估糖尿病产生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严重程度。
糖尿病评估方法糖尿病评估可以通过医生的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完成。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风险评估是用来确定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的方法。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FINDRISC评分、CANRISK评分等。
•空腹葡萄糖检测:[参考值]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1型或2型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4)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5)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6)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2、减低见于1)胰岛素过多;2)缺乏抗胰岛素激素;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4)其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诊断糖尿病两次空腹血糖分别≧ 7.0mmol/L,本试验高峰值≧11.1mmol/L,或2小时值≧11.1 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阳性;或有多尿、口渴、多饮等临床症状者可确诊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 <7.0 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多见于糖尿病前期、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低血糖现象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高于正常, 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2型糖尿病早期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常见于胰岛 B细胞瘤、甲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参考值]RIA法空腹:血胰岛素为10-20mu/L;胰岛素(mu/L) /血糖值(mg/dl)<0.3。
[临床意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减低,呈低平曲线,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也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高峰延迟。
•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 B细胞瘤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血糖比值>0.4,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
糖尿病专科体检检查内容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对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专科体检是一种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或疑似患者的全面检查,旨在早期发现和评估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专科体检的检查内容。
二、糖尿病专科体检的检查内容1.血糖检测:血糖检测是糖尿病诊断和监测的基本手段。
常规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反映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胰岛素的储备功能。
对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频率和次数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而定。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指标,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的正常值范围为4%-6%,高于7%提示血糖控制不理想。
定期检测HbA1c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3.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指标。
尿糖阳性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损伤,尿酮体阳性提示酮症酸中毒。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4.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
糖尿病可引起肾脏损伤,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肾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5.血脂检查: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血脂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6.眼科检查: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底镜检查等。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保护视力。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定义,2型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1. 空腹血糖(FPG)。
2型糖尿病的诊断可以通过空腹血糖(FPG)来确认。
根据WHO和IDF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在两次不同时间测得的空腹血糖≥7.0mmol/L时,可以确认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
2. 随机血糖(RBG)。
除了空腹血糖外,随机血糖(RBG)也可以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
如果患者在任何时间点的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
根据WHO和IDF的标准,HbA1c≥6.5%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HbA1c是一种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因此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糖尿病前期和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根据WHO的标准,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诊断2型糖尿病需要综合考虑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这些指标,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做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患者也应该重视血糖监测,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期早日发现和控制疾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控制的各项指标表一、血液检查糖尿病的血液系统检查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判定都是有力的依据,因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及时选择检查项目,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的监测。
1、血糖检测空腹血糖(FPG)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加上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
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判断病情变化,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不再有热量摄入进行血糖测定的数值。
也是糖尿病诊断必查的项目。
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后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
很多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往往会使部分患者漏诊。
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2个小时测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增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3、血脂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友除血糖高以外,往往还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
这些异常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人应将血脂控制在如下的范围内: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毫摩尔/升。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方法简便且样品容易获得,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或者由糖友自行检测。
所以,尿的检测常常是糖尿病诊断的第一步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和评估病情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查不同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是否异常、病理生理变化等信息,从而提供重要的临床诊疗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在120-160g/L之间,红细胞计数在4-5.5×10^12/L之间,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之间。
异常的血常规结果可能反映贫血、感染、出血和骨髓功能异常等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正常尿液的常规指标包括尿比重、尿酸、尿胆原、尿蛋白、尿糖、尿潜血等。
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5-1.030,尿蛋白、尿糖和尿潜血应该为阴性。
异常的尿常规结果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糖尿病等疾病。
3.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可以评估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等)、电解质(钠、钾、钙、镁等)等。
异常的血生化结果可能提示肝炎、肾炎、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4.血糖检查血糖检查是评估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
异常的血糖结果可能提示糖尿病、胰岛功能异常等情况。
5.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脂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正常总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5.2mmol/L,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高于1.0mmol/L,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3.4mmol/L,正常甘油三酯水平应该低于1.7mmol/L。
如何看懂糖尿病的各项指标验单?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方法简便且样品容易获得,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或者由患者自行检测。
所以,尿的检测常常是糖尿病诊断的第一步检查。
尿糖检测尿糖,英文代号U-GLU。
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
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意义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一般情况下,血糖在8。
9~11。
1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1。
1~13。
9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3。
9~16。
7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6。
7~19。
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高于19。
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
温馨提示:尿糖与血糖在肾功能正常条件下一般呈正相关。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故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
当尿中含糖量>150毫克时称为糖尿。
出现糖尿提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
尿糖检测并不可以协助诊断糖尿病,肾性糖尿血糖正常,尿糖亦可阳性。
但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尿酮体检测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主要为肝脏脂肪氧化和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中间产物。
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丙酮40~50毫克,用一般方法难以测出。
当血中酮体增加时,尿中排出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明显增加,就会出现尿酮体阳性。
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其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
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β-羟丁酸的含量,超过0。
5毫摩尔/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酮体对人体的危害糖尿病病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
此时人体就会动用脂肪产生能量,同时产生大量酮体。
酮体为酸性物质,可引起人体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三个诊断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临床上有三个主要的标准,包括症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这三个标准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这三个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症状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标准之一。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多饮多尿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肾脏排出大量尿液,引起口渴和多饮。
多食是因为细胞不能有效利用血糖,导致身体能量不足,产生饥饿感。
体重减轻则是因为机体无法利用血糖,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这些症状的存在可以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
其次,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应在3.9~7.8mmol/L之间。
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因此,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红蛋白与血糖长期接触后发生的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它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客观评价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症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的三个主要标准,它们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三个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分钟教你看懂糖尿病化验单及检查项目的意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糖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相关的化验检查又让很多糖友迷惑不解。
本期的糖尿病监测知识课程,我们就此问题对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包括糖尿病人的血液、尿液、胰岛功能以及其他检查项目等)做一简单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并根据自身病情做相应的检测。
血液检查糖尿病的血液系统检查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判定都是有力的依据,因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及时选择检查项目,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的监测。
1、血糖检测血糖,英文代号BS。
指血中葡萄糖的浓度,代表进入和移出血液的葡萄糖的动态水平。
血糖浓度受激素调节,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或肌糖原、甘油三酯及糖有氧氧化,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下降。
升血糖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升血糖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和增加肝糖原;生长激素也有升血糖作用。
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的主要调节因子,测定血糖是了解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最简便的方法。
空腹血糖(FPG)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加上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
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判断病情变化,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不再有热量摄入进行血糖测定的数值。
一般在清晨7~9点空腹状态下抽血,空腹血糖重复性好,是糖尿病诊断必查的项目。
测定空腹血糖时,要注意空腹的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判定,另外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
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后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接近空腹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