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5.40 MB
- 文档页数:38
储集砂岩的常见空隙类型砂岩的主要空隙类型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砂岩称储集砂岩。
也就是说储集砂岩必须具备两个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
孔隙性即砂岩具备由各种孔隙、孔洞、裂缝及各种成岩缝所形成的储集空间。
其中的孔隙是指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孔隙大小,另一是按成因。
根据压汞试验和图像分析和获得砂岩孔隙和喉道大小和分布的资料,而孔隙的成因分类则要在岩石薄片下才能进行。
孔隙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种。
与岩石本身同时生成的孔隙称原生孔隙,包括陆源碎屑颗粒之间的粒间孔隙,层理、层面之间的孔隙,以及喷发岩的气孔等。
原生孔隙中最主要的是原生粒间孔隙,随着埋深增加,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的进行而迅速减少,因此原生粒间孔是指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成长压实及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减少,但骨架颗粒之间未受到明显的溶解作用的这样一种孔隙。
原生粒间孔其实可分两类:由于正常压实而缩小无任何充填物的孔隙以及受到胶结作用(主要是增生)而未完全堵塞的粒间孔。
前者即狭义的原生粒间孔,后者则常被称为剩余粒间孔。
在岩石形成后,由次生作用形成的孔隙称为次生孔隙,如淋滤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等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和孔洞及各种构造作用所形成的裂缝等。
砂岩薄片下的常见孔隙类型:1.粒间孔:主要指在颗粒、杂基及胶结物之间的孔隙,包括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
镜下的识别方法是:孔隙内看不到被溶矿物残余,孔隙形态较规则,碎屑边缘看不出有溶蚀的痕迹。
有胶结矿物时,胶结物边缘呈规则状,与孔隙之间界线清晰;2.溶蚀孔隙:指由于填隙物、骨架颗粒或交代物等可溶物质的迁移而形成的孔隙。
根据可溶物质的不同又可细分为粒内溶孔(如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粒间溶孔(如杂基和胶结物溶孔),粒间溶孔中能确认被溶物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某种胶结物溶孔(如方解石溶孔、浊沸石溶孔等),无法确认被溶物是则可笼统称粒间溶孔。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以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为例尚婷;曹红霞;郭艳琴;吴海燕;强娟;武渝;高飞;罗腾跃【摘要】Based on the core observation,analyses on lug data of casting thin sections,SEM,cathode lumi-nescence,image size,high pressure Hg injection,mercury and etc,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ffects on reservoir quali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unless the crack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meability,and the Shan 1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a littl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han 2. The overall pore doesn′t develop and has poor physi-cal property. The size and connectivity of the pore and roar lines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reservoir. The study area shows the typical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gas reservoirs.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 is better than inter-distributary bay. The layer rock is mainly lithic quartz sandstone,lithic sandstone and quartz sandstone. The final physical properties is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e former,and the latter is relatively poor. The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has big particle size with pore development. Compaction is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reservoir densification,siliceous cementation and late carbonate cementation are the main cause of densification. Cemetation of illite,kaolinite and illite-smectite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ermeabili-ty. A great quantity chlorite thin film formation on detrital grains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preserved,and limited dissolution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mprovement to the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above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cing "sweet spots"in natural gas-bearing reservoir as well.%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镜下的观察和统计,运用图像粒度和高压压汞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局部存在受裂缝影响发育的高孔渗段外,整体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山1段物性较山2段好,整体孔隙不发育,物性较差;孔隙和吼道的大小及连通性直接决定着物性的好坏,表现出典型的致密砂岩型气藏.在沉积相中,水下分流河道较分流河道间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好.研究区以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孔渗物性整体较好,岩屑石英砂岩次之,岩屑砂岩最差;砂岩的粒度越粗,孔隙越发育,物性越好.在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后,硅质胶结及晚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是储层致密、物性差的主要原因.黏土矿物中,伊利石、高岭石和混层类的充填胶结作用是影响渗透率的关键性因素.石英颗粒表面绿泥石薄膜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而本区有限的溶蚀作用对储层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该研究对在上古生界大面积低丰度天然气藏的背景下,发现"甜点式"的油气富集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7)006【总页数】10页(P877-886)【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上古生界;山西组;延长探区【作者】尚婷;曹红霞;郭艳琴;吴海燕;强娟;武渝;高飞;罗腾跃【作者单位】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鄂尔多斯盆地是一沉降稳定、扭动明显、拗陷迁移的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由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类型叠合到一起而成,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矿等多种能源[1-2]。
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张雁(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油气藏产能分布的差异。
因此,对其详细地研究,探寻各种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从而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及准确确定注水开发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介绍了实验上和理论上研究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方法及进展,并且对其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用纳米科技关键仪器-扫描探针显微镜表征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扫描探针显微术大量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着油气藏产能的差异分布。
不同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含油气性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如何客观地确定这些参数,是很多石油学家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
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
详细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有利于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有助于查明储层的分布规律,从而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在油气田开发后期,储层的渗流能力的强弱直接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因此,确定储层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及分布对了解剩余油形成机理,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孔隙结构是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的总和。
孔隙反映了岩石对流体的储集能力,而喉道的形状、大小、孔喉比则控制了孔隙对流体的储集和渗透能力。
由于不同沉积相的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砂体的粒度、分选、组成以及发育程度的差异性,加之后期成岩作用对沉积物原始孔隙改造强烈,因此,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复杂多样性。
尤其对于孔渗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储层而言,详细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另一方面在开发后期的油气挖潜工作中,有助于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设计提高采收率方案。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岩石粒度分类程国建;范鹏召【摘要】Rock granularity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geological research.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of the rock grannularity,a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eep Belief Network(DBN)is proposed to achieve granularity analysis from slice image.DBN can automaticallyextract the features of the slice images and construct classifi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rock granularity based on the slice images.4800 rock images from a oilfield in Ordos Basin were used to train BDN,1200 of which were used to test the model accuracy,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achieves to 94.75%.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ctual test show that the rock granularity can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classified by means of the slice images using BDN.%为提高地质研究中石粒度分析的识别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信念网络模型自动提取图像特征、构建分类器,实现基于薄片图像的岩石粒度自动识别.使用来自鄂尔多斯某油田区域的4800张岩石图像对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训练,用其中1200张岩石图像测试模型的准确性达到了94.75%.理论与实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岩石图像进行粒度分类能够得到更加准确、高效的分类结果.【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6页(P107-112)【关键词】岩石粒度分析;岩石薄片图像;深度信念网络【作者】程国建;范鹏召【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9;TP317.4引言岩石薄片分析一直是地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巴中地区须四段致密砂岩钙质夹层识别及成因蒲勇;王威;黎承银【摘要】综合利用岩心观察、X衍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川东北巴中地区须四段砂岩钙质夹层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巴中地区须四段砂岩钙质夹层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高密度、低中子和高电阻率值的特征.在成像测井上表现为呈亮带状分布的影像特征.钙质夹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下部或裂缝发育部位.钙质夹层主要形成于深埋中—晚成岩时期,钙质夹层对储层性质和油气分布有负面影响,其分布受沉积微相和断层的控制,射孔应避开钙质夹层段.【期刊名称】《天然气技术与经济》【年(卷),期】2016(010)003【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致密储层;钙质夹层;成岩作用;巴中地区【作者】蒲勇;王威;黎承银【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致密砂岩储集性能受多种因素控制,不仅受原始沉积条件的影响,对于埋藏深度较大的地层,后期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1-4]。
钙质夹层是指在砂体内部形成的碳酸盐岩胶结砂岩段,岩性致密,渗透性极差。
川东北巴中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钙质夹层发育,研究钙质夹层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制对于该区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巴中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北坳陷通江凹陷及通南巴背斜带的南部,南部与川中低缓构造带相连。
须四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
1.1 岩性钙质夹层是指砂岩内部被碳酸盐胶结形成的砂岩段,其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钙质胶结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等。
根据岩心观察,钙质胶结并不是在砂岩中均匀分布,而是在某些部位集中发育,钙质夹层段与其他砂岩段颜色差异不大(图1),但通过滴酸实验可以将钙质夹层段与普通砂岩段砂岩进行区分,钙质夹层滴酸有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