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文本解读(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范文教案范文:《带上她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1. 相关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句式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和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特别的日子里,你往往会变得特别焦虑或紧张?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标题,揣摩文章的大致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根据文章的标题,你猜测作者可能讲的是什么?你觉得故事会怎样发展?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基础理解问题。
2. 教师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1)阅读第一段,你能描述一下小说的背景吗?(2)阅读第二段,你能理解“带上她的眼睛”这句话的意思吗?(3)你认为故事中的女孩为什么会那么害怕?Step 4: 词汇与短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重要词汇和短语的汉语意思,并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翻译。
2. 学生通过语境来猜测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Step 5: 句式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句子,并解析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用法。
Step 6: 课后练习(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如: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者与同学进行对话练习。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学生总结几个重点知识点,以便他们复习和记忆。
如果有时间,建议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以便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
以上是《带上她的眼睛》的教案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 2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重要知识点总结
重点字词
【字音】
点缀(zhuì)
隐没(mò) 迟钝(dùn)
凝(nínɡ)固 孤零(línɡ)零
天涯(yá)海角 闲xiá(暇)
心有灵xī(犀)
【多音字】
泊⎩⎪⎨⎪⎧bó(停泊)pō(湖泊) 壳⎩⎪⎨⎪⎧ké(鸡蛋壳)qiào(地壳) 【形近字】
⎩⎪⎨⎪⎧壁(bì)墙壁臂(bì)臂膀璧(bì)玉璧劈(pī)劈砍
⎩⎪⎨⎪⎧笼(lǒnɡ)笼罩
垄(lǒng)田垄珑(lónɡ)玲珑龚(ɡōnɡ)龚自珍 ⎩⎪⎨⎪⎧密(mì)秘密蜜(mì)蜂蜜 【词语解释】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期,约定时日。
至,到。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课程概述•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与实施•课程资源与工具•教学评价与反思目•《带上她的眼睛》解读与启示•课程总结与展望录0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来源课程背景课程目标030201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课程内容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带上她的眼睛》全文,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作者通过文学手法表现科学观念的方法。
主题讨论围绕小说中的主要话题,如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等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问题。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小说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根据小说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制作科幻主题海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0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等途径,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阅读文本—互动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和记忆理解能力。
01教学方法选择导入呈现练习拓展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与参与让学生听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如课文的录音、讲解等。
听说读写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让学生写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段落,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01教学资源准备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教学软件学习工具推荐字典鼓励学生记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笔记学习小组学习计划01020403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
推荐一些字典或在线词典,以帮助学生查找生词或短语的含义。
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案# 导语】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及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2.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教学重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教学难点: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据意写成语。
(1)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这里要特别注意,该词语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2)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
(3)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二、趣味导入、作者作品简介1、趣味导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主要内容《带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以下是它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互助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男生,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一天,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明遇到了一位视力有问题的女孩小娜。
小娜因为视力不好,常常无法看清楚黑板上的内容,对学习感到很困扰。
小明看到小娜的困境后,决定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邀请小娜到自己家里,借给她自己的眼镜。
小娜戴上眼镜后,发现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世界,也能够正常地读书写字了。
她非常感激小明,并决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
然而,小明和小娜之间的友谊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小娜学会了如何使用眼镜后,她意识到还有其他视力不好的同学们也需要帮助。
于是,她向小明提出了一个建议:将小明的眼镜拍照,制作成海报,并在学校里宣传帮助视力不好的同学们。
小明非常支持这个想法,他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帮助视力不好同学的方式。
通过小明和小娜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得到了帮助,视力问题得到了解决。
同时,小明和小娜的友谊也因为共同的目标而更加深厚。
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互助和友爱的力量。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主题和价值观:1.友谊与互助:小明和小娜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他们共同克服了困难。
友谊和互助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和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快乐。
2.爱心与关怀:小明展现了自己的爱心和关怀,主动去帮助视力不好的小娜。
他用自己的眼镜帮助了小娜,并且还和小娜一起帮助更多有类似问题的同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伸出援手,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人的生活。
3.坚持与努力:小娜戴上眼镜后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进步,她决定将这种帮助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她通过海报宣传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这个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努力,我们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人。
《带上她的眼睛》说课稿一、说教材《带上她的眼睛》是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
这是一篇新课文,也是刘慈欣的作品首次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没有《教师教学用书》可供参考,也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案可资借鉴,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长埋伏笔,众多的伏笔让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二、说学情我们班的学生都是零零后,大多对科幻小说比较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热衷的是自由阅读,但学生的自由阅读与课堂阅读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自由阅读随心所欲,很多同学就是猎奇——翻阅情节,了解大概罢了,这是一种消遣式的浅阅读;而课堂阅读教学则要深入挖掘,是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文本解读。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性伟大。
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教学难点: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课本剧——《带上她的眼睛》2.文体介绍——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3.作者介绍-——刘慈欣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通过作者余华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勇气的故事。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带上她的眼睛》这篇课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人物描写:小男孩炽热而坚强,他面对困境时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他内心强大的力量是全文的核心,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主题。
2. 描写手法:以小男孩带着眼睛碎片的行为为线索,通过不同的人物描写来展示他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品质。
这种描写手法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男孩的坚韧和勇敢。
3. 主题思想:本文主题明确,传递了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从小男孩的坚持不懈、驯服困难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4. 喻意和象征意义:眼睛是知觉世界的窗户,带着眼睛碎片代表小男孩通过愿望和努力,突破自身的局限,展示了他内心的坚强和勇敢。
5. 情感表达:全文透露出一种关于爱和勇气的情感。
作者通过小男孩的行为,表达了家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和对勇敢面对困境的认可。
以上是《带上她的眼睛》这篇课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带上她的眼睛》这篇课文通过小男孩的坚持和勇气,展现了人在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的力量。
在他带着眼睛碎片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坚强和勇敢,也感受到了爱和亲情的力量。
首先,这篇课文通过人物描写让我们了解到小男孩的特点。
他有着炽热而坚强的内心,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他都积极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问题。
课文中描述了他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品质,比如他的眼睛常常被泪水浸湿,但他仍然坚定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主题。
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也很巧妙。
作者以小男孩带着眼睛碎片的行为为线索,通过不同的人物描写来展示他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品质。
比如,在课文开头,作者写道:“家中的镜子破碎了,镜子上带着她睡觉时的眼睛。
”这样的描写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男孩的坚韧和勇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课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作品集《三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参加了一次虚拟旅游,进入了一个封闭的地心世界,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被困在地心世界的女孩,通过与女孩的交流,主人公逐渐揭开了地心世界的秘密,同时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科幻色彩,情节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主人公与女孩的交流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生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科幻小说这类题材应该不陌生。
但是,由于科幻小说的特殊性,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科学概念和情节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人性关怀和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对于科幻小说中的一些科学概念和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带上她的眼睛》的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科幻小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带上她的眼睛》课文原文阅读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她问。
我蹲下来看。
“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我在草原上无目标地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
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1 / 3
《带上她的眼睛》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刘慈欣长期关注科幻并尝试写作,他的风格多次变化,知道20世界90年代
中期才逐渐定型。并开始赢得读者的喝彩。他认为科幻小说应以创意见长,在这
种思想下,他创作了《带上她的眼睛》。原文发表在1999年《科幻世界》第10
期上,并获得1999年度“银河奖”一等奖,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原名小说改写。
(2)文题诠释
文题中“眼睛”本为一种仪器,却不用“眼镜”来表现器物性,而是直接选
用人体器官名词“眼睛”,这便在引发读者好奇的同时,表现出一种意象的灵动
幻化。“眼睛”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3)主旨
本文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写出了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然而心灵上却产生了危机感,本
文带着人们打开心灵的眼睛,寻找心灵的净土。表达了人类探险事业中牺牲的悲
壮与人类面对困境的坚强与乐观。
(4)内容解读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故事的讲述托口,半开半阖地将整个内容缓缓铺陈
开来。
“我”是要度假。 出去短暂旅游一下散散心。小说开门见山,直奔故事,没
有多余的笔墨导引,简洁清晰地对背景稍作交代,即刻开宗明义。应主任要求,
“带上她的眼睛”,便开始了草原之行。在 “她”的请求下,“我”赏花看草,
玩水观月,感受“她”的感受。在两天的假期结束后,回归正常工作的“我”,
在“上班时”“走进航天中心高大的门厅”,见到一幅巨大壁画后,对心中关于“她”
的身份的猜测,豁然开朗。这是小说的转折,关于“落日六号”的失事,既是背
景在插叙,也是高潮在翻涌。发展至此,悲剧全部浮现,疑窦全部解开。明白了
一切的“我”,所有情绪都被巧妙略去,只是听着“她”传递回地球的最后之声。
而小说,也在“我”之后的变化中走向尾声,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
篇—“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理清整篇小说脉络,不难看出,故事起于请假旅行,在目标地点的商量中缓
2 / 3
慢发展,在草原游览中迎来首个小高潮,在回归时归于沉寂,又陡起于一次看壁
画的偶然,于人类的对地幔的探测背景中展示真正高潮,又悲凉无奈却温暖感人
地于伏地倾听里交代出结局。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
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
平面。故事的精彩在于“我”的疑问得不到解答而始终萦绕脑际,“她”对外界
敏锐细腻的观察、对自然深沉热烈的痴爱,“我”得知真相的无能为力,“她”于
孤单封闭中的接受事实、无可奈何下坚定工作的抉择,和“我”最后在繁忙的地
球生活里做出无关工作的俯身。而就是在这样的情节发展中,人物形象也得到最
大限度的突显。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次内心独白,是一次心灵解剖,是一次打开心灵眼睛
的梦幻。
整篇小说,可以说反应了当代人们人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困乏、封闭。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然而心灵上却产生了危机感。刘
慈欣的这部小说,带着读者在烦躁的、压力巨大的工作中,寻找到一片心灵的乐
土,纯净的极乐世界。刘慈欣的同行,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如此评价他:“刘慈欣
的作品中,渗透了一股对宇宙的敬畏。他写一些技术味道很浓的科幻,但是,后
面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其实是形而上的。也就是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宗教
上的意味。刘慈欣总是在悲天悯人,而且是一种大悲大悯,像佛陀。”这篇小说,
虽然是科幻小说,有世界的构筑,科学的根据,细节的可信,但刘慈欣没有仅仅
满足于对技术的描写,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物质文明繁荣下人类心灵的深切
思考。从这篇属于未来时代的世界里,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身影。
(5)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航船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6)写作特色
①本文叙事与抒情并用,在娓娓叙事过程中女宇航员的感情自然流淌。
②人物刻画鲜明细腻。
3 / 3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③插叙的运用。
④鲜明的对比。
(7)精彩语段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
她问。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趴到地
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本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她”对外界敏锐细腻的观察、对自然深沉的痴爱。更表
现了“她”的单纯、可爱、善良。
我怕封闭……”一道闪电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本句与前文相呼应。写出了女宇航员她的现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表现了
她的孤寂无助。而这句话也触动了“我”对“她”的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