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从人文价值角度谈初中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人文价值的角度来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审美情感和道德感受,使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人类的悲欢离合、荣辱成败,进而形成崇尚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的人文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光辉,掌握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尊敬历史、传承文明的态度。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历史是人类情感的延伸,是精神文明的载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伟大事件、艺术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还可以欣赏历史上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解读历史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审美情感。
通过对历史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欣赏历史文化的能力,提高审美情感,陶冶情操,使之成为有情感的人文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
历史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行为和社会规范的记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高尚品质和道德行为。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的品德,他们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操守,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讲述历史人物的道德选择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
通过对历史的道德感受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道德素养,成为有道德的人文素养。
汇报人:2023-11-25CATALOGUE 目录•引言•中学历史教育的多重价值•当前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升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引言目前中学历史教育主要围绕着国家课程标准展开,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授,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
教育内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教学方法考试导向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停留在应试层面。
教育评价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中学历史教育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改革需求历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视野、培养思辨能力。
学生成长需求为什么要思考中学历史教育的价值通过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价值,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建议,提高中学历史教育质量。
有助于完善中学历史教育体系,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为培养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意义目的中学历史教育的多重价值历史知识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知识历史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基础知识。
知识传承价值德育价值通过学习国家历史,了解民族英雄和光辉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敬业等,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高思辨能力历史教育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具有复杂性,学生需要在多种观点中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培养历史思维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特的历史思维。
培养跨学科思维历史学科涉及众多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聚焦历史学科特点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作者:李树全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06期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丰富、多元、详实的内容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古今中外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很多都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很好的育人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聚焦学科特点,挖掘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但教师如若罔顾历史学科的特点,空谈所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很难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也难以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从六个方面谈一谈聚焦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育人要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
一、落实整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外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使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并进一步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从而对国家、民族产生真挚的情感。
如果教师忽略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特点,学生的历史认识就是碎片化的,不利于他们产生真挚的情感,也不利于他们产生深厚的家国情怀,甚至会使他们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时期中外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鸦片战争时期的世界工业化潮流汹涌澎湃,世界联系十分密切,而当时的中国日益走向封闭,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清政府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学生通过学习就会认识到: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封闭,不能罔顾世界发展大势。
联系今天,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他们就会认识到:无论在何种情況下,中国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绝不能走自我封闭的老路。
在中外历史联系中,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情感自然而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学生对鸦片战争可能会缺乏深刻、全面的思考,更不可能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今天、展望明天。
对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再认识
《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再认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各种理性思维能力: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质疑思维等理性思维能力。
2、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历史学科能够让学生从面对各种历史问题中获得良好的情感及道德教育。
3、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历史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历史事件,也要着重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以及过去发展出的文明与不断演化的世界。
二、实践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索:历史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自我探索的精神,从而不断学习知识、思考关系和应用能力。
2、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历史学习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以
历史文献为基础,参观历史古迹、古建筑,欣赏历史文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提高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历史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实践情况,选用合适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可忽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考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形成一种真正有效的教学环境,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做出正确可靠的判断和决策,促进他们健全的身心发展,升华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研有感价值立意: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之魂〇王光宇价值立意是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立意,是教学立意的最高层次。
三观正,人方能健全成长,价值观出错,一切皆犯病,因而,价值观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
历史是人文学科,“明历史真相,鉴经验教训,察利弊得失,辨善恶美丑,以利启迪今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是历史教育的独有优势,做好价值引领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这种优势”m。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亦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可见,价值引领是高中历史学科育人的本质要求,价值立意是达成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的必然途径,是历史学科育人之魂。
本文拟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新教科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例,探讨以价值立意引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基于史实进行价值判断价值立意不可凭空捏造,而须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史海浩瀚,事实何寻?依据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教学中的历史事实应基于课标、教材与学术前沿。
教师可在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旧课标”)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旧教科书”)的对比中,捕捉到新课标、新教科书的变化,追踪学术前沿,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夯实历史事实的基础,再从历史事实的判断中,找出符合历史进步意义的价值,并将其确定为一节课的教学立意。
相较于旧课标,新课标增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区域开发”等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
旧教科书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涉及较少,必修模块只提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表,无其2020年第12期(总第498期)h—一他内容介绍;选修模块设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 题,学生可选择性学习。
谈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随着时代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通过历史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家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开阔眼界、吸取经验、提高道德品质,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需要从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方面教导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就如何利用中学历史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作出了相关的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对策前言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仅需要语、数、外基础学科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史政类人文社科的引导,必须从多个方面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对人类以往实践的一种记录与总结,一方面它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史实,避免眼界受到局限,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是一门教人做人的学科。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与思考中不断受益。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倘若学生能够在此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由此可见,历史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只有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人生经验历史学科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从古至今的事件,还有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历史事件种类繁多、形态迥异,既有正面的事件,也有反面的例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经验,这不仅能够引发我们关于学习与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相关的问题作出相关的指导,由此可见,我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人生经验,而中学历史教师则要把握好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历史在育人中的价值历史在育人中的价值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在育人中,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可以教会人们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发展,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差异。
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审视并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合理。
同时,历史中的伟人和英雄事迹也能够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比如,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孔子的仁爱之道,从而培养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历史可以提升个人素养。
历史给予了人们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了解到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从而拓宽自己的眼界。
同时,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智慧的宝库,其中蕴含着许多思想和哲学的精华。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和社会进步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实现的。
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起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
同时,历史中的错误和悲剧也能够警示人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重蹈覆辙。
比如,历史上的战争和暴行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可怕,从而更加珍惜和平、追求和平。
历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从而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人们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事件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原因,避免盲目从众和被愚弄。
同时,历史也是一个反思自我和改进的机会。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人们可以发现历史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更加注重自我反省和改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人文科学,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下从教师角度出发,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注重传递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人可以对历史进行不同的解读与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公正地讲述历史事件与人物,避免带有主观意识的观点评价。
教师应注重传递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例如爱国主义、民主、和平等,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历史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使命感。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
历史学科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师应注重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历史是全球性的,不仅包括中国历史,还包括世界历史。
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差异,以及历史事件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优劣之处,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宽容心态。
教师应注重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历史价值观的能力。
历史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更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历史价值观的机会。
可以通过历史文化考察、历史实地考察、历史故事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感受历史价值观的力量,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正确的历史观、启发式教学、拓宽历史视野、学以致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之我见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
我认为,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不同文明的兴衰兴废,从而形成对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认识。
同时,历史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
此外,历史学科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看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壮丽篇章,还会意识到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不幸和悲剧。
这些历史事件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当下的情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由前人的努力和牺牲才得以成就的。
学生在历史学科的教育下,会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愿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历史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和事实,更重要的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历史学科常常呈现给学生一系列事件和观点,学生需要具备辩证的能力去分析、评价和判断。
这种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够客观理性地思考,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坚信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谈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通过历史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家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开阔眼界、吸取经验、提高道德品质,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需要从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方面教导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就如何利用中学历史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作出了相关的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關键词: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对策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仅需要语、数、外基础学科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史政类人文社科的引导,必须从多个方面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对人类以往实践的一种记录与总结,一方面它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史实,避免眼界受到局限,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是一门教人做人的学科。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与思考中不断受益。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倘若学生能够在此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由此可见,历史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只有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人生经验
历史学科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从古至今的事件,还有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历史事件种类繁多、形态迥异,既有正面的事件,也有反面的例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经验,这不仅能够引发我们关于学习与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相关的问题作出相关的指导,由此可见,我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人生经验,而中学历史教师则要把握好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代史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着重讲解这些近代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
从我国签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都能够看出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在新的时期,不仅是我们的祖国要不断强大起来,同样,作为祖国一份子的学生,也需要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通过历史事件得出启示、感悟,一方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所在,突出了对学生品质和素养的引导,从而在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从历史中感受丰富文化
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因此,通过这些辉煌灿烂的文化,引导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灿烂的青铜文明、昌盛的秦汉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等,还能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特征鲜明的明清文化等,这些文化都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国家,教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及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作风是十分有益的。
除此之外,在学习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想、科学技术后,能够让学生看到中国的文化特点,既能够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这样也能给学生相应的启发:要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能够秉持继承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三、课内外育人相结合,推动学生的多重发展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外锻炼与拓展,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升。
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将课内外育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吸收课本知识,了解丰富的历史史实,在课下带领学生拓展,将育人活动不断延伸,推动学生的多重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历史知识竞答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出题,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够达到温习的目的,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通过这样的小竞赛,学生能够获得许多理论学习之外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团队比赛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合理分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进行个人比赛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沉着冷静、波澜不惊的风范,在分发奖品时,学生也能够收获分享的喜悦。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那么枯燥乏味,相反,只要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将课内外教学、育人相结合,就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轻松的学习历史、快乐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而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教书育人贯穿于工作的始终,除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之外,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素养,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准备。
参考文献
[1]邵俊清.以史为鉴,育人以德——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J].新课程(下),2016(11):266.
[2]李晓丽.中学历史教学育人功能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4):42.
[3]卢慧敏.育人:中学历史教学的本质及意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2):58-59.
[4]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於以传.知真求通立德——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概述[J].现代教学,2013(Z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