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各类行政区划单位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行政区划(2018)
截止2018年06月19日,全国共有(省以下行政区划单位统计不包括港澳台):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34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334个(294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2851个(966个市辖区、367个县级市、1347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39888个(2个区公所、21116个镇、9392个乡、152个苏木、984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8241个街道)
说明:四级行政区具体数量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8》,一年统计一次,截止2018年1月1日。
按照行政区划代码用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西北、港澳台表示分布,具体如下: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东)
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港澳台(香港、澳门、台湾)。
第1篇在我国,县级以上是指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法》的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等级别。
其中,县级以上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等七个级别。
以下是关于法律规定的县级以上包含的详细介绍。
一、省省是我国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包括23个省。
根据《行政区划法》的规定,省人民政府是省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省的行政管理。
省人民政府下设各厅、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省各项行政工作。
二、自治区自治区是我国行政区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有5个。
自治区人民政府是自治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区的行政管理。
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设各厅、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区的各项行政工作。
三、直辖市直辖市是我国行政区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有4个。
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直辖市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直辖市人民政府是直辖市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市的行政管理。
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设各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市各项行政工作。
四、自治州自治州是我国行政区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有30个。
自治州人民政府是自治州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州的行政管理。
自治州人民政府下设各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州的各项行政工作。
五、县县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共有1,432个。
县人民政府是县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县的行政管理。
县人民政府下设各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县的各项行政工作。
六、自治县自治县是我国行政区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有117个。
自治县人民政府是自治县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县的行政管理。
自治县人民政府下设各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县的各项行政工作。
七、市市是我国行政区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共有493个。
市人民政府是市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全市的行政管理。
市人民政府下设各局、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本市各项行政工作。
以上七个级别构成了我国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在法律规定的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拥有相应的行政管理职权。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理知识点一、海陆位置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背陆面海)。
2、我国西北部深入亚欧大陆的中心,便于从陆路与欧亚各国联系;东南部面临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从海上与世界各国往来。
二、经纬度位置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5'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约7340'E),东西相距5200千米。
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五个时区,时差达4个多小时。
2、为了使用上的方便,目前我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所采用的东8区的区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3、标准的“北京时间”发自陕西省的一个普通县——蒲城(约10933'E,3457'N)。
这里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就在这里,它是中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
4、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31'N),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约415'N),南、北相距5500千米,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南部,全国约有90%的地区处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和亚热带,还有部分深入到热带地区。
5、这样的经纬度位置,使的我国的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面积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与欧洲的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相当。
四、临海和岛屿1、我国近海海域的总面积约480万平方千米。
2、根据海区地形和水文特征,可将我国近海划分为四大海区,自南向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的蓬莱角的连线为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侧的启东角与朝鲜半岛南侧的济州岛之间的连线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汕头东部的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为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3、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近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岛屿。
考点18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考点梳理考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在热带,没有寒带。
考点2 中国的领土面积1.领土面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疆界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
3.海域大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
(1)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2)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
(3)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4.中国领土“四端”方位位置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考点3 中国的邻国1.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吉尔吉斯斯坦、F塔吉克斯坦、G阿富汗、H巴基斯坦、P印度、J尼泊尔、K不丹、L缅甸、M老挝、N越南。
2.隔海相望: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马来西亚、e文莱、f印度尼西亚。
3.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考点4 中国的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省、县、乡(镇)2.省级行政区域(1)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之最: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③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疆、澳门。
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形图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的分布。
[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教学难点]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㈠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屏显】中国行政区划图问: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分为哪几种?答: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种问:它们各有多少个?答: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问“自治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单位呢?指图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自治区?答: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自治区”以及其下辖的“自治州”及下辖的“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名称都很长,老师已经进行了分类,请同学们找一找规律。
第一类:地名+族名+族字,主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类:地名+族名,主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类:地名,主要有“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问:“直辖市”含义如何?指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
答:“直辖市”即中央直接管辖的市;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问:“特别行政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区?指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特别行政区。
答: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总结过度: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行政区划众多,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他们呢?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屏显】中国地形图【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零一四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篇一:中国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
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历史沿革: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大行政区)。
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
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
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无论是民众认识国情,科研机构及专家认识区域地理格局,还是各级政府有效实施区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对中国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简称区划)。
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是立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相应原则和方法进行的地理系统分区。
它是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法。
按照所进行区划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区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农业区划、综合区划等不同种类。
下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就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案及其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国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概念和意义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二)自然区划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自然区划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表1),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表1:中国已有自然区划下面就表中部分方案略作介绍。
1.罗开富方案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
第1篇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对领土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
行政区划的设置和调整,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区划。
二、行政区划的种类我国行政区划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地级行政区划:包括地级市、自治州、盟。
3.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
4.乡级行政区划:包括乡、镇、街道。
三、行政区划的设置和调整1.设置原则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3)有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稳定;(4)有利于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的保持。
2.调整程序行政区划的调整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提出调整方案;(2)征求意见;(3)上报国务院审批;(4)公告实施。
四、行政区划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三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该法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工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为行政区划提供了法律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了行政区划的设置、调整、命名、变更等具体规定,为行政区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1.古代行政区划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设有州、郡、县等行政单位。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行政区划逐渐完善。
2.近代行政区划鸦片战争后,我国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革。
中国省和地级市的数量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4个直辖市,23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332个地极行政区划单位,275个地级市,22地区,30自治州,5盟286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830个市辖区,381个县级市,1478个县,116自治县,49旗,3自治旗,2特区,1林区44822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66区公所,20600镇,17196乡,282苏木,1160民族乡,2民族苏木,5516街道以上数据不包含台湾的数据以上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全国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东北地区、3省。
(3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地区、2省2市1个自治区。
(2省:河北、山西;2市:北京、天津;1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华中地区、3省。
(3省: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地区、2省1个自治区。
(2省:广东、海南;1个自治区:广西)华东地区、6省1市。
(6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1个直辖市:上海)西南地区、3省1市1个自治区。
(3省:四川、云南、贵州;1个直辖市:重庆;1个自治区:西藏)西北地区、3省2个自治区。
(3省:青海、甘肃、陕西;2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台港澳地区、1省2特别行政区。
(1省:台湾;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全国各省份总共有多少市级城市统计:东北地区、(黑龙江省13市+ 吉林省9市+辽宁省14市=36个市级城市)华北地区、(河北省12市+山西11市+直辖市2个+内蒙古13市+个市级城市=38个市级城市)华中地区、(河南省17市+ 湖北省13市+ 湖南省15市=45个市级城市)华南地区、(广东省22市+ 海南广西省12市+广西壮族自治区12市=46个市级城市)华东地区、(山东17市+江苏省13市+安徽省16市+浙江省11市+江西省11市+福建省9市+直辖市1=78个市级城市)西南地区、(四川省21市+云南省16市+贵州省9市+直辖市1个+西藏自治区7市+ =54个市级城市)西北地区、(青海省8市+甘肃省14市+陕西省10市+新疆维吾尔族15市+宁夏回族自治区4市+ =51个市级城市)全国各省份(七个大区)总共有多少市级城市统计:全国共有市级城市为348个。
中国行政等级中国行政等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套行政分级体系,是国家按照历史、地理、人口数量等多方面因素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自治州、县、县级市等行政单位,从省级一直划分下去,形成的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等级分为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办事处)。
一、省级省级是中国行政等级的最高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地级市地级市是行政等级的第二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等级中的第二大分级,是指省级行政机关的直接下级行政单位,根据不同的省份,地级市的名称也有所不同,如江苏省的地级市叫市、浙江省的地级市叫市、福建省的地级市叫市、安徽省的地级市叫市、山东省的地级市叫市等。
全国共有346个地级市,其中有4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海南省。
三、县级县级是中国行政等级中的第三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直接下级行政单位,县级的行政区划有许多变化,县的行政等级实际上主要由县的自然条件、人口数量决定。
根据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县级行政单位可以分为县、市、区和旗四类。
全国共有2,862个县(市、区、旗)。
四、乡级乡级是中国行政等级最低级,是县(市、区、旗)直接管辖的行政单位。
乡级行政单位可以分为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类,乡一般指村庄较多的行政单位,镇一般指村庄较少的行政单位,而街道办事处一般指城市的居委会、社区等行政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下行政区划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乡级行政单位必须满足总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少于1000人的条件。
总之,中国行政等级分为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办事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历史、地理、人口数量等多方面因素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自治州、县、县级市等行政单位,从省级一直划分下去,形成的行政区划体系。
建国初期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略谈1949年1月1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号”令,组建辽西省。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5号”,合江省并入松江省;嫩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安东省北部划归吉林省,南部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撤销辽北省建制。
1949年4月20日,撤销安徽省,并将今安徽地区划分为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1949年6月,撤销江苏省,并将今江苏地区划分为撤销江苏省,并将今江苏地区划分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三个省级行政区。
1949年7月25日至27日,华北人民政府于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在原民国河南省的基础上设立平原省。
中华民国历时38年,由于一直处于外患内乱频仍,政局动荡不安之中,因此其行政区划十分复杂多变。
从民国初年的省--道--府、州--县虚四级,到废府、州后省--道--县实三级,再到1928年废“道”制后的实二级,1936年开始又实行省--行政督察区--县虚三级,抗战时期省--(省)主席行署区(稍后的几个大区公署)--行政督察区(专员区)--县虚四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同一时空出现两种(国民党和共产党,共产党和日伪) 或三种(共产党、国民党和日伪)行政管理体制的并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行政区划的特点,是从战争体制向和平体制的转变,从频繁变动向相对稳定的转变,从省--专(地)--县体制向省--市--县体制的转变。
建国初期的行政建置,仍然较多地保留了不少战争环境下的区划特征。
例如行政层级多(由省到县为四级,其中第二级大行政区是战时条件的直接产物)。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专区(后改称地区)制度就是由行政督察区移植而来的。
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地县改市、以市带县”的体制。
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南行署区。
全国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律改称“××区专员公署”。
第1篇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的,对领土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区域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其行政区划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等多个层级。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区划。
二、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1. 原则一:因地制宜,有利于行政管理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利于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2. 原则二: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行政区划的划分应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3. 原则三: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4. 原则四:尊重历史,保持稳定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尊重历史,保持稳定,避免频繁变动,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行政区划的层级1. 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省:省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省的行政首长为省长。
(2)自治区: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行政单位,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自治区的行政首长为自治区主席。
(3)直辖市:直辖市是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城市,具有较高的行政地位。
直辖市的行政首长为市长。
(4)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对香港、澳门实行的特殊行政区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首长为行政长官。
2.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市、民族自治县和县级市。
县级行政区划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县:县是中国基层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六大地理区域
我国六大地理区域的说法并非统一说法,定义为通俗、常用、流行说法较为贴切。
追溯来源,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六大行政区的影响。
结合当前我国行政区划,对我国六大地理区域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作以下通俗、常用、流行说明。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原地区:河南省。
)】
□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第一级行政区第二级行政区第三级行政区第四级行政区
地级市县级行政区
自治州,地区、盟除市辖区以外的县级行
政区
省直辖县级市
(除海南省所有
县市外,仅有的4
个县级市即湖北
省仙桃市、潜江
市、天门市和河
南省济源市由省
直辖)
省直辖县(仅海
南省全部的县由
省直辖)
其他省直辖县级
行政区(仅湖北
省神农架林区1
例)
市辖区
县(自治县)
五级架构特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各类行政区划单位分布
省、自治区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乡级行政区
街道,镇,乡(民族乡)
镇,乡(民族乡)
特例①:省、自治区(第一级)→地级行政区(第二级)→县(第三级)→区公所(第四级)
→乡、镇(第五级)
特例②,仅限新疆伊犁:自治区(第一级)→伊犁州(第二级)→地区(第三级,塔城、阿勒
泰)→县级行政区(第四级)→乡级行政区(第五级);
街道(社区),镇,乡(民族乡)
镇,乡(民族乡)
《香港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课设立非政权性的区域
组织,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
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
《澳门基本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课设立非政权性的市政
机构。市政机构受政府委托为居民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服
务,并就有关上述事务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