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注气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29
1.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A. 碳氢化合物B. 氮氢化合物C. 硫氢化合物D. 氧氢化合物2. 油井钻探中,钻头的主要作用是?A. 输送泥浆B. 破碎岩石C. 测量深度D. 收集样本3. 油气田开发中,常用的二次采油方法是?A. 水驱B. 气驱C. 热驱D. 化学驱4. 油井完井后,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A. 压裂B. 注水C. 测井D. 试油5. 石油钻井中,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冷却钻头B. 携带岩屑C. 增加钻速D. 稳定井壁6. 油气藏的类型中,最常见的是?A. 构造油气藏B. 地层油气藏C. 岩性油气藏D. 复合油气藏7. 油井生产中,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是?A. 增加井数B. 提高井深C. 优化开采技术D. 减少井距8. 石油加工中,催化裂化的目的是?A. 提高辛烷值B. 降低硫含量C. 增加重油产量D. 生产轻质油9. 油气管道运输中,常用的防腐措施是?A. 涂层保护B. 增加壁厚C. 降低流速D. 减少温度10.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是?A. 二维地震B. 三维地震C. 四维地震D. 五维地震11.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增产措施是?A. 酸化B. 注氮C. 注二氧化碳D. 注聚合物12.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储罐类型是?A. 立式储罐B. 卧式储罐C. 球形储罐D. 锥顶储罐13.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平台类型是?A. 固定平台B. 浮动平台C. 半潜平台D. 自升平台14.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15.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脱硫工艺是?A. 加氢脱硫B. 吸附脱硫C. 氧化脱硫D. 还原脱硫16.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描述技术是?A. 测井B. 地震C. 地质D. 数值模拟17.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口装置是?A. 采油树B. 防喷器C. 井口阀门D. 井口管汇18.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是?A. 流量计B. 压力表C. 温度计D. 液位计19.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液类型是?A. 水基钻井液B. 油基钻井液C. 合成基钻井液D. 气体钻井液20.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泵类型是?A. 杆式泵B. 螺杆泵C. 离心泵D. 柱塞泵21.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催化剂类型是?A. 金属催化剂B. 酸性催化剂C. 碱性催化剂D. 中性催化剂22.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工程技术是?A. 注水开发B. 注气开发C. 热采开发D. 化学驱开发23.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作业是?A. 修井B. 压裂C. 酸化D. 注水泥24.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安全设备是?A. 泄压阀B. 防火墙C. 防爆灯D. 防静电装置25.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技术是?A. 定向钻井B. 水平钻井C. 多分支钻井D. 连续管钻井26.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监测技术是?A. 压力监测B. 温度监测C. 流量监测D. 液位监测27.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分离设备是?A. 蒸馏塔B. 吸收塔C. 萃取塔D. 洗涤塔28.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管理技术是?A. 动态监测B. 静态监测C. 生产优化D. 储量评估29.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30.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储罐类型是?A. 立式储罐B. 卧式储罐C. 球形储罐D. 锥顶储罐31.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平台类型是?A. 固定平台B. 浮动平台C. 半潜平台D. 自升平台32.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33.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脱硫工艺是?A. 加氢脱硫B. 吸附脱硫C. 氧化脱硫D. 还原脱硫34.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描述技术是?A. 测井B. 地震C. 地质D. 数值模拟35.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口装置是?A. 采油树B. 防喷器C. 井口阀门D. 井口管汇36.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是?A. 流量计B. 压力表C. 温度计D. 液位计37.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液类型是?A. 水基钻井液B. 油基钻井液C. 合成基钻井液D. 气体钻井液38.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泵类型是?A. 杆式泵B. 螺杆泵C. 离心泵D. 柱塞泵39.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催化剂类型是?A. 金属催化剂B. 酸性催化剂C. 碱性催化剂D. 中性催化剂40.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工程技术是?A. 注水开发B. 注气开发C. 热采开发D. 化学驱开发41.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作业是?A. 修井B. 压裂C. 酸化D. 注水泥42.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安全设备是?A. 泄压阀B. 防火墙C. 防爆灯D. 防静电装置43.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技术是?A. 定向钻井B. 水平钻井C. 多分支钻井D. 连续管钻井44.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监测技术是?A. 压力监测B. 温度监测C. 流量监测D. 液位监测45.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分离设备是?A. 蒸馏塔B. 吸收塔C. 萃取塔D. 洗涤塔46.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管理技术是?A. 动态监测B. 静态监测C. 生产优化D. 储量评估47.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48.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储罐类型是?A. 立式储罐B. 卧式储罐C. 球形储罐D. 锥顶储罐49.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平台类型是?A. 固定平台B. 浮动平台C. 半潜平台D. 自升平台50.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51.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脱硫工艺是?A. 加氢脱硫B. 吸附脱硫C. 氧化脱硫D. 还原脱硫52.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描述技术是?A. 测井B. 地震C. 地质D. 数值模拟53.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口装置是?A. 采油树B. 防喷器C. 井口阀门D. 井口管汇54.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是?A. 流量计B. 压力表C. 温度计D. 液位计55.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液类型是?A. 水基钻井液B. 油基钻井液C. 合成基钻井液D. 气体钻井液56.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泵类型是?A. 杆式泵B. 螺杆泵C. 离心泵D. 柱塞泵57.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催化剂类型是?A. 金属催化剂B. 酸性催化剂C. 碱性催化剂D. 中性催化剂58.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工程技术是?A. 注水开发B. 注气开发C. 热采开发D. 化学驱开发59.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作业是?A. 修井B. 压裂C. 酸化D. 注水泥60.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安全设备是?A. 泄压阀B. 防火墙C. 防爆灯D. 防静电装置1. A2. B3. A4. D5. C6. A7. C8. D9. A10. B11. A12. A13. A14. A15. A16. D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B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D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B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1. A52. D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
第30卷第2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30,No.22023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Mar.2023—————————————收稿日期:2022-11-20。
作者简介:王高峰(1980—),男,河南许昌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注气技术研究工作。
E-mail :**************************.cn 。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上游科技项目“碳驱油碳埋存一体化协同技术研究”(kt2022-8-20)和“冀东高深北区高66X1断块E s 33II 油组碳驱油碳埋存先导试验”(2022ZS0806)。
文章编号:1009-9603(2023)02-0168-06DOI :10.13673/37-1359/te.202211013CCUS-EOR 开发同步埋存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王高峰1,曹亚明2,解志薇3,刘媛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唐山063000;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河北沧州062550)摘要:CCUS-EOR 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 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CO 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
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积注入量与年注气速度计算,稳产期的时间长度即稳产年限借助气驱“油墙”集中采出时间测算,递减期内的阶段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则利用典型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气驱产量递减率和稳产期采油速度需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确定,从而建立了CO 2驱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数学模型,提出将阶段采出程度逼近最终采收率的时刻作为同步埋存阶段与深度埋存阶段的转换点并引入阶段转换判据;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扣除上产期和稳产年限即为递减期的时间长度。
关键词:CCUS-EOR 开发;同步埋存;深度埋存;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模型;阶段转换判据;CO 2驱中图分类号:TE311文献标识码:AMethod for determining time length of simultaneoussequestration phase of CCUS-EOR developmentWANG Gaofeng 1,CAO Yaming 2,XIE Zhiwei 3,LIU Yuan 3(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Beijing City ,100083,China ;2.Jidong Oilfield of PetroChina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063000,China ;3.Huabei Oilfield of PetroChina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062550,China )Abstract :The life cycle of CCUS-EOR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One is the simultaneous sequestration phase (SSP ),and the other is the deep burial phase (DBP )of CCS.Determining the time length of SS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CUS-EOR development scheme design.According to the change trend of oil production under CO 2flooding ,SSP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an oil production rising period ,a stable oil production period ,and an oil production declining period.The time length of the oil production rising period is calculated from the annual gas injection rate and the cumulative injec⁃tion amount at the gas emergence time.The time length of the stable oil production period under gas flooding is calculatedby means of “centralized recovery time of oil bank ”.The change of stage recovery during the oil production declining peri⁃od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representative decline curves.The oil recovery rate during the stable oil production period and oilproduction decline rate under gas flooding a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il production multiplier due to gas flood⁃ing ”.Thu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valuating stage recovery in the case of CO 2flooding is established.The moment when the stage recovery under CO 2flooding approaches the 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 is proposed as the transition point be⁃tween SSP and DBP.On this basis ,a phase transition criterion is introduced.The time length of SSP minus those of the oil production rising period and the stable oil production period is the time length of the oil production declining period.Key words :CCUS-EOR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 sequestration ;deep burial ;evaluation model of stage recovery ;phasetransition criterion ;CO 2flooding全球范围内通过CCUS 方式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达到10亿吨级,其大规模碳埋存能力已被证第30卷第2期王高峰等.CCUS-EOR开发同步埋存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169·实[1-2],被视为石油企业碳中和的托底技术。
第30卷第2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30,No.22023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Mar.2023—————————————收稿日期:2021-06-14。
作者简介:丁帅伟(1987—),男,河南新密人,讲师,博士,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E-mail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饱和度和不同尺度的湖相页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4190214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基于响应面理论和粒子群算法的致密油藏CO 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2021JQ-454)。
文章编号:1009-9603(2023)02-0104-08DOI :10.13673/37-1359/te.202106030低渗透油藏CO 2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与地质封存的适应性丁帅伟1,2,席怡3,4,刘广为5,刘骞1,2,于红岩1,2(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2.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4.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5.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100020)摘要:低渗透油藏已成为中国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开展CO 2驱可实现提高采收率和CO 2地质封存的双重目的,但不同的注入方式对其适应性存在差异。
以某低渗透油藏典型物性和流体参数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论证了CO 2连续注入(CGI )、水气交替注入-气水段塞比恒定(CWAG )和水气交替注入-气水段塞比逐渐减小(TWAG )3种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地质封存的适应性。
研究结果表明,3种注入方式对于渗透率为1mD 的储层累积产油量和CO 2埋存量最高,采用生产气油比约束的工作制度更有利于CO 2驱提高采收率或地质封存。
挥发性油藏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深化机理研究——文88块沙三中8-10油藏高玉锋(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文88块挥发性油藏通过开展不同注入压力、不同物性、不同注入组分下的岩心驱替实验,明确天然气驱油机理及不同因素下天然气驱开发效果;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现场实际注入情况,明确天然气驱最佳注采参数。
关键词挥发性油藏注如压力天然气驱注入气组分中图分类号:TE357.7文献标识码:A文88块沙三中8-10油藏位于文留构造东翼文东斜坡带,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倾角大(16°-18°);油藏埋藏深(3600-3900m);物性差(平均孔隙度14%,渗透率1.7-5.5mD)、原始地层压力高(60-68MPa)、饱和压力高(41.32MPa)、地层温度高(145℃)、地层水矿化度高(33.0×104mg/L)、原始气油比高(350 m3/m3),为挥发性油藏,具有深层、低渗、高温、高压的特点,天然气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具不腐蚀,产出气无需分离等优势。
该块于2006年开始在沙三中8-10开展现场注天然气先导试验,目前5注11采,实现有效注气开发。
1天然气驱油效果实验研究1.1明确地层压力对注气提高采率影响研究1.1.1不同压力下天然气驱产出气组分变化研究细管试验分两次混相和三次非混相驱替进行,分析认为,地层压力越高,注入气突破时间越晚,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注入压力越低注入气突破越早,采收率越低;地层压力达到混相压力(45.16MPa)以上注气,注入气突破时的注入倍数、采收率变化不大。
保持高于原始饱和压力注气比衰竭至目前地层压力(30MPa)下注气采收率提高27.4个百分点,目前地层压力下注气比天然能量开发提高27.9个百分点。
1.1.2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第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驱替试验为非混相驱替,气体突破时间较早,分别在注入0.67PV、0.88PV和0.35PV时突破,其采收率分别为78.48%、92.20%和54.82%。
带油环的深海凝析气藏开发方式优选翟明昆;喻高明【摘要】针对A深水油气区块CPEDC2段为相态变化复杂的凝析气藏开采困难和经济可行性低的问题,在考虑采出程度、经济效益、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数据分析法,进行了CPEDC2段油气同采、先开采气后采油、先采油后采气等开采顺序研究和CPEDC3段不同井型转注水井的研究,最终得出CPEDC2以开采油环为主、而后才以衰竭式开发方式开采凝析气和黑油这种方式最为经济合理,CPEDC3采用后期采用水平井转注最为合理,对该区块后期开发调整也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能源与环保》【年(卷),期】2017(039)010【总页数】5页(P154-157,162)【关键词】油环;深水油田;数值模拟;开发方式优选;经济指标【作者】翟明昆;喻高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2目前国内海上油田大多采用分段注水与大段合采的开发模式,但由于注水井注入能力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油田产液能力难以正常发挥,影响油田的稳产[1-3]。
尤其是在储层分布复杂情况下,常规的注水开发时,注水成本高;而海上注气开发时,无非是直接连续注气、水气气水交替注入、注气吞吐几种形式[4-5],但都需要大型气体压缩机,在海上平台操作困难。
所以,在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下,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是海上油田开发的重中之重。
A深水油气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工区面积约5.5 km2,东西宽约1 858 m,南北长约2 980 m。
构造区距离最近港口油库为120海里,区域水深1 350~1 525 m。
主要目的层位2个层位(CPEDC2和CPEDC3),CPEDC2段孔隙度平均为22.5%,渗透率平均为267.9 mD;CPEDC3段孔隙度平均值为21.3%,渗透率平均为382.3 mD,且该层具有边水,边水能量推进方向为西—东方向为中孔中渗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