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法体系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武当三丰太极十八式武当城隍道教养生院武当三丰太极拳十八式拳谱动作分解:01、预备式 02、起式 03、退步崩式04、顺拉单鞭 05、提手上式 06、搂膝拗步07、野马分鬃 08、玉女穿梭 09、云手单鞭10、单鞭下式 11、上步七星 12、退步跨虎13、独立格挡 14、进步搬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化手 17、抱虎归山 18、收式第一式:预备式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①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②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③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动作:双手托天气沉丹田1.双手捧天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 5 o~45。
夹角)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捧天之精华之气,又转腕向内,手向上抬至头顶百会穴。
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头顶时,又转腕向内,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图2)o2.气沉丹田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
武当赵堡太极拳经典理论《太极秘术》《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一、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著述之始末。
按:承蒙武当山《武当》杂志编辑谭大江先生不吝赐教,将其珍藏之未传世之秘籍,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邢喜怀先师《太极拳道》、《太极拳说》;第三代传人张楚臣先师《太极拳秘传》;以及第四代传人之一王柏青先师《太极丹功义诠》,《太极丹功要术》以及王柏青在清雍正六年冬月所《自述》,赠予本人,实感荣幸,感谢大江仁兄深情厚谊。
同时感谢刘枫梧先生及先祖刘恒山前贤能为本门派保存并贡献此秘籍,实属人品可贵,值本门派诸门人众弟子,感恩带德,永铭垂青,祝愿刘恒山前贤永远福荫后世,家门昌盛,万古留名。
上述秘籍,均为得道真言,乃为太极拳界之至宝,现附录于此,供同道切磋学习,以便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注:文中标点符合为笔者所加,原文没有。
括号()内的字因看不清楚,为笔者据意揣磨而补之,不当之处望读者见谅。
二、王柏青留示(题目为笔者加)余从师温州张楚臣先师,曾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之妙微)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之难成者,方不足(传)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
余秘之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恭)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洲。
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更加珍贵,虽万金而不售,斯道气常存者也。
噫,孰鉴道之难于此乎。
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
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
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
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三、刘风梧序(题目为笔者加)余幼失怙,习祖遗之医略,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折,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初经药商,后习医道。
咸丰十一年,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
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老扶脉摇首而去。
武当太极十三式简介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武当太极十三势
武当太极十三势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十三势是由: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
10、化势,
11、双推势, 12、下势,
13、收势。
太极十三势其攻防意识较强,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等道家养生功法,十三势动作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过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生术,故为“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也是人生之长寿之法。
(太极只所以能练身体,是因为经络的导引作用;呼吸有牵拉作用;意念的诱导作用;肢体的配合作用)。
练习太极拳所要求的过程和阶段:第一阶段:入门:主练精化气。
第二阶段:蹬堂入室:主练气化神。
第三阶段:炉火纯青:主练神还虚。
第四阶段:蹬峰造极:主练虚还道,最终达到道发自然。
张三丰武当太极拳(第一路)武当太极拳是武当门派的优秀拳种,共有8路计108式。
拳势开展,姿势优美活泼,劲路绵绵不断,形似流水,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刚柔相济,以身领手,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在锻炼时缓慢柔和,走架时用缠丝弧形内劲,并结合经络循环走向,使人体气血分配于周身器官,从而达到内强外壮的目的。
(一)动作名称:1.混元一气2.阴阳两仪3.旋转乾坤4.混沌初开5.倚马问路6.左右挑打7.掤捋挤按8.火炮冲天9.金鼋露背10.二仙传道11.猿猴扔绳12.单峰贯耳13.迎风穿袖14.火炮冲天15. 狮子张口16. 青龙探爪17. 转身还原(二)动作图解:1.混元一气立正姿势,头正身直,虚灵顶劲(头上如顶皮球状),下颌微收,鼻尖与肚脐成一直线,两月平视,舌抵上腭,两手下垂,附于左右两裤缝部位,两手鱼际穴下松,脚心踏地,意守丹田,身体松静自然,三挺俱备(颈挺、腰挺、膝挺),呼吸自然(如图1)。
2.阴阳两仪两手掌向两侧方斜举,同两胯成一线,意守小指,上举成45°高时,意转食指根(手阳明大肠经的三间穴),至腰部时,中指向两侧前指,举过肩时,意转两虎口,然后两掌合抱,意守小指,屈膝下蹲。
此过程是:小指起,食指引,中指伸,虎口合,小指抱,劳宫对(如图2~3)。
3.旋转乾坤左上右下成抱球式(意在劳宫),然后,右掌从内向上翻,左手下翻,即由左抱球式转为右抱球式翻球(如图4~6)。
4.混沌初开随即向右前方出左、右掌,右手俯掌在前,左手仰掌在后回捋(向自身发功)收至腹部(如图7)。
5.倚马问路右手变为仰掌,左手变为俯掌向右前方发出,与右脚上下成一条垂直线,右掌高与头齐,左手的大拇指对准右臂的内侧肘窝处(少海穴),同时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斜三体步,重心为前4后6比例,目视右手(如图8)。
6.左右挑打左势一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成斜三体步型。
(1)右掌(意守劳宫穴)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变俯掌,同时丹田部位(整个小腹部)也随手掌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此为气贯经络),左掌从肘下向左挑出,双手随腰转向左前方,步法不变。
武当太极拳28式武当太极拳28式太极拳的手法多种多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武当太极拳28式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第一式:预备式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1、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2、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3、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
动作:双手托天气沉丹田1.双手捧天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80度)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捧天之精华之气,又转腕向内,手向上抬至头顶百会穴。
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头顶时,又转腕向内,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
2.气沉丹田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
双手亦同达下腹,后分别沿带脉斜下胯边,回至无极式。
要点:1、这是一个深呼吸过程,意念周天循环,呼吸要彻底,手意牵引要协调,吸尽天地灵气,真气存聚丹田。
[武当三丰太极拳]武当三丰13式太极拳武当三丰太极拳是武当祖师张三丰所创,由武当高道徐本善的嫡传弟子贾开先传授武当龙门派其次十五代弟子王兴清。
此拳功架紧凑,轻灵伸展;如行云流水,刚柔相济;如山岳江河,动静自如。
以调息、行气为主,拳走气随,意行拳先,有舒活筋骨、健身强体之功效。
同时,拳中穿插有拥捋捌等动作,配以身体平衡和重心偏移等身法,将太极拳的内劲功力发挥到极致,以四两拨千斤,是特别有用的攻防技法。
一、起瓦①两腿略弯曲,双手自然下垂,中指贴裤缝,目视前方。
②重心下移,身体下蹲。
左脚随即向左移半步,劲力从右向左移,身体呈半桩功。
③身体渐渐站立,两手伸直,渐渐侧举,待与肩平常,翻掌连续上举过头顶。
目随掌行(图1、2)。
④两手自胸前渐渐下按至丹田,拇指置于丹田左右,其余四指并拢,指尖相对。
眼略下视,调息(图3)。
二、金龟戏水①以两手拇指为圆心,两掌呈扇形向外分开,指尖朝下,自两腿内侧下探,身体下蹲呈马步(图4、5)。
②两手掌心向下,平向前伸,身体自然站立,两臂平举,左右劳宫相对(图6、7)。
③两掌如按浮球状,吸气拧身,两腿下蹲呈马步(图8)。
三、怀中抱月①两手下行,回收至大腿内侧(图9)。
②两掌贴身沿丹田上行,至胸部前伸,两臂略弯呈圆形,指尖相对如抱树状(图10)。
③身略左倾,右手自上而下、左手自下而上,双手揉球,交换位置,在身体左侧呈抱球状,两腿呈左弓步,身体随之左转(图11、12)。
四、拨云见日(右)①左手下落搭右手内关穴,向外�的同时劲力外移,身体随即右转(图13、14)。
②紧接着,运至身体右后侧时,身体左拧,两手向左内收,至左侧即反身右拧,两手再用力向右推出,掌心向外,左脚随即跟进半步,脚尖点地呈虚步(图15、16、17)。
五、陆海奔潮(右)①身体略向左转,右手下行划弧,自左手内侧向上搭,掌心相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18、19)。
②左脚侧移半步,重心在右腿,两手自上而下捋,身体随之下蹲左转(图20、21)。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太极十三势(谱)2007-12-13 12:02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
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
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
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
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
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
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於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太极十三势: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
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
武当太极拳九式招式详解导语: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很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健身运动,其中武当太极九式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招式,今天就跟店铺一起来看下详解武当太极拳九式吧。
一、狮子摇头滚珠丹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揉。
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柔)。
二、长蛇串珠扭腰丹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身体轻,长蛇串珠扭腰功,屈开伸合身体轻,尾能护头头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尾能(获头头获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前蹿后跃无歇息,圆机活法是真诠。
(前钻后跳)无歇息,圆机(灵活)是真诠。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五、豹虎爬山换骨丹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周身布满英雄气,脱胎换骨力无穷。
周身布满英雄气,(换骨脱胎)力无穷。
六、鹤舞松荫静体丹鹤舞松荫体泰和,轻洒漫步运蹉磨。
鹤舞松荫体(态)和,轻(刷)漫步运蹉磨。
提膝抖翎心神静,仙胎炼就意灵活。
提膝抖(翅)心神静,(胎仙)炼就意灵活。
七、熊罴漫步聚精丹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底炼得精气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海底(聚)得精(神)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八、金蟾望月炼气丹金蟾望月爱光明,一息相通倍有情。
金蟾望月爱光明,(气)息相通倍有情。
气候圆时吞入腹,明珠一粒落黄庭。
(明月)圆时吞入腹,(珍)珠一粒落(洞)庭。
九、蟠龙戏珠凝神丹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武当山,发扬光大于清朝武术家杨露禅。
武当十三式太极拳是杨露禅所创的拳术套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精髓,是太极拳技法的核心。
这个套路有固定的口令,以帮助练习者准确而优雅地完成拳术动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当十三式太极拳口令。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头动作,也是整个套路的起始点,它要求身体放松、意念集中。
口令:“两脚并拢,两手下垂,心神合一,沉重下降。
”二、开展开展是紧接着起势的动作,是为了把身体的气势展开,进入下一个动作。
口令:“左手上推,右手下沉,放松肩背,舒展四肢。
”三、采跌势采跌势是一种动作,通过脚步来展现出爆发力和柔韧性。
口令:“左脚跨出,身体向前,右手高举,蓄势待发。
”四、蹬脚势蹬脚势是利用腿部力量将敌人击倒的动作。
口令:“左脚向前蹬出,右手交叉护胸,左手下沉,保持平衡。
”五、接式势接式势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练习者可以学到更多的技巧。
口令:“右脚后退,右手顺势下放,左手向后拉,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推势推势是利用手臂的力量将敌人推开的动作,强调出太极拳的柔和和刚强之处。
口令:“右脚向前迈出,右手推出,左手跟随,保持平稳。
”七、回势回势是通过旋转和扭动身体来实现的,动作轻盈而领航。
口令:“左脚顺势回转,上体向右旋转,左手高举,右手下压。
”八、摇掌势摇掌势是一种快速切换动作的姿势,要求身体柔软灵活。
口令:“右脚前移,左脚抬起,双手紧握,摇身挥掌。
”九、拗步势拗步势是通过双脚进行步伐变化的动作,展现了太极拳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口令:“右脚回撤,左脚左转,双手侧身,保持平衡。
”十、单鞭势单鞭势是一种拐杖动作,通过手臂发力和身体的移动来完成。
口令:“右脚向后迈出,右手抬起,左手伸直,向前弯曲。
”十一、撇身势撇身势是太极拳中一种闪躲攻击的姿势。
口令:“左脚带动身体转向,右手向后握拳,左手向前伸直。
”十二、倒提势倒提势是一种后撤动作,利用身体活动协调手臂的动作。
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国太极六大派系之一,在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武当赵堡太极拳渊源於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由云游道人张三丰所创的“内外兼修”的武当太极拳。
张三丰传拳于山西王宗岳,王宗岳将太极拳传给了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故而命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道源流太极拳道源远流长,众说纷纭,笔者查阅诸多资料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徐兆仁先生所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丛书中《太极道诀》一书述之最详。
现将《太极道诀〃前言》部分全文摘录,以述太极拳道源流。
太极道的创始人为张三丰《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对张三丰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述评: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
虽然,老子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
支分派别,各有传人。
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
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
孔子曰:“老子其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
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夷,两派于斯一汇。
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
特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
在道教史上,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即希夷,、火龙先生、三丰真人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
他们臹慧卓越,鉴往知来,高论如泉,深不可测,不仅在超越人生的理论上独树一臶,而且在内修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但正因为他们都是些传奇式的人物,所以想详细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
就张三丰来说,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将他混同于主张阴阳双修的道教东派人物——张三峰。
当然,丰、峰二字同音,导致了混淆。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推荐文章练太极拳的合力运用简单介绍热度:太极拳歌口诀介绍热度:警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_警察面试个人介绍热度:入党申请书个人优点介绍热度:入党申请书个人情况介绍范文热度: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由师傅口传和身教。
武当赵堡太极,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掤、捋、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一)起势纳新吐故起混元,摄得真金鼎内煎。
披身滚臂展双棚,鼓荡往返折叠全。
(二)金刚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
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档跺脚面。
(三)拦扎衣太极拳法妙无穷,二十四法扎衣生。
棚捋挤按连殊用,采挒肘靠紧着根。
(四)左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
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五)单鞭拉开单鞭中堂站,左象箭来右似弓。
上下绕打用不尽,鞭捶击根追人魂。
(六)斜金刚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
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档跺脚面。
(七)右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
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八)斜行正隅互变斜行进,贴身壁腿把敌封。
十字手法变中论,肘靠膝胯顺势攻。
(九)琵琶势怀抱琵琶上下翻,打了两头打中间。
左右连环掌中窍,步走顺拗亦坦然。
(十)跃步斜行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
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一)小开合正身卸步拉满弓,进步放箭按法成,此式开合称虎扑,意到俱到方为真。
(十二)转身琵琶势透步圆转琵琶成,掏腿倒卷采挒蕴。
滚按卷挤绽开放,得机妙发最精良。
(十三)跃步斜行上金刚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
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四)伏虎若遇搂抱欲解束,十字抱胸意沉蓄。
武当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之拳法,十三式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等道家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式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山镇山之宝,长寿之法。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防守的动作,如‘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
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太极四层境界;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总的要领;1虚灵顶劲2沉肩坠肘,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8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这些口诀背熟,适合任何太极拳,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武当张三丰38式太极拳拳谱张三丰的武术可以说在武术界也是响当当的,张三丰创编了太极拳不仅使自己延年益寿,其总结的一套拳法对现代人也是颇有收益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当张三丰38式太极拳拳谱。
欢迎阅读!武当张三丰38式太极拳拳谱介绍1,起势重心下沉,脚尖点地,迈开马步标准,重心轻移到左脚。
做到:松肩沉胯,含胸拔背,全身放松。
两手合到腑前下沉,抱球提到胸窝,翻腕沉到膝盖与膝平,再抱球从两膝盖提起与肩平,成大圆形。
沉肩沉肘沉掌,气运掌心合掌于头顶,翻腕下沉至肠位与脐平,后收起,下沉做勾手提与肩平,同肩宽。
2,退步崩式两手交叉抱球,扣脚收脚丁步,手抱圆,手臂撑圆。
转身左脚向斜角迈步前移,马步棚掌,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两臂撑圆。
3,揽雀尾穿掌后坐,扣脚,上手齐眉下手齐胯,抱球收脚丁步。
穿掌下沉,迈右脚推、按,摆左扣右,摆右扣左,一插,二插收脚,三托换掌,左掌穿出,翻腕提膝,脚尖扣起蹬出,绷直收回。
重心下沉,上步,马步送掌。
摆脚一带至左上斜方,二换手退步,转身弓步带掌至右后斜角,后坐穿掌收脚,下沉扣脚抱球,面向正前方。
4,正单鞭左掌外翻,右手从左掌心穿出勾手,左手扶助右肘,提膝蹬脚,脚尖绷直收回,重心下沉,左脚迈出,掌心朝里向外逐渐分开。
5,提手上势后坐扣脚,左掌从肠位穿出,稍低于肩成正马步。
翻腕摆脚带掌收脚,肘与膝合,掌向正前方,托掌带手至肠位,形成一个立圆形,勾手提于肩平,提膝与手同步,蹬脚。
收脚抱球,重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翻球,左脚点起与两掌心相对,左脚迈出,马步沉掌,左掌心提至心窝,两掌背相对。
6,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脚前点,两臂撑园。
7,左搂膝拗步右掌下按,左掌上托,左脚收回成丁步,左掌心下按,右掌心上托与肩平,重心下沉,左脚迈开,搂膝推掌。
8,右搂膝拗步跟步后坐,转身带掌,左掌托与肩平,右脚收回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右搂左推。
9,倒转肱拨掌后坐,转腰右掌从肠位向左膝下插,抱左插扣脚。
武当太极拳法体系介绍
武当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拳系。
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堪称绝妙玄学。
太极拳法有: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武当太极28式、武当太极108式、武当太极剑
两仪拳
两仪拳,是用来练习内家拳之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爆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亦有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拳法,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为两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拳。
两仪拳法有:武当玄武拳、太乙五行拳、伏虎拳、八卦掌
无极功
无极功,是一种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修炼精、气、神人身三宝的道家静态丹法(又名内丹功),其功效是通经活络,益寿延年,亦能发人潜能,开人智能,是修炼太极拳法的最高境界。
无极功法有:道教活骨气功、五行气功、道门八段锦、丹田调吸聚气桩、混圆桩、太极引劲桩、道教养生动静气功、静坐
武当太极拳系,习练两仪,以壮其彪,修练无极,以培其本,唯太极调和阴阳,三者同修,能使其拳如龙乘云气,虎借风威。
相依相成,此三者,是太极拳法的整体,为武当武术的秘宗。
活骨气功:
活骨气功,是三丰派弟子在习武练拳之前调整身心之法。
它通过身体的伸缩运动,拉伸韧带、舒展经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此功法共4式,能有效地调理和引导气血,通经活络,维护周身,经长期实践证明,还有减肥塑身的好效果。
修习此功法,要注意平心静气,呼吸绵长,切忌心烦意乱。
动作越慢,效果越好。
女性在生理期应暂停修习此法。
活骨气功口诀
左右弯弓固肾腰旋转乾坤万物生
吐故纳新悟天道灵猴缩身行周天
第一式:左右弯弓固肾腰
本动作可拉伸身体两侧的阴经,按摩内脏,使腰肾强壮。
预备式:两脚并拢,两手互搭于腹部。
双目内视,清除杂念,全身放松。
(1-1)
起势:双手自然下垂,左脚向左开步,3个脚长的宽度。
两手掌心向下,向身体两边平举,同时身体略往下坐。
(1-2)
【动作】
1、左手掌心上翻,上举至头顶;右手向下向后,直至手背贴命门穴。
同时下蹲成马步。
(1-3)
2、左手往右推,腰往右侧弯,眼看左手中指。
(1-4)
3、身体收回竖直,两腿缓慢直立,两手回复成平举状。
4、右手手掌心上翻,上举至头顶;左手向下向后直至手背贴命门穴。
同时下蹲成马步。
5、右手往左推,腰往左侧弯,眼看中指。
6、身体收回竖直,两腿缓慢直立,两手回复成起势状。
7、重复3次。
8、两手交握,置于腹部,闭目调整呼吸20秒。
【要领】
上身侧弯时双腿保持马步。
第二式:旋转乾坤万物生
本动作可充分活动带脉,逐步强化腰腹肌肉,对全身气血流通有很大好处。
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
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能固摄下元。
带脉病候主要表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证。
如腰部酸软、下肢不利及男女生殖器官病症,包括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少腹拘急、疝气下坠等。
故带脉锻炼可强化男女生殖器官的功能。
本动作对女性来说,有活血化淤、调节生理期的作用,还可收腰减腹,美化体型。
【动作】
1、接上式,两脚位置不变,两手松开,置于体前。
2、两手掌心向下,徐徐提起,至胸前变为合抱。
(2-1)
3、两腿下蹲成马步,两手抱圆,从左至右,以腰为轴转动一圈。
(2-2、2-3)
4、马步,两手抱圆,从右至左,以腰为轴转动一圈。
5、重复转动3次。
6、两手掌心向下,徐徐站起,手下按至体前。
7、两手互搭,置于腹部,闭目调整呼吸20秒。
【要领】
马步要稳,转动过程尽量将胯部前顶,身体后仰,同时双手始终保持抱圆。
第三式:吐故纳新悟天道
此动作可拉伸任脉,任脉被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任脉阻滞不通则经闭、气血失养、带下色白;或肝经气滞,睾丸胀痛,疝气。
拉伸任脉,扩胸挺腰,可按摩内脏,调理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尤其对调理女性生理期,促进女子生殖功能有很大好处。
【动作】
1、接上式,两手松开平放于腹部,大拇指并拢。
(见图3-1),双手上抚至带脉,沿带脉分开至命门(见图3-
2、图3-3)。
2、下蹲成马步,同时双手沿双腿后部下抚至膝盖(见图3-5),然后手背于两膝连线正中合拢,指尖朝下(见图3-6)。
3、两手指尖沿任脉上行,同时胯部前挺,身体后仰。
手至膻中穴后分开,向两边拉出,身体尽量后仰。
(见图3-4)。
4、身体收回,两手同时收回至身体前方后下按。
5、重复3次。
6、两手互搭,置于腹部,闭目调整呼吸20秒。
【要领】
胯先前挺,然后身体后仰。
收回时腰腹部用力。
第四式:灵猴缩身行周天
本动作可拉伸任脉和身体后部经络群,调理和引导气血,运用气血通经活络,维护周身。
【动作】
1、接上式。
左脚收回至与肩同宽,两手松开,置于身前。
2、两手徐徐上收,至与肩齐,同时肩略耸起如灵猴状。
(见图4-1)
3、身体缓缓前探,至上身与腿成90度,下颏尽量往前拉伸(见图4-2)。
4、身体下压,两手抓两脚裸,稍停(见图4-3)。
5、两手松开,身体缓缓向上,两手沿两腿内侧阴经上抚至身体直立。
(见图4-4)。
6、重复3次。
7、两脚位置不变,两手互搭,置于腹部,闭目调整呼吸20秒。
8、收功:两手斜出,掌心向上,托起至眉毛处,掌心下压至腹部,重复3次。
【要领】
身体前探、下压时双腿尽量绷直,达到拉伸的效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