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组织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员工的工作绩效成为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组织支持感作为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忠诚度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组织中员工的工作绩效。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是员工感知到的组织对其个人价值的认同和支持。
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工作支持、公正的待遇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
已有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工作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同时,良好的组织支持感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情感和投入,从而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以分析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四、研究结果(一)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对其工作的支持、公正待遇以及职业发展的关注度越高,其工作绩效表现也越好。
此外,我们还发现这种关系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员工中均存在。
(二)组织支持感的作用机制组织支持感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组织支持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其次,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投入度;最后,它还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五、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组织都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
因此,组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提供充足的工作支持和职业发展机会;其次,要确保公正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员工关系管理文献综述1. 引言员工关系管理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合理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发挥,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员工关系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和实践建议。
2. 员工关系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2.1 员工关系管理的定义员工关系管理是指组织为了维护和促进组织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合适的沟通、参与和决策等方式,解决员工关切与问题,从而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参与和满意度。
2.2 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优秀的员工关系管理对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员工满意度: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率。
•促进员工参与与创造力发挥:通过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组织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投入和创新能力。
•增强组织绩效和竞争力:良好的员工关系有助于减少员工的冲突和不满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强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3. 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论与模型3.1 士气理论士气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和工作环境的态度、情感和意愿是影响员工表现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士气理论强调组织应通过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提供公正的奖惩机制和培养良好的领导者来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动力。
3.2 交换理论交换理论强调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相互交换的关系。
员工提供劳动力和承诺,组织提供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合理的交换关系可以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工作动力。
3.3 社会化过程理论社会化过程理论关注新员工进入组织后的适应过程。
有效的社会化过程可以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4. 员工关系管理策略与实践4.1 清晰的沟通和反馈组织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与员工分享组织的目标和决策,向员工提供清晰的工作要求和期望。
烟草公司沟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在简述概念及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德州烟草公司员工进行了调查与数据分析,指出烟草公司的媒体品质和组织的整体信息与烟草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同时与其工作绩效正相关;整体组织信息、员工与同事的沟通、与主管的沟通、个人反馈、沟通氛围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对其工作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越高。
【关键词】沟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在当今社会,企业已经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满意的员工能够对企业更加忠诚并认同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企业工作绩效。
国外的研究表明,公司与员工的沟通能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从烟草公司管理层的视角而言,与其核心员工的沟通对公司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烟草公司核心员工沟通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与其工作绩效三者的关系,找出烟草公司沟通满意度多个维度对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以寻求烟草公司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进而提高烟草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一、文献综述1、沟通满意度downs和 hazen(1977)认为,沟通满意度是个体对与组织沟通任一方面的满意度,并阐述了沟通满意度的八个维度的概念。
我国学者最近几年才进行沟通满意度研究。
严文华(2001)对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钱小军(2005)提出通过维度划分沟通满意度,其研究认为,与主管的沟通、媒体品质和沟通氛围是沟通满意度的八个信息关系维度因子中最稳定的因素,多数沟通指标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性正相关。
同时,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对于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
2、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源于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
时勘和卢嘉(2002)、李成文(2005)对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界定,是员工对其工作和工作经验产生的一种正向的情绪,其不仅包括心理方面,还包括身体部分。
其研究发现,高的工作满意度有助于提升员工生产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进,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而公共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则离不开公共部门员工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因此,公共部门员工的满意度成为了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公共部门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信任和满意度。
而公共部门员工的组织承诺则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织承诺既是组织对员工责任和关心的体现,也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信任度的表现。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因素,以期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改进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将有以下研究问题和目的:研究问题: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系?研究目的:1. 探讨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内涵和特征;2. 研究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相关因素与表现;3. 建立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模型;4. 分析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绩效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相关性分析法来探讨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文献综述本研究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了解公共部门员工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步骤二:问卷设计本研究将结合前期文献综述的结果,设计一份适用于公共部门员工的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问卷调查研究工具。
步骤三:问卷调查本研究将在特定的公共部门机构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符合样本要求的公共部门员工,发放并收回问卷。
步骤四:数据分析本研究将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步骤五:研究结果和讨论本研究将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结论,探讨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因素,以及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绩效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
《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他们凭借其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然而,要使知识型员工发挥出其最大潜力,组织必须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其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感知,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以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组织支持感是指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其贡献、关心其福祉和发展前景的感知。
许多学者对组织支持感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
知识型员工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价值,对组织支持感的感知更为敏感。
当知识型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工作绩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为某大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问卷内容涉及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等方面。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1. 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支持感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当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这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和职位的知识型员工在组织支持感和工作绩效上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而言,女性员工在组织支持感上相对较高,年轻员工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对组织支持感的感知更为敏感。
此外,不同职位的知识型员工在组织支持感和工作绩效上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职位特点、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
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对顾客满意定义的研究 (1)2、对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与模型的研究 (1)3、对顾客满意与其消费行为相关性的研究 (2)4、对满意度在其他领域应用的研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参考文献 (3)1.1 国外研究现状就该课题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并且呈现出起步早、发展快的特点。
美国学者Cardozo于1965年首次提出了顾客满意这一科学的概念,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外学者以顾客满意度为课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从定义、测评方法和测量模型等层面对顾客满意度作了大量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1、对顾客满意定义的研究对顾客满意度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Oliver和Linda (1981)认为顾客满意究其本质而言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是指顾客依据消费经验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期望与单个的消费经历相比较达到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具有主观性的情感状态。
有“现代营销学之父”美誉的菲利浦·科特勒(1999)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顾客满意反应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这种程度主要来源于顾客事前期待与实际消费效果进行对比后所形成的一种结果,具体来说就是顾客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消费后的实际绩效与事前期望的比较,当消费后的实际绩效远远大于期望值时,客户就对这一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反之亦然”。
2、对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与模型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1989年,西方学者全面开始从测评模型的构建角度对满意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科罗思咨询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费耐尔(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博士)在对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构建起逻辑模型。
费耐尔提出的测评模型,也就是常说的ACSI模型,该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所包含的指标体系,也就是影响顾客满意度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价值感知、顾客满意等众多方面。
组织承诺文献研究综述及其趋势展望内容摘要:组织承诺作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丰富。
本文通过对组织承诺的界定与维度划分、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组织承诺的测量三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以及对组织承诺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用组织承诺理论指导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赢得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与支持,为组织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组织承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组织承诺的界定与维度划分(一)组织承诺的界定组织承诺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就引起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们的研究兴趣。
Becker(1960)是最早关注员工组织承诺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单方投入的增加,担心因停止投入会导致重大损失而不得不继续留在组织中的心理现象。
随后,组织承诺的定义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行为说,即认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为了不失去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的一种承诺;第二种是态度说,即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人对组织的一种态度或肯定性的内心倾向,是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感情上的依附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第三种是综合性观点,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即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所在组织的特定态度与行为表现的有机结合。
尽管对组织承诺有不同的界定,但是以上三种观点都认为组织承诺是联结员工与组织的心理纽带。
这种联系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种成分(O’Reilly,C.& Chatman,J.,1986)。
依从更多表现为员工为获得某一特定报酬而采取的态度与行为;认同是员工对组织目标与价值观的赞同与接受而采取的态度与行为;内化则是将组织目标与价值观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与价值观,对组织绝对忠诚的态度与行为。
(二)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从单因素论逐步发展到多因素论。
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策略的文献综述1前言顾客满意度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公司谋求发展所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和参数,在目前,他作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感知结果,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技术改进等发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在阅读许多相关网站,文献,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简要的作此文献综述。
2满意度概念1965年Cardozo [1]首次将“CS”即“顾客满意"这一概念引入营销领域,此后顾客满意度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各个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类:(1)以消费过程中的行为定义的顾客满意度这一观点被称为特定交易观点,是从顾客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的认为顾客满意是事后对购买中某种特定行为的评价.如:Howard和Sheth(1969)认为,满意是消费者对所付出代价与所获得收益是否适当的一种认知状态[2]。
Pfaff(1977)认为,满意是产品组合的理想与实际差异的反差[3]。
Westbrook(1983)则认为顾客满意度是一种情绪反应的状态[4]。
Wilton(1988)把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实际品质与先前预期之间差异的评价[5]。
Kolter(1997)认为顾客满意度是一个人所感觉的愉悦程度的高低,是源自其产品知觉绩效和个人对产品的期望,二者相互比较之下形成的,也就是指顾客满意度是知觉绩效和期望的函数[6].Spreng(1996)认为将顾客的愿望作为比较标准优于顾客期望[7]。
(2)顾客对购买行为后的感受状态定义的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是对经过一段时间的购买和消费经验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一个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业绩的一个基本指标.Oliver(1981)认为顾客满意度是对事物的一种情绪反应,而这种反应主要来自于顾客在购物的经验中得到的惊喜[8]。
Woodside等(1989)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消费后产生的整体态度的一种表现,它反映出顾客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9]。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温州中小型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自尊的相关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时期对本企业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
组织承诺则是指员工对本企业的承诺,主要包括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以及持续支持承诺三个方面。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一直被用来衡量员工组织忠诚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确定员工是否离职的重要方式。
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指标,生产型企业中一般员工离职和新员工的雇佣一直非常平凡,企业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和企业中员工缺少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等因素密切相关。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主要用来描述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员工对组织关系的心理感知及其行为态度。
他们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是员工与组织关系状况的心理测量指标。
前人的研究中,虽然针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非常多。
独自研究自尊的也相对较多,但是对自尊方面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儿童、学生和青少年这几个方面,对在职员工的研究则比较少,尤其对农民工这一个群体的研究国内几乎没有。
而对这三个关系联合研究的不管国内外都不多,但是这个研究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工作满意度的正式研究始自Hoppock著名的《工作满意度》一书,他首度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素的满足感受,亦即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
他认为,工作满意度不仅是一种个体现象,而且应被视为群体或组织的特征,作为衡量和预测工作行为与组织绩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工作满意度同许多工作行为有重要关系,其中包括个人的薪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组织参考比较框架以及工作本身上级领导等关系均有显著影响。
组织承诺(Orgnaziatoinal Commitiment)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Becker (1960)年提出,用于反映雇员和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2】。
随后,Lyman Porter (1968)明确指出组织承诺是员工为组织尽力的意愿,留在该组织中强烈愿望和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接受。
组织沟通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组织的成功与否与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组织沟通是促进组织内部协调与合作、推动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组织
沟通满意度则是衡量组织成员对组织沟通质量和效果感觉的度量,是组织沟通工作的
重要指标。
工作满意度则是指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是评价组织员工绩效的重
要指标之一。
因此,研究组织沟通满意度对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组织沟通满意度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组织提升组织沟通工作质量,促进员工工作满意度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1)组织沟通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和量化方法;
(2)组织沟通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影响组织沟通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企业组织成员进行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组织沟通满意度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组织沟通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助于提高组织沟通效率,增强组织员工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2)为组织提供关于提高组织沟通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践建议;
(3)有助于完善组织管理理论,推动组织管理的发展。
沟通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沟通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一、沟通满意度及组织承诺定义的研究组织沟通满意度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普度大学Dale LeVel博士于1959年在其论文中提出,将其定义:为员工对自己在沟通环境中,知觉满足之整体性的程度。
1977年,沟通满意度研究的代表Downs、Hazen提出的对沟通满意度的定义:个体对组织沟通各个方面的满意度。
钱小军、詹晓丽那么把沟通满意度定义:为所组织成员关于组织沟通环境的整体感觉。
组织承诺最常被定义为:〔1〕保持一个特定组织的成员身份的一种强烈的期望;〔2〕愿意作出较多的努力来代表组织;〔3〕对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明确信任和接受。
由于组织承诺的多维度本质,越来越多的人支持Meyer和Allen提出的三成份模型,即情感承诺,留任承诺和标准承诺。
二、国外学者对沟通满意度相关研究及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 1、沟通满意度相关研究组织内部沟通不仅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和愿望,也能通过换位思考使彼此相互理解,从而建立信任和融洽的工作关系。
因此企业内部沟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满意度,对于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有重要的影响。
〔1〕组织沟通满意度多维度的研究最初学者们把组织沟通满意度作为单一维度的概念,使其围绕组织气氛而展开研究,从而得到作为衡量组织沟通成效的一项重要整体指标。
此后这种单一维度受到了学者质疑。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沟通满意度的维度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看法,不过多维度界定方法占主流地位。
Downs &Hazen (1977)编制的CSQ问卷时提出的组织沟通满意度8维度测量模型:该模型强调沟通满意度在组织沟通环境与参与者沟通方式两方面的测量维度,参加个人反应维度,淡化沟通中信息传递过程方面的维度。
Roben&O’Reilly(1974)在研究组织沟通满意度时主要将维度划分成为两大类:一类为信息方面,关注对信息的流向和信息内容的满意度;一类为沟通这方面,关注其他组织成员的沟通关系的满意度。
组织认同文献综述作者:高林林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组织认同是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组织认同的前因包括组织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
组织认同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OCB)、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意图、合作意图、基于组织的自尊等方面。
本文对目前组织认同定义、组织认同维度与测量、组织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一、组织认同的内涵组织认同是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由于研究问题与角度的不同,学者们对组织认同的定义存在分歧。
Simon & March (1958)第一个较为详细和完整的组织认同模型,将组织认同视为是个体与一些群体或归属于某些群体的统一性感知,因此,把组织认同理解为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的学者强调组织认同的认知特征,Ashforth & Mael(1989,1992)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体与组织在价值观上的一致性或是从属于组织的感知,它是个体以组织成员的身份来定义自我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对于组织成员成员感、归属感的认知过程。
这一定义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为大多数研究者采用。
有关组织认同概念在认知与情感的综合角度的代表人物是 Tajfel (1978)和Patchen(1970),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体基于组织成员身份而形成的自我概念过程,并且这种组织身份会促使员工与组织价值观保持一致,并产生情感归属,认为组织认同是个体对其他成员共享目标和经验的感知,表明个体与组织内其他成员拥有相似的知觉,同时个体感受到与组织紧紧团结在一起,表明个体对组织的归属感的产生,之后个体会从情感对组织产生依赖,并在行为上表现为对组织的忠诚,即将组织认同定义为相似性、成员身份及忠诚。
二、组织认同前因综述对组织认同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包括组织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环境因素。
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同遵循的一套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信仰体系。
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长期竞争力。
因此,对于许多组织来说,构建适合自己的组织文化变得至关重要。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文化类型、组织承诺、组织绩效等方面的关系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没有深入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由于组织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于组织文化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明晰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再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分析。
样本选择来自多个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
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而言,组织文化的三个维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均对组织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中,精神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它通过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组织的协作和创新,从而提高组织效能。
在制造业中,组织文化的制度维度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可能与制造业较为注重规范和流程有关。
在服务业中,物质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较为显著,这可能与服务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有关。
在金融业中,精神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可能与金融业更加注重创新和风险控制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组织承诺在组织文化和组织效能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具体而言,组织承诺能够传递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效能。
组织的规模和行业特征也会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作用效果。
例如,规模较大的组织可能更加注重规范和流程,因此制度文化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对工作技能评价结果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对工作技能评价结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三个关键因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绩效。
文章首先对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作技能评价结果的。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以帮助他们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从而优化工作技能评价结果,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二、文献综述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本身及其环境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通常与工作的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情感承诺则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和忠诚,表现为愿意为组织的长远发展而付出努力。
工作投入则是指员工在工作中的专注程度和投入程度,它涉及到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
在现有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效能的重要因素。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有更低的离职率。
情感承诺强的员工则更倾向于为组织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出更高的组织公民行为。
而工作投入高的员工则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对工作任务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工作技能评价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结果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的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探讨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对工作技能评价结果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理解,也能为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建议。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对这三个概念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关于它们如何影响工作技能评价结果的研究仍显不足。
沟通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一、沟通满意度及组织承诺定义的研究组织沟通满意度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普度大学Dale LeVel博士于1959年在其论文中提出,将其定义:为员工对自己在沟通环境中,知觉满足之整体性的程度。
1977年,沟通满意度研究的代表Downs、Hazen提出的对沟通满意度的定义:个体对组织沟通各个方面的满意度。
钱小军、詹晓丽则把沟通满意度定义:为所组织成员关于组织沟通环境的整体感觉。
组织承诺最常被定义为:(1)保持一个特定组织的成员身份的一种强烈的期望;(2)愿意作出较多的努力来代表组织;(3)对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明确信任和接受。
由于组织承诺的多维度本质,越来越多的人支持Meyer和Allen提出的三成份模型,即情感承诺,留任承诺和规范承诺。
二、国外学者对沟通满意度相关研究及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1、沟通满意度相关研究组织内部沟通不仅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和愿望,也能通过换位思考使彼此相互理解,从而建立信任和融洽的工作关系。
因此企业内部沟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满意度,对于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有重要的影响。
(1)组织沟通满意度多维度的研究最初学者们把组织沟通满意度作为单一维度的概念,使其围绕组织氛围而展开研究,从而得到作为衡量组织沟通成效的一项重要整体指标。
此后这种单一维度受到了学者质疑。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沟通满意度的维度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看法,不过多维度界定方法占主流地位。
Downs &Hazen (1977)编制的CSQ问卷时提出的组织沟通满意度8维度测量模型:该模型强调沟通满意度在组织沟通环境与参与者沟通方式两方面的测量维度,加入个人反馈维度,淡化沟通中信息传递过程方面的维度。
Roben&O’Reilly(1974)在研究组织沟通满意度时主要将维度划分成为两大类:一类为信息方面,关注对信息的流向和信息内容的满意度;一类为沟通这方面,关注其他组织成员的沟通关系的满意度。
共12个维度。
(2)组织沟通满意度与离职意向的研究Jablin(1987)是最早对沟通在离职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上下级沟通关系对下属的离职意向有预测作用。
Ferris通过领导与成员的交流研究发现:组织内的纵向沟通是离职意向的一个预测因素,能够获得较高的纵向组织沟通满意度的成员,具有较低的离职意向。
Scott(1999)通过对州政府官员的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沟通满意度对离职的影响很大。
人们因没有被告知相应的信而无法很好的完成任务,因而会有受挫感,容易产生离开单位的想法。
2、组织承诺的研究(1)组织承诺的多维结构研究组织承诺的概念自诞生之日起到今天经历了由单维结构到多维结构发展的历程。
美国社会学家Howard Becker基于单边投入理论,最早提出组织承诺概念。
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经济交换的契约关系,员工在某个组织停留超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离开,之前的“单边投入”,将很难替代和补偿,因此不得不留在现有的组织,与组织继续保持成员关系。
直到1984年,加拿大学者Meyer和Allen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感情承诺”和“继续承诺”的两因素论,组织承诺的概念进入多维结构的时代。
1990年,这两位学者基于社会科学家Wiener提出的“直接影响组织承诺的变量包括一般化的道德标准,忠诚的,责任感和针对特定的目标认同两个部分”,将将规范承诺作为第三个维度加进来并研究出量表进行测量。
(2)组织承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组织承诺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组织承诺是许多管理措施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基础和根源,它不仅可以很好的解释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很好的预测工作绩效、旷工、怠工、离职倾向、离职等多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组织承诺的研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Hargieetal发现,组织中沟通匮乏与低的组织承诺、生产率低下、缺勤率增加和高离职率相关。
Kongchan以十所大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指出,组织沟通、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呈显著相关。
Donald.P.Rogersetal研究发现,沟通显著影响组织承诺及工作满意度。
三、国内学者对沟通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1、在组织沟通方面的研究国内组织沟通满意度的研究较少。
在中国,最早你是由台湾的蔡文渊,李元墩对组织沟通满意度的定义进行本土化修正,他们认为沟通满意度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政策、信息来源、组织中各层面沟通状况、成员在组织中自由度等方面的满意感觉。
在大陆地区目前可以找到的研究只有严文华博士(2001)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组织沟通、沟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他通过研究,考察了沟通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关系。
结果表明沟通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成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成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2、在组织承诺在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研究苏方国,赵曙明(2005)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来考查员工的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多个潜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和因果关系。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王辉,刘雪峰(2005)探讨在中国大陆文化背景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等工作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对沟通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研究的总结与发展趋势1、沟通满意度的总结与发展趋势企业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企业内外部人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在增加……以上种种问题,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管理沟通来解决。
在我国,对管理沟通进行的研究探讨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著作开始于九十年代末期。
目前国内对管理沟通的研究多注重在管理沟通的理论层面上,在实践方面也主要只是对国外案例书籍的译著上。
对于沟通满意度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证明,提高沟通满意度,能增加雇员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且会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而未来组织沟通的也已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1)跨文化的组织沟通越来越重要;(2)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对组织沟通不断产生影响;(3)工作场所中的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极其互动对组织沟通影响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4)组织沟通将成为组织实现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手段2、组织承诺的总结与发展趋势对组织管理者而言,有效管理员工队伍成为员工关系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而组织承诺就是探讨这种关系的重要课题。
组织承诺是一种驱动力,它使员工表现出与一个或多个目标相关的一系列行动。
组织承诺对组织和员工都存在积极意义:对员工来说,增加自己对组织的承诺,代表一种积极的关系,可以增加员工自身对价值观的认知,增加自己的责任感等等。
对组织来说,组织承诺高的员工能不断的生产效率,提高工作绩效,降低离职率和缺勤率等。
因此未来组织承诺具有如下发展趋势:(1)从组织承诺与员工的离职意向的众多研究中发现,很多企业核心员工组织承诺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增加核心员工的组织承诺的研究将更加备受关注。
(2)组织承诺的测量一直以来最常用的就是采用问卷调查。
这对组织而言费时费力。
因此,是否存在其他有助于追踪员工组织承诺的替代指标提供个给管理者,这样将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积极管理员工组织承诺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 黄小科,基于上下级关系的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2] 王解荣,企业的沟通与满意度管理[J].中国保险,2005(4)60-61.[3] 梅红,宋晓平,领导行为、沟通满意感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10)91-94.[4] 梅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沟通满意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7)117-119.[5] 王钟菁,张欣莉,沟通满意度研究综述[J].今日论坛:今日科苑.2004,(6)71-72.[6] 杨咏芳,基于沟通满意度管理体系的构建[D]:济南大学,2004.[7] 弗雷德·鲁森斯著,王垒等译.组织行为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63.[8] 赵惠玲,段清,组织承诺概念发展研究.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J].2008(10)215-216.[9] 蓝红星,马玲.员工组织承诺及其人力资源提升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9).106-107.[10] 肖波,组织沟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之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11] 严文华,现代企业组织沟通研究——组织沟通、沟通满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12] 戚振江,朱纪平.组织承诺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N].浙江大学学报,2007(11).91-98.[13] 黄喻,黄思静.用Excel完成多变量间的相关分析[N].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6(8),431-435.[14] 李锡元.管理沟通[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7-30.[15] 刘京梅,裴利芳,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进展.质量管理.2008(9)38-42.[16] 王渊, 许益峰, 张彤,工作满意度与沟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4)231-233.[17] Steven L.McShane,Aary Ann Von Glinow.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China Machine Press,2003:208-209.[18] GeraldineE.Hynes,Managerial Communication: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