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地区公共建筑节能
- 格式:pdf
- 大小:175.44 KB
- 文档页数:3
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面积也逐年增加,导致自然资源大量被消耗,建筑耗能问题也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尽管近年来绿色节能建筑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气候因素、建筑的地域性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导致东北地区建筑行业技术水平滞后,加之北方建筑冬季必须供暖等诸多原因,其能耗相对而言会很大,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怎样做好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呢?本文首先论述了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术优选措施。
1.绿色节能建筑概况1.1绿色节能建筑简述绿色建筑的含义有多种理解方式,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表示人、建筑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稳定关系,也就是说建筑在被设计、建造、使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要求建造者们最大化的利用天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合理、健康的生活空间。
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限内,最大化的节约能量消耗,保护周边环境并降低污染度,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生存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现状对于我国我国绿色节能建筑技术而言,对它的研究起步很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在很多发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比如我国在1986年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建筑节能设计行业的标准。
,2005年7月1日,又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尽管如此,其仍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一是人们对绿色技能建筑认识度不够,导致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不高,加之很多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对其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全国各地方建筑节能工作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区甚至出现回退现象;二是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得不到全面的推广和使用;三是现有的不健全,相关政府部分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四是建筑节能上的资金投入甚少,很多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我国北方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及经济性利益浅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到来,能源的大量消耗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我国民用既有建筑能耗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
文章对我国北方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现状、改造重点进行了分析,对改造成本和改造后的经济利益性进行了分析,为居民小区或单个家庭进行节能改造提供了经济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用建筑节能改造经济利益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81-02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房屋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能耗越来越高,建筑能耗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我国北方严寒地区民用建筑为例来讨论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及相关节能问题。
一、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的现状1.概念。
建筑能耗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从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一直到建筑使用的全过程能耗。
而从狭义上讲是指建筑的运行能耗,就是人们日常用能,如采暖、空调、照明、炊事、洗衣等的能耗。
本文中所指建筑能耗是指狭义上的建筑能耗,即保障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所需运行使用能耗。
2.现状。
我国建筑可分为工业建筑、农村居住建筑和城镇民用建筑三大类。
据建设部统计的数据,目前我国人均住宅面积为30平方米,按中国13亿多人口计算,我国建筑面积已达到400亿平方米,而我国每年新建住宅近2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而建筑能耗已从10年前占社会总耗能的15%,上升到现在的占16.7%。
现有存量建筑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属于非节能的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占到30%以上。
如果按照现在的建筑能耗,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10亿吨标煤的水平,约等于4.5个三峡发电站的年发电量。
3.重点地区。
我国北方大部分采用集中供热系统,而建筑围护结构保温不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和热源调节不当等问题从而使系统损失的热量高达30%,导致我国建筑采暖能耗偏高。
东北建筑节能方案东北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气候和能源结构,建筑能耗较高,并且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适合东北地区建筑的节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建筑节能的设计阶段。
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至关重要。
在选用建材时,应优先选择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的材料,如EPS板、岩棉板等。
另外,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上,尽量利用被动式节能措施,如合理的朝向安排和选择适当的窗户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建筑节能的施工和维护。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建筑隔热材料的安装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建筑物的保养和维护也是节能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外墙、屋顶等部位,如有损坏及时修补,并加强对建筑内部设施的检测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第三,我们应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东北地区在冬季需要大量供热,因此,加强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采用节能型锅炉、管道绝缘、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另外,建筑智能化技术也是节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优化调整和能源的智能管理,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最后,我们应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推动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倡导节能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建筑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节能意识和技能水平。
此外,可以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到建筑节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总之,东北地区建筑节能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以及加强技术研发和普及教育,我们才能在东北地区建设节能型建筑,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措施及效益分析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等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集中供热面积大,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防寒保温 问题 是关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问题,注意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北方建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筑节约能耗的几点措施1.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 科技 产品。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
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测试表明,夏天开空调时,空调的耗电量可从原来303度降低到208度,可节电20%~30%左右;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
2.建筑节能中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价廉,对生态平衡没有任何 影响 。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kJ/(m2·年)之间,相当于2.4×104亿t标煤。
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日照能量在5×106kJ/(m2·年)以上。
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省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其他地区为资源较富和中等区。
浅谈东北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工程造价摘要:对东北既有建筑现状、节能任务和节能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对现阶段我国对能源节约的规范规程,重视工程造价管理适应新阶段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工程造价东北地区现状随着能源的日渐匮乏,建筑行业的节能要求已经成为我国节约能源的重点。
通过对东北既有建筑现状、节能任务和节能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对现阶段我国对能源节约的规范规程,重视工程造价管理适应新阶段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节能现状建筑的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
十二五主要就是强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合理控制能源消费。
本篇着重研究东北地区的既有建筑在围护结构节能方面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
受到我国经济紧张、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以及我国文化、制度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目前我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没有进行过节能设计。
在东北地区,采暖季用于民用建筑的煤炭用量是非采暖季煤炭用量的四~五倍。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断发展,预计在2012年,采暖季煤炭用量将达到非采暖季煤炭用量的七~八倍,对东北地区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基础规范、要求为建筑节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的实际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为了从全过程建筑实施中保证既有建筑50%的要求,制定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这些举措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外几种节能做法1)德国冬季多以燃油取暖为主。
未进行节能改造的住宅,其燃油量在20升/m2以上。
路得维希港的一栋示范建筑,主体为砖墙的住宅,外墙贴上20厘米厚的聚苯乙烯板做外保温,层顶则采用29厘米聚苯板保温,还采用了其他一些措施。
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度和能源消耗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
吉林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能源资源特点。
吉林省地处寒冷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夏季气温较高,建筑应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遮阳措施,减少空调能耗,提高建筑能效比。
其次,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需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应选用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用可再生资源或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应重视建筑设备的节能性能。
在建筑设备的选型和配置上,应优先选择能效比高、节能性能好的设备,如采用高效节能的采暖设备、照明设备和空调设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能效。
此外,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需注重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合理调整建筑内部环境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最后,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大对节能建筑的支持力度。
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创新和应用。
社会各界应增强节能意识,积极参与节能建筑的建设和推广。
综上所述,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吉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落实,为建设节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东北民宅建筑节能技术分析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采暖负荷大,因此节能在东北地区的民宅建筑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东北地区民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分析。
1.优化建筑外观设计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室内的温度保持情况。
采用外墙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如聚苯板、岩棉板等,能够有效降低外界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减少能量的损耗。
2.加强门窗保温措施东北地区冬季温度极低,很多能量通过门窗逸出,导致采暖负荷增加。
采用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窗,可以有效隔热,减少能量损耗。
在门窗上增加密封条,确保门窗的密封性能,防止冷空气的进入,提高室内空气的保温性能。
3.推广地源热泵技术东北地区地下地温较稳定,可以利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供暖。
地源热泵通过利用地壳深处的稳定温度,实现供暖和热水供应。
相较于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地源热泵节能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4.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东北地区太阳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
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热水的加热。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减少传统燃气或电热水器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5.合理利用建筑围护结构东北地区风大,合理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可以减少风对建筑的影响,降低能量的损耗。
在建筑的南向墙面增设阳台或温室,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室内加热;在北向墙面采用冬季保温的措施,减少能量的散失;同时,合理设置遮阳设施,降低夏季的空调负荷。
6.加强建筑隔音措施东北地区冬季采暖期较长,加强建筑隔音措施可以减少室内外温度差异,降低采暖负荷。
采用隔音材料进行隔音,减少室内外音响的传递,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民宅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优化建筑外观设计、加强门窗保温措施、推广地源热泵技术、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合理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和加强建筑隔音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能量消耗,降低能源浪费,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措施及效益分析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能源需求也随之增长。
而由于能源的短缺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威胁,节能减排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建筑领域,节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建筑能源消耗在世界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本文将针对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措施及效益进行分析。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现状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建筑节能的问题变得尤为明显。
然而,目前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意识并不普遍,许多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很低,导致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数据显示,建筑物能耗对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贡献率超过了20%,其中近70%的能耗来自于采暖和空调系统的使用。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物贡献的比重还在不断增加。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措施为了解决北方地区建筑节能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措施:1. 选择建筑策略选择合适的建筑策略是节能的重要基础。
在北方地区,应选取以被动节能为主的建筑策略,例如在建筑设计和选择材料时考虑保温性能和日光利用率等。
2. 加强建筑保温保温材料的使用是有效的节能手段,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寒冷冬季。
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并正确构建保温层,可以极大地减少冬季采暖的能耗。
3. 优化建筑采暖系统在北方地区,采暖系统的能耗占建筑的40%左右。
采用地源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式减少燃料消耗。
同时,对现有采暖系统进行改造,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如冷热来源联合供暖等,以提高采暖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4. 智能化管理建筑智能化管理可使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室温、湿度、照明等设备的精准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效益分析建筑节能对于环境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实施后,能带来的效益包括:•环保效益: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物的释放,提高空气质量,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东北农村的节能住宅设计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东北农村地区推广节能住宅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东北农村地区节能住宅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2. 节能住宅设计的重要性2.1 节能对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耗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度的能源消耗会导致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通过节能住宅设计,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节能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能源费用占据家庭支出的较大比例。
通过节能住宅设计,可以降低能源费用支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2.3 节能对居住舒适度的影响节能住宅设计不仅仅关注能源的节约,同时也注重提高居住舒适度。
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室内环境,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3. 节能住宅设计的要点3.1 建筑外墙隔热农村地区的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保温隔热是节能住宅设计的重要环节。
选用适当的隔热材料,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3.2 采光与采暖结合设计农村地区的东北地区阳光资源较为丰富,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
结合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源,提高室内的亮度和舒适度。
3.3 室内通风设计室内通风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室内空气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更新,减少能源的消耗。
3.4 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定时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
4. 节能住宅设计的方法4.1 合理选用材料在节能住宅设计中,选用适当的材料非常重要。
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流失,提高保温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4.2 合理设置窗户和门窗户和门是室内与室外的联系通道,它们的密封性能对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节能环保300 2015年30期浅谈环保节能建筑在东北农村住宅中的应用王艳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人类生存环境的日渐恶化,环保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现已大力推广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通过对东北地区农村住在现状及其节能情况的调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在节能方面有着体形系数大、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冬季采暖耗能量大、室内舒适度不理想等问题。
我们应依据这些问题和弊端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节能分析和改造设计。
关键词: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环保节能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30-0300-02我国农村地区约有9亿人口,其住宅面积约占全国住宅总面积的78.1%。
因此,利用农村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建筑节能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因此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环保节能建筑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对东北农村建筑环保节能问题进行探讨。
1 东北农村建筑的基本状况1.1 东北农村建筑现状1.1.1 墙体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外墙占比60%以上,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墙体材料使用最多的仍然是普通粘土实心砖,370mm 厚粘土砖墙和240mm厚粘土承重墙;20mm厚混合砂浆、20mm 水泥砂浆抹面;外墙喷涂或粘贴。
约有97%以上的农村住宅外墙都没有设置保温层,这种墙体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大,热量散失的比较多,热工性能也不高。
1.1.2 外门窗作为房屋的外围护结构之一,门窗是较薄弱的耗热部位,通常为木质或少量单层钢门窗,门窗单薄、缝隙很大,超过一半的房子所有的热损失是由于门窗透气造成的。
1.1.3 屋顶选用硬山式的坡屋顶是东北地区屋顶采取的最重要方法,建筑屋顶大多数是木结构,大部分人都是在檩条上加上木望板,然后再铺满植物的秸秆和稻草用来做保温,很少有采用保温隔热材料,用普通的红瓦或是灰瓦进行覆盖,节能成效十分的不理想。
东北高寒地区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探讨作者:郭建郭婺吕春张宇王蕊王丽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19年第07期[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东北高寒地区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特点,分析东北高寒地区建筑热工环境,并基于现代的建筑设计理论,分析、研究该地区建筑能耗方面的诸多现象与问题。
通过在东北高寒地区首要满足保温的前提下,分析民用建筑的外围护构件、公共建筑能耗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东北高寒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合理应对此类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性,降低因东北高寒地区建筑室内外温差大而产生的建筑能耗,提高能源使用率与舒适度,提升生活质量,营造宜人的建筑环境。
[关键词]东北高寒地区;建筑能耗;节能[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我国的建筑用能占总能耗的50%以上[1],尤其我国高寒地区建筑能耗更高,相比于其他地区,高寒地区在冬季取暖所消耗的能源更多。
同时面对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能源危机,让我国越来越意识到能源的紧迫性,因此,也认识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在我国建筑节能快速发展,各政策互相协调下,建筑节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如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问题,民众在追求快速获得利益的条件下,往往忽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
监管不力信息不畅通,全体社会民众节能意识淡薄,加之缺乏强有力的引导,以致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没有完全达到的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节能中还有很多需要弥补和探索的方面。
一、东北高寒地区建筑热工环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各地区緯度不同,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存在差异。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2]因此,即便在同一地区,气候也相差很大,各地的建筑节能设计也各有不同。
对北方地区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摘要]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集中供热面积较大,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防寒保温问题是关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问题,注意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北方建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措施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小高层、高层住宅越来越多。
北方地区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
阳光对建筑的节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寒冷地区高层建筑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物的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
建筑能耗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建筑施工能耗以及使用能耗三大部分。
建筑能耗是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
这些能源消耗单独算起来并不起眼儿,但总量是惊人的。
在建筑使用能耗中,以建筑采暖能耗占最主要部分,采暖能耗也是浪费最为严重和节能潜力最大的部分,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已迫在眉睫。
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北方地区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肤浅看法。
1.我国北方地区高层建筑节能存在的弊端1.1建筑节能意识薄弱北方地区高层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人员对北方地区高层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尚未系统化、标准化、相关设计规范不健全,建筑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淡薄, 北方地区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大都考虑造型、美观、适用及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耗能与节能考虑较少。
长期以来被动太阳能采暖建筑被局限于在农村、乡镇和常规能源匮乏的边远地区发展,没有系统地研究在北方地区高层建筑节能中应用。
政府部门对高层建筑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
1.2缺乏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大幅度的提高。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等,能耗成为了一个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严寒地区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严寒地区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1.季节性能耗大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公共建筑的季节性需要高效能量供应。
冬季需要采取较大的暖气供热措施,而夏季则需要大量的制冷设备保持室内舒适度。
这些季节性能耗往往在能耗的总体计算中占比很高。
2.保温难度大在寒冷的严寒地区,建筑的保温质量和技术难度都很高。
建筑的外墙、窗户、屋顶等部位的隔热性能对于节能效果至关重要。
3.室内外温差大严寒地区昼夜温差大,同时,室内外温差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剧烈变化,对建筑的空调、供暖等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
4.节能设备普及程度低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中,节能型设备的普及程度仍较低,大量的传统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的节能要求。
二、严寒地区公共建筑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建筑能耗高公共建筑的高能耗是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1)优化建筑结构和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
( 2)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
( 3)合理安排建筑的通风系统,增加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2.建筑保温功能不足公共建筑保温功能不足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案:( 1)增加建筑的隔热层,优化建筑结构。
( 2)选择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纤维等优质材料。
( 3)加装防风、保温窗、保温门等设施,减少室内外温差。
3.建筑设备老化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设备老化也是公共建筑能耗高的常见原因,解决方法:( 1)改进建筑设备,采用节能型空调、供暖设备等。
( 2)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 3)实施节约用电政策,限制建筑设备过度使用。
4.公众节能观念淡薄公众节能意识不强对能源消耗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方案:( 1)开展能源消费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浅析东北寒地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以东北地区的哈尔滨为例,分析了寒地建筑设计的局域性限制以及当前建筑节能设计实行的现状,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理念和规则,同时提出了一些建筑绿色节能的建议和措施。
标签:东北寒地;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也不断上升,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又高,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过渡消耗,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一、东北地区建筑设计的局域性限制我国东北地区以寒冷气候为主,四季分明,以省会城市哈尔滨为例,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温度3.6℃,每年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4℃的月份能够长达三到四个月,这种特殊的气候是影响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制约条件,为建筑师从事创作带来了很多限制性因素。
【1】为了抵御这种寒冷气候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东北寒地建筑的形态构成以厚重、规整为主,房间的户型格局争取获得更多阳光,各个空间组织的设计都要避免寒风侵袭。
东北寒地住宅多以南北向为主,而北向封闭式阳台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缓冲区,可减小寒冷冬季建筑内部热能消耗与散失。
但与我国南部地区相比,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建造技术、建筑材料、构造形式仍然很难在东北寒地建筑中应用与推广。
【2】二、东北地区建筑节能的现状建筑节能工作在20年前从北方采暖居住建筑启动,早在1999年,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就已经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执行,在2001年底,国家又出台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但由于缺少技术细节以及可操作的标准,有些建筑材料花费又很高,各项标准执行的并不顺利,建筑节能的发展出现了瓶颈。
所以说,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并由相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节能政策,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还须由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级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贯彻执行各项节能措施。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严酷,冬季气温低,供暖成本高,加上能源不可再生,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节能则成为了每个人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节能设计呢?首先,要从材料选取入手。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该选用具有保温性能的建材,如彩钢板、EPS保温板、岩棉板等,以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浪费。
在建筑设计中,墙体、屋顶、地面的保温区域应该按照自治区要求来确定。
其次,注重围护结构的安装。
为了达到优良的节能效果,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构造和安装应该符合规范,并应保证气密性和隔热性。
同时应根据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温材料。
再来,注意窗户的设计。
窗户是建筑物中比较容易散失热量的位置。
所以,必须采取减少热桥效应、选择中空玻璃和三层玻璃等保温窗户、采取窗帘等措施,来减少能耗。
同时,在冬季可以采用日光房、温室等辅助措施来增加室内温度。
最后,注重采暖方式的选择。
在寒冷地区,采暖方式是决定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关键。
应该采用低耗能、环保的采暖方式,如地热、太阳能、热泵和天然气等。
应选择能够降低室内温度波动的采暖方式,同时也应遵循节能原则,即在能够满足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需要统筹选材、围护、窗户和采暖的方方面面。
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舒适,更关系到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探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2017年度全社会终端用能总消耗量为45411.7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用能消耗量占比达到70.3%。
这表明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但作为家庭能源消耗的部分,节能仍然是极大的问题。
其次,根据国际废气排放数据库,中国2017年的能源消耗清单中,煤炭占比仍然达到58.9%,天然气仅占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