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之心室安全起搏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494.78 KB
- 文档页数:4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通过在皮下植入心脏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心脏起搏器是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的医用电子仪器。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或右心房。
双腔起搏器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窦房结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动过速起搏、血管迷走性晕厥、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患者。
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禁忌症包括重度主动脉反流、周身性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手术前需要进行常规心脏介入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型、血小板和出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等。
手术需要准备常规心血管介入物品、起搏器、电极导线等器械和物品。
2.术中护理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2)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场所清洁和无菌。
3)给予患者必要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
4)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进行吸痰和吸氧。
3.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和心脏节律异常。
它可以通过发放电脉冲来使心脏保持正常的心律,从而提供必要的心脏支持。
本文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帮助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心脏起搏器。
一、使用前的准备在使用心脏起搏器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评估和建议。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并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参数。
在接受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是一种小型手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一般在手术室进行,使用局部麻醉。
患者需要保持平静,遵守医生的指导。
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并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三、术后注意事项1. 术后休息: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应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合理的活动建议。
2.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定期复诊,以确保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良好并及时调整参数。
3. 注意观察:患者在使用心脏起搏器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心律异常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寻求帮助。
4. 注意保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磁场和电磁波的影响,定期检查并更换心脏起搏器电池。
遇到异常情况或需要更换电池时,应及时就诊。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对心脏起搏器有一些特殊要求:1. 移动型设备:患者在使用移动型设备时,应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
例如,将手机保持在左耳进行通话。
2. 磁场干扰:避免进入强磁场环境,如MRI室、安检门等。
3. 体育锻炼: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 避免碰撞:患者在从事高风险活动时,应避免对心脏起搏器位置造成碰撞或外力冲击。
五、应急处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患者需要掌握应急处理方法:1. 突然晕厥或心悸:找安全地方坐下,保持呼吸平稳,松开紧身衣物,保持冷静并尽快就医。
心脏起搏器护理范文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控制心脏节律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心室停搏或者心室快速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对于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能够保障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行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以下是心脏起搏器护理的一些建议:1.定期复诊检查: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通常为每6个月至1年一次。
在复诊时医生会对心脏起搏器进行功能检查,包括检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电量、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脏起搏器的故障或异常情况。
2.避免持续压力: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用力、承受过大压力或者从事剧烈运动。
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脏起搏器的移位或释放电流过大,从而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3.避免磁场干扰:磁场干扰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大型磁铁、强磁性物品或者安检门等可能产生磁场的场所。
另外,如果患者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需要事先告知医生自己患有心脏起搏器,以免对心脏起搏器造成损坏。
4.注意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的工作产生干扰,因此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接触强电磁辐射的设备,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等。
5.注意保持清洁: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并避免碰触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
6.注意肢体活动: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避免抬举有起搏器的一侧手臂过高,以免导致心脏起搏器的移位。
此外,患者需要避免持久压迫心脏起搏器的部位。
8.定期更换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通常需要在电池耗尽之后进行更换,一般为每5至10年一次。
定期更换心脏起搏器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节律,保持心脏正常的跳动。
为了确保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些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起搏器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具体的检查计划,包括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更频繁的检查。
2. 避免强电磁场:强电磁场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使用某些电子设备时需要特别注意,如手机、微波炉、金属探测器等。
避免长时间接触这些设备并与医生讨论可能存在的风险。
3. 注意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使用任何新药之前都应该咨询医生,并告诉他们您已经有一个起搏器。
4.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率加速,从而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需要特别注意,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
5. 注意疼痛:有时,起搏器可能会导致疼痛或不适感。
如果您感觉到任何不适,请立即联系医生。
6. 避免磁共振成像:起搏器中的金属部件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避免进行这种检查。
如果您需要进行这种检查,请告诉您的医生您有一个起搏器。
7. 注意身体位置:某些身体位置可能会导致起搏器工作不正常,如手臂上方或胸部压力过大。
因此,在睡觉、穿衣、使用背包等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
8. 调整设置:如果您感到心脏跳动不规律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设置。
总之,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心脏疾病的设备,但它需要一些额外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请与您的医生保持联系,并按他们的建议进行操作和护理。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或调节心脏的正常节律。
起搏器护理是确保起搏器正常运行并减少潜在风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起搏器护理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正确管理和维护起搏器。
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起搏器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电池更换、程序更新和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起搏器中的问题,确保其长期有效。
2. 避免磁场干扰:起搏器对磁场敏感,因此患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注意避免磁场干扰。
避免靠近强磁场的地方,如磁共振设备、大功率电器和安全门等。
此外,患者应将手机等电子设备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对起搏器造成影响。
3. 防止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患者应避免接触高频电磁场,如高压输电线、雷电和强电磁辐射区域等。
在特殊场合(如机场安检)时,应主动告知安检人员携带起搏器,避免接触到辐射源。
4. 注意体育锻炼: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对起搏器的冲击。
避免激烈的运动和剧烈的碰撞,以免对起搏器造成损坏。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了解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5. 避免电疗和磁疗:电疗和磁疗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患者在接受电疗或磁疗治疗时应事先告知医生携带起搏器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关闭起搏器。
6. 注意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患者在使用新药时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对起搏器的影响,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7. 定期记录心电图:患者应定期记录心电图,以监测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如果发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就诊,以便医生对起搏器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调整。
8. 注意观察并及时报告异常症状:患者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如起搏器停止工作、心率异常等。
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处理问题,减少潜在风险。
9. 定期维护和更换电池:起搏器的电池使用寿命有限,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电池。
心室起搏管理功能典型及特殊的心电图表现郑新权;赵力【摘要】了解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设计原理、运作时伴或不伴起搏器功能障碍的心电图特点以及相关参数设置,有助于提高相关起搏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尽量避免误诊或漏诊。
本文详细介绍了MVP功能设计原理、相关参数以及优缺点,并从MVP功能典型及特殊的心电图表现两方面来详细解析该功能。
【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7页(P29-35)【关键词】心室起搏管理功能;AAI+模式;动态心房不应期;起搏器功能障碍【作者】郑新权;赵力【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31000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起搏器特殊功能层出不穷,其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使起搏越来越符合生理性,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是生理性起搏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方向。
减少右心室起搏比率的功能有很多种,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是其中一种,它是由美敦力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起搏器程序,能提供功能性AAI+起搏,同时又具有心室监测功能,在发生暂时或永久房室传导阻滞时转化为DDD起搏[1]。
MVP功能适用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或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者,不适用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
典型的MVP功能运作较易识别,但MVP功能心电图表现千变万化,当合并起搏器功能异常或自身心律失常时较难识别,甚至可能出现误诊或漏诊。
本文从MVP功能典型及特殊的心电图表现两方面来详细解析该功能,现报道如下。
1.1 AAI+模式→DDD模式转换成功与不成功连续4个P波中有2个顺传中断,即从第1个顺传中断的P波开始连续数4个P波观察到有2个无传导的心室感知事件,则起搏模式由AAI+→DDD(图1)。
连续4个P波中没有顺传中断或仅有1个顺传中断,则AAI+→DDD转换不成功[3](图2)。
1.2 DDD模式→AAI+模式转换成功与不成功DDD模式下,每1、2、4、8min……16h临时性应用AAI+时间间期去监测1个A-A间期(包括AS-AS,AS-AP,AP-AS,AP-AP 4种情况,AS:心房感知,AP:心房起搏)中有无传导的心室感知。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与安全措施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帮助维持心脏正常跳动的医疗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遵守安全措施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前,首先要确认操作者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并戴好手套以保持卫生。
同时,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并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准备齐全。
2. 定位在患者左锁骨下沿探测到动脉搏动的位置,确定最佳植入点。
使用无菌巾进行消毒,并局麻患者局部皮肤。
3. 植入导线将无菌导线沿着锁骨下缘穿刺皮肤,然后将其推进至心房或心室区域。
通过X光引导,确保导线位置正确。
4. 连接起搏器经皮肤将导线连接至心脏起搏器。
将起搏器置于合适的位置,并通过扣带或缝线固定。
5. 设置起搏器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起搏器的参数,包括起搏模式、频率、输出电流等。
确保起搏器能够适应患者的生理需求。
6. 资料记录在操作完成后,记录植入导线的位置、起搏器参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以备将来随访和参考。
二、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措施1. 定期随访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这样可以及时检查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一般建议每隔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随访。
2.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因此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电磁干扰源,如强磁场、电焊等。
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
3. 调整运动强度患者在进行体育运动或者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时,应谨慎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超负荷运动,以防止起搏器移位或损坏。
4. 定期更换电池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一般为5-10年。
当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应尽快联系医生进行更换,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 注意药物干扰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的工作产生干扰,因此在使用新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告知医生患者使用了心脏起搏器。
心脏术后临时起搏器管理要点
临时起搏器是一种在心脏手术或手术后用于控制心率和心律的设备。
在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自主心律可能无法立即恢复正常,这时就需要使用临时起搏器来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
因此,对临时起搏器的正确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临时起搏器的作用
临时起搏器的主要作用包括:
1. 保证心脏的正常节律:在心脏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动过缓等症状,这时临时起搏器可以保证心脏的正常节律。
2. 协助心脏恢复:临时起搏器可以在心脏还在恢复的过程中,控制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协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
3. 预防和治疗心动过缓: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这时临时起搏器可以预防和治疗心动过缓。
临时起搏器的管理要点
1. 安置临时起搏器:在安置临时起搏器时,应由专业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2. 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定期检查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包括起搏频率、起搏阈值等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 预防感染:临时起搏器植入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预防感染。
4. 调整起搏器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保证其最佳的工作状态。
5. 记录心电图:定期记录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其他问题。
6. 及时移除:当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可以自主控制心率时,应及时移除临时起搏器。
临时起搏器是心脏手术后的重要设备,对它的正确管理和维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临时起搏器的作用和管理要点,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其正常工作,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引言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
正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对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洗手并戴上医用手套。
- 验证起搏器的合格性和适用性,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 安排好患者的体位,使其舒适并便于操作。
2. 术前准备-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 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皮肤是否有感染,有无出血倾向等。
- 给予患者必要的镇静剂或麻醉剂,并确保患者安全。
3. 操作步骤- 在适当的部位消毒,通常是在胸部上方。
- 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皮肤。
- 插入起搏器导线,确保其正确定位,并固定好。
- 与心脏起搏器的发电机连接导线,确保连接可靠。
- 将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通常是在胸部肌肉或皮下组织中。
- 调试并测试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确认其正常工作。
4. 术后护理- 清洁和包扎好手术伤口,防止感染和出血。
- 监护患者的心脏起搏器功能和心率变化。
-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定期复查和维护心脏起搏器,以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注意事项- 操作者应具备相关医疗资质和专业技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 心脏起搏器的使用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决定。
-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感染和出血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 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长期效果。
结论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保障手术的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
正确操作和维护心脏起搏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状况和生活质量。
在任何操作前,请咨询您的医生以获取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起搏器之心室安全起搏管理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双腔心脏起搏器均设有心室安全起搏(VSP)功能。
双腔心脏起搏器的心房起搏信号发出后,先后进入心房后心室空白期、交叉感知窗(CDW)、正常感知窗。
心室线路在CDW内感知到心室自身激动(QRS波)或心外干扰信号,起搏器于心房脉冲(AP)后100~120 ms处发放心室脉冲(VP),保证心室起搏安全的程序称VSP(图1),心电图表现可见房室间期(AVI)较正常PR间期短,称为非生理性AVI(NPAVI)。
图1 VSP示意图
设置VSP主要目的
防止心室线路感知其他电信号(如肌电信号、电磁信号等),从而抑制VP发放造成心室停搏,以此保证患者安全。
心电图表现
(1)AVI缩短
心电图显示前后两个脉冲信号,前面为AP,后面为VSP脉冲,AVI缩短至100~120 ms。
因厂家不同AVI略有差别,St.Jude起搏器为120 ms,Medtronic、Vitatron起搏器为110 ms,Biotronik起搏器为100 ms,有时VSP可交替出现。
(2)短AVI伴心室起搏QRS波群
若确定起搏器于交叉感知或感知心外干扰信号,可触发短AVI伴心室起搏QRS波群。
(3)心室激动消失
若起搏器感知心室自身QRS波,所发放的VP信号因落于自身心搏QRS内或紧随其后,此时心室肌处于有效不应期,不会引起心室激动(图2)。
图2 心房感知功能低下引起VSP
(4)心房感知功能低下或自身QRS波提早出现
VSP的诱发因素
(1)与心房相关的原因
①心房感知不良:心房未能感知自身心房波,AP仍然发放,由自身心房激动下传,产生的心室波若落于CDW内则可引发VSP(图2、图4);
②心房导线脱位至心室,心房起搏脉冲刺激除极,心室产生QRS波,QRS波可落于CDW引起VSP。
(2)与心室相关的原因
单极心室感知灵敏度过高、心室空白期过短、心室导线绝缘层破裂可感知异常电信号,心室导线头端移位与心房导线接近,可感知心房电信号。
(3)心律失常
①室性或交界性搏动: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搏动(交界性期前收缩、加速的交界性心律)落于CDW内,被心室感知可引发VSP(图3)。
图3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VSP
②心房颤动:若起搏器无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低下,AP仍然发放,心室QRS 波落于CDW内,可引发VSP(图4)。
图4 心房颤动时的VSP
(4)DVI工作模式
双腔心脏起搏器被程序控制为DVI工作模式时,因心房无感知功能,自身P波后仍可有心房起搏脉冲出现,此心房起搏脉冲可能因落于心房肌不应期而未再除极心房,自身P波下传产生的QRS波群可落于心房起搏脉冲后的心室CDW,从而引发VSP。
(5)其他
如房室导线反接。
发生VSP的处理方法
VSP是起搏器的保护性反应,并不提示起搏器故障,应针对引起VSP的因素进行处理。
(1)控制心律失常
通过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可减少VSP的出现。
(2)调整起搏器参数
提高心房感知灵敏度,适当延长心室空白期或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可消除VSP。
(3)改变工作方式
心房颤动发生时,起搏器工作模式被程序控制为VVI方式,可避免VSP。
双腔心脏起搏器DVI 工作模式被程序控制为DDD模式,可减少VS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