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以婉约为宗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宋词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妙的情感表达。
通过描写生活琐碎细致、富有感情色彩以及对自然景物、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深入探索,宋词展现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人类情感世界。
本文将介绍宋词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展示其魅力所在。
1. 宋词的艺术风格•婉约:宋词以其柔美动人、含蓄委婉而闻名。
通过温软细腻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内心细腻真挚的情感。
•清新:宋词追求天然清新之美,善于用自然景物来体现情感状态。
以山水花鸟等元素构建画面,给予读者深刻印象。
•纳凉:宋代夏季白天长而炎热,人们喜欢在夏夜凉爽时候聚会吟君子词,即所谓的"纳凉"。
这种文化氛围对宋词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宋词弥漫着思乡、抒情和友情的意味。
2. 宋词的情感表达•爱情:宋词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和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通过表现恋人之间的甜蜜、相思和离别,宋词展示了爱情在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地位。
•自然:宋代文人借助自然景色来描绘内心世界和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从春天的花开到秋天的落叶,自然景观成为了表达激情、忧郁、空灵等多种情感的重要媒介。
•友谊:除了爱情之外,宋词还关注友谊。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朋友间真挚无私、款待悠然等友谊之情,表达对友谊价值的赞美与敬仰。
3.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虞美人·雨结庐城秋燕》雨声惊寂寞,大半夜,小扣柴扉,不胜戚戚。
布谷声断无人撑,问伊知歌儿苦、更有什么事?(刘克庄)这首词以雨水的声音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心情的落寞和孤寂。
通过对雨声和鸟鸣的描写,将主人公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融合在一起,抒发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案例2:《渔家傲·秋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杨万里)这首词通过对秋日夜晚景色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
词中主人公在自然与爱情之间徘徊,并以织女与牵牛星作为象征爱情拆散和相聚的美丽比喻。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词的风格宋词的风格主要有婉约派风格和豪放派风格。
婉约派风格: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豪放派风格: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宋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宋词的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古代诗歌鉴赏领略宋词的婉约之美古代诗歌鉴赏领略宋词的婉约之美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宋词以其婉约之美而独放异彩。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而多产的时期,诗人们用细腻瑰丽的笔触,娓娓道来自己的情思与感慨,让人陶醉其中。
本文将通过对宋词的鉴赏,深入领略其婉约之美。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它以七言或五言绝句为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异常深刻的情感。
宋代词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常常借助于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首先,宋词的婉约之美体现在情感的细腻描绘上。
宋代词人善于以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通过问答的形式,将对明月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融为一体,展现出对时光流转的悲凉之感。
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给人以恬静、温婉之感,同时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宋词的婉约之美还体现在音韵结构上。
宋代词人注重字音和谐,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送君远行无限泪,只有相思无处说。
”这里的“远行无限泪”和“相思无处说”之间的押韵,使整首词在音韵结构上更具美感。
同时,合理的运用平仄格律,也使得词的朗朗上口,使人很容易记住。
再次,宋词的婉约之美还表现在对于爱情的细腻刻画上。
宋代词人以绮丽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来描绘爱情的内涵和情感之美。
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用“溪亭”和“藕花深处”这样富有浪漫气息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所感受到的快乐和迷惘之情。
这种浓情蜜意的描写,让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美丽的画面,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爱情的甜蜜滋味。
最后,宋词的婉约之美还体现在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上。
宋代词人不仅在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对人生的苦乐得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例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宋词的基本风格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风格多样,包括豪放、婉约、温柔等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介绍宋词的基本风格,并提供参考内容。
1. 婉约风格:婉约是宋词的重要风格之一,强调柔美、温情和风雅。
在描写自然风景时,宋词常以婉约的笔触描绘出江南水乡的柔美景色。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描述了江南的独特美景:“多情却被无情恼,怕人闲愁却都错。
渐疑瓶里成尘土,惟有蝶争知是错。
”这里通过对水乡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寄托,展现了婉约风格的特点。
2. 豪放风格:宋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寄托了对社会混乱的不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妆楼楼上招妓客,台畔纵横满地舞。
”同时,宋词也表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寻求精神慰藉。
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表达了对宴会、战争等现实琐碎的厌恶,向往古代的英雄气概:“抛得杨柳醉别后,时见惆怅空山。
云悠悠,几时入粤东。
”3. 爱情风格:宋词中的爱情风格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表达和描绘。
宋人词坛最重要的一位女性词人柳永,他创作了许多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词作。
如《雨霖铃》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思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通过对雨夜中的离别情景的描绘,表达了深深地思念之情。
4. 思乡风格:思乡是古人常有的情感,也是宋词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种风格在宋词中主要以描写离乡别井、思念家乡为主。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即描写了离乡情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一帘风月闲庭院,两行儿女忆故人。
”这里通过对离愁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宋词的风格多样并且千姿百态,其中婉约、豪放、爱情和思乡是常见的四种风格。
每个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以展现宋词的美妙之处。
南宋词鉴赏:婉约之美一、背景介绍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巅峰。
其中,南宋词以其精巧细腻、情感真挚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婉约派的词作更是引领了南宋词坛的潮流。
二、什么是婉约派婉约派是南宋时期兴起的一种词风格和艺术流派。
它强调柔美温柔、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来表达内心情感。
在内容上,注重描述女性的美丽、纯真与哀愁,并借此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三、代表作品及特点1.《声声慢》:作者杨洪基。
这首词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写出了恋人分别后思念之情,深深打动了读者。
2.《浪淘沙·倦客听琴》:作者杨洪基。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主人公在客居他乡时的孤寂和无奈之情。
3.《虞美人·咏梅》:作者李清照。
这首词以花卉为抒发情感的载体,表达了作家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性质的思考。
以上只是婉约派中的几首代表作品,各有其特点,但都共同展现了婉约派优雅细腻、感情真挚的艺术风格。
四、婉约派对后世影响婉约派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情感传递方式,培养了读者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体验的敏感,并推动了中国古代词坛的百花盛开。
五、结语南宋词鉴赏:婉约之美一文简要介绍了南宋时期出现并风靡一时的婉约派词作。
它们通过柔美而委婉的表达方式,深情而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婉约派的词作在南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之美》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960年-1279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气质。
其中,婉约与豪放是宋词的两个主要美学特点。
婉约以柔美细腻的风格、妙趣横生的意象和纤细动人的情感而著称;豪放则以奔放激昂的气势、雄浑磅礴的描写和激情澎湃的情感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词中婉约与豪放之美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揭示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婉约之美妙趣横生的意象描写婉约词以其独特的意象描写著称。
宋代文人善于利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常运用细腻而具体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品味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例如,北宋文人晏殊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秋千缕。
”通过描绘元夜时节的月亮和灯火,并借此表达对已逝逝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细腻婉约的写景手法,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纤细动人的情感抒发除了意象描写外,婉约词还以其纤细动人的情感抒发而吸引人。
在宋代,词人们重视情感的表达,并通过婉约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给读者。
他们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以更加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
例如,南宋文人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通过将滚滚东逝的长江比喻为人生的顺水行舟,表达出词人对人生流转和光阴匆匆的感慨。
这种韵味悠远、含深蕴义的表达方式,正是婉约词的独特之处。
豪放之美奔放激昂的气势相比之下,豪放词则以其奔放激昂的气势而醒目。
宋代豪放词常常以豪情壮志为主题,强调男子汉应有的英雄气概和豪情激昂的精神风貌。
它们用极富激情的语言和雄浑磅礴的描写,描绘出广阔天地和千丈深渊之间豪迈激昂的人生历程。
例如,北宋文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一片冰心在玉壶,独卧幽篁里。
古代文学史1、宋词整体风格上,以“婉约”为宗,以“豪放”为变调;而每位词家又有自己的风格;2、宋诗具有以“平淡”为美的特点;风格上,重理趣,以筋骨思理见长,具有“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3、宋人小说主要成就在话本,是一种讲唱文学的书面形式,其内容包括“讲史、讲经、小说、合生”四家。
4、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另外,词还有一些别称:“乐府”、“长短句”、“琴趣”、“诗余”。
词的体制一般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亦称近、引;长调:91字以上,又称之为慢词;5、晏殊有《珠玉词》传世。
欧阳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传世。
柳永有《乐章集》行于世。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即变“雅”为“俗”。
6、张先率先使用题序,描写日常生活,扩大了词的叙事功能,加强了词的现实感;其他大量用词来酬唱赠别,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被称为“古今一大转移”。
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晏殊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始祖”。
8、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10、晏几道其词与其父齐名,号称“二晏”;有《小山词》传世。
“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11、贺铸其词兼有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集有豪放与婉约两家之美。
有《东山词》传世。
称其为“贺梅子”。
12、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其词格律法度精审,风格富艳,语句精工,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
有《片玉集》(或称《清真集》)传世。
13、晁补之为人,“才气飘逸”,著有《评本朝乐章》,开创了词话的新体式。
14、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行于世。
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文化史、观念史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婉约风格宋词以婉约为主要的风格特色。
婉约是一种优美、柔和、委婉、含蓄的文艺表现方式。
宋词的婉约风格表现在对情感表达上,通常是不直接说出感情,而是通过抒发所见所闻、描绘景象来表现。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夜雨老街小,什么伤心欢意。
”苏轼并未直接表达他的伤心欢意,而是通过描绘景象、叙述气象来表现他的情感。
二、意境深远宋词的意境常常深远,具有意蕴丰富、含义深远的特点。
宋代词人大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们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于谦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首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凋零和香味的感受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价值的无限。
这种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作品,给人以思考与启迪,是宋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以文化为背景宋词的文化内涵常常反映时代、风俗、文化特点。
宋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在宋词中可以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例如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州》中:“黄州好汉是郑州,曾孙子岳云成就。
红旗半卷出太阳,昔日黄花笑眼瘦。
”这首词展现了黄州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地方文化特色,反映了宋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总之,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它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艺术审美、文学思想还是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宋词中的婉约风情引言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其风格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婉约风情。
婉约是指委婉含蓄,有所保留的文风。
在宋词中,婉约风情被广泛运用,使词作充满情致和温柔,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将从婉约的表现手法、婉约的主题以及婉约风情的魅力等多个角度,探讨宋词中的婉约风情。
婉约风情的表现手法推敲文字,琢磨意境婉约风格的关键在于文字的选择和把握。
宋词中的文字通常都经过慎重推敲和琢磨,每个字的含义和韵味都被精心挑选。
婉约的词人往往善于运用多义词和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富隐蔽性和含蓄性。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自胡马窥江去,下白沙,窥江去”用了窥这个词三次,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心情和深沉的思绪。
借景抒情,引发共鸣婉约词作善于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种手法使词作更具画面感和情景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词人的情感,还能产生共鸣。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到一种悲欢交集的情绪。
借物抒情,情感投射除了借景抒情外,婉约词作还善于借物抒情,通过描写物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词人会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借助它们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中的溪亭就象征着过去的幸福时光,通过描写溪亭的沉醉景象来表达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婉约风情的主题爱情与离别爱情与离别是宋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婉约风情使爱情与离别的描写更为细腻和真挚,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爱意和离别的痛苦。
在婉约词作中,爱情和离别常常交织在一起,使爱情更加长久而珍贵,离别更加深沉而凄美。
无论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还是秦观的《青玉案·元夕》,都是以爱情与离别为主线,展现了婉约风情的魅力。
人生哲理与意境婉约词作中也常常出现一些人生哲理和意境的描写。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经历等的描写,来反映和抒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宋词中的婉约风格与女性写作特点一、宋词中的婉约风格概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优美、抒情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其中,婉约风格是宋词的独特表现形式,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
婉约风格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婉约风格的特征及表现手法1.情感温柔细腻:婉约风格强调内敛而不张扬的情感表达,注重渲染细微之处,营造柔和、温暖的氛围。
2.细节描写精湛:通过对细节进行凝练、揣摩来传达作者内心感受和意境。
3.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贴切,增强感染力。
4.音韵整齐协调:注重音韵美感,创造出悦耳动听的韵律和节奏。
三、女性在宋词中的写作特点1.文情并茂:女性作者善于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学情趣。
2.情感细腻:女性写作偏向柔情和细腻,对细节的把握更为敏感,表达出深切而纤弱的内心世界。
3.忧国忧民: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女性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不满和对生活境遇的思考。
4.直接表达内心:与男性词人相比,女性更加倾向于直接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在诗歌中展示个体主义色彩。
四、代表作品及其分析1.李清照《如梦令》:•表现了李清照婉约风格中柔美迷人、情感真挚的特点。
•描述了女子思念爱人的内心痛苦和无奈之情。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展示了秦观婉约风格中细腻入微、富于想象力的表现手法。
•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通过细腻描写传达出深深地思念之情。
五、结语婉约风格是宋词中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女性在该风格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才华。
通过对宋词中婉约风格和女性写作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创作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为后世流传提供了珍贵遗产,也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与女性历史的重要窗口。
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问题。
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报刊发表的文章有十几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
但是,不管是赞成这种两分法(或理解为两种基本风格,或理解为两种流派,或理解为阳刚与阴柔两种美学范型),还是否定这种两会法(或认为婉约、豪放只是多种流派的两种,或认为二者只是多种风格的两种),都对以下两个问题注意不够。
一是用婉约、豪放的明确概念来论词,尽管源于明人张yán@①,但对词中这两种创作倾向的认识则是从宋代就开始了的。
二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前人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的出发点,即词中婉约、豪放问题的提出是与诗词的体性之辨相联系的。
这两点是相互关联的。
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一起论述。
一最早意识到宋词中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欧阳修。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云:“范文正公(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而这种被欧阳修讥讽的“穷塞主之词”,正与欧阳修写的诗若合符契。
《隐居诗话》云:“晏元献殊作枢密使,一日,雪中退朝,客次有二客,乃欧阳学士修、陆学士经。
元献喜曰:…雪中诗人见过,不可不饮也‟。
因置酒共赏,即席赋诗。
”是时西师未解,欧阳修句有“主人与国共体戚,不惟喜乐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此诗因“颇述边镇之劳苦”,而惹得“元献怏然不悦”。
被人称为“开宋代豪放词先声”的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被欧阳修讥为非“本色”的“穷塞主之词”,有趣的是,欧阳修却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
在欧阳修看来,诗词有别,“分工”明确,范仲淹的“穷塞主之词”,若是言志之诗,自是当行本色,若填入小词,则不免旁门左道了。
到了苏轼,有意创立一种新词风,以与传统词风相对抗,使词中的两种创作倾向更为明显。
浅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h1一、词的演变词能够在“诗”外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
因为,这时文人的词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后来,人们根据词的风格不同将宋词分为三个流派:豪放派、婉约派和花间词。
“五四”之后,关于豪放派和婉约派谁是主流谁是逆流存在过争论。
其中以胡适和胡云翼为代表的宋词研究者们极力推崇词中的豪放派,他们偏激的把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称为宋词的主流,而把以周、姜为代表的婉约派称为逆流。
建国之后,这种观点一直作为词学研究的流行观点,而胡云翼《宋词选》作为宋词的代表性选本影响也很大。
这种状况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得以改变。
不少学者打破迷信,大胆探索,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平等地位提出来质疑。
这不但纠正了半个多世纪的错误,而且为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宋词流派和风格的提供了自由的学术空间。
二、苏轼婉约词的创新之处苏轼的词以豪放着称于世,后人也多把他当作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却忽略了其在婉约词创作方面的成就。
据现存的《东坡乐府》统计,苏轼的作品多以婉约词为主,他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
因此,相对于豪放词来说,婉约词更能代表苏轼的写作特点,他的词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婉约中有豪放,豪放又不失婉约。
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以来的婉约词以柔媚香艳为主体风格,抒发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或沉湎于一己之痛无法自拔,苏轼的词有别于传统婉约词的这些风格,具体体现在他的词不拘于音律,意象丰富和意境独特三个方面。
自温庭筠开创五代文人词以来,“词”这种诗歌创作题材便从“俗”民谣而逐渐被文人“雅化”,并籍柳永传承,经苏轼、周邦彦等进行系统的典雅化和文人化之后,及至南宋,又有引人注目的发展,所谓“词至南宋,始极其工”。
词的“雅化”,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自觉改造俗文化的群体意识,更是典型地映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对“雅而不俗”之清高孤傲境界的追求。
“雅”是宋词的重要特征,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重要品格。
宋词之“雅”,实际上蕴藏着一种“阴柔”气质。
而,宋词的世界,也确乎是一个“阴柔美”的世界。
宋词柔美钟秀宋词从品性上属于“南方文学”大系统,南国的晓风残月、千里烟波、斜风细雨、平湖曲岸,“柔化”着词人的创作心境。
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作便有一种柔美钟秀特质:“湖上、闲望。
雨潇潇,烟涌花桥路遥。
谢娘翠娥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
春已晚,莺语空断肠。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温庭筠《河传》)诗人笔下的词境,细如潇潇春雨,轻似濛濛烟波。
而这优美柔婉的意境,满盈着词人的一腔幽约窈深之情。
宋词香艳婉媚晚唐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江南城市风光富丽,诚所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举目则青楼画阁”。
从追求外在事功中退缩下来的两宋词人,为“金翠耀目,罗绮飘香”的旖旎艳情所包围,他们“浅斟低唱”:唱“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低风”;唱“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蕴藏于词人内心的“香艳”之情被描绘得是那样柔、那样美,如水一样缠绵悱恻、难舍难分。
宋词细腻精致宋词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语言小巧精致,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杳渺怅惘,极为细腻,极为精致。
柳永所吟“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秦观所吟“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浅谈宋词以婉约为宗
一般词论者都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且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这似乎已成定论。
说起柳永,我们想到的是男女爱情的幽怨;说起李清照,我们想起的是忧愁凄切的柔肠;说起秦观,我们想到的是愤懑无奈的感伤。
他们能用婉转语言写出他们的满腔愁肠,他们也能用最柔软的诗句发出让人热血沸腾的呼号。
这就是婉约派,它和宋词联系紧密,宋词的音乐性、宋代的时代风气和社会习俗以及词人的创作动机和审美心理, 决定
了宋词的艺术风格必然是“以婉约为宗”。
他和豪放派大不相同,没有雄伟的气象、更没有宏阔的境界。
一、走进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把宋词分为豪放与婉约,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就拿李清照来说,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大多描绘了少女的闺中之乐,比如《点绛唇》这首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诗寥寥数行,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
嗅梅观客,
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
一个天真活泼、热情、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但其后期却因社会动荡,命运多舛整个创作的风格都变得凄苦哀婉,满腔愁绪,例如《醉花阴》中一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社会动荡,突生变故,家破人亡的痛苦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都是婉约词的典型代表。
婉约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特大,几乎现代作品中都蕴涵它的魅力之影。
婉约派在中国文学史上萌芽、发展乃至它的如日中天以及再度中兴的历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宋词“以婉约为宗”的原因
事实上,在晚唐时期婉约词就开始出见萌芽了,其代表诗人有温庭筠、李商隐等,后由西蜀赵崇祚将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编成《花间集》,故将其称为花间词派,而宋代的婉约派上承花间词派。
那么,婉约词为什么发展并兴盛起来呢?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安史之乱,当时社会动荡,晚唐文人们不仅不敢梦想兼济天下, 有时甚至连独善其身也难以如愿。
当时的人们已经不能像盛唐时期一样,雄心万丈,渴望建功立业了,人们的精神已经不再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 而在心境。
既没了功业可建,又消磨了壮志豪情,就只剩下内心的感受了。
于是诗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这样从中、晚唐以来的种种遭遇的感受有了安放之处了。
除此之外,宋词“以婉约为宗”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宋代世俗文学兴起,宴乐享乐也不仅限于贵族阶级,民间
也出现了很多乐坊、瓦肆等娱乐场所。
作为一种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教坊不仅创造了许多新曲,而且包容了许多来自域外和边州的
胡夷之曲和来自民间的里巷之曲,进而使得创作了大量的词供给娱乐场所的歌女们演唱。
例如,柳咏就是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的典型代表,宋人叶梦得《避暑陆话》中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有狭邪。
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可见,柳永流连于市井青楼,为教坊乐工和歌伎作词,并且名声大燥。
由于当时宋词大多为歌伎、歌女们演唱,所以宋代尚女音风靡一时,故而她们演唱的词大多婉转清丽,这也是宋词“以婉约为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宋词更显得注重音律和乐感,乐曲为了深入表现情感, 往往起承转合、宛转悠扬,宋词也正是吸取了这种特点,在结构上曲折回环,
纵横交错,将心绪的绵长、细腻、深邃的特点,错落有致、层层深入地体现出来,使词呈现出委婉深沉的审美效果。
宋词和婉约派,有的是缠绵的情思和柔婉的情致。
宋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就是:宋词“以婉约为宗”。
参考文献:
【1】陈艳.论宋词“以婉约为宗”[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09):111-113.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3】祝燕娜.花间为宗婉约为高——论李之仪词对婉约风格的继承
与发展[J].文教资料,2009(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