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26
算法与程序设计----从零开始学Visual Basic作者:山东东营胜利第二中学刘健前言:山东的学生从高二就要选修信息技术课程,当你选修了算法和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恭喜你!因为你已经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了。
这门课程将帮助我们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能知道平时使用的软件是如何开发出来的,还能从计算机语言层面上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是如何工作的,知道软件背后的设计过程,甚至我们自己也能设计出优秀的计算机软件。
本教程是根据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一书的内容编著。
呵呵,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课本。
当然了,如果没有课本,你也一定能够学会下面的教程。
因为,从零开始学。
下面Let’S GO.第一课认识我们的创作室Visual basic是美国微软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基于Basic语言(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指令)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是经典的编程设计语言,也是基础语言之一,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深受广大初学者的喜爱。
这里我们用的是VB6.0中文版。
VB是运行在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上,设计程序的思想在于在窗口中放置对象和针对对象设计代码。
(一)启动VB: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选择“标准EXE”,单击“打开”进入窗口。
(二)VB窗口如图所示1、标题栏:在最上面蓝色标题是“工程1-...”,是我们当前正在设计的程序,被称作“工程1”。
2、菜单栏:菜单栏在第二行,包含一组菜单,菜单中有各种命令。
3、工具栏: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是一些最常用的命令,而且是用图标表示的,因而便于形象记忆和操作。
4、工作区:工作区占据窗口的绝大部分,从左向右包括工具箱、窗体、和属性窗口。
(1)工具箱:在工作区的左侧,包含许多编程用到的基本对象,被称作“控件”。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第一篇: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章节:广东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选修1)第一章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2.教学对象:高二年级3.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辗转相除法等概念。
2)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3)认知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
4)理解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5)掌握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初步体验编程,了解计算机编程的优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以数学实例引入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体会编写出程序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2.算法的定义;3.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4.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教学难点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2.了解代码所包含的算法思想;3.计算机是如何编辑程序、编译程序和连接程序的。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工具,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
3. 通过实例学习,掌握常见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法概述:算法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评价。
2. 编程语言及工具:常用的编程语言(如Python、C++、Java等)和开发工具(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的介绍和使用。
3. 基本算法思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递归等。
4. 常见算法实现: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等)、查找算法(二分查找、顺序查找等)、图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
5. 算法优化与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算法优化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评价等基本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际操作来掌握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 第一课时:算法概述及编程语言介绍2. 第二课时:基本算法思想及实现3. 第三课时:常见算法实现4. 第四课时:算法优化与分析5. 第五课时: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项目实践: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相关教材,如《算法导论》、《编程之美》等。
2. 在线资源:编程社区(如Stack Overflow、GitHub等)、在线编程平台(如LeetCode、牛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