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3 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56

[素材思悟]

乐观豁达

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往事,多少骚客留情。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以极简的笔墨跃然生辉,意境悠长,令人陶醉。景中有情。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佛老思想的随遇而安、唯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但他仍能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啊!赋中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皆使我们受到感染。不愧为名作!合卷闭目,静心坐思,现代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有?

心灵的胜利者——苏轼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要以自己更为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的哲理。身处逆境的苏轼,最终也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

苦难成就辉煌人生

遭遇乌台诗案的苏轼,从高高的象牙塔上重重地坠了下来。不公的排挤与打击,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无法承受,可东坡居士却并未被这风刀霜剑所击倒,而是用一种更为豁达的态度来接受这一切,纵然沿途道路崎岖,却依然不忘欣赏。在贬地扶风,他为我们留下了喜情荡漾的《喜雨亭记》。在贬地黄州,他更是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姿态,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赤壁赋》。这才是享受生命啊!面对无情的打击,他扛起了重压,潇洒地自我调侃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直到晚年遇赦,回首这些年的颠沛生活,东坡继续自嘲:“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内心光明到如此,任外界花开花落,眼中都自会有一份美丽。

[小试身手]

围绕“战胜挫折”这个话题角度,使用苏轼的相关素材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

答案(示例)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疼痛穿越漆黑的荆棘丛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他战胜了挫折。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1.[高考源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文中,“主”“客”的观点分别反映了什么?本文的主旨又是什么?

我的答案:

答案这篇赋中,“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里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主人回答客人的话是本篇赋的主旨,它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是同样永久的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高考源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我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是消极的。作者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

观点二:是积极的。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出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

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他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作者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3.[高考源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关于《赤壁赋》的主题。多数人认为,这篇赋写的是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文章通过景物描写和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的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也有人认为这是一般的记游,你怎么看?

我的答案:

答案(示例)苏东坡害怕此文一出,就会生出事端,招灾惹难,再次蒙受乌台诗案之类的文字狱。所以,我认为在这篇文章里苏东坡自有他不可轻易告人的隐秘。《赤壁赋》中第二段的自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化用了屈原《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句,“渺渺兮予怀”“桂棹兮兰桨”与《九歌·湘夫人》中“目眇眇兮愁予”“桂栋兮兰橑”等相似,所以,它的意境与《离骚》有相通之处,苏轼在歌中实际上是以屈子自况,“美人”也是指君王,就是宋神宗。“桂棹兮兰桨”喻自己卓越的才能;“击空明兮溯流光”喻自己身处逆境,怀才不遇;“渺渺兮予怀”写自己被朝廷弃用以后惆怅失意的心情;“望美人兮天一方”,写自己虽然渴望回到朝廷立业建功,但贬谪黄州,远离君王,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这首赋写出了苏轼忠君报国之殷切,更写出了“忠不见用”后的哀怨。《赤壁赋》就是苏轼的《离骚》,他借以发泄内心的牢骚。文章在最后写道:“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看起来是“喜”,实际上是“悲”,看起来超然物外,忘怀得失,实际上是借这种醉生梦死的病态寄寓对现实的深沉不满。因此,在文字狱满天飞的北宋王朝,作者怎敢把它拿出来“示人”?

一、文言基础提升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农历十五日

举酒属.客属:通“嘱”,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如:到,往

击空明

..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C.不绝如缕.缕:细丝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连……都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答案 A

解析属:劝人饮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