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33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题,介绍“赋”的特点,鉴赏本文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2.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3.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就学过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石》,今天我要学习的课文仍然是苏轼的另外一篇与赤壁有关的作品。在元丰5年作者写了“两赋一词”,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苏轼的“赤壁”情结。

二、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反对变法,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州)任练副使。因政治上屡受挫折,很不得志,便在一块被称为"东坡"的土地上耕耘,自食其力,于是自号"东坡居士"。他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三个月,经常到黄州西北角赤鼻山下的赤壁漫游,饮酒吟诗,抒思古之幽情。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的夜晚,东坡与四川籍道人杨世昌在赤壁下的一叶小舟上喝酒吟唱。江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不及,月亮出来了,徘徊在北斗星与天牛星之间,白雾飘过白茫茫的大江,水光和月光、雾气连成一片。他们乘坐的小舟缓缓地飘游在波光粼粼的大江之上。仿佛在空中航行。苏东坡和道人自我陶醉般地一边扣击着船舷,一边吟唱着一首古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三、文体介绍及诵读指导

本文为一篇“赋”,不是纯粹的散文,却也不是诗,更不是散文诗。它是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韵脚的散文,却又有着浓浓的诗意。与汉、魏时期的“赋”相比,本文没有过多的堆砌辞藻。本文有许多押韵的字与对偶句,诵读时要注意语音的轻重缓急。

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换韵情况。

第一段间天然仙

第二段桨光方

慕诉缕妇

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

穷终风

第四段往长\主取\

四、整体把握课文。

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1) 月下泛舟乐

二(2~3) 吊古伤今悲

三(4~5) 阐述哲理乐

在本文中,作者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长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箫吹奏那悲凉的声调,表达了作者对天地人生的感触,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五、分析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过读边翻译。

2.提问: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时间顺序。三层。

3.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如梦境一般。让人觉得好似“羽化而登仙”般地“浩浩乎”、“飘飘乎”。心情是:“乐”

六、分析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边读边翻译。

2.落实重点字词。(美人倚舞泣)

3.提问:本段可分为几层?

明确:作者的歌声与客人的箫声(六个比喻)。

4.本段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由乐转悲)

5.结合全文,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七、作业

1.预习疏通第3.4.5段。

2.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虽然遭贬,但仍能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本文体现了苏轼的哪些艺术才情?

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第三段内容。

1.请大家边读边翻译。

2.落实重点字词句。(愀然危何为其然也南缪东今安在哉渔樵侣友)

3.提问: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其中的感情色彩是什么?

明确:写了客的回答来阐发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是悲伤。

4.提问:“客”是如何阐发当时悲伤的情怀的?

明确:触景伤怀。由眼前之景让人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但他最终也逃脱不了灰飞烟灭的结局,那么默默无闻的人就不用说了。这里就表现出了一种消极的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5.小结: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三、分析第四自然段内容

1.请大家边读边翻译。

2.落实重点字词句。

3.提问: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写苏轼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4.提问:文章从本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抒发感情到阐述哲理,以苏子的对答来表露全文主

旨,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分层次)

明确: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

5.提问: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明确: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来阐发的。

6.提问: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7.提问: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不变”的观点?

明确: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8.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之间的关系?

明确:两者实为一体,是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小结: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从不变的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所以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生精神,保持平静超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作者看问题没有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

四、分析第五自然段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一个“喜”字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