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环境执法的困境与出路
- 格式:doc
- 大小:213.83 KB
- 文档页数:48
浅谈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日常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针对环境执法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我们应在法制、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以解决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对策1、我国目前环境行政执法所存在的问题1.1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在某些领域仍为空白,而且现有的一些环保法律法规还存在着缺陷,严重滞后于现实的需要,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不相适应。
有些环保法律法规不具体,不明确,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甚至还出现矛盾与冲突。
1.2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权限不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不足突出反映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权以及限期治理决定权等刚性的执法权力上。
由于目前环境保护法律几乎未授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任何直接强制执行权力,尤其是没有工商税务等部门所拥有的查封、冻结、扣押、没收、强制划拨等手段,使得在出现环境违法情况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只能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迫使不履行环保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而不能予以直接强制。
这种状况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层出不穷的违法行为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
这就决定了环保执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软弱的状态。
1.3环境行政执法机构薄弱,人员欠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大量新的环境污染源不断产生,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逐年增多,任务越来越繁重。
但在环保监管工作最艰巨、最繁重的基层,县级基层环保机构设置却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一些县区的环保机构挂靠或并入当地的城建部门,大多数基层县区至今还没有建立环境监理机构。
而且环境执法装备落后,基层环保部门现有的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的仪器设备严重缺乏、陈旧落后,品种少、档次低,缺少懂得用科学化、自动化仪器设备来实施监测和调查取证的技术人员,导致环保部门很多时候没办法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现场取证,致使一些有力的证据灭失,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基层执法的现实困境:体制专业化与外部环境基层执法是指在社会治安维护、案件侦破、交通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和执法工作的一线警务人员。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基层执法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包括体制专业化与外部环境的问题。
一、体制专业化的困境在基层执法的工作中,体制专业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基层执法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
这使得基层执法的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由于基层执法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执法行为存在失范现象,如滥用职权、不作为、懒散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基层执法行政的公信力,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执法机构的形象和声誉。
基层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也是体制专业化困境的表现。
由于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基层执法人员容易陷入腐败和违法行为中,严重损害了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二、外部环境的困境基层执法还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困境。
社会风气不良导致基层执法行为受到质疑和压力。
社会上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和观念,使得基层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遭受诸多非议和质疑。
基层执法人员执法环境复杂,执法对象多为拥有特权、金钱或社会地位的人,这些人经常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关系逃避法律的制约。
基层执法人员必须面对这种复杂的权利关系,往往感到无力无为。
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也给基层执法带来了困境。
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执法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法律知识,以适应新的法律环境,这给基层执法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和压力。
解决基层执法的现实困境,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需要完善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素质。
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有效激励他们提高执法水平。
应加大对基层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
还需要加大对基层执法环境的整治力度,减少外部环境对基层执法的干扰和压力。
要加大对腐败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基层执法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基层执法的现实困境:体制专业化与外部环境基层执法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社会治安、刑事侦查、交通管理、户籍管理等多个领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在执法工作中,基层警务人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其中体制专业化和外部环境的问题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对基层执法中的体制专业化和外部环境困境进行深入分析。
一、体制专业化的困境1. 专业化水平不足在基层执法中,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由于一些基层警务人员的学历不高,专业素养水平不够,导致其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现象。
在刑事侦查中,一些基层警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依靠主观臆断和经验判断,而忽略了科学侦查的方法和手段,最终影响到案件侦破的效果。
2. 专业培训和提升机制不完善当前,虽然国家对公安机关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基层警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提升机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一线警务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工作强度大,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培训和提升,导致其在实际执法中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3. 体制内部的拘束和规定在公安机关内部,有关执法规定和程序繁多,严格的制度约束和规范,虽然是为了保障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层警务人员的工作灵活性和实际操作性,甚至会使得其面临执法决策的尴尬和困惑,从而影响到执法效果。
二、外部环境的困境1. 社会矛盾复杂多样当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类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给基层警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层警务人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治安事件,这就需要基层警务人员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然而由于专业知识不足、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多基层警务人员缺乏应对复杂矛盾的能力。
2. 执法环境的不确定性基层警务人员经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执法环境下进行工作,例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在人员暴动的情况下等。
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的不足及对策摘要: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经济水平显著增长,随之带来的是严重环境污染。
直至今日,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满意度。
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的实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属于十分关键的流程,也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察执法;不足对策1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存在的不足1.1对于基层环境监察执法重视程度不足想要保证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管理部门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
可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部门不重视基层环境监察,影响了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顺利推进。
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由于地方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的环境意识,对环境法律的认识不充分,用牺牲环境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发展,没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很多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长久利益,采取了不正当方式来经营,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视而不见;再次,民众参与度不高——当前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出现了更多的环境纠纷。
1.2人员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基层环境监察管理工作来说,人员方面不足主要指人员配置不合理以及环境监察管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县级环境监察部门在人员配置方面远远落后于省级环境监察部门,主要原因在于投入过低。
县级环境监察部门高学历人才太少,导致执法能力下降。
同时,基层环境监察人员专业能力比较差,缺乏一定的法律素养,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证。
受到经费和体制等外部因素的限制,基层环境监察队伍很难吸引到新型人才。
1.3机制存在的不足机制不足也是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益相关方权责的不明确以及沟通的不畅通两方面。
从体制来看,地方政府是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管理方,环境监察部门人员管理也由有地方政府决定的。
在工作中由于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基层监察执法人员难免会有所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与市场部、水利部以及公安部的合作,由于缺乏完善的沟通平台,在协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沟通不顺的问题,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过程中缺乏高效的管理和指导,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再加上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中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新颖性,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文从环境行政执法入手,研究环境行政执法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现状,弊端;并对问题产生思考,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现状环境行政执法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它对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从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现状来看,到处亮起“红灯”,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队伍人员的法律意识差,人员互相推卸责任,分工协作,各自为政,执法不力不环境立法无法实现和保障,另一方面,使公民的环境权利、自由受到侵犯,出现“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的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强化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尽快解决环境行政执法带来的危害。
二、影响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实施的制约因素1.环境保护相关立法存在问题,使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环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粗略“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1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哪些情形不得而知。
环境立法上存在许多空白之处,现行的立法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立法的,存在许多的空白,缺陷某些领域无法可依,如放射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第三产业及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系统的法律规定。
2使环保部门对违法行为束手无策,无法进行有效的现场执法或者执法没有力度可言。
2.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能力不足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环境执法水平有了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基层环境执法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基层环境执法面临着许多难题,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这些难题包括: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对这些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在基层环境执法中,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环保行业的特殊性,执法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但是现实中很多执法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存在拿到执法证后就没再学习的情况。
这使得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做到精准执法,影响了执法效果。
解决对策:建立培训机制。
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环保知识水平和执法技能,不断推进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正式培训、现场培训和考核评估等,确保执法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二、执法力量薄弱在很多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不能满足环保执法的需要。
虽然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地方政府对环保部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也影响了环保执法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对策:加强资金投入与人员配备。
政府应该增加环保财政投资,加强对环保基层管理工作的补助,为基层环保执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环保部门也应该适当增加执法人员数量,让执法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确保环保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执法手段单一基层环境执法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执法手段单一。
现实中许多环保部门执法手段比较单一,只注重罚款和停产等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无法完全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执法要求。
这使得环保执法工作难以拓展,甚至无法取得满意的执法效果。
解决对策:拓展执法手段。
基层环保部门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执法方式和手段,加强执法器具的配备,提高执法科技的应用能力,拓展执法手段和方式,以提高执法水平和效果。
四、执法程序不规范在环保执法过程中,执法程序不规范、随意执法等问题也经常出现。
基层执法的现实困境:体制专业化与外部环境基层执法是国家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安全和法律尊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益。
然而,基层执法在实践中面临着各种困境。
其中,体制专业化和外部环境是两个主要的问题。
一、体制专业化的困境基层执法机构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现实中,由于体制专业化不够,导致执法能力、渠道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瓶颈,表现出如下问题:1. 缺乏专业技能基层执法人员受过专业训练有限,对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这导致了其在各种执法活动中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维护交通秩序或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执法行动中,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基层执法人员难以跟上事态发展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影响了执法质量。
2. 重视形式基层执法在执行任务时,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严格的执法标准,往往重视形式,而不是内容。
这导致了执行任务效果大打折扣,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损。
比如,在行政执法中,如果只是简单地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而没有进一步的调查,可能会引起误判。
3. 执法标准不统一基层执法机构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执法标准不统一,导致执法过程中的差异性很大。
由此,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往往对执法机构失去信任和支持。
例如,有些执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不明确的标准和松散的执法流程,导致执法结果易受差异性的影响,不能保证公正和公平。
二、外部环境的困境1. 社会化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增多,这给基层执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不断增加的纠纷事件,基层执法人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这些纠纷往往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2. 管理难度大由于基层执法机构面临着复杂的犯罪活动和社会矛盾,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如何协调管理和监察工作,保障执法权威和效力,是基层执法机构需要面对的一项巨大挑战。
3. 法律制度不健全在一些地区和领域,法律制度不完善,给基层执法带来了许多困难。
基层执法的现实困境:体制专业化与外部环境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基层执法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基层执法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体制专业化和外部环境。
一、体制专业化1. 人才短缺基层执法人员的人才储备不足,即使通过培训进行提升,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基层执法大多依靠聘用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导致执法人员素质不够高,执法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执行任务。
2. 职权不清基层执法的职权划分不够明确,执法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重叠和不足,执法难度加大。
同时,职权不清也会导致执法者权利滥用或不作为。
3. 组织管理不善基层执法组织管理不善,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难以稳定,执法在实践中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维持城市形象,某些地方执法人员的职责被节制了,以不要让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在政治上,执法指示可能被歪曲,并用于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4. 缺乏配套的制度与规范在执法机构中,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是难以避免的。
在海量的执法行政和执法案例中,常常因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统一规范而出现执法裁量的过高和不合理。
二、外部环境1. 群众互助与抵制在传统的基层执法中,执法机构与广大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执法机构需要借助道德力量,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方便依靠现场群众提供的证据、情报和援助,确保执法能够有效进行。
另一方面,执法机构往往与群众存在着矛盾。
前者有时会涉及到后者的权益,后者有时会不满意与前者的协作方式或要求,并组织共同抵制。
这也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和风险。
2. 外部干扰与操控在执法过程中,外部力量也往往会加重执法难度。
特别是在地方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下,一些人或组织可能会向执法人员施加压力,干扰或操控执法机构的决策或行为,或者利用执法机构进行攻击或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种情况极易引发基层执法的失信现象,并增加执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 管理措施与社会正义的摆脱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法制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基层执法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及对策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然而,环境执法难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环境执法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环境执法资源紧缺。
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但是在实际执法中,执法资源却相对有限。
环境执法部门的人员、经费、技术设备等都存在不足,导致环境执法难度加大。
第二,环境执法的监管范围广泛。
环境问题涉及面广,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各个方面。
而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需要掌握不同的执法标准和执法手段,这会给环境执法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环境执法存在腐败问题。
环境违法行为往往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一些环保部门和执法人员可能存在腐败行为,导致环境执法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第四,环境执法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虽然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缺乏明确、可操作性差、执法标准不统一等,给环境执法带来困难。
针对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加大环境执法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执法部门的支持力度,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待遇和培训水平,购置先进的执法技术设备,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环境执法的组织和协作。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并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
不同部门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环境执法的综合效能。
第三,要强化环境执法的法律制度建设。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明确环境执法的标准和范围,便于执法人员实施执法。
第四,要加强环境执法的监督和问责。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环境执法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失职渎职、违规执法的行为要严肃追责,确保环境执法的公正和效果。
第五,要加强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监督和参与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工作,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基层环境执法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在中国,基层环境执法难已成为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基层环境执法难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基层环境执法机构力量不足、执法过程中的阻力与干扰、以及治理体系和机制的缺失。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基层环境执法难的主要成因之一。
尽管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法律适用不明确、法律与法规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环境监测和评估标准的制定也不够科学和严谨,导致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判定和处罚存在难度。
基层环境执法机构力量不足也是导致执法难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基层单位,环境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经验不足,甚至缺乏专业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环境违法行为时,往往无法有效执法。
基层环境执法机构的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也相对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执法的有效性。
执法过程中的阻力与干扰也对基层环境执法造成了困扰。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利,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阻挠环境执法行为。
他们可能会寻求政府官员的默许或保护,或者通过串通行贿等方式来干扰执法行动。
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执法秩序,降低了执法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治理体系和机制的缺失对基层环境执法造成了障碍。
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投入,导致环境执法工作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和协作机制不健全,执法信息的共享和沟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基层环境执法难的问题。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提高环境执法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应该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制定更为科学和具体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标准,明确环境违法行为的判定和处罚标准。
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执法结果的公示和监督。
加强基层环境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应该加大对基层环境执法机构的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培训机会,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执法过程的监督和保障,减少干扰和阻力。
基层执法的现实困境:体制专业化与外部环境基层执法是指在基层单位中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等职责的执法人员。
他们是公安机关的基本力量,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力量。
基层执法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其中包括体制专业化和外部环境的挑战。
体制专业化是基层执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他们能否顺利履行职责至关重要,但目前在基层执法中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在不少地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都比较薄弱,不仅培训时间短,而且内容过于单一和简略,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基层执法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普遍偏低,很多人缺乏法律知识和执法技巧,导致执法工作效果欠佳,甚至发生过不少失误和冤假错案。
这不仅对于个人形象和职业前途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社会信任度。
除了体制专业化的问题,基层执法还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基层执法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安全问题和犯罪形式,任务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城市犯罪、治安秩序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基层执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和批评也使得基层执法的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社会上对执法行为的评判和质疑非常严格,一些错误和不当行为容易受到曝光和批评,给基层执法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首先需要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和教育。
公安机关应该加大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具备执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要从法律知识和执法技巧入手,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还要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职业发展体系,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培训机会,激励他们持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应该改进基层执法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基层执法是一项辛勤而危险的职业,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艰难。
应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确保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当前我国环保执法阻力分析及对策探究》篇一一、引言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环保执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阻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环保法规的顺利执行,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本文将就我国环保执法的现状、阻力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当前我国环保执法现状分析1. 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执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2. 执法力度逐步增强: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执法力度也在逐步增强。
3. 环保意识逐渐提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三、环保执法面临的阻力分析1.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与环保法规的冲突,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导致环保执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2. 执法力量不足:基层环保执法部门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不足,影响执法的效率和效果。
3. 企业违规排放现象: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违规排放污染物,逃避环保监管。
4. 公众参与度不足:虽然公众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参与度仍需加强,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四、对策探究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考核,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3. 增强执法力量:加大对基层环保执法部门的投入,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
4. 严格企业监管: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放等违法行为。
5. 推动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例如,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设立环保举报奖励制度等。
6. 推进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环保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建立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等。
基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是指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调查、处罚和整改等执法活动。
在当前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基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对策。
目前,基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短缺:许多基层环保部门人员少、设备缺乏等问题,导致执法能力不足。
2.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执法不力,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过轻,导致
惩罚力度不够,形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3.执法效率低下:由于行政执法程序繁琐、违法证据收集难等原因,导致执法效率低下,影响行政执法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基层环保部门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执法能
力。
2.加大对基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力度的支持,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设备,以确保执法工
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环境执法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简化行政执法程序,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调查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5.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对违法企业予以重罚,形成震慑效果。
基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
人员培训、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加强协作、简化程序等对策来改进。
只有提高基层环境保
护行政执法水平,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1 我国基层环境执法的困境与出路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期成功减排了两种主要污染物。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新的减排总量目标,并扩充了污染物的种类。2012年,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和臭氧这两个重要的污染指标。政府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污染中心在2017年必须把细颗粒物浓度与2012年比分别降低25%、20%和15%。然而,由于“十一五”之前的环保目标大多没有实现,以致环保问题严重。现在的目标离根本改善环境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环境治理任务的越来越严峻,加强对环境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在对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外环境执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宝安区环境执法探讨环境执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污染比重上升、工业污染控制难度大、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环境监管能力不足以及认识上的误区,如环保法律过多,情况处置复杂,法律责任不严格等法律体系不完善问题、环保监管对象众多、现场执法透明度不高等环境执法机制不完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技术支持缺乏信息化水平不高、环境执法监督缺乏和环境合作执法不足、公民参与度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深圳宝安区环境执法水平的提升。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一方面,立法机关要完善环境执法手段,地方政府要改革绩效观念,加大环保财政投入和环境执法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明确基层环境各部门的环境保护权责,强化基层执法职能,严格环境准入;建立健全环境评价价格评价技术、推进资源环境市场化;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区域环保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同时,要不断的加强对公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和能力的培训,完善突发性环境应急处理机 2
制。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境监测;公众参与;联合执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ning period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two major pollutants.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ning, the new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were proposed, and the types of pollutants were expanded. 2012,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tring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the increase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zone these two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pollution. Beijing, Beijing, Tianj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three major pollution centers in 2017 must be the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decreased by 25%, 20% and 1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However, due to the "11th Five-Year" before the environmental goals are not achieved, so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Now the goa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well as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ask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sue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adopts,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foreign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Baoa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life of heavy pollution than rise,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safety is difficult risks, lack of environmental 3
monitoring capacity and misunderstanding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oo, disposal of complex, not perfect, not strict legal liability legal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any on-sit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transparency is not hig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lack of investment,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level is not high, the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of law enforc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 environment shortag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se problems restrict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i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one hand, the legislature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mean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to reform concept of performance, increase environmental finance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technology support; on the other hand, also want to further clarify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ies,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the grass-roots law enforcement, strict environmental access; establish a sound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price evaluation technology, promote market-oriented resource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to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s, improve the joint enforc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iv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paganda and abilit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