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与认知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与语料分析四川外语学院王寅一.认知语言学:当前语言理论之前沿(一)激进人本观:西方学术的另一极端形而上学:客观世界中存在客观真理(找法有二):感性理性本体论亚氏苏柏单向认知论经验论唯理论语言论分析哲学新唯理论…逻辑实证论日常语言学派双向后/现代欧陆解释学派(人本哲学)德里达、哈贝马斯(激进人本观)双向文学+翻译;(L) SOS,体验性概念化(体验人本性)多向(二)语言的体认性和象似性:反思后现代激进人本观语言有诸多性质,各学派有不同侧重,EP和CL强调体认性,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来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
但后现代哲学过分强调了“人本性”,而忽略了认知的来源和共性。
本文从EP和CL角度对其作出反思和修补,提出“体验性概念化”,据此就自然得出语言象似于认知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象似于现实世界。
(三)语言的体验性人本化:步入后现代研究思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大力倡导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实践着体验性人本化的研究思路,使得语言学研究即文学和翻译之后,亦已步入(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人本主义大潮之中。
这正是CL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二.继承与发展:立论当有创新:Argument +ArgumentationArgument: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有所发展,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拙书《认知语言学》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一思路写作的(CL的定义;ICM —ECM;CL与语篇分析;CL与翻译;“吃”动后语,等)作为研究生更当如此。
一篇学位论文如同一篇政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论点和论据(Argument+Argumentation)。
在立论上那怕就一点点进展,也是值得鼓励的。
否则论文充其量只能算作应用性文章。
三.封闭语料分析:凭有效数据作证运用语料分析,避免举例的随意性,才更具说服力。
四. 研究生相关论文:(一)认知语法的发展与应用(二)ECM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三)隐喻转喻认知机制新观(四)体认观与概念整合新观1) 论文题目:2)理论框架:3)主要论点:4)研究方法:5)语料论证:6)创新之处:7)综合评述:上述诸位后生能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性、ECM、隐转喻、识解、概念整合等认知方式对语言中各类现象进行研究,且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语料数据并进行穷尽性分析,其中既有一定的理论发展,也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同时也说明运用有限认知方式能为语言各层面做出统一分析的可行性。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法认知概念体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语料库认知语法概念体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已上升为提高认知能力、探索人类心智的重要突破口。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框架体系,是形成英语语言思维的概念框架体系。
当前,国内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与研究重心放在形式上。
中国学生学习语法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在写作及口语中出现多种语法错误,不会自然规范地创造符合场景的句子,究其原因是不能将语法上升到与认知结合起来的高度,不能像熟悉母语那样熟悉英语语法到进入潜意识的程度。
英语语法从形式上用来描述英语内在规律,但是语法并不仅仅是形式。
把语法描述为纯粹的形式体系是错误的,语法是有意义的。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是概念或者是识解。
(Langacker,2008)当前,国内英语语法的研究有同认知语法结合的趋势,但是仍然不成体系,没有从认知角度进行概念体系的研究。
国内外对认知语法的研究目前局限在原有认知语法框架中的定性研究。
因此,将语法研究与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是必要的。
使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研究是英语语法认知概念体系研究的一个创新。
本研究者已创建的《英语语法场景语料库》及国内的相关的二语习得者语料库将提供严密的数据,使语法与认知的研究更为科学、系统。
专门对认知语法的研究在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界不是很多,John Talor(2013) 著Cognitive Grammar ,和Langacker(2008)著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 对认知语法的背景、概念、原理进行了阐释。
GünterRadden和RenéDirven联合编撰的Cognitive English Grammar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观念与传统语法中的概念与规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传统语法中各项内容通过认知语法的理念逐一进行了梳理和重构。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回复语料库是自然语言处理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重要资源,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文本数据,帮助揭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探讨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并逐步解答相关问题。
一、引言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词的本义扩展到一个不相关的语义领域,以传达更为生动、形象的意义和感情。
在汉英语言对比中,动词隐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其认知机制对理解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式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料库的概念与应用1. 什么是语料库?语料库是指由大量的文本数据组成的电子数据库,其中包含了实际使用的语言样本。
语料库可以涵盖不同种类的文本,如书籍、报纸、杂志、网页等。
通过对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研究者可以揭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征。
2. 语料库在汉英动词隐喻研究中的应用语料库可以提供大量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为汉英动词隐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并整理汉英双语语料,运用统计和计算方法来发现、比较和分析动词隐喻的使用频率和转换规律。
三、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1. 汉英动词隐喻的共性特征汉英动词隐喻的共性特征有:(1)本义与隐喻义之间的联系;(2)转义过程中的意义变化;(3)隐喻义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
2. 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1)基于概念间的类比在动词隐喻中,语言使用者通过将一个概念领域中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领域,进行类比。
这种类比可以基于物理特征、行为特征、情感经验等方面。
(2)基于认知场景的模糊性处理隐喻是一种模糊性处理的方式,语言使用者通过在认知场景中建立隐喻映射,将一个概念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概念上,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基于语境的动态调整语境是理解动词隐喻的重要因素之一。
语言使用者通过对语境的理解和分析,动态调整隐喻的解读,并从中获取准确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通过对汉英动词隐喻的大规模语料库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动词隐喻的使用频率、词义变化、动态调整等现象。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认知批评分析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部分对网络语言的研究都是从语言学或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而对于网络语言认知的研究相对较少。
网络语言认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行为和语言选择,揭示网络语言使用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好地应对网络语言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认知批评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网络语言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认知批评分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网络语言认知与认知语言学、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认知分析方法、网络语言认知研究现状和网络语言认知批评分析的探讨,来揭示网络语言认知的特点和规律,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其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认知批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网络语言在认知层面的运作机制,揭示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拓展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网络语言的认知机制,对于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网络语料库中的大量文本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表现出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技术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持,为语言技术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数据。
2. 正文2.1 网络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网络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是网络语言认知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构建网络语料库需要收集大量的网络文本数据,包括博客、微博、论坛、新闻网站等不同类型的文本。
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语法研究高杨【摘要】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有助于语言研究得出客观的结论,具有观测性和验证性,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功能语言学认为,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分析研究词汇语法层面的语言现象,挖掘语言学现象背后的理据.【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4)002【总页数】12页(P122-133)【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功能语言学;词汇语法【作者】高杨【作者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语料库语言学近六七十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语料库语言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得出的客观结论具有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欧美20世纪80年代,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
人们的概念系统是通过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体验经认知加工而成的。
功能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认为语言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
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
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
语料库语言学与中国外语教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语料库语言学是一门基于大规模真实语言数据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语料库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语料库语言学基础语料库语言学是一门以语料库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自然语言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学科。
语料库,即大规模、结构化的语言数据集合,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材料。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研究过分依赖直觉和个别例子的状况,使得语言研究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语料库语言学的基础包括语料库的构建、标注和检索。
语料库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确保语料的代表性、平衡性和真实性。
标注则是对语料进行加工处理,为其添加额外的信息,如词性、句法结构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检索。
检索则是语料库使用的关键环节,通过特定的检索工具和策略,研究者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的语言材料,进而进行深入的分析。
在中国外语教学中,语料库语言学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语料库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
另一方面,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语言水平,为教学反馈提供科学依据。
语料库还可以用于辅助教材编写、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推动外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语料库语言学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语料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语料库语言学将在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专业的语言研究方法与途径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思维、文化交流以及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专业的语言研究方法和途径,对于进行深入、系统地了解语言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专业语言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语料库研究法语料库是指大量实际语言使用的数据集合,在语言研究中,通过对语料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现象。
在进行语料库研究时,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工具和软件,如AntConc、WordSmith等,进行词频统计、共现关系分析、词汇搭配研究等,从而获取语言使用的客观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二、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参与者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以验证研究假设和获取数据的方法。
在语言研究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索语言习得、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可以设置听辨实验,研究不同语音特征对于语音理解的影响;或者进行语法刺激实验,探究语法规则的认知和使用等。
通过实验研究,研究者可以通过严密的设计和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三、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深入社会实践领域,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数据。
对于研究特定语言社群的语言行为、语言态度和语言变异等问题,田野调查法能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数据。
例如,研究者可以前往特定地区进行访谈,了解当地方言形成和演变的原因;或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不同年龄、性别、方言背景的人们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观点。
四、历史文献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历史方言文献等进行研究,了解语言历史演变、语言规范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中的语法、词汇和语用等内容,可以揭示语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翻阅古代文献,了解某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法变化,或者通过分析历史文献中的方言文本,探讨方言的区域差异和发展趋势。
五、对比研究法对比研究是通过对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的方法。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语料库语言学综述【摘要】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
语料库分为很多类型,现在已有相当数量的语料库可供语言研究使用。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当然离不开语料库。
本文解释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定义及其内涵,介绍了英语语料库的发展和现状,并对语料库语言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发展一、引言语料库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语料库的研究已经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
同时语料库的发展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对语言研究的很多领域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
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基于语料库的全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料库语言学开辟了语言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本文拟对语料库的建设,语料语言学的研究特点,语料库及语料语言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角度对于语料库及语料语言学进行一次梳理。
二、理论回顾1.什么是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又称为素材,是自然发生的语言材料包括书面语和口语的集合。
“可以用来作为描述一种语言的出发点或用于证实有关一种语言的假设的手段”(Crystal,1991)。
语料库(corpus)亦称语库,是存放语言材料的仓库。
语料库是收集并科学地组织起来的语言材料数据库,这种材料是某种语言中自然出现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申厚坤,2005)。
通常地讲,语料库就是指为语言研究收集的、用电子形式保存的语言材料,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
2.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的的产生与发展。
有人认为语料库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运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研究手段还只停留在卡片制作和人工检索的阶段,其成果也仅用作编纂语法书或词典的参考。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世界各地都开始建设自己的语料库并且开始跨国联合建立国际性的语料库。
语言教育认知探究与学习策略第一章引言语言是人类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人际交往、文化传承及学习教育的基础。
语言教育是指为了激发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提升交际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
语言教育是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对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语言教育认知和学习策略的相关性。
第二章语言教育认知探究2.1 什么是语言教育认知教育认知是指个体对教育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和知识的感知、记忆、思考、理解、解释、判断、评估、选择、推理和应用的过程。
语言教育认知是指学生通过深化对语言的认识,掌握语言技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个体的语言思维,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
2.2 语言教育认知的相关性语言教育认知与人类知觉、记忆、学习过程、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密切相关。
语言教育认知不仅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还涉及人类智力的各个方面,包括原始认知能力、发展性认知、元认知、元元认知和高阶认知等。
不同的语言教育认知水平会对个体的语言学习、表达和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语言教育认知对语言教学的启示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策略。
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育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语言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和自主化的语言教育。
第三章学习策略与语言教育3.1 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任务中使用的思维策略和行动策略,以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情感调控策略等四大类。
3.2 学习策略与语言教育的相关性语言学习具有学科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需掌握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复述、记忆、语音练习、阅读、表达等各个环节。
这些策略对于学生发展语言认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享受语言学习乐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
你想啊,语言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奇妙之处。
那怎么去探索这个宝藏呢?这就需要各种厉害的研究方法啦!先来说说语料库方法吧。
这就好比有了一个超级大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
研究者就像在这个仓库里淘宝的人,通过仔细分析这些素材,能发现好多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呢!比如某些词出现的频率啦,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啦,是不是很有意思?还有田野调查呢!这可不像在教室里读书那么简单,研究者得跑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去,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亲密接触。
就像探险家深入丛林去探索未知一样,去收集最真实、最鲜活的语言资料。
这得多有趣呀,能听到各种各样地道的语言表达,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书本上都没有的独特用法呢!实验法也不能少呀!就好像是在做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研究者设置各种条件和情境,然后观察语言使用者的反应。
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是怎么在人们的头脑中运作的,怎么被产生和理解的。
社会语言学方法也超重要呢!语言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呀,它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研究社会中的各种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地域、文化等等,能发现语言是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变化的。
这不就像是在研究一个大拼图吗?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对比语言学方法呢,就像是拿着不同的语言来比较,看看它们有啥相同点和不同点。
哇塞,这能让我们对各种语言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哎呀,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真是太丰富、太有趣啦!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语言宝藏的不同大门,让我们看到里面的精彩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语言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使用和接触各种语言。
而这些研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奥秘。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该有多肤浅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不断地挖掘出语言的新秘密,让我们的语言知识越来越丰富。
所以呀,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可真是语言学领域的宝贝呀,我们得好好珍惜和利用它们,去探索那无尽的语言宝藏!。
认知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简介认知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简介【摘要】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对当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一种反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其研究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介绍认知语言学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
它关心的是语言和其它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试图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的形成与特点、语言使用的方式与特点等。
近30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有影响的分支,涌现许多成果,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内省法发展到目前重视跨学科与实证研究,多种方法并存、互补的状态。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早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是阐述和介绍该学派的哲学基础、论证理论等宏观原则,旨在奠定其学术地位,构建理论基础。
随着认知语言学学科的逐渐成熟,研究工作的深化和分工的细化,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相继出现。
针对各种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者们往往采用不同的研究工具或手段。
下面对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作一大致介绍。
一、内省法“内省法”是哲学研究与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语言内省”指的是“语言的某些特征显现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系统,并得到语言使用者有意识的认识或关注”。
“语言研究的内省法”就是将语言内省的结果应用于语言研究。
这包括两层含义:1.语言研究者或本族语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及百科知识对语言的某个反方面进行思考和判断;2.语言研究者根据自己或本族语受试者对语言某个方面进行思考或判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语言内省是指语言使用者对认知中凸现的语言的某些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注意。
认知语言学在开创之际,为了构建该学派的理论框架,主要都采用的是内省式的思辨性研究,即研究者通过观察、内省、分析、推理手段等对语言现象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内省研究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内省法研究语言存在一些天然缺陷。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言学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向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以及这些方向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一、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强调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机制反映在语言中,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
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拓展了对语言本身的认识,还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一研究方向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将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和分析自然语言。
通过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实现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信息检索等应用,提高人们处理语言信息的效能和准确性。
计算语言学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研究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和作用。
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角色和语境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对语言变异、语言变体和语言变迁的研究,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对语言政策、教育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是依据大规模语言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构建和分析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语言描述和更可靠的语言推断。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使得语言学研究不再依赖于狭隘的数据样本,更加贴近实际语言使用,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与认知探究一、引言语言学者John Newman和Sally Rice合著的论文“Pattems of Usage for English SIT, STAND, and UE:A Cognitively Inspired Exploration in Corpus Linguistics”是关于SIT.STAND.LIE(“坐”、“立”、“躺”)这三个主要英语姿势动词的使用在语料库语言学当中的认知探究。
该文的重要价值在于其研究方法,即除结合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之外,主要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并辅以认知语言学解释,对英语的i个主要姿势动词趋于语法化进行了综合研究。
这种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目前及今后的认知语言学及相关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二、基于语料库的认知探究Newman和Rice首先阐明语料库语言学对于认知语言学的价值,即语料库语言学可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工具,进而指出尽管近年来的一些认知语言学研究已利用语料库,但语料库尚未被认知语言学研究充分利用。
二位作者表明姿势动词因其跨语言语法化现象而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在Mamvu语,Kanakuru语,意大利语,中古埃及语等语言当中,姿势动词原本表示姿势的意义已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丰富的标记功能,即可以表示存在、位置、时态、语态、指示、分类,以及社会地位。
基于姿势动词在意义和句法方面的多样性,作者提出有必要对姿势动词从实际使用、体验语义、语篇功能方面进行认知分析。
虽然英语的姿势动词已被广泛使用,但还没达到语法化的程度,尚未实现语法化,即本意未改变、分布未泛化、规范的语法结构单元未简缩或融合。
既然英语姿势动词尚未语法化,其语法化研究的意义何在?在引文部分作者就指出该研究有助于揭示英语姿势动词建立语言关系的方式,而该方式与语法化密切相关,并有助于理解基本动词的特征。
作者在探讨认知语言学关于姿势动词的研究时,进一步表明研究英语主要姿势动词的重要意义:为其他语言的姿势动词语法化提供证据。
这恰好弥补了其他语言姿势动词语法化历史证据不足的缺陷。
依据前人对姿势动词语法化的跨语言研究,作者结合语境因素,开始了针对英语SIT.STAND,UE这三个主要姿势动词的探究。
(一)基于语料库的词频研究作者先将其研究范围限定为只表示静态或动态姿势的英语姿势动词。
然后从BROWN语料库中提取出以生物为主语的姿势动词SIT,STAND.LIE,并利用WordNet排除了研究范围之外的词(如表示‘撒谎’含义的LIE,及STAND作名词的情况等),最后得到三词的词频排序:SIT >STAND >UE。
此外,作者列出BROWN语料库中其他姿势动词的词频作比较,结果显示SIT,STAND.UE i词的词频均超过其它姿势动词,证明SIT,STAND,LIE三词的确是主要的英语姿势动词,而其它姿势动词是次要的姿势动词。
此后作者进一步对Mbay,Kxoe.Euchee三种语言中“坐”“立”“躺”三词的跨语言语法化的论述则更加稳固了这三个词的主要姿势动词地位。
对于“坐”“立”“躺”为何能成为主要的姿势动词,作者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予以解释——这三词所反映的人们平日经历的三种休息姿势相对凸显。
为进一步证实这一初步研究结果,作者又利用另外12个包括以生物和非生物作主语的英语语料库(8个以书面语为主的语料库和5个口语语料库)提取SIT.STAND,LIE三词的词频。
为得到研究范围之内的词,这一次作者只选取了和三词搭配的短语(SIT DOVVN,STAND UP.UE DOWN)。
因此,除了其他无关紧要的词语(如tell a lie等)外,这种方法也排除了大量SIT表示静态位置意义并以非生物作主语的情况(如The car is sitting in the garage.)。
结果证明SIT,STAND,LIE三词的确是英语的主要姿势动词,而SIT的使用最为频繁,其次分别为STAND和UE。
作者再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阐释了这一结果:“坐”“立”“躺”均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姿势,而坐是我们觉得最舒服的姿势,也最容易引起社交、反思等其他持续性活动。
坐和站往往相连,坐着做了某些事后,我们会站起来。
但站久了我们会觉得不舒服。
躺则往往与睡觉相关联,趋于静态,因此其使用频率相对而言也最小。
(二)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使用频率研究作者赞同仅就词语使用的高频率这一事实还不能完全证明词语语法化趋势的看法,于是迸一步提供了以上三个姿势动词在和其他词搭配使用时的频率情况。
作者利用包含书面语和口语而且涵盖语料最多的British National Corpus语料库选取了和三词分别搭配而成的语言结构,并列出其词频。
与i词搭配的结构包括同步结构(如sitting andwaiting),around结构(如stand around and talk),连续结构(如lay down and slept)。
作者特意指明选取含and的结构有两个原因:除了作者直觉认为这样做将会有丰富收获之外,还因为Kuteva指出含and的短语结构能促进姿势动词语法化为体标记。
通过对语料中三种结构使用频率的统计,作者得出英语主要姿势动词的搭配结构具有语法化倾向。
同步结构中SIT、STAND、LIE搭配结构使用频率是SIT搭配>STAND搭配>UE搭配。
同步结构的单向性(如我们可以说sit up in bed reading,而不能说reading in bed sitting up)表明英语主要姿势动词具有表示位置和指示功能的语法倾向。
而SIT、STAND、UE与持续动词的搭配体现了这三词“体”标记功能趋势。
Around结构中三次的搭配结构使用频率是SIT搭配>STAND搭配>LIE搭配。
Around -词强调与其搭配动词具有持续性以及无效、低效或慵懒等特性。
Around和Just在语境中的出现都是主要姿势动词的姿势意义减弱,而与其搭配的动词意义得以凸显。
这表明英语姿势动词趋于标志行为或活动的持续。
在连续结构中三次的搭配结构使用频率的顺序有所变化:STAND搭配>SIT搭配>LIE搭配。
作者指出STAND UP 后常接一系列其他活动及运动等,具有表达起始功能的语法倾向。
作者还结合实验研究的内省法,即利用Edinburgh Associative Thesaurus 中三词的联想结构,同样证明了上述结果。
(三)语料库和语境研究相结合作者恰当运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三个主要英语姿势动词及其搭配结构使用频率的获得提供了大量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真实语料。
而该研究在排除无关因素,限定有效语料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考虑相关语境(这里主要指语言内部语境,如词语搭配等),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对在以非生物为主语和以生物为主语的语境中这三个主要姿势动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British NationalCorpus语料库提取了包含三词与HERE/THERE搭配结构的句子。
这样既包含了静止状态和以非生物为主语的句子,又排除了包含与研究无关的固定短语的句子(如stand on ceremony客气,讲客套等)。
这次研究表明在以非生物为主语的语境中,三词的词频顺序为:UE >SIT>STAND。
这一结果与以生物为主语的情况大致相反。
SIT、STAND趋向作为“体”标记,而LIE趋于表示存在和指示。
作者再次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做出解释:、躺相对于坐和立,更常与非生物体或静止状态相关联。
毋庸置疑,综合以上研究,Newman和Rice充分证实了其研究前的假设,即英语中的SIT,STAND.LIE这三个主要姿势动词虽然还未达到语法化程度,却为其它语言中“坐”“立”“躺”的语法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该研究主要倡导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密切结合语境,最终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为解释手段。
三、原型理论的运用我们认为Newman和Rice的论述应补充有关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的解释。
每次在说明SIT,STAND,LIE是主要的姿势动词,而且在以生物为主语的语境中,三词词频的排序往往是SIT>STAND>LIE,而在非生物作主语时情况大致相反等这些研究结果时,作者确实反复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强调这些结果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还指明“语言是体验的”,并运用了意向图示作解释。
这种解释的方向是合理的,而且能揭示本质,但不够充分,仅仅发挥了认知语言学的部分优势。
事实上,Newman和Rice已经间接提到了SIT,STAND,LIE是一组主要的基本层次范畴动词,还列出了其他的如HANG,LEAN,SQUAT等次要姿势动词。
作者应明确指出SIT,STAND,LIE是姿势动词这一基本层次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而其他HANC,LEAN,SQUAT等这些词是非典型成员,进而阐明SIT,STAND,LIE作为典型成员具有比非典型成员更多的相似性特征,是非典型成员的形成所参照的原型,而且SIT因为具有最多的相似性而比STAND,LIE 更典型,依此类推.STAND又比LIE更典型。
作者其实已经把这一典型观的确凿证据摆列出来,却错失了深入解释的良机。
例如列出的SIT,STAND,LIE的静态意义:“besitting”, “be standing, be upright”, “be lying, beprostrate,be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基本上就是表2列出的非典型的姿势动词的静态意义的参照意义,只是非典型成员的意义在表l的基础上又各自有所扩展或改变,如:SQUAT “sit on one´s heels”(坐在某人的脚后跟上),LOUN(;E:“sit or recline comfortably”(舒服地坐或斜躺着)等等,而KNEEL:“rest one´sweight on one´s knees”(将重心放在膝盖上)实际上包含:“sil on one´s knees”(坐在膝盖上),STOOP.BEND实际含有STAND“be standing”(站着)的意思,而HANG多少也含有STAND“be upright”(直立)的特征。
因此,将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观与作者已阐明的体验观紧密结合,无疑能更令人信服地说明其研究结果。
四、结语目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已有积极利用语料库的倾向,而且趋于把语料库研究方法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