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税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0
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李武歌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1期摘要:经历20年的发展,我国保税区已经形成以沿海和沿边为基础、逐渐向内陆西部延伸的局面。
但当前我国保税区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保税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本文研究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利于我国保税区高效,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保税区;保税区立法;保税区监管职能一、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正在经历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见的对外进行开放,在进一步的扩大沿海沿边地区,并有计划的推进中部地区、逐渐辐射边境地区开发保税区的过程中,正在一步步的实着现“向西部开放”的战略目标,借此来加强与亚欧大陆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联系。
我国要实现以开放促发展、西部开放促进西部开发战略、兼顾与发达国家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从而加速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因此我国亟需更多综合保税区来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
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沿海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的陕、新、宁等,基本上各省都已经建立各自的综合保税区。
截止到2013年1月,我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已达31个。
包括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在内,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已经超过100个。
2013年,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经营总收入447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工业总产值18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商品销售额和物流企业经营收入23812.5亿元和59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和9.7%。
二、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法律体系保障欠缺。
保税区要想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法律是基础,只有在法律地位上给于保税区一个完整统一的定性,在法律层面上对我国的保税区功能、性质与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
可是在我国,目前国家立法机构并没有对保税区的定性进行明文规定,由此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对保税区的性质认识不能统一,也容易给造成许多外国投资者误解,对于我国保税区的招商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是造成多头管理的基础,不利于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哈尔滨综保区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各地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化:目前,哈尔滨综保区主要以汽车、航空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缺乏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的支撑。
这限制了综保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
2. 人才流失严重:哈尔滨综保区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由于资源和市场相对落后,很多优秀的人才倾向于去其他发达地区发展,导致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3. 缺乏区域协调发展:哈尔滨综保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不平衡。
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应该积极推动综保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4. 政策支持不够到位:哈尔滨综保区在政策支持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比于其他地区综保区,哈尔滨在政策上的优惠力度仍有一定差距,这限制了综保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哈尔滨综保区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的支持力度,吸引相关产业和企业进驻。
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研发创新,以提高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2. 建立人才吸引机制:哈尔滨综保区应该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配套的人才住房、优厚的薪酬待遇等措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
3.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哈尔滨综保区应该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共享资源和市场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4. 加强政策支持:哈尔滨综保区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综保区的成功做法,提升政策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提供项目补贴、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等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进驻综保区。
【精品推荐】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卓越管理智库精心制作,多年企业咨询,精品管理word模板,值得您下载拥有!2019年1月摘要陕西航空产业综合保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特殊经济区域。
综合保税区给国家在航天类物品的开发与创设、实验集散地的建立、世界级航空商品的再生制作重点建设、进一步增强外贸合作、加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通有无等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综合保税区构成了挑战,以及由于综合保税区自身存在着弊端和问题,导致了综合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必须增强政府服务功能破解综合保税区发展难题,实现陕西航空产业综合保税区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政府;服务;功能;研究AbstractThe Shaanxi aviation industry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is a special economic area of our province. Th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our national aviation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design and test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aviation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enter, expanding foreign trade with two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etc…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bring lots of challenges to th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has its own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caus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is restricted, we must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service function to crack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comprehensivebonded zone,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haanxi aviation industry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Key words: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The government; Service; Function;research目录摘要........................................................................................................................... ................ - 4 -ABSTRACT ................................................................................................. ..................................... - 5 -第一章:绪论 .......................................................................................................................... ........ - 8 -1.1研究背景 ....................................................................................................................... - 8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 - 9 -1.2.1研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哈尔滨综保区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保税区之一,哈尔滨综保区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哈尔滨综保区的发展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哈尔滨综保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由于哈尔滨综保区在成立初期主要以进口加工贸易为主,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
为了促进综保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宽产业链,提高综合保税区的竞争力。
可以加强与其他综保区的合作,在产业上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哈尔滨综保区的发展速度较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目前,综保区周边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环保力度,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提高综保区的环境质量。
也需要加强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其三,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哈尔滨综保区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大量高等院校的支持,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哈尔滨综保区的营商环境亟待优化。
虽然哈尔滨综保区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在营商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接待企业时,应积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利的政策,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时间。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哈尔滨综保区的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化、生态环境问题、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和营商环境亟待优化。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如拓宽产业链、加大环保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
中国综合保税区现状及发展意见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综合保税区作为特殊经济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我国综合保税区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和业务日趋多样化。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综合保税区的现状,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中国综合保税区现状1.综合保税区的数量和分布截至目前,我国共设立综合保税区近200个,分布在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
这些综合保税区依托于我国各大港口、空港和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
2.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和发展特点综合保税区作为特殊经济区域,具备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加工制造、研发创新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我国综合保税区积极拓展新型业务,如跨境电商、融资租赁、期货交易等,呈现出产业多元化、业态多样化的特点。
3.综合保税区的主要产业和业务我国综合保税区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
各综合保税区根据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1.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的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对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但仍存在政策碎片化、监管模式不适应等问题,影响了综合保税区的运营效率。
2.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足部分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综合保税区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企业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
3.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综合保税区产业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综合保税区相对滞后。
四、发展意见与建议1.完善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政府应加强对综合保税区政策体系的统筹规划,实现政策体系化、系统化。
同时,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综合保税区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配套设施。
中国综合保税区现状及发展意见一、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背景及现状1.1发展背景中国综合保税区是指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加工贸易、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等多种业务的特殊区域。
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是中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1.2现状中国综合保税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经建设了一批综合保税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导,辅以仓储物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等多种业务的发展格局。
综合保税区通过放开经济活动的限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二、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2.1发展潜力综合保税区拥有充足的自贸政策红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完整、资源配置灵活、市场拓展广阔的新型经济体系。
同时,综合保税区具备丰富的人才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为其在国际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合作交流等方面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2存在问题目前中国综合保税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跨部门协调不畅,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
此外,综合保税区内部的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复杂性。
三、发展综合保税区的思路和措施3.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应该建立健全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保税区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发展方向,为综合保税区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2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综合保税区内各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空间,提升综合保税区的整体竞争力。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保税区内的环境质量和产业服务水平,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
3.4优化监管体系完善综合保税区监管体系,强化对关键领域的监管措施,提升保税区治理能力,防止利用保税政策进行违法违规活动。
2023年保税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保税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特殊税收政策和监管制度,将海关监管暂时推迟的经济区域。
保税区具有进口、加工、仓储、配送等多种业务功能,是跨境贸易和外贸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当前全球贸易局势动荡、经济全球化进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税区从多个角度来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挑战:1. 贸易摩擦影响:当前全球贸易局势复杂,保税区受贸易关税影响,一些传统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升级,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减少,对保税区业务产生一定冲击。
2. 地理位置限制:保税区通常集中在港口、机场等物流交通枢纽附近,依赖于靠近大型城市和国际大港,这也使得保税区的市场覆盖面受到一定地理限制。
3. 战略转型压力:保税区通常也面临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压力,特别是传统加工贸易模式的保税区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机遇:1. 跨境电商发展:随着国内外跨境电商交易的不断扩大,保税区作为电商跨境贸易的核心区域,有利于提升进出口商品的通关效率和物流配送效率,为跨境电商提供便捷的海外仓库和货物配送服务。
2. 区域开放政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积极支持和参与区域贸易合作,这将为保税区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多的商机。
3. 产业转移:随着中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和加工基地转移到邻近国家和地区,保税区可以通过提供海外仓储、物流配送和贸易服务等优势,吸引这些企业进驻,从而提升保税区的市场竞争力。
4. 创新驱动:保税区可以通过创新海关监管和税务制度,推动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法律规则遵守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保税区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发展策略:1. 加强国际合作:保税区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贸易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共享市场机遇,提升保税区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2016年30期总第837期料、初级产品或半成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价格波动大,利润空间小,创汇能力弱,缺乏国际竞争力,难于扩大规模。
四、对策建议1.加大贸易政策支持力度一般来说,边境贸易主要受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结算政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所以政府应在这些方面制定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此来鼓励边境贸易的发展。
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可采用直接的退税政策,直接减轻边贸企业的负担,从而提升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在人民币结算政策上面,加强与周边国家央行的合作,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在基础设施政策上面,政府应下拨专项资金来建设口岸城市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2.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贸易便利化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边贸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云南省政府应该把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来执行,加强公路、铁路、机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沟通水路、通达城乡、连接陆空的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系统,进一步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
3.培育边贸优势企业政府应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对一些出口业务量大、产业具有优势、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将这部分企业作为边贸优势企业来培育,从资金、信贷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由政府带动和鼓励这部分企业先发展起来,再由这些企业带动一些中小企业走出去。
4.加强高素质边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边贸人才是云南开展边境贸易的重要助力,这部分人才的培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重视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教育投资,积极开展外贸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由本土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的边贸人才。
二是利用一些特色项目和优惠政策来引进人才,云南省政府应加大高素质外贸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重大项目引进人才,并在生活、待遇方面给予照顾,做好引进人才的安置工作。
5.优化边贸商品结构云南省要突破传统单一的贸易形式,优化贸易的结构,提升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比重。
中国保税区发展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中国保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立法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一般法律上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立法体系。
我们前面说过我们和自由贸易区在立法主体上有所区别,自贸区是立法委员会立法设立,从设立之初法律就赋予了他相应的权限和税收优惠的相应办法;我国的保税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关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具体管理由区域所在的政府予以管理,二者设立的方式不同。
因此我们设立的自贸区在开发区、产业园、出口加工区之间有业务交叉,以试验为目的。
立法不明确,目前各级立法对保税区的监管达到了48种之多,但是国务院立法只有11种,这就出现了多头管理,或者都不管的局面,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连续性,未能对我国的保税区在定性、定位、管理的体制机制、主体功能等方面明确的提出相应的规范。
立法层次乱七八糟,变动频繁,相互冲突。
这种现状实质上影响到了保税区功能的正常发挥,尽快立法,有法可依已成为保税港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投资和监管成本较高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保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示,最初保税区是以保税仓库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作为仓库的首要条件就是占地面积较大,因此保税区的占地面积一般情况下也较大,如西安综合保税区获批面积为6平方公里,在土地取得方面投入的资金当然就高;另外我国的保税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区在国际惯例上有差距,我们是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面积,通过一定的物理围网设定的保税区,围网的监管成本自然就高;同时,既然要在围网内监管,自然就需要信息自动化的建立,围网有多长,自动化建立就需要多长,同时还有海关口岸自动化、全屏监控,现代化的投入也很高。
据测算仅仅就自动化建设的投入就需要占总投资额的15%,假如总投资1个亿,那么自动化投资就要达到1500万元,因此投入的成本较高。
(三)出现多头管理,政策不连贯全国尚无一部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统一的法律制度,立法层面较多,各地都有起草,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法律之间互相打架现象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