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攀比效应
40 48 60 80
18
需求 100 数量 (千/月)
案例:新经济下的马太效应
《圣经》在“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两 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 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 来。”
网络经济中的知识产品和其他服务产品 都具有非排斥性,如EMAIL,MSN,QQ, 微信。多一个人享受服务对于享受者来 说其效用增加了,但是作为网络产品或 者服务的提供者来说,其成本并没有增
第二节 需求的基本理论
③需求受家庭收入水平Y的影响 过去、现在、未来收入 正常、低档(inferior)、必需商品 ④需求受家庭嗜好D的影响 ⑤需求受人们对未来预期E的影响 ⑥需求受各种社会因素ε的影响: 人口、广告、他人需求(攀比效应与虚荣效应)、 政策、宗教、习俗…… Qdn=D(Pn,P1,…,Pn-1,Y,D,E,ε)
然而,如果消费者认为 4,000 人 已经买了此商品,需求就从D2移 到D6,它的虚荣价值被减少了
$15,000 纯价格效应
2468
21
D2
D4
D8 D6 14 数量 (千/月)
网络外部性:虚荣效应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创造者(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
第一节 供求理论发展史——新古典学派
逐步由生产费用价值论过渡到主观价值论 萨伊、马尔萨斯:生产费用价值论
劳动力——工资 资本——利率 土地——地租
19世纪门格尔(奥地利学派)、杰文斯(英国)、 瓦尔拉(法国):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
律、供应曲线,供应弹性)
第二节 需求的基本理论
1. 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指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
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有效需 求demand) 。 ①存在购买欲望(need) ②具有购买能力(可支配收入) ③必须有特定的时间单位(流量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