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库尔其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504.13 KB
- 文档页数:3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WU Qu-Bo;CAO Cheng-Yin;LI Zi-Wei【摘要】了解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地层、褶皱、断裂、砂体等砂岩铀成矿环境,对于该区铀资源的预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以往方法构造探测和砂体解释精度较低等不足,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开展铀成矿环境探测试验研究.在以往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改进了相关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的基于可控震源的砂岩型铀矿地震数据采集方法、针对性强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流程、基于线性拟合声波重构技术的地震反演砂体识别方法;据此基本查明了该区“沙丘河背斜、芦草沟向斜、火烧山背斜、西大沟向斜、帐篷沟背斜”的褶皱形态、火烧山背斜两翼存在控矿断裂分布以及目标层砂体发育特征等,并预测了1片成矿有利区.表明利用建立和改进的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可较好地解决该区铀成矿环境探测问题.【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8(042)006【总页数】10页(P1134-1143)【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地震勘探技术【作者】WU Qu-Bo;CAO Cheng-Yin;LI Zi-W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准噶尔盆地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赋铀盆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盆地的铀矿找矿主攻方向为可地浸砂岩型[1],经过上一轮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该盆地的东准地区已被列为该区砂岩铀矿找矿的首选突破盆段[2-3],五彩湾地区是此盆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在五彩湾以北卡姆斯特地区的头屯河组中发现了工业铀矿化[4],同时在五彩湾地区也发现了大庆沟铀矿床,该矿床发育于帐篷沟隆起两翼,铀成矿作用主要为后生表生作用成矿,推测在帐篷沟以西褶皱构造的背斜两翼可能存在类似的砂岩铀成矿作用[5];杨龙泉等在五彩湾地区开展的活性炭测氡工作显示,该区帐篷沟以西存在多个高场区,该类异常区段值得进一步探索[6];以往钻探工作同样显示,五彩湾帐篷沟以西地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均发育有氧化砂体,局部地区发育铀异常[7-8],该地段NE向褶皱的发育导致推测氧化砂体前锋线的位置较为困难,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查明褶皱的形态及展布特征,以及含矿目标层的砂体的发育情况[9]。
内蒙古某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技术的高效优化与应用王如意;阳奕汉;桂增杰;梁大业;闫学锐;黄健;段和军;惠浩浩;郑文娟;王晓伟【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24(76)3【摘要】地浸采铀是当前砂岩型铀矿开采最主要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铀矿开采,其生产能力、浸采率、开采成本是地浸采铀工作关注的重点。
为提高浸出效率、降低成本,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过滤器、酸度、抽液量对铀浸出效能的优化试验与研究。
研究表明,将过滤器长度控制在4~6 m能保证其处于高效工作状态,过滤器上段与品位相对较高的富矿段对接有助于铀浸采率的提升。
将溶浸液酸度控制在15 g/L左右可提高铀浸出效率和浸出液铀浓度。
将抽液量(单宽)维持在0.75~1.0 m2/h,能使采区保持较高的铀生产能力和较低的浸出液量。
通过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优化后的浸出液峰值铀浓度由优化前的28.89 mg/L提升至59.72 mg/L。
采区开采优化试验后,使铀浸出率由47.20%提升到60.99%,浸出液平均铀浓度由17.43 mg/L提升至32.63 mg/L,而吨铀耗酸则减少15.26%,吨铀耗电则减少46.51%。
研究创新改变了以往大流量、低浓度浸出模式,实现了地浸采铀技术的高效优化。
【总页数】10页(P56-64)【作者】王如意;阳奕汉;桂增杰;梁大业;闫学锐;黄健;段和军;惠浩浩;郑文娟;王晓伟【作者单位】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中核地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68【相关文献】1.某高耗酸砂岩型铀矿床碱法地浸采铀试验研究2.某砂岩型铀矿床现场地浸采铀地质工艺试验3.某砂岩型铀矿CO_(2)+O_(2)地浸采铀试验4.考虑矿层渗透系数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的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过程随机模拟与分析5.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物嵌布特征及对中性(CO_(2)+O_(2))地浸采铀效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3969,・issn.1007-7545.2022.06.010某砂岩型铀矿CO2+O2地浸采铀试验陶峰张传飞3,冯国平4,于长贵4,段柏山4,陈梅芳5(1.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昌330013;2.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长沙410011;3.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10;4.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新疆伊宁835000;5.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铀矿地浸所,北京101149)摘要:为探索CO2+O2地浸采铀工艺在西北某砂岩型铀矿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条件试验。
试验表明,向矿层水中注加Q,浸出液残留的溶解氧含量明显增加,但浸出液c(U)未见明显升高;在矿层水中原始c(HCO3-)为300mg/L的条件下,向矿层水中同时注加CO:+Q,浸出液中c(HCO3)仅上升至300-350mg/L,c(U)未见明显升高;补加NH4HCO3使浸出剂中c(HCO3)达到1000mg/L时,浸出液的c(U)随c(HCO厂)上升呈直线上升态势,c(U)峰值达到31.5mg/L,c(U)与c(HCO3-)相关系数达0.95,呈强正相关性。
研究表明,该砂岩型铀矿仅采用CO2+O2进行浸出,不能获得满足地浸工业要求的c(U);通过补加NH^HCOs并保持浸出液中c(HCO3-)达到800mg/L时,侵出液c(U)出现明显上涨(峰值31.5mg/L,平均25mg/L以上)。
该矿床技术可行的浸出工艺为**CO2+O2+NH1HCO3”地浸。
关键词:地浸采铀;CO2+O2;浸出试验;CO2+O2+NH4HCO3中图分类号:TL21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7545(2022)06-0056-06CO2+O2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from a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TAO Feng1'2,ZHANG Chuan-fei3,FENG Guo-ping4,YU Chang-gui4,DUAN Bai-shan4,CHEN Mei-fang5(1.School o£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2.Hunan Institute o£Nuclear Industry Geology,Changsha410011,China;3.Inner Mongolia Mining Co.,Ltd.,CNNC,Huhhot010010,China;4.Xinjiang Tianshan Uranium Co.,Ltd.,CNNC,Yi'ning835000,Xinjiang,China;5.In-situ Leaching Institute of Uranium,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Beijing101149,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CO2+O2in-situ leaching(ISL) technology in a sandstone type of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a field condition test of ISL uranium mining was carried out.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hen O2is added to groundwater,the dissolved O2content of the leachate residue rises significantly,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U) in leaching fluid.When CO2and O2are added to the groundwa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riginal收稿日期:2022-02-14基金项目: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中核科发:2021]272号)作者简介:陶峰(1981-),男,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通信作者:陈梅芳(1983-),女,博士,正高级工程师groundwater c(HCO 3- ) of 300 mg/L, the rise of c(HCO 3 _ ) in the leachate is not significant (only risesfrom 300 mg/L to 350 mg/L) , an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s observed in c(U)・ By adding NH 4HCO 3 tomake the leaching agent c(HCO 3_ ) to 1 000 mg/L, c(U) in leachate rises stra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c (HCO 3_ ) , and the peak of c(U) reaches 31. 5 mg/L ・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U) and c(HCO 3_ )is 0・ 95, and the two parameter show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andstone type uranium mine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SL only by CO 2 + O2 leaching process , byadding NH4HCO3 and keeping c(HCO 3_ ) in solution reaches 800 mg/L, c(U) in leachate can meet theindustrial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ISL (peak value is 31・ 5 mg/L,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is 25 mg/L above) . The technically feasible leaching process of this deposit is “CO2 + O 2 + NH4HCO3” in-situ leaching ・Key words :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mine ; CO 2 + O 2; leaching test ; CO 2 +O 2 +NH 4 HCO 3近年来,CO2+O2地浸采铀技术在我国得到了 迅猛发展,中性体系下铀的浸出、吸附、沉淀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较好解决了我国复杂砂岩型铀矿床 开采难题,先后在我国北方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等地建成了多个CO2+O2地浸采铀生产基地。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过程中电法勘查技术的应用何柯;赵远程;李建华;王刚;叶高峰【摘要】原地浸出采铀是一种利用砂岩型矿层对水的渗透性,采用注、抽液孔向含矿岩层注入“溶浸液”和抽取“浸出溶液”而获得铀的先进采矿技术.研究井场下方“浸出液”分布范围,不仅能掌握矿体的被覆盖程度和矿床开采率,且对于地下水体污染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浸开采试验基地进行电法勘查,以对铀矿地浸开采过程进行监测试验.具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对试验井场进行探测试验.试验区以抽孔为中心布设一个18×18的测网,测网的线距和点距均为10 m.电法探测试验时,对穿过抽、注井的5条纵向和4条横向测线进行了CSAMT观测,并对全区进行中间梯度激发极化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得到了中梯装置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及CSAMT二维电阻率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已知资料进行解释,认为电阻率断面上井场区域下方的低阻异常带反映了地浸开采过程“溶浸液”的地下分布状态;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显示的抽注单元下方的大片低极化率异常,可能是由地下浸出液与岩层组成的离子导电体系“薄膜极化”效应产生的异常带.【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13页(P850-862)【关键词】原地浸出;浸出液;电法勘察技术;电阻率;极化率;“薄膜极化”效应【作者】何柯;赵远程;李建华;王刚;叶高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0 引言原地浸出采铀又称为地浸采铀,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铀矿采矿技术。
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贾利强王琳王野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2期[关键词]泡沫泥浆;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采用泡沫泥浆进行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受到关注,结合土体参数分析和岩性参数分析的方法,采用失效概率分析的方法,建立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应用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进行稳定性测试,提高模型修正效率[1]。
研究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技术,对提高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的效率与安全性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应用研究受到极大重视。
对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方法主要采用空间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正态变量累积分布方法、可靠度测量方法等,采用薄膜效应机理[2],建立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应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实现模型构造,本文提出基于稳定性分析和模型构造的泡沫泥浆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方法,根据泡沫泥浆的空间变异性和黏聚力,结合极限平衡方法建立地浸砂岩铀矿钻探工艺参数分析模型,通过土体参数空间分析的方法,计算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力学参数,采用稳定性分析和模型构造的方法,实现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应用及研究。
最后进行实验测试,展示了本文方法在提高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能力方面的优越性能。
1. 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的力学参数分析为了实现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应用优化,本文提出基于稳定性分析和模型构造的泡沫泥浆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方法,根据泡沫泥浆的空间变异性和黏聚力分析,建立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中的泡沫泥浆双重或多重孔隙介质分析模型,结合泡沫泥浆的m 重孔隙n 相流体参数分析,在固体相占据空间中,进行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的力学性能测试。
采用有效应力表达的方法,构建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的极限平衡分析模型,得到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的应变参数分析模型[3],得到应变参数见表1。
根据表1的参数设定,进行地浸砂岩铀矿钻探工艺参数及力学参数分析,建立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的力学均衡控制模型,基于试验板荷载-位移关系,得到泡沫泥浆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的有限分布序列:由此构建了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的力学参数分析模型,根据地浸砂岩铀矿钻探施工的力学参数分布,进行刚性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2095-6835(2023)02-0175-04新疆伊犁地区砂岩型铀矿钻探绿色勘查实践*仲思柏(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勘查在铀矿钻探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在新疆伊犁地区开展了砂岩型铀矿钻探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实践。
通过对钻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液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进行分析,对现场噪声、放射性等有害因素进行监测,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对施工完成后的现场恢复治理重点管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复垦复绿工作。
引进泥浆固控系统,减少泥浆排放。
通过绿色勘查实践,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铀矿钻探生产绿色勘查实施方案,该方案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伊犁地区政府的认可,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成功入选为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公示的第2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关键词:地浸砂岩;绿色勘查;钻探生产;泥浆固控系统中图分类号:P619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02.050为践行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促进铀矿找矿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2019〕815号)要求,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制定了相关方案,推进绿色勘查在铀矿钻探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
绿色地质勘查,简称“绿色勘查”,是减轻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勘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地质勘查活动中道路修建和场地平整、驻地建设与管理、勘查施工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钻探是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钻探作业可以有效获取地层岩心等实物资料,清晰地反映地层构造并圈定目标矿体[1]。
但由于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铀矿钻探生产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有害因素缺少必要的监测,如噪声监测和铀矿钻探生产特有的放射性监测[2]。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完善现场有害因素的监测和记录,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