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写作比较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结果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可行性运用作者:刘爱玲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16期一、引言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研究项目是为了探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前三学期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在第四学期里进行各项技能的训练。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增长,英语写作及其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仍不容乐观,但其总体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部分的平均分现已提高到7分左右)。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国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研究者对英语写作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在“结果法”和“过程法”两种英语写作教学法中,他们认为传统的“结果法”已不适应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建议采用国外先进的教学法,从“结果法”转为“过程法”。
然而,“结果法”真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失去其实用性了吗?二、四种英语写作教学法目前,国内主要有四种英语写作教学法:“结果法”、“过程法”、“内容法”与“体裁法”。
“结果法”较为传统,其重点是在写作成品上,强调语言的正确性、作文的结构和质量。
此方法通常是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写作,最后由教师批改、打分。
“过程法”的兴起始于60年代美国的第一语言教学,80年代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学者,如美国的Raimes和英国Hedge将“过程法”应用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
“过程法”强调的是写作过程,提倡学习者的相互合作。
此方法通常分为三大步骤:写前准备(pre-writing ),写作(drafting ),以及修改阶段(revising)。
“内容法”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准备写作,丰富其写作内容,而非教授写作技巧,其应用对象通常是专业英语学习者。
“体裁法”是近年来随着体裁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虽然其教学方式与“结果法”相似,但更强调社会语境,认为写作的成功取决于语言知识与社会目的的密切结合。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学英语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首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实际案例和示范。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原则和技巧,然后让他们去写作。
这种模式使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的写作体验,导致了学生们在写作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教师应该引入实际的写作案例,例如优秀的学术论文或商务信函,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仿写。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示范作文,以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观摩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学生兴趣的缺乏关注的问题。
由于课程内容的单调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们往往对英语写作感到枯燥和无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的小组讨论课、写作比赛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博客或其他形式的写作,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另一个问题是缺乏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们无法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和反馈。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或一对一指导,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解答。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作文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改进。
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指导,学生们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另外一个问题是缺乏写作实践的机会。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们的写作时间和机会比较有限,这使得他们很难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实践机会和指导、学生写作能力普遍欠缺、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有效的写作评估及反馈机制等。
针对这些问题,引入实践教学与多样化评估方法是重要的对策。
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是必要的,建议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展望未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对策、缺乏实践机会、指导、学生写作能力、欠缺、教师专业培训、写作评估、反馈机制、实践教学、多样化评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指导、写作能力普遍欠缺、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有效的写作评估及反馈机制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缺乏实际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实际写作中遇到挫折,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缺乏专业培训,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反馈。
缺乏有效的写作评估及反馈机制也是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难题,学生往往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改进和提升。
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教学质量。
1.2 重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规则和运用,培养自己对于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写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阶段,学生们需要通过写作来完成各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而这些文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术成就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语篇衔接手段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功能意思,按规定题目和提示在半小时内写出100~120词左右的短文,基本上能表达思想,无重大语法错误。
但在实际的英语写作中,学生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存在的问题不少。
他们或是提笔发怵,或是写作内容枯燥,或是用词不当;语法学得差的同学写出的文章错误百出,整篇文章几乎没有准确无误的句子;而有的同学即使语法学得不错,但写出来的作文是汉语式作文,选词造句及布局谋篇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没有应有的“洋味儿”。
所以,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成为英语教学界亟需探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衔接的定义及衔接手段的分类衔接和语篇一样,是一个语义概念。
韩礼德和哈桑(2001)把衔接(cohesion)看成是一种语义关系:当语篇中的某一语言成分需要依赖另一语言成分来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
作为一种语义关系,衔接在具体语篇中体现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衔接手段和重述、搭配等词汇衔接手段。
1.照应(reference)。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如:Smith fell down when he ran fast tomeet them. 句子中的人称代词 he 指前面出现过的 Smith.2.省略(ellipsis)。
省略是指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
它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表达简练、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
省略的类型有三种: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
3.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
因此替代词只是形式,它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寻找。
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三种。
4.连接(conjunction)。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
课程编号:02114课程名称:中英应用文比较与互译(Chinese-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英语专业《中英应用文比较与互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实用性突出。
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常见的应用文文体,比较侧重对篇章的分析与研究,从文体的角度探讨各类文字的不同特点和翻译方法教学。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英语写作基础、英汉翻译基础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节课,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36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第一章应用文的文体特点与翻译 2第二章中英信函的比较与互译 6第三章中英各种证明书的比较与互译 4第四章中英各种卡片的比较与互译 2第五章中英便函、便条、留言的比较与互译 2第六章中英通知、启事、海报的比较与互译 2第七章中英会议记录、报告、工作总结的比较与互译 4第八章中英收条、欠条的比较与互译 2第九章中英电报的比较与互译 2第十章中英合同、协议的比较与互译 2第十一章中英规则、指南、说明的比较与互译 2第十二章中英演讲的比较与互译 2第十三章中英新闻文体的比较与互译 2第十四章中英广告文体的比较与互译 2合计36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中英各种常见的应用文文体,了解中英应用文的异同点,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应用文英汉、汉英翻译的一些技巧,熟练地翻译出各种应用文,为学生的就业和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知道应用文的内涵,了解中英各种类型的应用文的特点及写作规律,能够对二者进行比较,并且积累中英应用文互译的一些方法。
通过大量的口头、笔头的训练,学生应该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应用文英汉、汉英的互译。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应用文的文体特点与翻译本章介绍应用文的基本知识(定义、分类、写作特点),应用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关键字】英语如何重视并发挥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本文从中国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学习英语的现状来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碰到的困难,特别是在翻译方面的困难及原因。
并试图从翻译教学这个较传统的教学法来入手,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比较法来改进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中英语互译水平关键词: 翻译教学学习比较测试写作本国语外国语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规定是这样描述的: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作了具体的说明: “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较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语国家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汉字.”但是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五项能力的发展很不平衡;读和听(输入)相对较强;说,写,译(输出)相对较弱.制约和影响输出能力的提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翻译基本功差,而基本功差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教师忽视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以下几方面和同仁们探讨一下翻译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一.当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receptive ability)和输出能力(productive ability)之间的不平衡.由于我国的数千年的教育传统,学生已养成了一种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他们多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老师说什么他们记什么.这对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构词规则,单词,词组,等等.近年来由于标准化测试形式的引进,加上应试型的教育,我们的外语考试大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忽略甚至取消了翻译题,使得学生们习惯并擅长做选择题.翻译实际上是学生写作的根底,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写作分每年都低于9分(及格分)就是个明证.第二个问题是由于考试的导向,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做多项选择题,不重视翻译和写作.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引导他们多说,多写.但在目前由于高校扩招造成教师匮乏,同时大学外语教师队伍还有很多人未接触过真正外语,自己都不能说写流利的外语,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提高学生翻译和写作的能力可能会觉得比较容易一些.我们都知道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和印欧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而我们绝大部分学生是在没有英语环境气氛下学习英语的,所以学生在学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强烈干扰是完全正常并且是无法避免的,强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找出不同点克服母语的干扰才是上策.所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英语到中文再从中文到英语这样一种重复翻译的过程,他们往往先把汉语句子写好,然后再变成英语.我们不能奢望学生在教师给他们一些范文和常用句型,模式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会写作.但我们在课堂中采用翻译教学改进他们的写作,这点是不难做到的.同时就学生的未来工作来说,在英语教学中加强翻译的训练也是必要的.虽然大部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少有人会马上去从事专门英语翻译工作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工作中用英语的场合将越来越多,尤其在上海.例如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会议,对外交流,一些资料的编译,发表刊物的所需要的英语摘要等等都需要他们把中文材料译成英语或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见解.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首先应让他们做大量的练习,让他们熟悉翻译,了解翻译.从翻译入手(尤其是中译英)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似乎是一条可行的方法.二.翻译教学法目前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不屑一顾,认为已经过时.他们认为英语课应全部用英语讲授,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当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说英语但部分地用中文解释还是必要的,因为有些用汉语完全可以表达清楚的词或句而你非用英语解释,结果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在我们这个环境下,中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分离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通过中英文的对比来学习英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往往有这种情况,虽然课文生词表上已用英语解释了生词,但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惑这时及时的中文翻译是完全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只将单词的用法和语法现象而不给整句或整段乃至整篇课文翻译学生仍可能只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而没欣赏到课文的精彩部分,习惯满足于对课文片言只语的理解不考虑对全篇的准确理解,更谈不上用母语翻译了,例如我在给本科生讲课时讲到这么一句:But there was in her a certain pride and love of labor with which many members of the labor force have been blessed with.<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P92.L23-25.当我用英语解释了be blessed with之后并举了一例句:Yaoming is blessed with the capability of a basketball player.我想学生应该明白此句的意思了,然而一下课就有几个同学上来问我此句汉语究竟是什么意思题.另外,我们的学生来自各地,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对那些听力根底差,语法知识差,词汇量又少的学生来说,课上全部用英语对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都是一个打击.我们在很多高校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现象,学生在对中外教师的教学经过比较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表示更喜欢中国教师上课,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教师能在他们不明白的情况下用中文表达清楚,而外籍教师大多数不懂中文.所以在英语学习的根底阶段, 用翻译教学来区分母语和外语的不同点,应该说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须的.三、翻译与学习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当你在背诵英语单词时,你能知道中文的对应词将大大加快你的记忆速度.在阅读理解这个过程中,翻译几乎贯彻于始终.母语在阅读理解中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更加明显.马克思曾经说过“ 外语初学者总是试图先用本国语来对外语进行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应拘泥于争论是否用翻译教学而是怎样挖掘潜力学生潜在的能力并充分利用.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看到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有错误或不够准确的地方,用数码相机拍下,然后大家再提出满意的译法。
dictogloss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Dictogloss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ictogloss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听写和重构一段短文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写作能力和语法意识。
该方法要求学生在听取一段有意义的语音材料后合作地重构文本,这既有助于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促进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首先,Dictogloss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在Dictogloss过程中,教师播放一段有意义的语音材料,然后学生尽力听懂并记住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同时也能够增强其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多次重听和讨论,学生们可以逐渐熟悉语言的声音和韵律,提高他们的听辨能力。
并且,由于Dictogloss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在小组中进行听写重构,学生们可以借助彼此的思路和观点,提高认识度和理解程度。
其次,Dictogloss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Dictogloss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合作撰写一份符合语法和语义规范的短文。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联想、组织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句法和语境知识来实现文本的重构。
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们的写作技能的发展,而且鼓励他们在语言表达上放手“试错”,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流利度、表达清晰度和写作可观性。
第三,Dictogloss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在听写和重构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用法。
他们需要注意原文的时态、人称、语态等语法细节,并在合作撰写时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通过Dictogloss的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还能提高语法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学生们通过社交互动,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困惑,共同对错,并探索不同的语言结构和用法。
最后,Dictogloss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Dictogloss是一项小组合作活动,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部组织和协调,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中英写作比较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中英写作的教学方法。
主要从比较中英文写作差异入手,深入阐述和剖析中英文写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的分类,并对常见错误的对比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文写作;英语写作;英语教学现代社会中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国际合作日益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交流越来越多。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教学目标的规定。
所以,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思维的符号,其是人类对于认知思维的组织者,通过音、形、义结合反映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指导人体的活动。
语言,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思想载体。
语言都有一个相同特征,是随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而产生的,因此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英语。
一、中英文写作的现状分析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衡量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
统计显示,近年来,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中,虽然考生在前部分阅读理解和听力及语法测试中得分已远远超过及格线,但是仍有些考生在最后的写作部分由于时间或水平有限,成绩在及格线以下甚至是个位数的得分,某些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中亦如此。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很多学生为了短时间提高成绩,选择阅读、听力等选择题型来进行练习,而对于写作则认为主观性强,短时间内提高很难,所以退而选择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说明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仍是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从而加强大学生英语考试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其英语写作能力。
所以,对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规范化总结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和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首任。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由于汉语和英语中某些语言规则和形式混淆所致,如英语中表示时态是通过谓语动词本身的形式变换来表现,而汉语中则是在谓语动词的前后附加一些表示时态的词语来表现。
在汉语主谓句中,谓语除动词外,还可以是形容词谓语、名词性谓语和一些非动词性谓语,但是在英语中,动词就是句子的核心部位,在“主-系-表”结构的句子中,只有动词谓语才能将二种信息连接在一起。
如“the water more and more until the ball up with the water”,就是中国学生由于汉语的干扰常常写出的错误语句。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分类(一)词汇层面现代大学生对于英语词汇方面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1.随意造词在对2000多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作文的调查显示,造词现象出现892次,而其中单词的随意合用和词缀的误用所占比例高达55%。
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记忆和运用词缀,导致单词词缀的误用,如将abnormal误写为unnormal。
2.表达使役结构时较少使用表使役的及物动词如在表达“美化了我们的校园”时,大多数学生喜欢用“make+宾语+补语”结构,则表达为“made our campus beautiful”,而你善于使用“beautify”一类词语。
3.词性的乱用一些学生将词性混淆而误用,如将existence误用为exist。
(二)句法层面时态与句子结构是句法错误的两大体现:1.时态混乱对于母语中无时态的中国学生而言,时态就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不论水平层次多高的学生,都会由于母语的影响而犯典型的时态错误。
2.句子结构简单中国学生善于使用简单句来表达,而复合句的使用则频率很低,且使用混乱。
(三)篇章层面由于中国文化中喜欢含蓄性表达,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适应英语,以主题句引领一个段落的直线型思维,而往往使用汉语的“迂回式”表达方法,主题无法凸显。
上下句的衔接上,中国学生往往在有些句子中忘记主语,从而导致文章结构错乱和松散。
三、对常见错误的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之处可以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和运用,而二者的差异则是学习目的语的障碍和困难,而且差异越明显,则困难越大。
这就是所谓“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以下简称ca)的理论思想。
我们将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中的影响称为“迁移”,若起促进作用,则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是分属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二者的差异自然很大,所以负迁移所造成的错误占所有错误的比例也很高。
母语的影响相当之大,有调查显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犯错误有51%来自母语的干扰,但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生其比例仅为3%。
ca是我国外语教学中一个总的指导原则,英语写作教学中亦如此。
下面,笔者将运用ca的理论对上述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类型做一具体分析。
(一)词汇层面1.随意造词汉语在表达否定等衍生词汇时,由于其自身形态理据性较弱,不能像英语中dis-、un-附加前缀则可以达到表达的效果,汉语中需要加一个表示否定的副词,如“不”、“没有”方可表现。
所以,中国的学生记忆很多复杂的否定前缀已经很吃力,再加上要记忆固定的前缀搭配就更不容易了。
学生每次在使用前缀时,要从脑海中翻出所有的否定前缀,之后再筛选中匹配的特定,对于一个母语无前后缀搭配的中国学生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因此,把abnormal的前缀换为un-形成unnormal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2.使役动词使用匮乏“make+宾语+补语”的使用是中国学生在表达使役语境时常用的表达方式,而英语中词化程度相对较高,词缀en-、-en、-(i)fy、-ise/ize等可以构成许多派生词,英语中还有诸如disappoint、excite等不含有典型表示使役关系词缀的表使役的单纯词,中国学生之所以常使用make结构来表达使役含义,是因为汉语更多使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3.词性乱用中国学生之所以会混淆词性的使用,是因为汉语中的词性表达通常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而英语则是根据表示词性的词缀来表达。
(二)句法层面时态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中的一大障碍。
时态的错误使用更是一大通病,由于长期受到汉语“无时态”的影响,只需在动词前后附加“者”“了”“过”等词即可表达时态,所以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犯时态错误就司空见惯了。
(三)句子的衔接问题汉语中通常大家默认根据语境来理解上下文、句子与句子间的衔接有时也要依据语境,而简简单单的小句与小句的连接,在英语中就要规规矩矩地使用复合句了。
在“众所周知”的表达中,英文是采用形式主语it作为开头,即it is well known that...,而中国学生通常会在that前加上逗号,这是由于汉语中的“众所周知”是状语,要与主句相分隔,但英语中则使用形式主语,不与状语相分隔。
“everyone has his own name, it will go with you for the whole life.”是以一个主题为自己名字的作文中学生所犯的句子衔接错误,在汉语中两个句子间通常省略连接词,而英语中这样的句子是错误的句子,不被接受,否则还不如将逗号改为句号,变成两个简单句。
(四)篇章层面在文章的组织和形式上,中国人通常喜欢含蓄表达,用迂回的方式来使主题渐渐浮出水面,而西方人通常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主旨思想。
部分“无主语句”在篇章研究中称为零回指,在英语这样受主语数目的限制,省略主语是无法表达很多语境的。
众多研究和调查表明,外语的学习受母语影响很严重,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中,母语的负迁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英语水平。
对比分析的理论对学生学习中英文中的问题很有效,所以建议院校的英语教师除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还应适当学习一些汉语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并涉猎语言学,尤其是中英文对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真正从背语法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对比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与母语相参照,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困难,以便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设计奥苏贝尔曾提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即著名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是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有效策略。
其可以帮助学习者发掘原有知识与新入知识在自身认知中的潜在联系,将自身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和体会融入学习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和激发兴趣。
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若出现上述典型的中英文差异,则可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和“先行组织者”。
1.同一个意思,让学生用汉语表达,记录下来,再避开母语的影响,用英语表达一次,比较二者的差异,在教师地引导下归纳成理论性心得。
2.在教学中,首先告知学生二者的差异,再辅以具体实例来说明,如要求学生分析以下句子结构“today,it’s certainly difficult to think of any other single thing that represents modern america as powerfully as the company that created mickey mouse.”主句:it’s certainly difficult to think of any other single thing;第一层分句:that represents modern america as powerfully as the company;第二层分局:that created mickeymouse. 由句子分析结果,要求学生用树形图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并由此得出结论。
总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不论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都是一种文化行为体系。
若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英文写作中的对比差异分析,就可以从宏观上掌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取长补短,促进发展。
所以,教师应熟悉中西方文化中语言学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看透英语本质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母语的负迁移转变为正迁移,从而在写作中自然而然把文化融入其中。
只有做到以上所述,才能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章,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注重整体效果,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实质性提高。
作者简介:倪一琳英语教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玉环学院。
参考文献:[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专家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罗伟.大学英语写作训练技巧[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玉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