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S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大脑前循环脑血容量及脑血管痉挛
- 格式:pdf
- 大小:134.63 KB
- 文档页数:2
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与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20-12-18T06:45:54.718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作者:王晓芳[导读]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45例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3H”疗法,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45例患者中,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23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20例出现脑缺血。
王晓芳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45例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3H”疗法,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45例患者中,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23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20例出现脑缺血。
经过“3H”治疗及护理方法,脑血管痉挛均改善,无死亡患者。
45例患者中,7例植物生存状态,27例完全生活自理,11例部分生活自理。
结论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激发脑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有着显著影响,诸多防治方法中,“3H”疗法应用效果更加明显,联合护理,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脑梗死及脑缺血疾病的主要因素。
近年,经过大量研究及实验,针对脑血管痉挛疾病的诱发机制及病理特点有着新的认识【1-2】。
脑血管痉挛包括慢性血管痉挛与急性血管痉挛两种类型。
急性血管痉挛阶段一般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般不会长时间持续,通常于24小时内改善【3】。
而慢性血管痉挛期发生率较高,一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周内发生,通常维持1周-4周。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脑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随机抽选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45例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其中有25例男,20例女;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5岁,均值(38.69±2.15)岁。
颅内动脉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病例讨论总结⼩结颅内动脉瘤术后常见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及分类: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岀部分,是引起⾃发性蛛⽹膜下腔岀⾎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尚⼆. 临床分级(Hunt-Hess分级):1级:⽆意识障碍,轻微头痛,项硬,⽆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级:⽆意识障碍,中度头痛,项硬,轻偏瘫及脑神经障碍,如动眼神经⿇痹;3级:轻度意识障碍,烦躁,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其程度同2级:4级:中度意识障碍,偏瘫,去⼤脑强直及⾃主神经功能障碍:5级:深昏迷、去⼤脑强直、频死状态。
三. 术后并发症:1.脑⾎管痉挛:脑⾎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岀⾎的严重并发症之⼀,发⽣率约为40-50%.常发⽣在邻近载瘤动脉主⼲上。
⼤多在出⾎3天左右发⽣,持续10-15天消退。
Auer脑动脉痉挛分级:1级:局部⾎管痉挛范⽤不到50%;2级:局部⾎管痉挛范围超过50%;3级:弥漫⼴泛的⾎管痉挛。
脑⾎管痉挛的临床表现:严重的脑⾎管痉挛可引起脑缺⾎,从⽽使整个脑功能发⽣紊乱。
脑⾎管痉挛⽆特异症状,TCD (经颅多普勒检查)可见脑⾎管阻⼒增髙,脑⾎流量减少。
TCD检查显⽰⼤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120cm/s、⼤脑后动脉Vm>90cm/s、椎基底动脉系统Vm>60cin/s可诊断为脑⾎管痉挛。
脑⾎管痉挛的处理:1)脑室内巻管或放腰穿置管,引流⾎性脑脊液:⾎性脑脊液刺激被认为是引起脑⾎管痉挛的⼀个重要因素。
脑脊液引流有利于术后淸除蛛⽹膜下腔⾎液及减少引起脑⾎管痉挛的因素。
2)三⾼疗法: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脑灌注。
髙容量:扩容CVP5-12cmH2Oo⾼⾎压:通常将收缩压控制住150~170mmHg,平均动脉压在70~100mmHg。
⾼⾎压稀释度:HCT 30%~50%o3)钙离⼦拮抗剂⼀尼莫地平⼆氢毗咙类钙禽⼦拮抗剂,能够降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迟发性脑缺⾎的发⽣率。
英药理作⽤:抑制脑⾎管平滑肌收缩,选择性扩张脑⾎管,达到解除脑⾎管痉挛的⽬的。
CTA随访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CTA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随访发生率,使临床工作者对常见、严重并发症有进一步认识,以期及早控制或预防常见、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51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随访资料。
观察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积水、脑软化灶、载瘤动脉狭窄、血管痉挛、动脉瘤夹闭不全、瘤夹脱落及动脉瘤的新生和复发;分析血管痉挛的分布特点。
结果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中,血管痉挛发生率最高(106/251,42.23%),其次为脑积水(38/251,15.14%)。
20.32%(51/251)的患者同时合并2种及以上并发症。
251例患者共234支血管发生痉挛,主要好发于大脑前动脉
(127/234,54.27%,P<0.001)。
前交通动脉瘤左、右翼点入路手术患者术后血管痉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
结论CTA可用于随访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一系列并发症。
动脉瘤夹闭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最高,且好发于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左、右翼点入路手术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相似。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探讨刘媛(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
方法抽取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颅内动脉夹闭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血管痉挛率,减少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血管痉挛;针对性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30.172本文引用格式:刘媛.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255,259.0 引言颅内动脉瘤为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组织,主要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病。
脑血管痉挛属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多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40-60%,好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14d,连续2-3周,可导致患者伤残,严重时死亡,属于严重的并发症[1]。
脑血管痉挛没有异常症状,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神志、瞳孔、四肢活动、肌力,患者主诉与病理反射等,监测是否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失语、深浅感觉减弱、视力下降等[2]。
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脑动脉,注射造影剂,手术器械接触动脉等。
该报告中,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先抽取10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获得的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2016-2017年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2-60)岁,男性26例,女性24例;对照组年龄(42-72)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分、疾病表现等基本资料,(P>0.05),差异不大,具有临床对比性。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护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有14例动脉瘤患者在我科行开颅夹闭术,现将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0~65岁。
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
临床表现多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等。
头部CT 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颅内动脉瘤。
8例急诊手术治疗,其余均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常规脑池内置管,术后罂粟碱,30mg每8小时肌注1次,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抗血管痉挛。
术后第2天开始实施三高疗法,即高血压、高血容量、高血液稀释度,持续7~10天至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时停止三高疗法。
或腰椎置管持续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
结果本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有5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4例恢复较好(可恢复工作,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例持续昏迷自动离院,9例未发生脑血管痉挛;8例恢复良好,1例中度致残(轻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
护理心理护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常有剧烈头痛,患者紧张甚至烦躁不安,这些均是脑血管痉挛或再出血的诱因。
因此护士应该使患者和家属明白保持情绪的重要性, 保持病室安静,指导清醒患者自我调节,教会家属照顾病人,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过于悲伤的事件。
本组1例患者在家属探视时出现情绪激动,烦躁、血压升高,我们立即安排专人看护,安慰患者,耐心做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患者情绪稳定,血压降至理想状态。
腰椎置管的护理:腰椎置管的目的是排除血性脑脊液和监控颅内压。
放出血性脑积液,可从病因上减少引起CVS的因素,检查脑脊液有无波动,通过护理①观察脑脊液色、质、量,调节引流袋位置的高低来控制引流量。
②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颅内感染。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预防及护理目的讨论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方法以110例患者为对象,通过针对性的体征监测、”三高”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引流管护理等,以预防并提高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效果。
结果本组有41例患者出现中、重度脑血管痉挛,占比为37.27%。
其中:40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1例患者因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抢救无效。
随访109例患者,82例患者生活完全自理,占比为75.2%;需协助生存者20例,占比为18.3%;植物状态生存者7例,占比为6.5%。
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提升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中有必要使用更为积极的护理和预防手段,更好服务患者。
标签: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脑血管痉挛;预防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和致死率高[1]。
目前临床多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从学者的报道来看,术后容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影响患者预后[2-3]。
我院近年来加强了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10例,其中:男62例,女48例。
年龄19~75岁,平均48.6岁。
所有患者均为DSA确诊,患者入院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分患者伴有头晕、呕吐、头痛等症状。
动脉瘤部位以交通动脉瘤为主,共68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6例,后交通动脉瘤32例。
大脑前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后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瘤2例,颅内多发动脉瘤9例,基底动脉瘤2例。
Hunt-Hess出血后分级情况:I级为23例,II~III级为65例,IV~V级18例。
1.2方法1.2.1体征监测与观察脑血管痉挛是导致颅内动脉瘤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在术后1w内容易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在该阶段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如出现意识障碍加剧、肢体活动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家中等,更需要密切观察。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管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8-09T14:08:44.2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柴永萍刘斅淑王学艺[导读] 给予患者脑脊液引流与置换、三高疗法、尼莫地平及法舒地尔等药物治疗和综合的护理措施。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研究经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处理对策。
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
结果经综合的管理措施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
结论给予患者脑脊液引流与置换、三高疗法、尼莫地平及法舒地尔等药物治疗和综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脑血管痉挛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动脉瘤;脑血管痉挛;护理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 treatment and care Chai Yongpi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eurysm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postoperative cerebral vasospasm. Methods to study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30 cases of aneurysm patient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vasospasm. Result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care measures, cerebral vasospasm in patients with signs and symptoms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After giving the patient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care measures, can impro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ospasm. Key words: aneurysm ;cerebral;vasospasm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43-02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