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_长(春)深(圳)公路平泉(辽冀界)至承德市段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588.00 KB
- 文档页数:58
第1期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年3月科研报告(3~5)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尚立照1,2(11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20)(21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要:在分析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和风电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叙述了风电开发对河西走廊区域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
风力发电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淡水的污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等正面的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也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环境影响,如阴影、噪音影响以及对鸟类的负面影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河西走廊的风电开发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河西走廊;生态环境;风力发电;影响中图分类号:X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G )10045(2010)01-03-03收校日期:2010-01-03作者简介:尚立照(1976-),男(汉族),甘肃景泰人,工程师,农学学士,主要从事荒漠化监测和区域生态研究工作。
风能是一种洁净的、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许多国家正加紧开发风能这种技术上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德国、丹麦、荷兰等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1996年以后全球风力发电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成为发展最快的清洁电源,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对未来世界风力发电市场的情景描述是:2020年风电将达到世界电力总量12%[1]。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发展。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建设3000万k W 风电装机的目标。
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成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风力发电将在中国未来能源的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后续能源。
基于SCREEN3模型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技术方法研究王栋成 王静 曹洁 董旭光(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摘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等的有关规定,对基于SCREEN3模型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现行的卫生防护距离和HJ2.2-2008规定的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技术解决方案,对环境评价与保护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气环境防护距离、SCREEN3模型、卫生防护距离1 引言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200□》(报批稿)[1]中,对“环境防护距离”进行了规定。
2008年9月4日国家环境部也在环发〔2008〕8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正式提出了“环境防护距离”的评价要求。
例如: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中规定“6、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m 。
”在“二、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类项目”中规定“6、恶臭防护距离:按照其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合理的防护距离。
”在“三、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类项目”中规定“5、恶臭防护距离:按照其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合理的防护距离。
”因此,在今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将不再要求进行卫生防护距离的评价,而是要求进行环境防护距离的评价。
基于这一重大变化,本文自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技术与实践角度,对SCREEN3模型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的差异及优缺点,进一步研究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第二题(这道题考的就是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除了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考了常规的现场调查和影响评价分析外,后两题考的就是标准的内容。
只要认真学习了标准的考生就会取得高分。
难度并不大。
)某城市拟建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拟接纳固体危险废物、工业废液、电镀污泥、医疗废物、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炉渣和飞灰。
填埋处置能力约4×10^4m3/a,服务年限20年。
主要内容包括:1、危险废物收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
2、危险废物预处理站。
3、总容积46×10^4m3的填埋场,包括边坡工程、拦渣坝、防渗系统,防排洪系统、雨水集排水系统、场区道路、渗滤液收排系统。
4、污水处理车间、包括渗滤液处理装置,一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建设项目所在城区为微山丘陵区,地下水以第四系分水层为主,下伏花岗岩,包气带厚度为1.5—6.5m。
区域为年降水量12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地表植物覆盖率较高。
经踏勘、调查,提出2个拟选场址备选,备选场址情况见表2-1。
问题:1、为判断A.B厂址优劣,简要说明上表哪些项目还要做进一步调查。
(1)水文地质。
(2)地表水,特别是沟口1.5公里处的河流,以及A场址所涉及的水库。
(3)运输方面,A场址运输道路所经桥梁的河流,包括其功能与保护目标,运输道路沿线的环境保护目标。
(4)社会环境,周边3公里范围各村庄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饮用水井。
(5)自然景观(这个小题基本是送分题,实际只需根据表格提示答上:水文地质、地表水、运输方面、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观即可。
因为本小题问的就是“上表“中的”项目“,而表中恰有项目栏。
从中选出即可。
如果不放心,适当多答一些儿也可以。
不知“自然景观”是考生回忆不足,还是其他,总之,这句话表述不完整。
)2、简要说明项目运行期是否将对沟口附近村庄居民生活用水产生不利影响。
(1)若村民生活用水为地下水,虽然设置了危险废物渗滤液收排系统和处理系统,但运行期仍不能完全或绝对避免渗滤液在非正常情况下的渗漏,包括防渗层受损、渗滤液收排系统故障、处渗滤液理系统故障等而使渗滤液污染村民生活用水;另外,本地区降水丰沛,雨水集排系统出现故障时,也可以携带危险废物或渗滤液而污染沟口村庄水井。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评价资料清单(汽修)第一篇: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评价资料清单(汽修)环境评价资料清单1、项目总体详细规划,包括:(1)主要经营项目(2)年维修车辆种类与台数。
(3)环保投资(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4)规划布局:厂区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各部分占地及建筑面积。
(5)定员及工作制度:定员人数、工作制度、工作时间、年工作天数。
(6)主要设备及数量、设置位置。
3、生产工艺:绘生产工艺流程详图,标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点和噪声污染点。
文字详细说明生产工艺,并说明各工序污染物产出量。
4、公用工程规划:给排水:给水来源、排水去向。
请说明排水是否能进入污水处理厂。
供电:项目内是否设置变配电设备,如果有请说明规模及设置位置。
是否有备用电源,如果有请说明备用电源情况。
供热:用热由外部引入,请说明外部锅炉房位置,距离本项目距离,锅炉吨位,分析该锅炉房能否满足本项目需求。
制冷:项目是否使用冷却塔设备,冷却塔的设置位置。
供气:项目是否使用天然气等气源,天然气与项目的接口位置。
5、水污染源:(1)用水种类及用水量、排水量;(2)拟采取的水处理措施,处理效果,设计出水水质。
6、生产废气排放情况:来源、成分、拟采取的处理措施及处理效果。
7、职工食堂情况:(1)面积、供应餐数、年工作日、就餐人数等;(2)燃料种类及用量;(3)灶头数;(4)排烟机及风机的位置、排风量、噪声值;(5)拟采取的油烟处理措施及处理效果。
8、废渣排放量及消纳方案。
第二篇:环评爱好者论坛_房地产项目资料清单房地产项目资料详细清单1、项目委托书2、备案3、土地证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控规图6、项目所在区域规划图7、采光分析图8、企业营业执照9、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0、可行性研究报告11、污水处理厂收水证明12、与南水北调位置关系,若距离较近,需南水北调工作办公室出具项目位置确认函。
13、项目管网图(图内应包括供水管网、供气管网(若有)、供热管网(若有)、废水管网、雨水管网、化粪池位置)14、项目所在区域污水管网图15、化粪池位置、容积、个数,停留时间16、冬季采暖方式17、厨房燃料18、有无幼儿园,若有,容纳多少人,年开放天数19、有无医院若有,床位数,年开放天数,废水、医疗废物如何处理?20、小区内有无公厕。
应用题25分某工厂排气筒高度100m,燃煤量100t/d(假设),含硫率为1%,硫进煤渣20%,年生产300天,S02的总量控制标准为96t/a。
S02的pi为68%,D%为4km,NO2的PI为(忘记),D%为6km。
烟囱距离厂界最近距离500m。
评价范围内有在建水泥厂和陶瓷厂。
若使SO2达标排放,上效率为多少的脱硫设施未上脱硫设施时SO2的排放量:100t/d*1%*(1-20%)*300*2=480要使SO2达标:(480-96)/480*100%=80%该工厂的大气评价等级及范围SO2 pi为68%,D%为4km<5km 为二级NO2 的PI为(忘记),D%为6km>5km 待定最后取评价等级高的若对排气筒进行调查要调查哪些内容P 104(点源调查统计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某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有***这个区,那个区(生产区…),其中一个区涉及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珍稀鸟类17种)。
(主要题干)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原因评价等级为一级,因为涉及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特殊生态敏感区,故为生态评价等级为一级。
如果对鸟类进行调查,需要调查的内容本项目的鸟类为珍稀鸟类,应调查鸟的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以及保护状况等内容。
对自然保护区调查的内容对自然保护区调查其地理位置、级别、类型,主要保护对象,面积、建筑时间、主管部门级保护区管理机构情况、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已知距离高速公路20米处的声压级为70分贝,40米处有一居民楼平房,执行声功能2类。
求:1该居民楼执行的标准并说明理由2把公路看成无限长线声源且忽略公路宽度,预测居民影响与否3针对该项目提出防治措施。
第八章固体废物(垃圾场)建设项目8.1复习要点关于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案例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两种类型,其主要的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场址优化选择;(2)产污环节和污染源强计算;(3)现状调查;(4)主要环境影响分析;(5)制定环境保护措施;(6)大气污染物及渗滤液排放主要控制项目。
固体废物建设项目分类l、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3、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4、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5、一般工业同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一般二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评价重点应为: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及渗滤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此类环评项目关键问题是场址选择,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垃圾渗滤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填埋场产生气体和垃圾焚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8.1.1生括垃圾填埋场(1)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1)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无组织排放可能产生燃烧爆炸).3)垃圾运输及填埋场作业产生的噪声:4)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破坏和对景观的影响;5)填埋场孳生的害虫等可能传染疾病:6)填埋堆体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如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主要污染因子:控制项目+常规污染因子。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无组织排放限值:颗粒物(TSP)、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
颗粒物场界排放限值≤1.0mg/m3。
恶臭物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垃圾渗滤液控制项目:SS、COD、B0D5、氨氮和大肠菌值。
限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标准值。
由环保部门确定的其他控制项目,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填埋场环评主要工作内容1)场址选择评价场址选择评价是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评价拟选场址是否符合选址标准。
气1、风频公式:∑=+=161n nnn cff gg n ——n 方位的风频;f n ——统计资料中吹n 方位风的次数,n 为方位,共16个方位;c ——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
2、大气污染物质量指数:oii i c cI =c i ——污染物监测值;3m mgc oi ——质量标准限值;3m mg污染物质量指数1≤i I 为清洁,>1为污染。
3、等标排放量(m 3):910⨯=oii i C Q Pi Q ——第i 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h t );oi C ——第i 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m mg );4、排气筒下风向一次(30min )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122P UH e QX c e m m π=⎪⎪⎭⎫⎝⎛-⎪⎪⎭⎫ ⎝⎛-⎪⎪⎭⎫⎝⎛+-••⎪⎪⎭⎫ ⎝⎛+•=2121212112111212121112ααααααααααγγeHP e()[]222121121ααααγ-⎪⎪⎭⎫ ⎝⎛+⎪⎪⎭⎫⎝⎛=e m H XQ ——单位时间排放量,s mg ;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s mg ; e H ——排气筒有效高度,m ;X ——距排气筒下风向水平距离,m ;1α——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11αγσX y = 2α——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1γ——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22αγσX z = 2γ——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5、源强Q (s mg ):()s S G Q η-⨯⨯⨯⨯=18.022SO()ηη-•••=1A A G Q 烟尘G ——用煤量,s mg ; S ——燃煤硫分,%;A ——燃煤灰分,%;A η——飞灰占灰分的比例(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效率,%; s η——脱硫效率,%。
6、锅炉耗煤量:()η低Q i i D G '''-=G ——锅炉燃煤量,kg/h ;D ——锅炉每小时的产汽量,kg/h ;低Q ——煤的低位发热值,kcal/kg ;η——锅炉的热效率,%;''i ——锅炉在某工作压力下,饱和蒸汽热焓,kcal/kg ; 'i ——锅炉给水热焓kcal/kg ,一般计算给水温度20℃,则'i =20kcal/kg 。
1 总则1.1编制依据1.1.1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02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年3月20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年3月);(1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14)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1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16)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17)《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1.1.2 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HJ/T19-1997);(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2006.3.18)。
项目一般类型1、生产型:工业企业、农业等2、社会区域、服务:服务类餐饮、房地产、医院、学校等一、生产型关注12主要原料:用什么原料及品种(如何种型号钢材、板材、何种油漆等)原料来源,主要指的是某些化工原料,如油漆、稀释剂、氯化钾等化工原料,其他如水等。
辅助原料:指的是水、焊接工艺材料(焊枪类型、焊丝型号)等原料用量:无论主要还是辅助原料,均需提供年用量,其中某些工艺辅助原料如焊接等,需提供每年使用焊接天数,每天焊几小时,生产用水则必须揭供用量。
3多指电能,热能(热能提供方式,如锅炉,就需提供锅炉型号,种类蒸汽炉、热水炉等,其中燃煤锅炉需提供每年使用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使用燃煤量、绕烧秸秆等,锅炉房有几个,各种型号锅炉多少个,有何种脱硫除尘装置,除尘效率多少,哪年安装的锅炉,烟囱多高)4生产、管理人员各多少人,每年工作天数,工作制度白夜班,生活用水是自来水还是自备井,生产用水是自来水还是自备井,生产用水如何排,是排入管网、沟渠、还是散排,生产用水排放否,是回收利用、还是排入管网、沟渠等。
厂区基本建筑设施,如办公楼、车间、废物处理设施等。
绿化面积及布局5各种类型机床、水泵、破碎机、搅拌机、吊车等6从外面专门用于生产的元件,如进口发光管、进口检验仪表、进口压缩气缸等,有无外购元件购买协议。
7从原料到生产产品的全过程,这为环评过程的重中之重,其中不但要包括主要生产工艺,还要包括不同工艺之间的衔接方式,如皮带传送、管道传输、斗车运输、吊车装卸、部分物料如水、碎料回用等。
同时不同工艺之间的条件控制,如时间控制、温度控制、颜色控制,粒径、厚度、粒度等参数控制等。
有无消毒、或反冲洗设施,在何种工艺处。
外购元件用于何处生产工艺。
有无外委加工协议,哪处工艺处委,如外委喷漆、注塑等。
有无外委加工协议。
8生产废料,如不合格产品、废机油、废板材、废铜线、废石料等,有无废料利用方式,或者废料出售、转移协议。
9办公楼、车间、仓库、原料库等分布,同时生产设备都在什么车间(如1号、2号,或者生产车间、焊车间、测试车间等),锅炉房位置。
长深公路平泉(辽冀界)至承德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
长(春)深(圳)公路平泉(辽冀界)至承德市段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承朝高速公路筹建处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列德生态环境科技服务中心
二○○六年五月 长深公路平泉(辽冀界)至承德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2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4 1.1 项目建设的意义 ................................................................................................................ 4 1.2 评价目的 ............................................................................................................................ 5 1.3 编制依据 ............................................................................................................................ 5 1.4 评价范围与评价等级 ........................................................................................................ 7 1.5评价标准 ............................................................................................................................. 8 1.6 评价时段 .......................................................................................................................... 10 1.7 评价方法 .......................................................................................................................... 10 1.8评价重点与环境保护目标 ............................................................................................... 10 1.9 评价工作程序 .................................................................................................................. 1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13 第三章 环境概况 ............................................................ 17 3.1自然环境 ........................................................................................................................... 17 3.2社会经济环境 ................................................................................................................... 17
第四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 18 4.1声环境影响预测 ............................................................................................................... 18 4.2小结 ................................................................................................................................... 19
第五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21 5.3小结 ................................................................................................................................... 26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 27 6.1水环境影响预测 ............................................................................................................... 27 6.2小结 ................................................................................................................................... 29
第七章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30 7.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 ................................................................................................... 30 7.2小结 ................................................................................................................................... 32
第八章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 .................................................... 33 第九章 景观影响评价 ........................................................ 35 第十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36 10.1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36 10.2环境风险分析 ................................................................................................................. 36
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方案 ...................................................... 38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 39 12.1 声环境保护措施 ............................................................................................................ 39 12.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41 12.3 水环境保护措施 ............................................................................................................ 45 12.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 48 12.6景观保护措施 ................................................................................................................. 49 12.7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措施 ............................................................................................. 49 12.8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