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册公式汇总1 概述 (4)2.1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预测 (4)2.2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4)2 第2章固体废物特性、分析与采样 (5)2.1 含水率(moisture)——(第二册14页) (5)2.2 热值计算——(第二册17页) (5)2.1.1 Dulong 公式——最普遍、简单,但误差过大。
(5)2.1.2 Wilson公式——工业界算高位热值或低位热值(kcal/kg) (5)2.3 热灼减量——(第二册17页) (6)2.4 采样的代表性——(第二册18页) (7)2.3.1 算术平均值 (7)2.3.2 偏差 (7)2.3.3 平均偏差 (7)2.3.4 平均偏差绝对值 (7)2.3.5 标准偏差 (7)2.3.6 差异 (7)2.3.7 平均值之信赖界限 (7)2.5 系统随机采样 (7)3 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和中转 (8)3.1 拖曳容器收集系统——(第二册34页) (8)3.1.1 拖曳容器系统运输一次废物所需总时间T hcs (8)3.1.2 运输时间h (8)3.1.3 往返收集时间P hcs (9)3.1.4 每天往返次数N d (10)3.2 固定容器收集系统——(第二册36页) (10)3.2.1 机械装卸垃圾的垃圾车(第二册36页) (10)3.2.2 人工装卸垃圾的垃圾车(第二册39页) (12)3.3 贮存设备与清运次数——(第二册43页) (13)3.4 收集车辆配备——(第二册45页) (14)3.5 水路中转站岸线长度——(第二册48页) (14)3.6 转运站工艺设计——(第二册50页) (14)3.6.1 垃圾转运量 (14)3.6.2 卸料平台数量(A) (15)3.6.3 压缩设备数量(B) (16)3.6.4 牵引车数量(C) (16)3.6.5 半拖挂车数量(D) (16)4 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与分选 (17)4.1 压实程度度量——(第二册58页) (17)4.1.1 总体积 (17)4.1.2 总重量 (17)4.1.3 湿密度 (17)4.1.4 干密度 (17)4.1.5 空隙比 (17)4.1.6 空隙率 (17)4.1.7 压缩比 (17)4.1.8 压缩倍数 (17)4.2 固体废物破碎——(第二册63页,三废P166) (17)4.2.1 破碎比 (17)4.2.2 破碎段 (18)4.2.3 生产率Q和电机功率N (18)4.2.4 破碎设备的动力消耗E (19)4.3 分选——(第二册69页,三废P177) (19)4.3.1 分选回收率R (19)4.3.2 纯度P (20)4.3.3 综合效率E (20)5 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22)5.1 固化/稳定化质量鉴别指标——(第二册85页) (22)5.1.1 浸出率 (22)5.1.2 体积变化因数C R (23)6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 (24)6.1 好氧生物转化反应方程式——(第二册109页) (24)6.2 厌氧生物转化反应方程式——(第二册113页) (24)6.3 城市垃圾产生量 (24)6.4 好氧堆肥C/N (24)6.5 好氧堆肥通风量 (24)6.6 厌氧发酵产气量 (24)6.7 沼气理论计算 (25)7 固体废物热处理 (26)7.1 焚毁去除率DRE——(第二册146页) (26)7.2 燃烧效率CE——(第二册146页) (26)7.3 热灼减率P——(第二册147页) (26)7.4 停留时间T——(第二册148页) (26)7.3.1 公式 (26)7.3.2 例题 (26)7.5 焚烧烟气量——(第二册148页) (27)7.5.1 理论需氧量 (27)7.5.2 理论空气量 (27)7.5.3 实际空气量 (27)7.5.4 烟气量 (28)7.5.5 过剩空气系数m (28)7.6 焚烧烟气温度 (29)7.7 焚烧热量衡算 (30)8.2.1 例题 (30)7.8 燃烧室容积热负荷 (32)7.9 低灰燃尽指数(ABI)——(第二册178页) (33)8 固体废物填埋处理技术 (35)8.1 垃圾卫生填埋场年填埋容积——(第二册216页) (35)8.1.1 公式 (35)8.1.2 例题 (35)8.2 填埋场总容量——(第二册216页) (35)8.2.2 公式 (35)8.2.3 例题 (35)8.3 填埋场规模——以填埋场总面积为准——(第二册216页) (36)8.4 地表排洪系统计算——(第二册224页) (36)8.4.1 截洪沟流量 (36)8.5 地下水排水管间距——(第二册229页) (36)8.6 填埋气体产生量——(第二册233页) (36)8.7 渗滤液产生量——(第二册242页) (37)8.8 渗滤液渗漏量——(第二册250页) (38)1概述2.1生活垃圾产生量及预测MSW产生量估算通式:式中:Y n——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t/年);y n——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日);P n——第n年城市人口数(人)。
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1方法一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如: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100m2建筑面积2t计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1kg计引自(上虞市国际时代广场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第4页2方法二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
1)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Js=Qs×Cs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吨/年),Qs—年建筑面积(㎡),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吨/年·㎡)。
由于建筑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项目为工业城区,建筑项目比较集中,施工面较多,使得有些工序必须重复,将加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本报告按0.5—1.0㎏/(㎡·年)的建筑垃圾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8。
2)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采用人口发展预测法。
预测模型为:Ws =Ps×Cs式中:Ws—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Ps—年施工人员人数(人),Cs—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人)。
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情况,本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按15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预测值见表2-8。
引自(葵涌斯比泰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16-17页3方法三建筑垃圾的种类及组分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表1中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1 建筑施工垃圾的数量和组成(%)1) 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施工垃圾量。
从表1可见,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
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1方法一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如: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100m2建筑面积2t计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1kg计引自(上虞市国际时代广场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第4页2方法二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
1)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Js=Qs×Cs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吨/年),Qs—年建筑面积(㎡),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吨/年·㎡)。
由于建筑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项目为工业城区,建筑项目比较集中,施工面较多,使得有些工序必须重复,将加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本报告按0.5~1.0㎏/(㎡·年)的建筑垃圾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8。
2)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采用人口发展预测法。
预测模型为:Ws =Ps×Cs式中:Ws—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Ps—年施工人员人数(人),Cs—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人)。
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情况,本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按15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预测值见表2-8。
引自(葵涌斯比泰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16-17页3方法三建筑垃圾的种类及组分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表1中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1 建筑施工垃圾的数量和组成(%)1) 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施工垃圾量。
从表1可见,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
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1方法一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如: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100m2建筑面积2t计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1kg计引自(上虞市国际时代广场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第4页2方法二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
1)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Js=Qs×Cs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吨/年),Qs—年建筑面积(㎡),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吨/年·㎡)。
由于建筑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项目为工业城区,建筑项目比较集中,施工面较多,使得有些工序必须重复,将加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本报告按0.5~1.0㎏/(㎡·年)的建筑垃圾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8。
2)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采用人口发展预测法。
预测模型为:Ws =Ps×Cs式中:Ws—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Ps—年施工人员人数(人),Cs—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人)。
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情况,本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按15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预测值见表2-8。
引自(葵涌斯比泰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16-17页3方法三建筑垃圾的种类及组分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表1中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1 建筑施工垃圾的数量和组成(%)1) 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施工垃圾量。
从表1可见,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
《环境规划》电子教材固体废弃物污染预测方法一、固体废物总量预测21V V V += (4.56)式中:V ——预测年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万吨/年;1V ——预测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万吨/年;2V ——预测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万吨/年。
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1)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采用的预测模型v v i W S V ⋅= (4.57)i D s D S V ⋅= (4.58)式中:i V ——预测年废渣排放量,万吨/年;s V ——预测年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排放量,万吨/年;v S ——排放系数(工业产品);D S ——排放系数(吨/万元);v W ——预测年产品产量,万吨/年;i D ——预测年工业产值,万元/年。
2)回归分析法预测固体废物产生量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燃烧量与粉煤灰发生量有bx a y +=关系。
还可以建立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与工业总产值、原煤总产量、工业用煤总量三个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
其数学表达式为:3322110x b x b x b b y +++= (4.59)3)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可采用的预测模型i t i D K V V ⋅-=∆)(10 (4.60)式中:i V ——预测年废渣排放量,万吨/年;0V ——基准年废渣排放量,万吨/年;i D ——预测年工业总产值,万吨/年;K ——递减率,%;t ∆——基准年至预测年的时段。
4)固体废物积存量预测01s t p st V aV V ++=∆)(γ (4.61)式中:st V ——预测年废渣积存量,万吨/年;a ——产渣系数,吨产品出渣量;V ——基准年产量或消耗量,万吨/年;p γ——年废渣增长,%;t ∆——由基准年起到预测年的时段;0s V ——基准年废渣积存量,万吨/年。
三、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是综合性的,产生的污染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其占地面积可由下式求出:ρBW A =(4.62)式中:A ——占地面积; B ——占地系数;W ——年排渣量或废渣累积量,万吨;ρ——废渣比重,t/m 3。
无组织排放1.无组织排放的工作概念和思路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固定排放设施或者排放高度低于15m的地面污染源,通常包括面源、线源和点源等。
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粘土、石灰石、油漆件表面的散失物等,均属面源的无组织排放;汽车在有散状物料的道路上行驶时的卷带扬尘污染物排放属于线源污染;散状物料在汽车装料机械落差起尘量以及汽车卸料时的扬尘污染排放等都属于点状无组织排放源。
环境影响评价中,依据评价等级和无组织排放源的情况,拟建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估算有类比调查法、经验估算法和反推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对无组织排放是按“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和“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两种方式做出限值规定的。
如对二甲苯、氯气、碳黑尘、污料尘、氯化氢、铬酸雾等污染物,采用“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作为评判依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则用“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作为评判依据。
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
排标中“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是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监测值与背景值之差。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是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或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
在环评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估算无组织排放,最终需要把无组织排放源强换算为“周界外浓度”或满足“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的监控点浓度,才能依据相应排放的限值规定进行达标排放的判断。
无组织排放的估算分四步,第一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无组织排放源源强估算,一般得出的是排放速率,即源强。
第二步再进行由源强到“周界外浓度”或“监控点浓度”的计算。
第三步若涉及的是“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时,则预先在监测中要布置相关的污染因子监测,由此作为参照点浓度,再求出“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第四步就是分别按“周界外浓度”或“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进行达标判断。
施工期建筑垃圾量(二)构筑物拆除按照实际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折合垃圾量1.9吨。
二、房屋建设工程(一)基础施工产生弃土量基础弃土量=(基础开挖量-回填量)*单位体积弃土量单位体积弃土量按粘土类别计算,每立方米1.6吨(二)房屋主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计算:砖混结构按每平方米0.05吨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平方米0.03吨(三)道路、管沟建设工程道路、管沟建设工程弃土量=(开挖量-回填量)*单位体积弃土量单位体积弃土量按粘土类别计算,每立方米1.6吨(四)绿化工程绿化工程弃土量=绿化工程换填量*单位体积弃土量单位体积弃土量按粘土类别计算,每立方米1.6吨(五)居民住宅装修施工产生垃圾量=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垃圾量16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住宅按照每平方米0.1吨,161平方米以上按照每平方米0.15吨。
枣庄市建筑垃圾量计算标准一、拆除工程拆除工程包括房屋拆除工程和构筑物拆除工程。
(一)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的计算: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吨)=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垃圾量(吨)。
1、建筑面积(1)尚未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按照房产证或拆迁许可证等证载面积计算;没有证件的房屋按实测面积计算;低于2.2米的棚户房按照房屋面积的3/5计算;(2)已拆除的房屋建筑面积按照测绘管理部门提供或确认的1/500地形图计算。
2、单位面积垃圾量:(1)民用房屋建筑按照每平方米1.3吨计算;有旧物利用的,在考虑综合因素后按结构类型确定为:砖木结构每平方米0.8吨,砖混结构每平方米0.9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平方米1吨,钢结构每平方米0.2吨。
(2)工业厂房和跨度9米以上的仓储类房屋按结构类型确定为:钢结构每平方米0.2吨,其他按同类结构民用房屋建筑单位面积垃圾量的40%—60%。
(二)构筑物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计算:构筑物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按照实际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折合垃圾量1.9吨。
(三)规模性拆除的工程建筑垃圾量一般按照双方认可的拆除面积×单位面积垃圾量:1、拆除面积由拆迁部门或开发商提供,如以上两部门对拆迁面积有差异可折中为两面积相加除以2;2、单位垃圾量可采用1M2=0.81M3=1.3吨或建筑垃圾量1 M3=1.6吨的方式计算(换算方式下同)。
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计算方法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我们需要了解污染物排放系数及其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一、污染物排放系数的概念污染物排放系数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位产量内所排放的污染物的量。
它是衡量污染源排放强度的重要指标。
不同行业、不同污染源的排放系数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算。
例如,对于废气的污染物排放系数,可以通过每单位能耗或每单位产量排放的污染物量来计算。
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1. 根据污染源产量和排放系数计算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已知污染源产量和排放系数的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排放量 = 产量 ×排放系数以单位时间为例,如果我们已知某工厂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为1000个,而该产品的排放系数为0.1吨/个,那么该工厂每天的污染物排放量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排放量 = 1000个 × 0.1吨/个 = 100吨2. 根据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对于一些能源密集型企业,也可以通过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计算公式如下:排放量 = 能耗 ×排放系数以单位时间为例,如果我们已知某电厂每天消耗的煤炭数量为1000吨,而该煤炭的污染物排放系数为0.5吨/吨煤,那么该电厂每天的污染物排放量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排放量 = 1000吨 × 0.5吨/吨煤 = 500吨3. 根据监测数据计算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准确的产量或能耗数据,这时候可以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和废气流量进行监测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假设一个煤炭燃烧锅炉的废气流量为10000立方米/小时,而废气中二氧化硫(SO2)的浓度为100毫克/立方米,那么该锅炉每小时的SO2排放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排放量 = 流量 ×浓度排放量 = 10000立方米/小时 × 100毫克/立方米 = 1000克/小时 = 1千克/小时 = 1吨/小时通过监测数据计算排放量的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和实时地了解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污染物的排放量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流量。
其中,污染物排放浓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排放流量内的污染物含量,通常以mg/m3表示;排放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出的废气、废水或固体废物的体积或质量,通常以m3/s或kg/s表示。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对于废气的排放量计算,我们需要考虑到废气的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废气的排放量计算可以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湿空气状态方程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对于废水的排放量计算,我们需要考虑到废水的流量、浓度和排放方式等因素。
一般来说,废水的排放量计算可以采用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参数可以参考相关的环保标准和规定。
最后,对于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计算,我们需要考虑到固体废物的质量、密度和排放方式等因素。
一般来说,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计算可以采用质量平衡法或体积平衡法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总之,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希望以上介绍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很多,除去实测法外(实测及其计算方法在此不作介绍),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物料衡算法;一种是经验计算方法。
1.物料衡算法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重量和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即:ΣG=ΣG1+ΣG2式中:ΣG-投入物料量总和:ΣG1-所得产品量总和;ΣG2-物料或产品流失重量之和。
2.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与产品产量,求得“三废”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称为经验计算法。
采用经验计算法计算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时,通常又称之为“排污系数计算法”。
排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或计算值。
排污系数目前使用的有二种:一种是受控排污系数,即在正常运行的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另一种是非控制排污系数,即在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排放的污染物的量。
一般情况下,非控制排放系数大于受控制排放系数,二者之差即为污染治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单位产品去除量。
排污系数是在用实测、物料衡算和经验估算三种方法所获得的原始产污和排污系数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出来的。
目前能查找到的工业产污和排污系数的主要参考手册有二本:一本是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组织编辑的“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该本手册给出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轻工、电力、纺织、化工、铜铁和建材等七个工业部门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确定的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生产规模和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污和排污系数,包括原始系数、个体系数、一次系数、二次系数、二次系数、2000年控制系数建议值,以及国外同行业的对比数据等。
同时给出了我国主要燃煤设备(包括工艺锅炉、茶浴炉和大灶)燃煤产生烟尘、2、和等的产污和排污系数;另一本是从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科研项目“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研究”中筛选出来的“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手册”。
中国环境科学 2019,39(4):1633~1638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估算王乾坤1,胡睿博1*,任志刚1,陈蕾2,涂警钟1,何艳婷2 (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2.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1)摘要:以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将改进的材料跟踪法、基于R语言的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合理规避了传统方法中数据提取粗糙与数据获取主观性强的问题.同时,通过现场调研获取全国不同区域新建居住建筑的基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施工现场废弃混凝土、废弃钢筋、废弃砌块产生率的典型值分别为3.28%,2.88%,3.33%,代表区间分别为(0.6144%,5.9456%),(0.622%,5.138%),(0.6103%,6.02%).与已有数据对比发现,我国新建建筑中固体废弃物产生率高于定额损耗率,固废管理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呈“沿海高、内地低”的态势,且整体减量化水平亟待提高.关键词:建筑;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材料跟踪法;R语言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9)04-1633-06Estimation of solid waste gene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WANG Qian-kun1, HU Rui-bo1*, REN Zhi-gang1, CHEN Lei2, TU Jing-zhong1, HE Yan-ting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2.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ilding(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Beijing 10016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9,39(4):1633~1638Abstract:An innovative approach was proposed, in which integrated the improved material tracking method, R-based algorithms with data-mining technique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rough and subjective data-obtaining in traditional methods. The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OSW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new residential buildings located at multiple regions cross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common wastes: concreate, steel, and masonry, the typical waste generation rates were 3.28%, 2.88%, and 3.33%, and the representative intervals were from 0.6144% to 5.9456%, 0.622% to 5.138%, 0.6103% to 6.02%, respectively. Comparing with the previous data, the rate of O SW’s gener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loss in new constructions. Furthermor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which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coastal citie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inland cities.Key words:construction;solid waste;quantification;material tracking method;R language近些年,建筑行业发展持续增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1]要求,“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m2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m2左右.面对持续增长的住房面积,产生的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也必然增多,而目前固废资源利用率只有10%左右[2].因此,随之增长的固废在浪费自然资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作为城市垃圾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滞后[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固废产生量进行深入了解.Li等[4]认为,在固废管理计划中要求承包商估算固废总量,将有助于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固废的减量化及资源化.Lu等[5]提出固废量化工作是提高固废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Wu等[6]将量化方法分为两大类:区域级量化方法和项目级量化方法,为后续的量化工作提供了研究思路.在项目级量化方法中,涂警钟等[7]借鉴工程估价中分解组合计量思想,结合传统的材料跟踪法,在其构建的固废分类系统下对施工阶段的固体废弃物进行量化分析,但并未解决传统量化方法中数据提取粗糙的问题.李景茹等[8]采用现场人员经验值估算法,对25个新建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简单算数平均法统计出废弃混凝土、砌块、砂浆、瓷砖、钢筋、木模板的典型值,但存在数据提取主观性强的问题.同时,由于固废产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运用简单算数平均法无法全面地探寻数据分布规律.在区域级量化方法中,张峰等[9]采用面积指标法收稿日期:2018-09-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702103)* 责任作者, 助教, whut_hrb@1634 中国环境科学 39卷对固废的产生量进行估算和分析,并通过指数平滑预测法对2016~2020年山东省固废产生量进行预测.吴泽洲[10]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GEP),以香港地区为例,搜集了香港地区20年来建筑垃圾产生量的数据,对香港2011年和2012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进行预测,但项目级量化方法和区域级量化方法差异较大,很难相互借鉴.同时,由于建筑类型、结构形式、装修类别等不同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样难以借鉴.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内新建工程中建筑材料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提出一种在施工现场操作性强的量化方法,并通过现场调研提取更加准确的原始数据,在R语言辅助下编写数据分析的算法,以此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客观、准确的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1研究方法1.1研究范围目前,国内尚未明确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本文依据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17[11]中对建筑垃圾的定义,将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等同于固体建筑垃圾,即建设、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固体废弃物.Cochran等[12]将建筑废弃物的来源分为3个阶段:新建阶段、翻新阶段和拆除阶段.国家标准《废弃产品分类与代码》GBT27610-2011[13]将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分为建筑废料、包装废料、提取废料、杂项废料4部分.而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实体的主要材料,由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废料在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本文研究的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新建建筑所产生的建筑废料.1.2量化方法材料跟踪法最初由Poon等[14]提出,吴贤国等[15]对该方法进行优化,提出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转化为4部分:结构组成部分、剩余物、重新利用到本项目或成为废料.本文通过前期现场调研及询问现场技术人员,提出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转化为5部分:建筑实体、剩余材料、再生材料、不可控损失、终端固废,如图1所示.图1 改进的材料跟踪法示意Fig.1 Improved material tracking method建筑材料一般用采购量来衡量.采购量指从事施工活动所需材料的实际购买量.采购量是由项目中的商务部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计算,再加上企业内部的材料损耗量计算得到,不同施工项目由于管理水平、施工人员水平等不同,其材料损耗量也不同,产生的固废量也不同.建筑实体指形成建筑的材料净用量,一般用施工图纸的设计量衡量.设计量可通过项目中的商务部来获取.设计量的计量精度高,易于统计.因此,在用设计量计算最终固废的产生量时,具有误差小的优势.剩余材料指形成实体建筑后原材料的剩余,主要通过现场记录或盘点的方式得知.在施工现场,通常有固定人员定期对剩余材料进行清单盘点,所记录的数据为剩余量.再生材料指初始固废中能够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利用或不进行加工直接使用并转化为建筑实体的部分,如废弃混凝土回填、废弃钢筋再次焊接使用等.不可控损失指非项目人员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初始固废中仍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部分,如有经济价值的废弃钢筋和废弃金属等初始固废.终端固废指无法在施工现场内部进行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即为本文的量化对象,其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P D SW T T T=−− (1)D=WTβ (2)4期王乾坤等: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1635式中:W为固废产生量;T P为采购量;T D为设计量;T R 为剩余材料量;T U为再生材料量;T S为不可控损失量;β为固废产生率.1.3数据收集数据的收集围绕3个在建居住项目,分别是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B1住宅楼、武汉保利新武昌住宅楼、成都天府新区海关业务技术大楼宿舍楼.通过项目调研获取了混凝土样本数453份,钢筋样本数523份,砌块样本数541份.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采购量和设计量的数据均从项目部中的商务经理处获取.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与材料供货方签订的合同规定,如有剩余材料将由供货方回收处理,所以在施工现场不存在剩余材料,如果存在极少量的剩余材料,如多余的商品混凝土,将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再利用.由于施工现场没有记录初始固废中再生材料和不可控损失的数据,且这2部分数量占比少,对固废产生量的影响不大,所以本文对这2部分数据采取现场技术人员经验值的方式进行估算.通过对3个项目相关技术人员问卷调查,得到混凝土、钢筋、砌块的再生材料量和不可控损失量之和占初始固废的估计值分别为5%、3%、2%,下文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1.4数据分析1.4.1数据分析算法介绍基于R语言编写的数据分析算法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1)将获取的样本数据导出EXCLE,采用式(1)、(2)进行计算,得出不同材料的固废产生率,并通过散点图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2)计算固废产生率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形成固废产生率的范围区间,将范围区间以1%为量度单元分为若干子区间,并分别计算全部样本数和除“0”样本数(除去固废产生率为0%的样本)的各子区间的频数,形成频数直方图.3)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判断固废产生率是否服从于正态分布,如果服从正态分布,则根据除“0”样本数的频数直方图假定固废产生率代表区间所在的区间范围,计算该区间样本数占比,并采用R语言计算该区间的数学期望以及标准差,得出正态分布函数.根据SPSS&SAS规则和W检验法进行假设检验,如果W值和P值均符合正态分布检验标准,则确定该区间的取值范围,并认为该区间的样本值为有效值;如果不符合,则重新选择区间范围进行重新计算,直至符合检验标准为止.最后,用分位数QQ图进行补充检验.4)确定正态分布函数,并以数学期望μ为典型值,以横轴区间(μ-1.96σ,μ+1.96σ)为代表区间,且该代表区间覆盖样本取值范围的95.449974%.图2 算法流程Fig.2 Algorithm flowchart1.4.2固废产生率算法分析-以混凝土材料为例对获取的453份样本进行筛选、预处理,并形成散点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废弃混凝土产生率主要集中在[2%,4%],6%以上的样本数分布较为分散且较少,[0%,2%]的样本数主要集中在0%的样本上,而样本数位于区间(0,2%)的样本数并不多.不同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区间样本数分布的差别较大,故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区间分为14个小区间,以1%为量度单元,计算每个子区间的频数.以全部样本和除“0”163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9卷样本两类进行统计分析.0 100 200300 400 5002 4 6 8废弃混凝土产生率(%)样本(个)图3 废弃混凝土产生率散点Fig.3 Scatter plot of waste concrete generation rate全部样本数主要集中在[0,6%),占总样本的85.87%,从子区间的频数上看,子区间[0,1%)的频数为82,除[0,1%]子区间外,以[2%,3%]子区间的频数最高,频数为78.其他子区间的差异较小,主要集中在[2%,5%].0<x <11=x <210=x <1111=x <1212=x <132=x <33=x <44=x <55=x <66=x <77=x <88=x <99=x <10x =1301020 30 40 50 60 70 80 90 频数(个)废弃混凝土产生率(%)频数图4 除“0”样本的频数直方Fig.4 Frequency histogram except for the "0" sample除“0”样本共计388个,该区间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区间(0,6%).以1%为区间跨度,将每个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子区间形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4所示,能够明显看出废弃混凝土产生率x 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假定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区间.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假定(0,6%)区间为样本集中区间,计算该区间的样本数、样本数占比、平均值、标准差等基本信息,了解该区间的基本情况,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表1 (0,6%)区间的基本信息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from (0,6%)样本数最小值样本数占比最大值平均值 众数 中位数标准差3240.11%71.5% 5.99% 3.28% 4% 3.25%0.013627203考虑到要对大量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本文根据R 语言进行编程分析.采用R 语言将区间(0,6%)分为25、50等份,如图5.从图中可以判断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在区间(0,6%)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因此假定该区间符合正态分布函数关系,并确定数学期望μ为3.28%,标准差σ为0.0136.设废弃混凝土产生率x 服从于正态分布,其函数表达式为:2224()()2(0.0328)3.71410x f x x μσ−⎛⎞−=−⎜⎟⎜⎟⎝⎠⎛⎞−=−⎜⎟⎜⎟×⎝⎠(3) 假设检验.采用Shapiro - Wilk (W 检验)和QQ图辅助检验2种方法,根据R 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具体检验情况如下:W 检验.根据SPSS&SAS 规则进行验证[16-17]:SPSS 规定:当样本含量3≤n ≤5000时,结果以Shapiro -Wilk (W 检验)为准,当样本含量n >5000结果以Kolmogorov -Smirnov(D 检验)为准.SAS 规定:当样本含量n ≤ 2000时,结果以Shapiro -Wilk(W 检验)为准,当样本含量n >2000时,结果以Kolmogorov - Smirnov(D 检验)为准.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区间(0,6%)的样本数为324个,因此采用W 检验进行正态检验.通过R 语言进行计算,得出W 值为0.98805,接近于1,表明数据和正态分布拟合较好;P 值为0.09253,大于0.05,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确定废弃混凝土产生率x 服从于正态分布.QQ 图检验.QQ 图检验是正态分布检验的一种图示法,通过测试的样本数据和已知分布相比较,用来检验样本的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18].运用R 语言工具,通过相关计算规则,得到如图6所示的QQ 检验图.明显看出,样本数据与y =0.0136x + 0.0328直线吻合较好,说明废弃混凝土产生率服从于正态分布.典型值和代表区间的确定.通过W 检验和QQ 图检验确定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在区间(0,6%)上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面积分布理论,在横轴区间4期 王乾坤等: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1637(μ-1.96σ,μ+1.96σ)内分布面积占比95.449974%[19].经过计算,废弃混凝土产生率的典型值为3.28%,其代表区间为(0.6144%,5.9456%).x (a)25等份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510 15 20 2530 频数(个)频数x(b)50等份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510 15 20 频数(个)频数图5 (0,6%)区间频数等份分布 Fig.5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ap in (0,6%)0.060.040.02 0.00样本分位点-3 -2 -1 0 1 2 3理论分位点图6 QQ 图检验 Fig.6 Normal Q -Q Plot2 结果与分析由于固废产生率算法分析较复杂,本文仅以混凝土材料为例进行算法分析.同理,可得到废弃钢筋产生率、废弃砌块产生率均符合正态分布,并分别得到它们的典型值为2.88%、3.33%,代表区间为(0.622%,5.138%)、(0.6103%,6.02%).表2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固废产生率,并与本文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下:Lu 等[5]认为,定额损耗率一般应大于固废产生率,因为理论上定额损耗率由2部分构成:固废产生率和可回收利用率.但在本文中,通过调研分析得到的固废产生率普遍比定额损耗偏大,废弃混凝土产生率甚至高出定额损耗率将近2个百分点.通过询问现场技术人员,认为主要原因为:定额损耗从施工经验中统计而来,因此数据并不是很准确,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损耗率中没有考虑偶然因素,如设计变更、质量原因造成的返工、采购材料保存不合理等行为所带来的固废产生量,且这一部分的固废产生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实际上施工现场的固废产生率一般会大于定额损耗率.吴贤国等[15]在2001年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了固废产生率的范围,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混凝土之外,本文得到的其余材料的废弃物产生率低于2001年的固废产生率,说明我国固废数量在不断减少.尤其废弃砌块产生率的上限明显低于2001年的上限,约降低6%,除了近年来固废管理水平提升导致废弃砌块产生量减少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的优化,使得钢混结构建筑占据建筑行业的主流,减少了砌块的使用,造成砌块的废弃率降低.而废弃混凝土产生率仍无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此次调研的居住建筑均为超高层,随着施工高度增加施工难度变大,混凝土在垂直运输和浇筑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废弃物.表2 调研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earch results with existing data(%)统计结果固废类别典型值代表区间中国 大陆[15]中国 深圳[4]定额损耗率[8]废弃混凝土 3.28(0.6144,5.9456) (1.0,4.0)1.01.5 废弃钢筋2.88(0.622,5.138) (2.0,8.0)3.0 2.0 废弃砌块3.33(0.6103,6.02) (3.0,12.0) 5.02.0注:定额损耗率中的钢筋直径为6~10mm.由于此次调研项目多集中在中国内地,与沿海城市深圳相比,内陆地区的固废产生率仍普遍偏高,尤其在固废中占比最大的混凝土废弃率高出了2.28%.虽然可能是由于量化方法的不同导致数据有所差异,但主要还是因为内地固废管理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及施工企业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所致.1638 中国环境科学 39卷因此,我国内地施工企业应向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借鉴固废管理的经验,政府应积极落实相关的固废管理政策,从而减少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3结论3.1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废弃混凝土产生率、废弃钢筋产生率、废弃砌块产生率的典型值分别为3.28%,2.88%,3.33%,代表区间分别为(0.6144%, 5.9456%),(0.622%,5.138%),(0.6103%,6.02%).3.2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率高于定额损耗率.3.3我国固废产生率在不断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显著,尤其废弃混凝土产生率仍处较高水平.3.4我国固废管理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内陆地区相较于沿海发达城市的固废管理水平偏低.参考文献:[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 [J]. 居业, 2016,(9):4-13,22.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HURD).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MOHURD [J]. Create Living, 2016,(9):4-13,22.[2] Ding T, Xiao J. Estimation of building-related construction anddemolition waste in Shanghai [J]. Waste Management, 2014,34(11): 2327-2334.[3] 李扬,李金惠,谭全银,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与驱动力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38(11):4173-4179.Li Y, Li J H, Tan Q Y, et al. Development course and driving forc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disposal industry in China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38(11):4173-4179.[4] Li J, Ding Z, Mi X, et al. A model for estimating construction wastegeneration index for building project in China [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3,74(5):20-26.[5] Lu W, Yuan H, Li J, et al.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structionand demolition waste generation rates in Shenzhen city, South China [J]. Waste Management, 2011,31(4):680-687.[6] Wu Z, Y u A T, Shen L, et al. Quantifying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an analytical review [J]. Waste Management, 2014,34(9):1683-1692.[7] 李扬,李金惠,谭全银,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与驱动力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38(11):4173-4179.Li Y, Li J H, Tan Q Y, et al. Development course and driving forc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disposal industry in China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38(11):4173-4179.[8] Li J, Ding Z, Mi X, et al. A model for estimating construction wastegeneration index for building project in China [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3,74(5):20-26.[9] Lu W, Yuan H, Li J, et al.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structionand demolition waste generation rates in Shenzhen city, South China [J]. Waste Management, 2011,31(4):680-687.[10] Wu Z, Y u A T, Shen L, et al. Quantifying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an analytical review [J]. Waste Management, 2014,34(9):1683-1692. [11] 涂警钟,方歆睿,陈蕾,等.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量化估算模型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7,39(11):61-67.Tu J Z, Fang X R, Chen L, et al.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model of solid waste on construction site [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7,39(11):61-67.[12] 李景茹,米旭明,丁志坤,等.新建工程建筑废弃物产出水平调查分析[J]. 建筑经济, 2010,(1):83-86.Li J R, Mi X M, Ding Z K, et al. Study on the gene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of new buildings [J]. Construction Economy of China, 2010,(1):83-86[13] 张峰,乔梁,樊瑞雪.建筑废弃物产生量预测与资源化利用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建筑经济, 2017,38(8):79-84Zhang F, Qiao L, Pan R X. Research on production forecas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J]. Construction Economy of China, 2017,38(8):79-84.[14] 吴泽洲.建筑垃圾量化及管理策略研究 [D]. 重庆:重庆大学, 2012.Wu Z Z.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qua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2. [15] CJJ134-2017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S].CJJ134-2017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treatment [S].[16] Cochran K M, Townsend T G. Estimating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debris generation using a materials flow analysis approach [J]. Waste Management, 2010,30(11):2247-2254.[17] G B/T27610-2011 废弃产品分类与代码 [S].GB/T 27610-2011 Waste product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S]. [18] Chi S P. Management and recycling of demolition waste in HongKong [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1997,15(6):561-572. [19] 吴贤国,李惠强,杜婷.建筑施工废料的数量、组成与产生原因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8(12):96-97.Wu X G, Li H Q, Du T. Analysis of the quantity and the composition in construction wast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28(12):96-97.[20] Royston J P. An extension of Shapiro and Wilk's W test for normalityto large samples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82, 31(2):115-124.[21] Royston J P. Algorithm AS 181: The W test for normality [J]. Journal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82,31(2):176-180.[22] 宗序平,姚玉兰.利用Q-Q图与P-P图快速检验数据的统计分布 [J].统计与决策, 2010,(20):151-152.Zong X P, Yao Y L. Quickly test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data using QQ-plot and PP-plot [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0,(20): 151-152.[23]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6-50.Sheng Z, Xie S Q, Pan C Y.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fourth edition)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8:46-50.致谢:本研究的数据获取工作由中建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作者简介:王乾坤(1964-),湖北天门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表论文70余篇.。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或某一企业通过其生产或经营活动所排放出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
对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行业,控制污染物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准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显得十分必要。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基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口的通风量以及排放时间等因素。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方法一:静态方法静态方法又称为平衡法,计算过程通过确定污染物在排放口内的浓度,再结合流量和排放时间计算排放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排放量 = 浓度 × 流量 × 排放时间其中:•浓度:污染物在排放口内的浓度,一般使用取样分析得到;•流量:排放口内污染物的流量,单位通常为立方米每秒;•排放时间:单位为小时,即污染物从排放口排放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静态方法只适用于排放量较小的孤立源,如小型工艺设备或单个建筑物的排放口等。
方法二:质量平衡法质量平衡法是指基于污染物的物质平衡原理,计算源区内某一时间段内污染物排放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排放量 = 储存量增加量 + 反应器体积内的储存量 - 反应器体积内的收集量其中:•储存量增加量:指入口污染物浓度乘以流量,即污染物在单位时间内进入反应器体积的量;•反应器体积内的储存量:指反应器内污染物的体积,由于污染物在反应器内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等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反应器体积内的收集量:指从反应器内排放出去的污染物的总量。
该方法适用于污染物排放高、浓度变化大或化学反应速率快的情况。
方法三: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指通过对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确定某个污染物在某个区域内的排放总量。
其计算公式主要是基于根据排放物浓度估算风险,然后推导出从排放点到某个地方的浓度以及风险值,从而确定排放总量。
总结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是环保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以确定排放总量,从而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健康。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一、工业污染物估算常用方法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所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纳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
1、实测法实测法是通过监测手段或我国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废气、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G=KCiQ式中:G——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Q ---- 介质流量;Ci——介质中i污染物浓度;K一单位换算系数。
浓度和流量的单位不全都时,单位换算系数K取不同的值。
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常取mg∕L, 系数K取IO3;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取mg∕L,系数K取l()-6o实测法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站。
监测数据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样品、分析样品而获得的。
监测采集的样品是对监测的环境要素的总体而言,如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尽管测试分析很精确,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毫无意义。
因受现有监测技术和监测条件的约束,实测法有肯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目前除了重点污染源有比较精确的监测数据外,其他多数非重点污染源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而且许多重点污染源还未实现连续监测,监测结果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例某炼油厂年排废水2万t,废水中废油浓度C油为5()()mg∕L, COD浓度C COD为3()()mg∕L,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计算该厂废油和COD的年排放量。
解:G 油=KC 油Q =10-6×500×2×104 =1() (t)G COD= KCCODQ = l()-6×300×2×104 =6 (t)例某冶炼厂排气筒截面0.4m2,排气平均流速12.5m∕s,实测所排废气中SCh平均浓度12mg∕nΛ 粉尘浓度8mg∕L计算该排气筒每小时SCh和粉尘的排放量。
解:每小时废气流量Q=12.5×0.4×3600= 1.8×104 (m3∕h)每小时S02 排放量Gsθ2= 10-6×12×1.8×104= 0.216 (kg∕h)每小时粉尘排放量G 粉尘= l()-6x8xl.8xl()4 = ().144 ((kg∕h)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指依据物质质量守恒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1方法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女口: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loom建筑面积2t计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1kg计引自(上虞市国际时代广场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第4页2方法二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
1)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Js=Qs X Cs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吨/年),Qs—年建筑面积(怦),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吨/年•tf) o由于建筑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项目为工业城区,建筑项目比较集中,施工面较多,使得有些工序必须重复,将加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本报告按 0.5~1.0 kg/ 年)的建筑垃圾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8。
2)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采用人口发展预测法。
预测模型为:Ws =Ps X Cs式中:Ws—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Ps—年施工人员人数(人),Cs—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吨 / 日 ?人)。
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情况,本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按15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预测值见表2-8。
引自(葵涌斯比泰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16-17页建筑垃圾的种类及组分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表i中列岀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i建筑施工垃圾的数量和组成(%1)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施工垃圾量。
从表i可见,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
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方法
1方法一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如:石子、混凝土块、砖头、石块、石屑、黄沙、石灰和废木料等。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100m2建筑面积2t计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1kg计
引自(上虞市国际时代广场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第4页
2方法二
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
1)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
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
Js=Qs×Cs
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吨/年),
Qs—年建筑面积(㎡),
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吨/年·㎡)。
由于建筑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项目为工业城区,建筑项目比较集中,施工面较多,使得有些工序必须重复,将加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本报告按0.5~1.0㎏/(㎡·年)的建筑垃圾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8。
2)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
采用人口发展预测法。
预测模型为:
Ws =Ps×Cs
式中:Ws—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
Ps—年施工人员人数(人),
Cs—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吨/日•人)。
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情况,本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按15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日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预测值见表2-8。
引自(葵涌斯比泰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16-17页
3方法三
建筑垃圾的种类及组分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表1中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
表1 建筑施工垃圾的数量和组成(%)
1) 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施工垃圾量。
从表1可见,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
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
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
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
方法三引自香港(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管理的现状和进展)一文
4方法四
施工单位产生的建筑垃圾和余土外运量按下列标准计算:
(一)整体拆除工程:
1.土木结构类建筑产生垃圾量(m3)=拆除面积×0.392
2.砖混结构类建筑产生垃圾量(m3)=拆除面积×0.45(预制板)
砖混结构类建筑产生垃圾量(m3)=拆除面积×0.462(现浇板);
(二)部分拆除工程:
按2001版修缮定额执行;
(三)工地开挖土方、沟槽、基坑余土外运量(m3)=图纸挖方量—图纸回填土
方量×1.22。
引自<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07-04-26小结
∙意见反馈
∙帮助
这里是stephone0546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
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快速注册天涯帐号己有天涯帐号?登录
关于建筑垃圾量计算问题
一个20840平方米的建筑,它大概在竣工清理时候,能产生多少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呢?求大家给帮帮忙,
拿个主意。
∙快乐心情ping | 2009-06-19 13:03:17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一、拆除工程
拆除工程包括房屋拆除工程和构筑物拆除工程。
(一)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计算
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垃圾量=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垃圾量
1.建筑面积
(1)尚未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按照房产证或拆迁许可证等的证载面积计算,没有证件的房屋按照
实测面积计算;
(2)已拆除的房屋建筑面积按照测绘管理部门提供或确认的1/500地形图计算;。